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1页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2页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3页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4页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郭玉英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综合科学教育(教学)的含义(a)将所有科学看作具有普遍的规律、共同的概念框架和探究过程的知识统一体,不同学科之间的统一因素比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更重要。(b)为了教学的目的,用整合的方式教授科学的不同学科。第一种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重点放在综合科学的教育上;第二种是以教学论和教学法为基础的,重点放在综合的科学教学上。

综合科学教育(教学)的含义(a)将所有科学看作具有普遍的规律2综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通常有两方面的观点支持综合科学教学。一方面来自认识论和方法论,认为科学是具有独特的概念和方法框架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则为综合的科学教学提出了心理的、教育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等诸方面的理由。

综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通常有两方面的观点支持综合科学教学。一3(接上页)对知识的统一性的追求概念框架和探究过程的统一心理学和教学法的观点社会和实践的需要

(接上页)对知识的统一性的追求4课程综合化的实现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关联课程;如自然科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融合相邻学科的内容—融合课程: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整合相邻学科的内容—广宇课程:如科学、艺术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组织课程—问题课程:如环境教育、能源教育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综合化的实现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关联课程;如自然科5科学课程的综合化——世界范围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突出标志是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对科学课程进行整合,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育作出统一规划和要求科学课程的综合化——世界范围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的6从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看综合科学课程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学科知识和过程的科学教育——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布卢纳的科学教育思想从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看综合科学课程从世界范围7(接上页)第二阶段:与社会相关的科学教育——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STS课程的发展——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第三阶段:体现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结合的科学教育——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现代综合科学课程(接上页)第二阶段:与社会相关的科学教育——第二次科学课程改8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在70—80年代形成高潮68—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召开6次国际会议讨论综合科学教学综合科学课程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初中阶段发展最快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初中阶段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在70—80年9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和两种形态第一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分科课程。第二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第三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和两种形态第一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10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背景和条件:科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对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反思;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对科学认识的发展;对学习心理认识的发展。发展过程:多样化;迅速而广泛。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增长,初中阶段发展最快。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背景和条件:科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11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相关性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学生与科学之间的相关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关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相关性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12评述实现了目标的转化和扩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分科课程互补。师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计划、实施和习得课程之间存在差异。呈现多样化,突出了相关性,缺乏统一性,迷失了科学的本质。评述实现了目标的转化和扩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课程13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背景与条件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认知科学、后现代科学、各种相关理论的发展及其对科学课程的影响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发展信息技术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背景与条件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14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统一性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统一计划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的统一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统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统一以上诸方面统一于科学探究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统一性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15统一的课程目标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科学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理解统一的课程目标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科学素养包括:16科学素养的含义(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它们与科学的区别;(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关系;科学素养的含义(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17(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的基本训练;(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和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18(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力”;(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和建议有一定的理解。(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19统一的科学学习领域将科学作为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整体设计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传统学科,也包括环境科学、宇宙学等现代科学注重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统一的概念与过程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统一的科学学习领域将科学作为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整体设计20国家或地区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5—16岁)美国: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指导,各州制定科学课程标准(K—12年级)加拿大:各州科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各州科学课程标准新西兰:新西兰课程中的科学国家或地区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21案例1:美国的科学内容标准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看的科学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案例1:美国的科学内容标准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22案例2: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科学探究生活和生命过程物质及其性质物理过程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包含在以上所有内容之中。案例2: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科学探究23台湾省科学课程纲要1999年7月8日颁布了新的自然科学课程纲要,对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科学教育做了整体规划。2000年实施台湾省科学课程纲要1999年7月8日颁布了新的自然科学课程纲24内容该纲要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与总纲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和附录六部分内容。内容该纲要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25基本理念课程纲要指出,自然科学学习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其宗旨在于“学习如何去进行探究活动。籍着这些探究活动,使我们学习到如何去观察、询问、规划、实验、归纳、研判,也培养出我们的批判、创造等各种能力。特别是以实验或实地观察的方式去进行学习,使我们获得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到探究过程中细心、耐心与切实的重要性,也经过此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的发现及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基本理念课程纲要指出,自然科学学习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其26根据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及其教育功能,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应是全国国民基本教育的课程。.自然科学的学习应以探究及实作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因为教学主要在于促成学习者获得学习,.教学应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体。.自然科学的学习应包括探究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之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对我们生活及社会的影响之体认等,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以上三点规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方式和目的要求。根据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及其教育功能,课程纲要明确指出:.27课程目标和分段能力指标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六条: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及基本科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于日常生活。培养能运用工具、设备,动手实做的能力和习惯。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及尊重生命的态度。培养与人沟通表达、团队合作以及和谐相处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创造潜能。课程目标和分段能力指标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六条:28分段能力指标根据自然科学学习所培养的国民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分为以下六项:过程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之心智运作能力科学认知:科学概念的习得科学本质:对科学本质之认识思考技能:资料统整、对事物作推论与批判、解决问题等整合性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处事求真求实、感受科学之美与力及喜爱探究等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知识及运用工具、设备.的技术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科学认知作为教学内容列出之外,对于其余5项指标均提出了学生在自然科学学习的各阶段应习的的能力。分段能力指标根据自然科学学习所培养的国民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29课程内容以“附录一:自然科学教材”的方式列出包括教材内容要项和教材内容细目。教材内容要项分为课题、主题、次主题和主要内容四项,主要内容按年级阶段划分,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个阶段,初中七、,八、九年级为一个阶段。课程内容以“附录一:自然科学教材”的方式列出包括教材内容要项30四个课题分别为:自然界的构成与特性,自然界的作用,演化与延续,生活与环境。以自然界的组成与特性为例,包括三个主题:地球的环境,地球上的生物,物质的组成与特性。其中每个主题又分为两个次主题,地球的环境分为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球与太空。在每个次主题下列出各年级段学习的主要内容。四个课题分别为:自然界的构成与特性,自然界的作用,演化与延续31特点突出了科学的探究本质;依据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提出了各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分段能力指标.;在内容的组织上以课题和主题方式体现了科学的整体性。特点突出了科学的探究本质;32国外科学教材简介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和教材的多样化在初中阶段,科学教材可大致分为三类:并列式、拼盘式和融合式

国外科学教材简介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和教材的多样化33国外综合科学教材案例CollinsScienceConnections(英国教材7-9年级,11-14岁)国外综合科学教材案例CollinsScienceConn34第一册 1. 固体、液体和气体2. 磁3. 食物和空气4. 物质的变化5. 力和机械6. 健康7. 分离混合物8. 能源9. 环境10. 化学变化第一册 1. 固体、液体和气体35第二册 1. 植物2。动物3. 太空中的地球4. 岩石5. 声6. 繁殖7. 能的转化8. 化学反应9. 光10. 酸的反应11. 变异第二册 1. 植物36第三册 1. 电2. 细胞和呼吸3. 周期表4. 力和运动5. 植物6. 动物7. 金属和活动性8. 生物变化9. 化学变化10. 物理变化 第三册 1. 电37特点:.专题式,专题之间缺少知识的内在联系。.每册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内容。特点:.专题式,专题之间缺少知识的内在联系。38新综合科学牛津原版1990(香港教材)

第一册1. 科学入门2. 观察生物3. 能4. 解释物质5. 溶剂和溶液6. 细胞和繁殖7. 生物和空气新综合科学牛津原版1990(香港教材)

第一册39 第二册 第三册 8. 电9. 热传递10. 氢、酸和碱11. 探测环境12. 力和运动 13. 食物和运输14. 地球上的物质. 15电和电子学 第二册 第三册 8. 电40生活与科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香港教材)

1A1.开展科学之旅2.放眼生物世界3.细胞与人类繁殖生活与科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香港教材)

1A41生活与科学A 、B、C2A7.生物和空气8.电的应用9.遨游太空3A12.健康的身体 生活与科学A 、B、C2A421B4.能量5.奇妙的溶剂——水6.物质的粒子观2B11. 常见的酸和碱12. 环境的察觉1B433B13.金属14.材料新纪元 3C15.光、颜色和光谱以外 3B13.金属44德国综合理科(初中版)知觉和感觉微观世界中的发现动植物和它们的家园德国综合理科(初中版)知觉和感觉45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物质科学(2000)第一单元:化学的建筑模块(chemicalbuildingblocks)第1章 物质的介绍1. 描述物质2. 测量物质3. 构成物质的粒子4. 综合地球科学:来自土壤中的元素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物质科学(2000)第一单元:化学的46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1. 物质的状态2. 气体的行为3. 综合数学:描绘气体行为4. 状态变化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1. 物质的状态47第3章 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内部2. 原子的排列顺序3. 金属4. 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5. 综合空间科学:来自星尘中的元素第3章 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内部48第4章 化学键1. 粒子键2. 共价键3. 综合地球科学:晶体化学跨学科的探究:肥皂——去污剂第4章 化学键1. 粒子键49第二单元:化学行为第5章 化学反应1. 观察化学反应2. 书写化学方程式3. 控制化学反应4. 综合卫生:火与防火第二单元:化学行为第5章 化学反应50第6章 酸、碱和溶液

1. 理解溶液2. 浓度和溶解度3. 描述酸和碱4. 酸、碱溶液5. 综合生活科学:消化与PH值第6章 酸、碱和溶液

1. 理解溶液51第7章 碳化学1. 化学键、碳的分类2. 碳的化合物3. 综合生活科学:生活与碳第7章 碳化学1. 化学键、碳的分类52第8章 探究物质1. 混和物与化合物2. 综合技术:金属与合金3. 陶瓷与玻璃4. 放射性元素第8章 探究物质1. 混和物与化合物53第三单元运动、力和能量第9章 运动1. 描述和测量运动2. 综合地球科学:地壳的缓慢运动3. 加速度第三单元运动、力和能量第9章 运动54第10章 力1. 力的性质2. 力、质量和加速度3. 摩擦力和重力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5. 综合空间科学:轨道上的卫星第10章 力1. 力的性质55第十一章液体中的力1. 压强2. 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3. 漂浮和下沉4. 综合技术:利用伯努利规律第十一章液体中的力1. 压强56第十二章功和机械1. 什么是功2. 机械的优点和效率3. 简单机械4. 综合生命科学:人体中的机械第十二章功和机械1. 什么是功57第十三章能和功率1. 量的性质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能量的转化和化石燃料4. 综合数学:功率第十三章能和功率1. 量的性质58第十四章热能和热1. 温度和热能2. 热的本质3. 综合化学:热能和物体的状态4. 热的利用跨学科的探究:从树藤到钢铁第十四章热能和热1. 温度和热能59第四单元声与光第四单元声与光60第十五章波的性质1. 什么是波2. 波的性质3. 光的干涉4. 综合地球科学:地震5. 波第十五章波的性质1. 什么是波61第十六章声1. 声音的本质2. 声音的性质3. 声音的合成4. 综合生活科学:你是如何听到声音的5. 声的应用第十六章声1. 声音的本质62第十七章电磁波谱1. 电磁波的本性2. 电磁波谱中的波3. 可见光的产生4. 综合技术:无线通讯第十七章电磁波谱1. 电磁波的本性63第十八章光1. 反射和镜子2. 折射和透镜3. 颜色4. 视觉5. 光的利用跨学科的探究:电影中的特技第十八章光1. 反射和镜子64第五单元电和磁第五单元电和磁65第十九章磁和电磁1. 磁的本质2. 综合地球科学:地磁场3. 电流与磁场4. 电磁第十九章磁和电磁1. 磁的本质66第二十章电荷与电流1. 电荷与静电2. 电路的测量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 综合卫生: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荷与电流1. 电荷与静电67第二十一章电磁的作用1. 电、磁和运动2. 电流的产生3. 电能的使用4. 综合化学:电池第二十一章电磁的作用1. 电、磁和运动68第二十二章电子1. 电子信号和半导体2. 电子通讯3. 计算机4. 综合技术:信息高速公路跨学科的探究:爱迪生——发明天才第二十二章电子1. 电子信号和半导体69指导技能手册象科学家一样思考测量处理科学探究批判地思考指导技能手册70组织信息建立数据表格和图形附录一实验安全附录二使用天平附录三化学元素表附录四元素周期表术语表组织信息建立数据表格和图形71每章的课题

——为长期探究提供机会第1章 对比不同的品牌第2章 一个物质变化的故事第3章 变得有组织第4章 化合物模型第5章 列出一张化学变化清单第6章 自制指示剂每章的课题

——为长期探究提供机会第1章 对比不同的品牌72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绝对真理观注重学科体系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传授知识为主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绝对真理观73从世界科学课程发展看中国科学课程改革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潮:第一次:培养科学家,注重知识与过程。第二次:提出科学素养目标,注重知识的相关性。第三次:提高每个公民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从世界科学课程发展看中国科学课程改革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74中国与世界的差异:时空错位从科学课程内容来看,仍然是知识本位,尚未达到世界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水平。从课程目标来看,已提出科学素养目标,正在向目标转换努力,处于第一次向第二次的过渡。从时间来看,世界正经历第三次改革浪潮,各种先进理论的引入和我国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巨大落差。中国与世界的差异:时空错位从科学课程内容来看,仍然是知识本位75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改革浙江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上海的科学教育改革广东的高中综合科学课程方案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12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分科和综合并行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改革浙江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76国内背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公众科学素养急待提高浙江省自93年全省初中实行综合科学课程北京市1998年制定科学课程标准,部分学校开始实验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国内背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7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78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照顾学生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标准》规定了完成9年义务教育每一个学生应达到的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照顾学生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79立足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科学课程重心的转变:从学科到学生。我国以前的分科科学课程,对学科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多,而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需求考虑较少。《科学标准》的设计突破了学科本位观念,在确定目标和选取内容时首先考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立足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科学课程重心的转变:从学科到学80体现科学本质什么是科学?区分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在与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从而逐步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体现科学本质什么是科学?81突出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此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出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82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课程的开放性和时代性:注意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科学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课程目标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当代科学成果课程的开放性和时代性:注意现代科学的发展趋83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整合与探究整合:目标和内容的整合总体设计——内容分为五个领域: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整合与探究整合:目标和内容的整合84物质科学的整合:主题和主题下的设计四个主题:常见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与能源主题下的专题:以常见的物质为例物质的性质、水、空气、金属、常见无机物、常见有机物物质科学的整合:主题和主题下的设计四个主题:85探究:体现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体现科学的活动本质促进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单独作为一个领域对学生提出目标与要求探究:体现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体现科学的活动本质86科学探究这是在我国第一次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对科学探究能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达成目标科学探究这是在我国第一次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提出明确87标准改变了以前大纲的表述方式,用行为动词说明具体内容目标分为具体内容目标和活动建议,条目的要求比较概括,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有余地。例如,在物质的性质中,内容标准的第一条是“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活动建议: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的燃烧过程等)。标准改变了以前大纲的表述方式,用行为动词说明具体内容目标分为88指导性具体目标实施建议案例指导性具体目标89灵活性结构上的灵活性内容上的灵活性为教材编写和教学留下余地灵活性结构上的灵活性90教材编写及实验情况已开发出三套教材6个国家实验区正在进行实验教材编写及实验情况已开发出三套教材91谢谢大家!欢迎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谢谢大家!欢迎提出问题共同探讨!92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郭玉英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93综合科学教育(教学)的含义(a)将所有科学看作具有普遍的规律、共同的概念框架和探究过程的知识统一体,不同学科之间的统一因素比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更重要。(b)为了教学的目的,用整合的方式教授科学的不同学科。第一种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重点放在综合科学的教育上;第二种是以教学论和教学法为基础的,重点放在综合的科学教学上。

综合科学教育(教学)的含义(a)将所有科学看作具有普遍的规律94综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通常有两方面的观点支持综合科学教学。一方面来自认识论和方法论,认为科学是具有独特的概念和方法框架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则为综合的科学教学提出了心理的、教育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等诸方面的理由。

综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通常有两方面的观点支持综合科学教学。一95(接上页)对知识的统一性的追求概念框架和探究过程的统一心理学和教学法的观点社会和实践的需要

(接上页)对知识的统一性的追求96课程综合化的实现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关联课程;如自然科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融合相邻学科的内容—融合课程: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整合相邻学科的内容—广宇课程:如科学、艺术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组织课程—问题课程:如环境教育、能源教育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综合化的实现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关联课程;如自然科97科学课程的综合化——世界范围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突出标志是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对科学课程进行整合,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育作出统一规划和要求科学课程的综合化——世界范围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的98从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看综合科学课程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学科知识和过程的科学教育——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布卢纳的科学教育思想从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发展看综合科学课程从世界范围99(接上页)第二阶段:与社会相关的科学教育——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STS课程的发展——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第三阶段:体现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结合的科学教育——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现代综合科学课程(接上页)第二阶段:与社会相关的科学教育——第二次科学课程改100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在70—80年代形成高潮68—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召开6次国际会议讨论综合科学教学综合科学课程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初中阶段发展最快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初中阶段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在70—80年101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和两种形态第一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分科课程。第二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第三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课程是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和两种形态第一次改革浪潮中的代表性102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背景和条件:科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对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反思;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对科学认识的发展;对学习心理认识的发展。发展过程:多样化;迅速而广泛。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增长,初中阶段发展最快。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背景和条件:科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103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相关性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学生与科学之间的相关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关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相关性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104评述实现了目标的转化和扩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分科课程互补。师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计划、实施和习得课程之间存在差异。呈现多样化,突出了相关性,缺乏统一性,迷失了科学的本质。评述实现了目标的转化和扩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课程105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背景与条件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认知科学、后现代科学、各种相关理论的发展及其对科学课程的影响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发展信息技术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背景与条件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106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统一性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统一计划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的统一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统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统一以上诸方面统一于科学探究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统一性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107统一的课程目标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科学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理解统一的课程目标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科学素养包括:108科学素养的含义(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它们与科学的区别;(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关系;科学素养的含义(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109(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的基本训练;(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和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110(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力”;(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和建议有一定的理解。(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111统一的科学学习领域将科学作为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整体设计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传统学科,也包括环境科学、宇宙学等现代科学注重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统一的概念与过程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统一的科学学习领域将科学作为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整体设计112国家或地区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5—16岁)美国: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指导,各州制定科学课程标准(K—12年级)加拿大:各州科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各州科学课程标准新西兰:新西兰课程中的科学国家或地区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113案例1:美国的科学内容标准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看的科学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案例1:美国的科学内容标准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114案例2: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科学探究生活和生命过程物质及其性质物理过程科学史和科学的性质包含在以上所有内容之中。案例2: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科学探究115台湾省科学课程纲要1999年7月8日颁布了新的自然科学课程纲要,对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科学教育做了整体规划。2000年实施台湾省科学课程纲要1999年7月8日颁布了新的自然科学课程纲116内容该纲要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与总纲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和附录六部分内容。内容该纲要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117基本理念课程纲要指出,自然科学学习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其宗旨在于“学习如何去进行探究活动。籍着这些探究活动,使我们学习到如何去观察、询问、规划、实验、归纳、研判,也培养出我们的批判、创造等各种能力。特别是以实验或实地观察的方式去进行学习,使我们获得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到探究过程中细心、耐心与切实的重要性,也经过此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的发现及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基本理念课程纲要指出,自然科学学习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其118根据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及其教育功能,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应是全国国民基本教育的课程。.自然科学的学习应以探究及实作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因为教学主要在于促成学习者获得学习,.教学应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体。.自然科学的学习应包括探究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之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对我们生活及社会的影响之体认等,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以上三点规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方式和目的要求。根据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及其教育功能,课程纲要明确指出:.119课程目标和分段能力指标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六条: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及基本科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于日常生活。培养能运用工具、设备,动手实做的能力和习惯。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及尊重生命的态度。培养与人沟通表达、团队合作以及和谐相处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创造潜能。课程目标和分段能力指标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六条:120分段能力指标根据自然科学学习所培养的国民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分为以下六项:过程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之心智运作能力科学认知:科学概念的习得科学本质:对科学本质之认识思考技能:资料统整、对事物作推论与批判、解决问题等整合性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处事求真求实、感受科学之美与力及喜爱探究等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知识及运用工具、设备.的技术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科学认知作为教学内容列出之外,对于其余5项指标均提出了学生在自然科学学习的各阶段应习的的能力。分段能力指标根据自然科学学习所培养的国民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121课程内容以“附录一:自然科学教材”的方式列出包括教材内容要项和教材内容细目。教材内容要项分为课题、主题、次主题和主要内容四项,主要内容按年级阶段划分,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个阶段,初中七、,八、九年级为一个阶段。课程内容以“附录一:自然科学教材”的方式列出包括教材内容要项122四个课题分别为:自然界的构成与特性,自然界的作用,演化与延续,生活与环境。以自然界的组成与特性为例,包括三个主题:地球的环境,地球上的生物,物质的组成与特性。其中每个主题又分为两个次主题,地球的环境分为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球与太空。在每个次主题下列出各年级段学习的主要内容。四个课题分别为:自然界的构成与特性,自然界的作用,演化与延续123特点突出了科学的探究本质;依据科学素养的属性和层次提出了各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分段能力指标.;在内容的组织上以课题和主题方式体现了科学的整体性。特点突出了科学的探究本质;124国外科学教材简介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和教材的多样化在初中阶段,科学教材可大致分为三类:并列式、拼盘式和融合式

国外科学教材简介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和教材的多样化125国外综合科学教材案例CollinsScienceConnections(英国教材7-9年级,11-14岁)国外综合科学教材案例CollinsScienceConn126第一册 1. 固体、液体和气体2. 磁3. 食物和空气4. 物质的变化5. 力和机械6. 健康7. 分离混合物8. 能源9. 环境10. 化学变化第一册 1. 固体、液体和气体127第二册 1. 植物2。动物3. 太空中的地球4. 岩石5. 声6. 繁殖7. 能的转化8. 化学反应9. 光10. 酸的反应11. 变异第二册 1. 植物128第三册 1. 电2. 细胞和呼吸3. 周期表4. 力和运动5. 植物6. 动物7. 金属和活动性8. 生物变化9. 化学变化10. 物理变化 第三册 1. 电129特点:.专题式,专题之间缺少知识的内在联系。.每册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内容。特点:.专题式,专题之间缺少知识的内在联系。130新综合科学牛津原版1990(香港教材)

第一册1. 科学入门2. 观察生物3. 能4. 解释物质5. 溶剂和溶液6. 细胞和繁殖7. 生物和空气新综合科学牛津原版1990(香港教材)

第一册131 第二册 第三册 8. 电9. 热传递10. 氢、酸和碱11. 探测环境12. 力和运动 13. 食物和运输14. 地球上的物质. 15电和电子学 第二册 第三册 8. 电132生活与科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香港教材)

1A1.开展科学之旅2.放眼生物世界3.细胞与人类繁殖生活与科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香港教材)

1A133生活与科学A 、B、C2A7.生物和空气8.电的应用9.遨游太空3A12.健康的身体 生活与科学A 、B、C2A1341B4.能量5.奇妙的溶剂——水6.物质的粒子观2B11. 常见的酸和碱12. 环境的察觉1B1353B13.金属14.材料新纪元 3C15.光、颜色和光谱以外 3B13.金属136德国综合理科(初中版)知觉和感觉微观世界中的发现动植物和它们的家园德国综合理科(初中版)知觉和感觉137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物质科学(2000)第一单元:化学的建筑模块(chemicalbuildingblocks)第1章 物质的介绍1. 描述物质2. 测量物质3. 构成物质的粒子4. 综合地球科学:来自土壤中的元素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物质科学(2000)第一单元:化学的138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1. 物质的状态2. 气体的行为3. 综合数学:描绘气体行为4. 状态变化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1. 物质的状态139第3章 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内部2. 原子的排列顺序3. 金属4. 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5. 综合空间科学:来自星尘中的元素第3章 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内部140第4章 化学键1. 粒子键2. 共价键3. 综合地球科学:晶体化学跨学科的探究:肥皂——去污剂第4章 化学键1. 粒子键141第二单元:化学行为第5章 化学反应1. 观察化学反应2. 书写化学方程式3. 控制化学反应4. 综合卫生:火与防火第二单元:化学行为第5章 化学反应142第6章 酸、碱和溶液

1. 理解溶液2. 浓度和溶解度3. 描述酸和碱4. 酸、碱溶液5. 综合生活科学:消化与PH值第6章 酸、碱和溶液

1. 理解溶液143第7章 碳化学1. 化学键、碳的分类2. 碳的化合物3. 综合生活科学:生活与碳第7章 碳化学1. 化学键、碳的分类144第8章 探究物质1. 混和物与化合物2. 综合技术:金属与合金3. 陶瓷与玻璃4. 放射性元素第8章 探究物质1. 混和物与化合物145第三单元运动、力和能量第9章 运动1. 描述和测量运动2. 综合地球科学:地壳的缓慢运动3. 加速度第三单元运动、力和能量第9章 运动146第10章 力1. 力的性质2. 力、质量和加速度3. 摩擦力和重力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5. 综合空间科学:轨道上的卫星第10章 力1. 力的性质147第十一章液体中的力1. 压强2. 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3. 漂浮和下沉4. 综合技术:利用伯努利规律第十一章液体中的力1. 压强148第十二章功和机械1. 什么是功2. 机械的优点和效率3. 简单机械4. 综合生命科学:人体中的机械第十二章功和机械1. 什么是功149第十三章能和功率1. 量的性质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能量的转化和化石燃料4. 综合数学:功率第十三章能和功率1. 量的性质150第十四章热能和热1. 温度和热能2. 热的本质3. 综合化学:热能和物体的状态4. 热的利用跨学科的探究:从树藤到钢铁第十四章热能和热1. 温度和热能151第四单元声与光第四单元声与光152第十五章波的性质1. 什么是波2. 波的性质3. 光的干涉4. 综合地球科学:地震5. 波第十五章波的性质1. 什么是波153第十六章声1. 声音的本质2. 声音的性质3. 声音的合成4. 综合生活科学:你是如何听到声音的5. 声的应用第十六章声1. 声音的本质154第十七章电磁波谱1. 电磁波的本性2. 电磁波谱中的波3. 可见光的产生4. 综合技术:无线通讯第十七章电磁波谱1. 电磁波的本性155第十八章光1. 反射和镜子2. 折射和透镜3. 颜色4. 视觉5. 光的利用跨学科的探究:电影中的特技第十八章光1. 反射和镜子156第五单元电和磁第五单元电和磁157第十九章磁和电磁1. 磁的本质2. 综合地球科学:地磁场3. 电流与磁场4. 电磁第十九章磁和电磁1. 磁的本质158第二十章电荷与电流1. 电荷与静电2. 电路的测量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 综合卫生: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荷与电流1. 电荷与静电159第二十一章电磁的作用1. 电、磁和运动2. 电流的产生3. 电能的使用4. 综合化学:电池第二十一章电磁的作用1. 电、磁和运动160第二十二章电子1. 电子信号和半导体2. 电子通讯3. 计算机4. 综合技术:信息高速公路跨学科的探究:爱迪生——发明天才第二十二章电子1. 电子信号和半导体161指导技能手册象科学家一样思考测量处理科学探究批判地思考指导技能手册162组织信息建立数据表格和图形附录一实验安全附录二使用天平附录三化学元素表附录四元素周期表术语表组织信息建立数据表格和图形163每章的课题

——为长期探究提供机会第1章 对比不同的品牌第2章 一个物质变化的故事第3章 变得有组织第4章 化合物模型第5章 列出一张化学变化清单第6章 自制指示剂每章的课题

——为长期探究提供机会第1章 对比不同的品牌164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绝对真理观注重学科体系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传授知识为主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绝对真理观165从世界科学课程发展看中国科学课程改革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潮:第一次:培养科学家,注重知识与过程。第二次:提出科学素养目标,注重知识的相关性。第三次:提高每个公民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从世界科学课程发展看中国科学课程改革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166中国与世界的差异:时空错位从科学课程内容来看,仍然是知识本位,尚未达到世界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水平。从课程目标来看,已提出科学素养目标,正在向目标转换努力,处于第一次向第二次的过渡。从时间来看,世界正经历第三次改革浪潮,各种先进理论的引入和我国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巨大落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