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1830-1878)

木户孝允(1833-1877)

西乡隆盛(1827-1877)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1830-18

转型时代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从来与希望和机遇共生。故此,希望和机遇也是空前的。但是,抓住希望和机遇,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在抉择中——生存,还是毁灭?那么,你准备好了吗?挑战与抉择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转型时代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从来挑战闭关锁国幕府统治黑船事件:被迫开国社会危机加剧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制定宪法崛起东方对外扩张改革旧制度发展新经济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从锁国到开国倒幕与明治政府明治维新迅速崛起闭关锁国幕府统治黑船事件:被迫开国社会危机加剧尊王攘夷倒幕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幕府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

商人城市平民农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天皇将军大名武士(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幕府掌握政(二)幕府统治的危机政治上:通过幕府形式实现统治,形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的统治结构;实行森严等级制度,形成士、农、工、商等不同身份等级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为主,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外交上:实行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二)幕府统治的危机外部环境——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黑船事件外部环境——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黑船事件(三)黑船事件日本幕府腐朽统治使日本落后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B、日本沦为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从“锁国”被迫走向“开国”。1原因内因:外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3.影响:A、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定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三)黑船事件日本幕府腐朽统治使日本落后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1根源:2直接原因:3开始标志:4口号(任务):5参与者:6活动手段:7结果:8局限: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中下级武士(主体,攘夷派)奇兵队的武装斗争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失败(四)“尊王攘夷”1根源: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对外妥“尊王攘夷”。中

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大政奉还

鸟羽、伏见战役

——

前提条件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五)倒幕运动尊王攘夷失败,认识到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先决条件。

1原因:2倒幕派领袖:3根据地:4过程5结果: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称维新三杰)西南强藩开始:发展:高潮:大政奉还戊辰战争推翻幕府,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鸟羽战役、伏见战役1865年(五)倒幕运动尊王攘夷失败,认识到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先决条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明治维新的背景(归纳)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2、幕府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3、佩里叩关面临严重民族危机4、尊王攘夷5、倒幕运动推翻幕府,建立和巩固以天皇为首新政权。内因

——外因——前提条件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明治维新的背景(归纳)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2二、明治维新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实现民族振兴3.摆脱外来压迫4.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天皇(1852—1912)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一)目的二、明治维新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明治天皇(1852—191(二)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二)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1.政治:(1)废藩置县:废除藩国,全国划为3府72县,中央直接管辖。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作用

材料: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2.经济:(2)改革土地制度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发展资本主义

(1)改革币制(3)改革土地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保障A、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B、发展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C、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扶持的大资本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立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2.经济:(2)改革土地制度(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3.文化生活:(2)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社会生活各方面:A、建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B、教学内容增加自然科学知识C、逐步建立小、学、大学近代教育体制,其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培养大量人才,但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1)派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风俗习惯如:衣、食、住、行等西化.3.文化生活:(2)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3)社会生活各方(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2)改进武器装备。购买武器,创办军工业,仿制先进武器。(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4.军事:建立近代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作用: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奠基。

1868年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4.军事:建立近代军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小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2、经济:3、文化:4、军事:5、法律: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改革币制,实行统一货币;2)改革土地制度,;3)改革地税,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1)“文明开化”2)建立近代教育体制3)生活习俗西化。颁布《日本帝国宪法》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小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废藩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有审议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神圣不可侵犯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总揽统治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直接对天皇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标志。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政治方面)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一员(国际地位)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是历史转折点。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经济方面)4、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面貌)5、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对他国影响)性质:一场不彻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1.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幕府陷于孤立;国际环境也较为有利.

2.领导者: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倒幕运动领导,建立明治政府并掌握政府实权,励精图治。3.变法阻力: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因此为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变法阻力较小。4.措施:顺应历史潮流,实施比较全面有效的符合的国情政策.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1.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幕府陷于孤立;国际环境也(一)、《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君主立宪制1、颁布背景:2、蓝本:德国普鲁士宪法3、内容:A:天皇权利、臣民权利B:议会C:内阁D:枢密院4、标志:君主立宪政体确立。5、评价:A、进步性:1)

承认人民部分权利,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体制,是社会进步

,亚洲第一部资阶宪法。2)标志天皇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资本主义制度B、局限性:具有浓厚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一)、《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君主立宪制日本崛起于东方

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9世纪中期:面临半殖民地危机

19末:侵略扩张,废除不平等条约二战后:议会内阁制国家,经济大国,企图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明治维新日本崛起于东方前1世纪:小国林立19世纪中期:面临半殖民

“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御笔信》以上材料说明日本强兵意欲何为?为什么会这样?

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改革保留封建残余、岛国意识、转移国内矛盾斗争视线

日本从1890年就拿出60%的国家财政,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1892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再从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摘自《中国近代史》》“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1876年侵略朝鲜,签《江华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控制朝鲜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一战出兵山东、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对外扩张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明治维新应该说到1889年,1890年前后维新阶段就已经结束了,后来它整个的国家战略就发生了改变,怎么改变呢,原来是通过改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1876年侵略朝鲜,签《江华条约》1931年九·一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相同: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制度阻碍;都面临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背景内容:方式:内容: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性质:影响: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转折B、都不彻底,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领导:内容不同点:

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相同: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议会:君主:内阁: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君主权力突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二战的两大元凶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1830-1878)

木户孝允(1833-1877)

西乡隆盛(1827-1877)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1830-18

转型时代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从来与希望和机遇共生。故此,希望和机遇也是空前的。但是,抓住希望和机遇,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在抉择中——生存,还是毁灭?那么,你准备好了吗?挑战与抉择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转型时代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从来挑战闭关锁国幕府统治黑船事件:被迫开国社会危机加剧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制定宪法崛起东方对外扩张改革旧制度发展新经济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从锁国到开国倒幕与明治政府明治维新迅速崛起闭关锁国幕府统治黑船事件:被迫开国社会危机加剧尊王攘夷倒幕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幕府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

商人城市平民农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天皇将军大名武士(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幕府掌握政(二)幕府统治的危机政治上:通过幕府形式实现统治,形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的统治结构;实行森严等级制度,形成士、农、工、商等不同身份等级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为主,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外交上:实行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二)幕府统治的危机外部环境——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黑船事件外部环境——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黑船事件(三)黑船事件日本幕府腐朽统治使日本落后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B、日本沦为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从“锁国”被迫走向“开国”。1原因内因:外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3.影响:A、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定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三)黑船事件日本幕府腐朽统治使日本落后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1根源:2直接原因:3开始标志:4口号(任务):5参与者:6活动手段:7结果:8局限: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中下级武士(主体,攘夷派)奇兵队的武装斗争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失败(四)“尊王攘夷”1根源: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对外妥“尊王攘夷”。中

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大政奉还

鸟羽、伏见战役

——

前提条件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五)倒幕运动尊王攘夷失败,认识到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先决条件。

1原因:2倒幕派领袖:3根据地:4过程5结果: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称维新三杰)西南强藩开始:发展:高潮:大政奉还戊辰战争推翻幕府,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鸟羽战役、伏见战役1865年(五)倒幕运动尊王攘夷失败,认识到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先决条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明治维新的背景(归纳)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2、幕府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3、佩里叩关面临严重民族危机4、尊王攘夷5、倒幕运动推翻幕府,建立和巩固以天皇为首新政权。内因

——外因——前提条件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明治维新的背景(归纳)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2二、明治维新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实现民族振兴3.摆脱外来压迫4.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天皇(1852—1912)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一)目的二、明治维新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明治天皇(1852—191(二)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二)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1.政治:(1)废藩置县:废除藩国,全国划为3府72县,中央直接管辖。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作用

材料: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2.经济:(2)改革土地制度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发展资本主义

(1)改革币制(3)改革土地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保障A、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B、发展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C、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扶持的大资本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立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2.经济:(2)改革土地制度(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3.文化生活:(2)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社会生活各方面:A、建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B、教学内容增加自然科学知识C、逐步建立小、学、大学近代教育体制,其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培养大量人才,但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1)派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风俗习惯如:衣、食、住、行等西化.3.文化生活:(2)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3)社会生活各方(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2)改进武器装备。购买武器,创办军工业,仿制先进武器。(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4.军事:建立近代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作用: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奠基。

1868年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4.军事:建立近代军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小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2、经济:3、文化:4、军事:5、法律: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改革币制,实行统一货币;2)改革土地制度,;3)改革地税,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1)“文明开化”2)建立近代教育体制3)生活习俗西化。颁布《日本帝国宪法》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小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废藩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有审议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神圣不可侵犯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总揽统治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直接对天皇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标志。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政治方面)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一员(国际地位)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是历史转折点。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经济方面)4、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面貌)5、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对他国影响)性质:一场不彻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1.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幕府陷于孤立;国际环境也较为有利.

2.领导者: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倒幕运动领导,建立明治政府并掌握政府实权,励精图治。3.变法阻力: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因此为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变法阻力较小。4.措施:顺应历史潮流,实施比较全面有效的符合的国情政策.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1.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幕府陷于孤立;国际环境也(一)、《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君主立宪制1、颁布背景:2、蓝本:德国普鲁士宪法3、内容:A:天皇权利、臣民权利B:议会C:内阁D:枢密院4、标志:君主立宪政体确立。5、评价:A、进步性:1)

承认人民部分权利,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体制,是社会进步

,亚洲第一部资阶宪法。2)标志天皇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资本主义制度B、局限性:具有浓厚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一)、《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君主立宪制日本崛起于东方

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9世纪中期:面临半殖民地危机

19末:侵略扩张,废除不平等条约二战后:议会内阁制国家,经济大国,企图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明治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