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技术原理课件_第1页
蛙泳技术原理课件_第2页
蛙泳技术原理课件_第3页
蛙泳技术原理课件_第4页
蛙泳技术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课

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本章重点:人体重力与浮力的关系人体在水中所遇到的阻力游泳技术的合理性游泳的推进力第二次课

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本章重点:1水的自然特性与人体的飘浮能力一、水的自然特性水的压力水的黏滞性水的流动性水的密度水的难以压缩性水的自然特性与人体的飘浮能力一、水的自然特性2水的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压强,压强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每下降1米,身体则受到一个大气压的压强。由于人体在水中的压差,从而产生了一种向上的力,我们称之为浮力。水的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压强,压强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增3水的黏滞性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在流体力学中称为“内聚力”。水的黏滞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静止的水在外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间的连结被冲散,各层流体的水分子相互之间的动量转换造成各层间的阻滞作用,产生水层摩擦来对抗外力,直至外力被削弱静止。外力越大内聚力被冲散的越严重,分子间摩擦现象越激烈。是水环境中力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摩擦阻力)水的黏滞性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在流体力学中称为“内聚力4水的流动性水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于水流体具有压力平衡的性质,高压区的流体向低压区或伴随外力的方向流动,以达到流体的平衡,这种压力转换过程称为流动,流速越大压强越大,因此人在水中得不到支撑,人体在水中的动作冲量被流体性所转移、吸纳、抵耗与离散,使人在水中得不到陆地上爆发式用力的现象。水的流动性水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于水5水的密度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密度”。水的密度在4度时为1g/cm3。海水的密度为1.03g/cm3。空气的密度是水密度的844倍。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海水中游泳会觉得轻松一些。水的密度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密度”。水的密度在4度时为1g/6水的难以压缩性液体的共同特性是具有难以压缩的特性。任何物体入水后,水都不会缩小体积,而是以物体体积换取等量水的体积。人体本身大部分也是水份,所以人体也具有相同的不可压缩性。水的难以压缩性液体的共同特性是具有难以压缩的特性。任何物体入7二、人体在水中的飘浮能力呼吸对身体飘浮的影响作用人体在水与人体肺内吸入或吐出的气体多少有关中的沉浮,体内存储气体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比重的变化。当人吸足气后,人体比重约为0.96-0.99,略小于水的比重,此时浮力增大,人体浮在水面上。当呼完气后,人体比重约为1.02-1.05,略大于1人体就会下沉。因此,熟练掌握呼吸技术是初学游泳的重要一课,没有好的呼吸就等于不会游泳。人体在陆上与水中的重心位置变化。二、人体在水中的飘浮能力8

水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如下图。

水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如下图。9游泳时的阻力

一、外形姿态阻力外形姿态阻力大小:FD=-1/2CDAPV2FD:形态阻力CD:瞬时形态阻力系数A:体表面积p:水的密度V:相对水流速度游泳时的阻力

一、外形姿态阻力外形姿态阻力大小:10减少外形姿势阻力的办法身体的外形姿态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游泳者身材、体型、游进时的速度,以及肢体是以什么样的变换动作姿态相对水流的运动方向。在游泳时,减少外形姿势阻力的办法,一是身体平直,保持流线型姿势;二是凡在水中做与身体运动方向一致的动作,应尽可能地减少挡水截面,前移速度相对减慢;三是直线游进,游进中保持稳定平衡,防止上下起伏和左右扭摆。减少外形姿势阻力的办法身体的外形姿态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游泳者身11游泳时的阻力

二、摩擦阻力游泳时的阻力

二、摩擦阻力12减少摩擦阻力的方法选择薄而光滑的料子做成紧身游泳衣裤和帽子,或采用涂减阻油以及刮体毛等,都可减少磨擦阻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部分游泳运动员穿“鲨鱼装”泳衣参赛。据报道,这种泳衣可减少阻力和增加浮力。在游进中,尽量保持高的身体位置,减少水的湿浸面积,也能减少体表磨擦阻力。减少摩擦阻力的方法选择薄而光滑的料子做成紧身游泳衣裤和帽子,13游泳时的阻力

三、波浪阻力游泳时的阻力

三、波浪阻力14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在游泳时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是,游进时身体呈流线型状态,避免抬头挺胸两脚左右分开;注意身体的稳定平衡,用力自然,游速均衡;手臂入水时尽量减少拍打动作,应顺势插入水中,以免造成波浪;转身后的滑行不要过浅。身体在水下30厘米深处可有效减少波浪的形成。潜水艇与船形状有何区别?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在游泳时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是,游进时身体呈15速度与阻力的关系速度与阻力的关系16对游进阻力的总结和概括由于在水中游泳者身体无固定支点是相对人体在地面的各种动作均有固定支撑点而言,在水中,人的身体与水有无数个可流动支点,由于这个特点,决定了人的肢体的任何微小动作,均可招致水给予人体动作的反作用力,这些综合在一起的反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量的积累变化均对人体的游进构成阻碍与影响,就某一瞬时人体受到重力、浮力、肢体动作的反作用力与外形姿态阻力、波浪阻力、体表磨擦阻力构成的诸多因素影响作用,其合力值决定了人体在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的效果。如不清楚游进阻力、重力、浮力对人游进的影响与作用的机理,就可能在学习游泳理论时对其主要的理论概念产生混淆。对游进阻力的总结和概括由于在水中游泳者身体无固定支点是相对人17游泳的推进力游泳推进力是指游泳时推动人体前进的力。游泳的推进力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阻力推进力与升力推进力。为清楚认识游泳推进力,就必须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水是如何流经运动状态的肢体?作用于身体前进的推进力是怎样产生的?涉及推进力的流体动力学又是作如何解释的?

游泳的推进力游泳推进力是指游泳时推动人体前进的力。游泳的推进18阻力推动力升力推力动阻力推动力升力推力动19阻力推进力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与同一点上。水具有阻力的特性。通过肢体向后的划水、打水或蹬水动作,对水施加作用力,水就对肢体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进身体前进。我们将利用水的阻力获得的游进推进力,称为阻力推进力。例:人体在水中的推水动作。划船时的桨叶对水作用。阻力推进力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20增大阻力推进力的方法要增大划水面积,要加速划水。手臂的阻力系数与手臂对水的有效表面积成一次方的关系,与手臂划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由于手臂划水所产生的阻力推进力只产生加速度,要想提高人的游进速度,阻力推进力必须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只有这样,人体所受到的阻力推进力冲量才能得以增大,为追求游进速度,加快水与手臂之间的相对速度,加大阻力推进力对手臂的冲量力值,在人体游进的同时,也就自然出现了手臂划水的线速度快于身体向前位移速度的现象。由于水是流体,水受到手臂的作用力后即按手臂运动的方向流动,或根据压力变化流向低压区,故部分动力被水流转移,从而得不到像陆地上固定支撑的效果,得不到与作用力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因此,除增大划水面积和速度外,还需作曲线划水,以不断划到静水作补偿。但曲线的曲率不宜过大。手掌在水中向身后划桨方式的划动,在水流经掌面时产生推进阻力。增大阻力推进力的方法要增大划水面积,21升力推进力升力推进力是指利用升力的原理获得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一种推进力。游泳时,由于手或脚划水、打(蹬)水动作的方向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在一条三维曲线上运动。这样,相对人肢体流动的水不仅为人体提供了向前运动的阻力推进力,而且由此也生成了第二种力升力推进力。利用升力原理产生推进力的如直升飞机的桨叶、船舶的螺旋桨、飞机的喷气涡轮发动机里的叶片。升力推进力升力推进力是指利用升力的原理获得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22推动身体游进的肢体动作机理

了解肢体动作与水相互作用的机理对理解身体是如何在水中位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游泳者是以手臂和腿脚的肢体运动与水相互作用以达到推动身体在水中前进的目的。由于手臂、腿及脚在形态、关节、相对身体的解剖位置、动作的方向、幅度和功能上截然不同,因此对它们推动身体前进的动作技术和作用要分开论述。推动身体游进的肢体动作机理了解肢体动作与水相互作用的机理对23推进身体前移的手臂动作技术和作用

运动员为使身体最为有效地向前移动,最理想的方法是能在水中抓住沿身体纵轴前方水下的一个无形的“把手”。所谓“把手”就是一个假设的不易产生与身体前进方向相反位移的相对(固定)支撑面。当手掌作用于这无形的相对支撑的“把手”后,人的肩带肌群收缩,牵引身体向前游进并通过这一无形的由升力撑托的相对支撑面,直至“把手”位置处于身体的大腿根部时,也就是处于手臂的有效运动半径末端范围时,手掌与按压的“把手”脱离。(p34)

推进身体前移的手臂动作技术和作用运动24当游泳者用手掌按压住这一滑动的(移动的)支撑面时,随着游泳者肩带肌群的收缩,手臂将这一滑动的“把手”按压向与身体前进方向相反的身后位置,结果是身体向前的位移距离相对很短。尽管手臂从体前向体后的移动距离如同前者,但手臂此时的做功结果是将滑动的“把手”从身前向身后拉推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由于流体的反冲量随流体的绕流而大量丢失,身体仅向前位移了一个很短的距离。当然在游泳的实践中,由于水的流动性原因,划水时固定的“把手”是不存在的,只能是相对的,即向后滑动相对少些。当游泳者用手掌按压住这一滑动的(移动25在划臂准备期完成后,入水手掌内旋,掌心向外形成对水攻角,即可获得流体升力对手掌的支撑作用。在身体向前移动的同时,手臂旋内向前下略有横向用力抓水的划拨动作就是为保持升力的继续存在而必做的动作。水平低者,身体位移速度慢,手掌攻角不当,结果横向动作距离大;水平高者,身体位移速度快,手掌攻角适宜,横向动作距离小,这时水流对手掌的升力作用就已起到了抓住相对稳定的“把手”效应,并阻止了手掌与相对的水流方向做直线运动。游泳者的身体就是依靠手掌和前臂类似螺旋桨与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升力牵引而产生向前的位移。由于有了稳定的把手效应,身体的向前位移就演变为具有远端支撑(把手)的向心用力过程。在划臂准备期完成后,26腿部动作对身体游进的作用机理(p39)

传统游泳理论认为,在各种游泳姿势里,打腿或蹬夹腿的作用可产生向身后及向下方向对水的作用力,以产生水的反作用力推进身体向前游进。游泳时,人是手腿并用的,由于身体在快速的游进时游进阻力与升阻推进合力的相互作用对身体周边水环境的改变,水是以湍流涡旋加波浪的形式经过躯干和腿部流向身后。此时,除蛙泳腿技术特殊之外,其余泳式的打腿动作基本是沿人身体垂直面上下踢水或双腿动作一致的浪状海豚腿。腿部动作对身体游进的作用机理(p39)传27躯干动作对身体前移的作用机理

在训练与教学中,人们对臂腿技术动作的培养与完善较为重视,而对于躯干在推进力方面的贡献常常被忽视仅强调躯干在水中的体位和稳定性,由此限制了整个脊柱的智谋的扭转发力和浪状的摆动,正确地说躯干是一个潜在的动力源和了动机。蝶泳与与蛙泳沿脊柱的浪状振摆动作起源于肩和胸椎。而非腰椎和髋部。力的浪状传递由小逐渐变大,直至髋部,带动下肢多关节做鱼尾式的抽摆或螺旋蹬夹发力,形成流体升力来推动身体的向前位移。躯干动作对身体前移的作用机理在训练与教学中,28游泳技术术语

动作周期动作频率动作节奏划水次数划水效果游泳技术术语动作周期29动作周期动作周期是指一次完整的臂腿配合所做的动作的全过程,或指做一次臂或一次腿完整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周期性运动项目全部技术的体现,游泳、跑、骑自行车都属于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动作周期30动作频率动作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划水、打腿或蹬腿动作次数。在游泳中也简称为划频,常以次/分来表示。是游泳训练中必测的指标。计算公式:动作频率=划水次数/分在训练或比赛实践中,为测量统计的简化,常以5次动作的时间(爬、仰泳统计单臂)计算动作频率。动作频率31动作节奏

动作节奏是指游泳时每一个动作周期内各组成部分的时间比例关系。以自由泳划臂技术动作为例,一般的动作节奏是,入水时较慢,划水时加快,划水将近结束时最快,出水和移臂较快。又如蛙泳腿的动作节奏是收腿较慢,蹬腿较快。各时段速度比例关系依个人技术风格特点不同而因人而异。摄影解析运动员动作节奏,可鉴别诊断划臂技术的优劣。动作节奏动作节奏是指游泳时每一个动作周期内各组成部分的时间32划水次数划水次数是指游完一定距离所用的划水次数,例如规定50米距离让运动员用21次划水动作完成。划水次数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反映运动员技术情况的好坏,应与动作效果结合起来分析。划水次数33划水效果

划水效果:指一个完整动作周期完成后身体游进的距离,又称划幅或划步,是技术量化指标的体现,常以米/次表示。计算公式:划水效果=身体移动距离/划水一次划水效果在游泳实践中,常通过统计每50米或100米划水动作次数来检查自己的动作效果,一般情况下,动作次数越少,效果越好,也即是划幅越大,效果越好。但如果划幅的增大是以通过降低划频,增长滑行距离的办法来取得,这种划幅的增大就无竞技的意义。

划水效果划水效果:指一个完整动作周期完成后身体游进的距离,34划频和划幅的关系划频和划幅是影响游进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游进过程中无论是增加划幅还是划频,或是两个因素共同增加,都可以提高游进速度。但如果划幅增大而划频下降,就可能使游进速度下降,采用这种长划幅、慢划频的游进方式的结果是低效率与低速度的。在比赛中常常可以看见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提高划频,缩短划幅,但其结果也可能使成绩下降。所以,划幅与划频应依据比赛距离的不同和个人技术的不同有一合理的配置,目的是产生出该比赛项目最快的成绩。有科研人员对划频的合理性作过研究,结论证实划频和身体位移速度的快慢与运动项目的距离长短相关,趋势为:1500M划频最低,依次到50M划频最高。通过快划频的划臂,保持或稍稍缩短每一划幅的距离可得到高速度的身体位移。划频和划幅的关系划频和划幅是影响游进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游进过35游泳技术结构特点

之人体运动解剖特点肌肉的初长度符合肌肉舒张收缩机能充分利用关节的灵活性肌肉工作的协调配合游泳技术结构特点

之人体运动解剖特点肌肉的初长度36肌肉的初长度

骨骼肌分布于人体的全身,每一肌束均有它的起止点和收缩机能。游泳动作是围绕人体的多关节进行的。关节的任何一个运动轴均有与拉力方向相辅相成的多组肌群各自起着不同的收缩机能作用。在同一动作中不同肌群有各自先后不同的收缩机能和顺序。凡是与原动肌机能相符合的动作,肌肉所获得的收缩力相应就大,动作效果好。以参与手臂划水动作的有关肌肉收缩机能为例:向内划动作中,由于动作方向是向内向后,与胸大肌、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等收缩机能相一致,其肌群收缩产生的力量就很大。如果划水动作从开始就在肩轴以外向后进行,对可以起到内收、外旋和屈臂机能作用的肌群收缩力降低,有的肌束甚至不参与收缩,起不到应有的机能作用。肌肉的初长度骨骼肌分布于人体的全身,每一肌束均有它的起止点37符合肌肉舒张收缩机能

即使是最简单的人体运动,也是由众多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一个动作依靠原动肌群主动收缩完成运动,协同肌群起着调谐放松、协调、固定作用。这种肌群间的分工协作,对有效完成人体动作是必须的。为了说明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自由泳臂划水为例:划水的前半程,主要以屈肌肌群起到完成手臂做向内向后屈臂划水动作的作用,而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肌群起到舒张作用,冈上肌等肌群起到协同作用,三角肌起着固定肩关节的作用,为原动肌收缩提供稳定的支撑配合。肌群之间的协同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划水动作的变化而转换,协同肌变为原动肌,而原动肌变为协同肌。符合肌肉舒张收缩机能即使是最简单的人体运动,也是由众多肌群38充分利用关节的灵活性由于人体各个关节结构的不同,关节的活动性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例如肩关节活动性最大,是典型的球窝关节、有三个运动轴,可做屈、伸、收、展、旋外和环转动作。腕关节和踝关节是双轴关节,可做屈、伸、收、展和环转动作。游泳动作应合理地利用关节的活动范围,以达到符合自身条件特点的技术动作要求,获取动作所产生的最大效果。肩关节不灵活的人,手臂动作的方向,幅度以及速度均会受到解剖特点的限制影响。踝关节灵活性较好的人,脚背作用于水的面积、踝关节活动的幅度和速度以及所产生的推进力明显优于踝关节灵活性差的人。充分利用关节的灵活性由于人体各个关节结构的不同,关节的活动性39肌肉工作的协调配合再简单的人体运动,也是由众多肌群单位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一个动作依靠原动肌群主动收缩完成运动,协同肌群起着调谐放松、协调、固定作用。这种肌群间的分工协作,对有效完成人体动作是必须的。为了说明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爬泳臂划水为例;划水的前半程,主要以屈肌肌群起到完成手臂做向内向后屈臂划水动作的作用,而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肌群起到舒张作用,冈上肌等肌群起到协同作用,三角肌起着固定肩关节的作用,为原动肌收缩提供稳定的支撑配合。肌群之间的协同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划水动作的变化而转换,协同肌变为原动肌,而原动肌变为协同肌。

肌肉工作的协调配合再简单的人体运动,也是由众多肌群单位在神40游泳技术的合理性1保持高平的身体姿势协调而有节奏的动作高肘屈臂划水螺旋曲线划水加速度划水适宜的动作频率与划水幅度

要想游的快必须:充分漂浮┅在水中漂浮是很重要的。速度愈快更显重要充分划水┅没划到水无法前进。用正确的划水方法,提高划水效率减少阻力┅尽可能减低水中阻力才能游得快。游泳技术的合理性1保持高平的身体姿势41作业阻力公式。各符号的意义。此公式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在水中增加阻力堆进力的效果?什么是动作周期?动作频率?动作节奏?划水次数?划水效果?作业阻力公式。各符号的意义。此公式说明了什么问题42第二次课

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本章重点:人体重力与浮力的关系人体在水中所遇到的阻力游泳技术的合理性游泳的推进力第二次课

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本章重点:43水的自然特性与人体的飘浮能力一、水的自然特性水的压力水的黏滞性水的流动性水的密度水的难以压缩性水的自然特性与人体的飘浮能力一、水的自然特性44水的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压强,压强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每下降1米,身体则受到一个大气压的压强。由于人体在水中的压差,从而产生了一种向上的力,我们称之为浮力。水的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压强,压强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增45水的黏滞性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在流体力学中称为“内聚力”。水的黏滞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静止的水在外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间的连结被冲散,各层流体的水分子相互之间的动量转换造成各层间的阻滞作用,产生水层摩擦来对抗外力,直至外力被削弱静止。外力越大内聚力被冲散的越严重,分子间摩擦现象越激烈。是水环境中力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摩擦阻力)水的黏滞性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在流体力学中称为“内聚力46水的流动性水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于水流体具有压力平衡的性质,高压区的流体向低压区或伴随外力的方向流动,以达到流体的平衡,这种压力转换过程称为流动,流速越大压强越大,因此人在水中得不到支撑,人体在水中的动作冲量被流体性所转移、吸纳、抵耗与离散,使人在水中得不到陆地上爆发式用力的现象。水的流动性水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于水47水的密度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密度”。水的密度在4度时为1g/cm3。海水的密度为1.03g/cm3。空气的密度是水密度的844倍。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海水中游泳会觉得轻松一些。水的密度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密度”。水的密度在4度时为1g/48水的难以压缩性液体的共同特性是具有难以压缩的特性。任何物体入水后,水都不会缩小体积,而是以物体体积换取等量水的体积。人体本身大部分也是水份,所以人体也具有相同的不可压缩性。水的难以压缩性液体的共同特性是具有难以压缩的特性。任何物体入49二、人体在水中的飘浮能力呼吸对身体飘浮的影响作用人体在水与人体肺内吸入或吐出的气体多少有关中的沉浮,体内存储气体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比重的变化。当人吸足气后,人体比重约为0.96-0.99,略小于水的比重,此时浮力增大,人体浮在水面上。当呼完气后,人体比重约为1.02-1.05,略大于1人体就会下沉。因此,熟练掌握呼吸技术是初学游泳的重要一课,没有好的呼吸就等于不会游泳。人体在陆上与水中的重心位置变化。二、人体在水中的飘浮能力50

水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如下图。

水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如下图。51游泳时的阻力

一、外形姿态阻力外形姿态阻力大小:FD=-1/2CDAPV2FD:形态阻力CD:瞬时形态阻力系数A:体表面积p:水的密度V:相对水流速度游泳时的阻力

一、外形姿态阻力外形姿态阻力大小:52减少外形姿势阻力的办法身体的外形姿态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游泳者身材、体型、游进时的速度,以及肢体是以什么样的变换动作姿态相对水流的运动方向。在游泳时,减少外形姿势阻力的办法,一是身体平直,保持流线型姿势;二是凡在水中做与身体运动方向一致的动作,应尽可能地减少挡水截面,前移速度相对减慢;三是直线游进,游进中保持稳定平衡,防止上下起伏和左右扭摆。减少外形姿势阻力的办法身体的外形姿态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游泳者身53游泳时的阻力

二、摩擦阻力游泳时的阻力

二、摩擦阻力54减少摩擦阻力的方法选择薄而光滑的料子做成紧身游泳衣裤和帽子,或采用涂减阻油以及刮体毛等,都可减少磨擦阻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部分游泳运动员穿“鲨鱼装”泳衣参赛。据报道,这种泳衣可减少阻力和增加浮力。在游进中,尽量保持高的身体位置,减少水的湿浸面积,也能减少体表磨擦阻力。减少摩擦阻力的方法选择薄而光滑的料子做成紧身游泳衣裤和帽子,55游泳时的阻力

三、波浪阻力游泳时的阻力

三、波浪阻力56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在游泳时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是,游进时身体呈流线型状态,避免抬头挺胸两脚左右分开;注意身体的稳定平衡,用力自然,游速均衡;手臂入水时尽量减少拍打动作,应顺势插入水中,以免造成波浪;转身后的滑行不要过浅。身体在水下30厘米深处可有效减少波浪的形成。潜水艇与船形状有何区别?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在游泳时减少波浪阻力的方法是,游进时身体呈57速度与阻力的关系速度与阻力的关系58对游进阻力的总结和概括由于在水中游泳者身体无固定支点是相对人体在地面的各种动作均有固定支撑点而言,在水中,人的身体与水有无数个可流动支点,由于这个特点,决定了人的肢体的任何微小动作,均可招致水给予人体动作的反作用力,这些综合在一起的反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量的积累变化均对人体的游进构成阻碍与影响,就某一瞬时人体受到重力、浮力、肢体动作的反作用力与外形姿态阻力、波浪阻力、体表磨擦阻力构成的诸多因素影响作用,其合力值决定了人体在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的效果。如不清楚游进阻力、重力、浮力对人游进的影响与作用的机理,就可能在学习游泳理论时对其主要的理论概念产生混淆。对游进阻力的总结和概括由于在水中游泳者身体无固定支点是相对人59游泳的推进力游泳推进力是指游泳时推动人体前进的力。游泳的推进力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阻力推进力与升力推进力。为清楚认识游泳推进力,就必须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水是如何流经运动状态的肢体?作用于身体前进的推进力是怎样产生的?涉及推进力的流体动力学又是作如何解释的?

游泳的推进力游泳推进力是指游泳时推动人体前进的力。游泳的推进60阻力推动力升力推力动阻力推动力升力推力动61阻力推进力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与同一点上。水具有阻力的特性。通过肢体向后的划水、打水或蹬水动作,对水施加作用力,水就对肢体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进身体前进。我们将利用水的阻力获得的游进推进力,称为阻力推进力。例:人体在水中的推水动作。划船时的桨叶对水作用。阻力推进力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62增大阻力推进力的方法要增大划水面积,要加速划水。手臂的阻力系数与手臂对水的有效表面积成一次方的关系,与手臂划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由于手臂划水所产生的阻力推进力只产生加速度,要想提高人的游进速度,阻力推进力必须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只有这样,人体所受到的阻力推进力冲量才能得以增大,为追求游进速度,加快水与手臂之间的相对速度,加大阻力推进力对手臂的冲量力值,在人体游进的同时,也就自然出现了手臂划水的线速度快于身体向前位移速度的现象。由于水是流体,水受到手臂的作用力后即按手臂运动的方向流动,或根据压力变化流向低压区,故部分动力被水流转移,从而得不到像陆地上固定支撑的效果,得不到与作用力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因此,除增大划水面积和速度外,还需作曲线划水,以不断划到静水作补偿。但曲线的曲率不宜过大。手掌在水中向身后划桨方式的划动,在水流经掌面时产生推进阻力。增大阻力推进力的方法要增大划水面积,63升力推进力升力推进力是指利用升力的原理获得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一种推进力。游泳时,由于手或脚划水、打(蹬)水动作的方向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在一条三维曲线上运动。这样,相对人肢体流动的水不仅为人体提供了向前运动的阻力推进力,而且由此也生成了第二种力升力推进力。利用升力原理产生推进力的如直升飞机的桨叶、船舶的螺旋桨、飞机的喷气涡轮发动机里的叶片。升力推进力升力推进力是指利用升力的原理获得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64推动身体游进的肢体动作机理

了解肢体动作与水相互作用的机理对理解身体是如何在水中位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游泳者是以手臂和腿脚的肢体运动与水相互作用以达到推动身体在水中前进的目的。由于手臂、腿及脚在形态、关节、相对身体的解剖位置、动作的方向、幅度和功能上截然不同,因此对它们推动身体前进的动作技术和作用要分开论述。推动身体游进的肢体动作机理了解肢体动作与水相互作用的机理对65推进身体前移的手臂动作技术和作用

运动员为使身体最为有效地向前移动,最理想的方法是能在水中抓住沿身体纵轴前方水下的一个无形的“把手”。所谓“把手”就是一个假设的不易产生与身体前进方向相反位移的相对(固定)支撑面。当手掌作用于这无形的相对支撑的“把手”后,人的肩带肌群收缩,牵引身体向前游进并通过这一无形的由升力撑托的相对支撑面,直至“把手”位置处于身体的大腿根部时,也就是处于手臂的有效运动半径末端范围时,手掌与按压的“把手”脱离。(p34)

推进身体前移的手臂动作技术和作用运动66当游泳者用手掌按压住这一滑动的(移动的)支撑面时,随着游泳者肩带肌群的收缩,手臂将这一滑动的“把手”按压向与身体前进方向相反的身后位置,结果是身体向前的位移距离相对很短。尽管手臂从体前向体后的移动距离如同前者,但手臂此时的做功结果是将滑动的“把手”从身前向身后拉推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由于流体的反冲量随流体的绕流而大量丢失,身体仅向前位移了一个很短的距离。当然在游泳的实践中,由于水的流动性原因,划水时固定的“把手”是不存在的,只能是相对的,即向后滑动相对少些。当游泳者用手掌按压住这一滑动的(移动67在划臂准备期完成后,入水手掌内旋,掌心向外形成对水攻角,即可获得流体升力对手掌的支撑作用。在身体向前移动的同时,手臂旋内向前下略有横向用力抓水的划拨动作就是为保持升力的继续存在而必做的动作。水平低者,身体位移速度慢,手掌攻角不当,结果横向动作距离大;水平高者,身体位移速度快,手掌攻角适宜,横向动作距离小,这时水流对手掌的升力作用就已起到了抓住相对稳定的“把手”效应,并阻止了手掌与相对的水流方向做直线运动。游泳者的身体就是依靠手掌和前臂类似螺旋桨与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升力牵引而产生向前的位移。由于有了稳定的把手效应,身体的向前位移就演变为具有远端支撑(把手)的向心用力过程。在划臂准备期完成后,68腿部动作对身体游进的作用机理(p39)

传统游泳理论认为,在各种游泳姿势里,打腿或蹬夹腿的作用可产生向身后及向下方向对水的作用力,以产生水的反作用力推进身体向前游进。游泳时,人是手腿并用的,由于身体在快速的游进时游进阻力与升阻推进合力的相互作用对身体周边水环境的改变,水是以湍流涡旋加波浪的形式经过躯干和腿部流向身后。此时,除蛙泳腿技术特殊之外,其余泳式的打腿动作基本是沿人身体垂直面上下踢水或双腿动作一致的浪状海豚腿。腿部动作对身体游进的作用机理(p39)传69躯干动作对身体前移的作用机理

在训练与教学中,人们对臂腿技术动作的培养与完善较为重视,而对于躯干在推进力方面的贡献常常被忽视仅强调躯干在水中的体位和稳定性,由此限制了整个脊柱的智谋的扭转发力和浪状的摆动,正确地说躯干是一个潜在的动力源和了动机。蝶泳与与蛙泳沿脊柱的浪状振摆动作起源于肩和胸椎。而非腰椎和髋部。力的浪状传递由小逐渐变大,直至髋部,带动下肢多关节做鱼尾式的抽摆或螺旋蹬夹发力,形成流体升力来推动身体的向前位移。躯干动作对身体前移的作用机理在训练与教学中,70游泳技术术语

动作周期动作频率动作节奏划水次数划水效果游泳技术术语动作周期71动作周期动作周期是指一次完整的臂腿配合所做的动作的全过程,或指做一次臂或一次腿完整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周期性运动项目全部技术的体现,游泳、跑、骑自行车都属于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动作周期72动作频率动作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划水、打腿或蹬腿动作次数。在游泳中也简称为划频,常以次/分来表示。是游泳训练中必测的指标。计算公式:动作频率=划水次数/分在训练或比赛实践中,为测量统计的简化,常以5次动作的时间(爬、仰泳统计单臂)计算动作频率。动作频率73动作节奏

动作节奏是指游泳时每一个动作周期内各组成部分的时间比例关系。以自由泳划臂技术动作为例,一般的动作节奏是,入水时较慢,划水时加快,划水将近结束时最快,出水和移臂较快。又如蛙泳腿的动作节奏是收腿较慢,蹬腿较快。各时段速度比例关系依个人技术风格特点不同而因人而异。摄影解析运动员动作节奏,可鉴别诊断划臂技术的优劣。动作节奏动作节奏是指游泳时每一个动作周期内各组成部分的时间74划水次数划水次数是指游完一定距离所用的划水次数,例如规定50米距离让运动员用21次划水动作完成。划水次数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反映运动员技术情况的好坏,应与动作效果结合起来分析。划水次数75划水效果

划水效果:指一个完整动作周期完成后身体游进的距离,又称划幅或划步,是技术量化指标的体现,常以米/次表示。计算公式:划水效果=身体移动距离/划水一次划水效果在游泳实践中,常通过统计每50米或100米划水动作次数来检查自己的动作效果,一般情况下,动作次数越少,效果越好,也即是划幅越大,效果越好。但如果划幅的增大是以通过降低划频,增长滑行距离的办法来取得,这种划幅的增大就无竞技的意义。

划水效果划水效果:指一个完整动作周期完成后身体游进的距离,76划频和划幅的关系划频和划幅是影响游进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游进过程中无论是增加划幅还是划频,或是两个因素共同增加,都可以提高游进速度。但如果划幅增大而划频下降,就可能使游进速度下降,采用这种长划幅、慢划频的游进方式的结果是低效率与低速度的。在比赛中常常可以看见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提高划频,缩短划幅,但其结果也可能使成绩下降。所以,划幅与划频应依据比赛距离的不同和个人技术的不同有一合理的配置,目的是产生出该比赛项目最快的成绩。有科研人员对划频的合理性作过研究,结论证实划频和身体位移速度的快慢与运动项目的距离长短相关,趋势为:1500M划频最低,依次到50M划频最高。通过快划频的划臂,保持或稍稍缩短每一划幅的距离可得到高速度的身体位移。划频和划幅的关系划频和划幅是影响游进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游进过77游泳技术结构特点

之人体运动解剖特点肌肉的初长度符合肌肉舒张收缩机能充分利用关节的灵活性肌肉工作的协调配合游泳技术结构特点

之人体运动解剖特点肌肉的初长度78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