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①,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②,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③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④,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清·林纾《湖之鱼》)[注]肆:店铺。②喋(zhá):口开合,吃。③葑草:菰等水生植物及水草。④薮(sōu):湖泽。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争喋他物如故②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2)鱼不吃作者再次唾下的“豆脯”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题。(4分)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①,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注释】①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②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是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10.(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汝素寡悔 ②如其欲与之(2)简要说说于令仪的行为给人什么启示?(2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宗道为人刚直,疾悲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④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节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微行:改装出行,不让人知道。⑤即:如果。⑥第:只,只管。(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②谢曰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2)宋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是一位“可大用”的人?(2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武王①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②于齐营丘。东就国③,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④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注]①武王:周武王,讨伐纣王,灭商建立周朝。 ②师尚父:即下文的太公。③就国:赴封国就位。 ④犁明:即黎明。(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莱侯来伐 ②会纣之乱而周初定(2)太公接纳了什么意见?根据文段,简要概括太公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信息预测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4分)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含义。(2分)①咸在盐中()②愚人食盐不已()(2)愚人“愚”在哪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2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不应而还走()②李生故寻王生(

)(2)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2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属:撰写。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南: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河、洛之士翕然师之()②时侍立不去()(2)《送东阳马生序》与本文两个语段都写了天气寒冷,但目的不同:《送东阳马生序》选文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①,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②,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③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④,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清·林纾《湖之鱼》)[注]肆:店铺。②喋(zhá):口开合,吃。③葑草:菰等水生植物及水草。④薮(sōu):湖泽。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参考译文】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争喋他物如故②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2)鱼不吃作者再次唾下的“豆脯”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答案】10.(1)=1\*GB3①原来的、先前的②离开(每空1分)10.(2)原因;鱼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为逃离被钓的危险易地而食。(1分)道理:不要为名利所诱惑,使自己陷入困窘境地。(或: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自由)(1分)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题。(4分)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①,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注释】①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②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是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10.(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汝素寡悔 ②如其欲与之(2)简要说说于令仪的行为给人什么启示?(2分)10.(共4分)(1)(2分))①素:向来,一向,平素,平时。②与:给,给予,赐予。(2)(2分)于令仪宽厚大方,为他人着想,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不能仅仅因为一件事情就做出判断性的结论。(答对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参考译文】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教育子侄。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宗道为人刚直,疾悲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④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节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微行:改装出行,不让人知道。⑤即:如果。⑥第:只,只管。(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②谢曰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2)宋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是一位“可大用”的人?(2分)10.(1)①详细(出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道歉(出处:长跪而谢曰《唐雎不辱使命》)(2分)(2)因为鲁宗道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来迟的原因(1分),反而使皇帝敬佩他的忠厚诚实(1分),所以皇帝认为他是一位“可大用”的人。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武王①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②于齐营丘。东就国③,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④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注]①武王:周武王,讨伐纣王,灭商建立周朝。 ②师尚父:即下文的太公。③就国:赴封国就位。 ④犁明:即黎明。(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莱侯来伐 ②会纣之乱而周初定(2)太公接纳了什么意见?根据文段,简要概括太公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第10题评分标准1、伐:攻打、讨伐、进攻;会:适逢、恰巧遇到、恰巧、正逢、恰好,都可得分。2、参考答案:太公接纳的意见:时机很难得到却很容易失去(或:时难得而易失)太公形象:察纳雅言(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明智果断、开明务实、贤明能干、(治国有方、普于治国)、有治国才能、智慧等均可得分。1点1分,需达到2点。问题反馈:1、“会”大部分同学解释错误,不会课内迁移。2、大部分同学没有读懂文章内容,“时机”理解为:“时间、国事、重要事情、国家等。”3、形象分析时不会抓住人物重要形象或用词不准确,“爱民、勤俭、爱国、聪明知错能改”等词频繁出现。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信息预测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4分)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含义。(2分)①咸在盐中()②愚人食盐不已()(2)愚人“愚”在哪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2分)10.答案:(1)①咸:全、都。②已:停止。(2)愚人不动脑子,不吃别的只是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故事说明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适而可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解析:【参考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不应而还走()②李生故寻王生(

)(2)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2分)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10.(1)①转身②特意、故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第①句中加点的“还”,结合句意,前面的“不应”是不理睬(李生),其后的“走”是跑开了,可知“还”应该是“转身”或“掉转身”。第②句中的“故”,可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中“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中的“故”(特地;特意)来理解,再根据其后的动词“寻(寻找)”可知是副词“特意”。(2)①“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一定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②规劝朋友的过错,要有李生的勇气、责任与担当,要有耐心,尽心尽责地帮助朋友进步。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像王生一样,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④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除了向老师家长请教外,还勇于向同辈甚至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并不以此为耻。(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个性理解能力。解答从此文中得到的收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从李生的谈话中寻找与学习有关的收获,如从“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可以得出,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一定要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的结论。如从李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恐不及矣!”可以得出学习时有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的收获。还可以从李生劝学的技巧的角度谈启示。比如规劝朋友的要有勇气、责任等。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但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