重点肠道传染病课件_第1页
重点肠道传染病课件_第2页
重点肠道传染病课件_第3页
重点肠道传染病课件_第4页
重点肠道传染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肠道传染病

防治感染性腹泻定义指由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所谓腹泻是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全球腹泻病流行概况腹泻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流行严重;是当今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WHO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病原学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3大类:细菌---腹泻的最大家族,最为常见;病毒---致泻性病毒是近年来被发现和引起重视的;寄生虫---引起人类腹泻的人体寄生虫主要是原虫。主要病原体特征霍乱弧菌:弧菌属中一种,现血清学方法将霍乱弧菌分为200多个血清群;O1和O139血清群是霍乱的病原菌;其他非O1、O139群霍乱弧菌为一般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志贺菌属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引起疾病称为细菌性痢疾;分为4群44血清型:A群志贺痢疾菌有12个血清型;B群福氏志贺菌有6个血清型及13个亚型;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D群宋内志贺菌只有1个血清型。沙门氏菌是一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G-细菌,具有诊断意义的有O、H、K抗原,有67种O抗原和2000以上的血清型,少数对人致病。沙门菌中,伤寒菌和副伤寒菌最为重要,常引起水型流行和食物型伤寒爆发;其他沙门菌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其中以鼠伤寒菌最为常见。弯曲菌主要是引起家畜多种疾病的病原菌,1977年被证实是致人类腹泻的常见细菌:有空肠和结肠弯曲菌;其中空肠弯曲菌,主要引起婴幼儿急性肠炎;可造成爆发流行和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谓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临床诊断:具备临床表现1、2,实验室检查1者,流行病学资料供参考。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实验室检查2。2007年大连市感染性腹泻疫情共发病3715例家务及待业524例散居儿童522例学生450例工人399例离退休人员280例农民257例干部职员205例商业服务116例其他116例各地均有发病其中前3位有:沙河口:627例开发区:556例甘井子区:511例共1694例占53.09%长海1例年龄0—274例404例占8.59%1—130例2073例64.96%10—60岁2069例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一、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于病原学检查。二、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症状体征⑴、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⑵、急性普通型(典型):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⑶、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别:①、休克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②、脑型:有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状。③、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型症状,是最凶险的一型。⑷、慢性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自2008年6月~9月,市疾控中心收集各肠道门诊痢疾便培养的阳性菌株做药敏谱监测,要求各肠道门诊将每份阳性菌株附检验报告单收集保管。每周一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电话84643331。伤寒、付伤寒诊断标准1、定义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2、诊断原则伤寒、副伤寒可依据流行病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各医院收治的伤寒病例,血伤寒菌培养率100%,阳性株上送市疾控中心。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除网络上报外,同时电话报告患者所在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防治霍乱是由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必须实施“强制管理”的两个“甲类传染病”之一是《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第7次霍乱世界大流行,自1961年从广东传入我国后,先后出现3次大流行。第1次从1961-1964年,波及9个省、市、区,流行高峰在1962年,病例数25473例。第2次从1978-1991年,1980年为高峰年,病例数达到40611例,疫情波及20个省、市、区。第3次流行从1993年到现今,1994年为流行高峰年,疫情波及24个省、市、区,全年报告病例35009。霍乱病原的分类

古典型O1群霍乱流行株霍乱弧菌埃尔托型

非流行株

O139群

非O1群霍乱

非O139群(O2-O200)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以沿海为主,一般先沿海后向内陆扩散;新疆地区为特殊地方性流行区域。2、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北纬15o以北发病区有明显的夏秋季节性升高,我国流行高峰在7-10月;3、人群普遍易感,分布无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的本质差异;4、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其类型复杂,存在“冰山现象”,老疫区尤为突出,轻症及隐性感染者占大多数。5、已证实有四种类型的携带者(潜伏期、恢复期、健康、慢性);12、从我国霍乱流行规律看,霍乱呈现10年左右一个流行高峰的规律,且流行菌型发生明显变化.1961-1964年,流行优势菌型为小川1a,1b型;1978-1991年,流行优势菌型为稻叶1d型;1993-1997年,流行优势菌型为小川1b型;1997年后,我国霍乱监测发现,优势菌群为稻叶1d,O139血清群。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流行病学史及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对首批或首发病例的确诊必须有病原学检查为依据。(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和腹直肌),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条件许可时,对此类患者可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时,可以诊断。(3)、在疫源检索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明确的霍乱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等)者均可诊断为霍乱患者。治疗

治疗原则:液体治疗为主,抗菌药物治疗为辅。预防脱水、治疗脱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液体疗法:输液疗法,口服补液疗法。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只能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如在补液同时给予,能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多西环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对症治疗:预防控制措施(一)、经常性预防措施1、确保安全供水,搞好环境卫生2、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4、做好疫情报告5、加强疫情监测6、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7、做好渔船民和交通运输的卫生管理8、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9、卫生防疫队伍的建设10、开展联防今年肠道门诊要求

省卫生厅要求,自2008年起二级上医疗单位开诊时间为5-10月,其中7月1日-9月30日实行24小时开诊。肠道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有厕所,指派专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治疗及抢救药品、消毒药械、防护用具,并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等工作制度。

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详细住址、电话、移动电话、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初诊印象、治疗方法等。如遇外地病人,应登记原省市县详细住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旅店。必须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而延误疫情处理。对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是发现霍乱病人的关键项目。坚持“逢泻必登、逢泻必治、逢泻必消毒”的原则,对疑似霍乱病人必须做便检,留院观察,按规定及时上报疫情和腹泻病人就诊月报表。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各区、市、县疾控组织2次检查。发生疫情后的防制措施1、疫情报告:各肠道门诊发现霍乱病人,要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所辖区的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同时市内四区的医院将菌株直接送市疾控中心,外区(市)县送辖区疾控中心,由辖区疾控中心送市疾控中心。经市疾控中心复核后,由首诊医院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