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的中医分型辨治_第1页
乙型脑炎的中医分型辨治_第2页
乙型脑炎的中医分型辨治_第3页
乙型脑炎的中医分型辨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乙型脑炎的中医分型辨治朱本浩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一种嗜神经病毒所致、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起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病患者往往留下后遗症。西医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迸发型4种,以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主。

中医认为,本病是受暑热之气而发的温病。暑热与湿邪易于熏灼为患,因此本病的流行季节常见于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7~9月)。其潜伏期可长可短,感受暑湿即发病者为新感温病,又称暑温;若长夏受暑,暑被湿遏,过夏而发,属伏气为病,又称伏暑。

乙脑的发病及转变过程符合温病规律,一般由表入里,由卫气至营血,有时邪可逆传心包,也有直陷营血者。因而卫气营血的转变界限很难辨别,故临床上常见卫气同病、气营两燔和热陷营血,出现高热、昏迷、惊厥等危重证候。风火痰热均属实邪,邪气盛则精气夺。暑湿病邪最易伤阴耗气,故邪盛正衰,构成内闭外脱的危重证候。若病邪久留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可留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

乙脑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温病中暑温、湿温、暑痉、暑厥范畴。根据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可分为以下几型予以治疗。卫气型(相当于轻中型)

发热、无汗、头痛、嗜睡,或见恶寒、微汗、口渴、惊厥、抽搐等,舌苔薄白或白腻,亦可见黄腻苔,舌质大多正常,脉浮数或滑数、濡数不等。

治宜解热透表。方药选银翘散加减。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荆芥15克,牛蒡子15克,薄荷10克(后下),芦根50克,大青叶50克,板蓝根50克。每日1~2剂,分2~4次服。

濕重者身重胸闷、舌苔厚腻,加佩兰15克,藿香15克,白蔻10克;热重者高热、口渴、喜冷饮,加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便结者腹满、便秘,加川军10克(后下),芒硝10克(后下);抽搐者加钩藤20克,僵蚕15克,全虫5~10克;神蒙者加牛黄清心1丸,每日2次,每次1丸。气营型(相当于重型)

高热不恶寒、头痛项强、口渴、神志昏蒙、时清时昧,时有阵发性抽搐或惊厥,大便秘,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正常或红绛,脉弦数或细数。气分热重则见高热、头痛、面红目赤、口渴引饮、烦躁等症。

治宜气营两清。生石膏50克(先下),大青叶50克,板蓝根50克,知母20克,玄参20克,丹皮15克,生地20克,水牛角15克,连翘15克,竹叶25克,甘草5克。每日1~2剂。

湿重者加藿香、苍术、厚朴花;便秘苔黄燥者加川军;高热昏迷者加郁金、鲜石菖蒲或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若苔白浊腻加苏合香丸;抽搐者加天麻、钩藤、全虫、僵蚕、羚羊角。营血型(相当于极重型)

高热、抽搐、昏迷、惊厥往往同时存在,重者可见全身强直、角弓反张,喉中痰声漉漉,甚则喘促气绝或汗出如油,肢厥脉伏。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方药选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50克,生地50克,大青叶50克,板蓝根50克,水牛角30克,知母15克,黄芩15克,丹皮15克,黄连10克,金银花50克,连翘20克。每日2剂,分4次服,每6小时1次。

本型是病之极期,一般多同时用紫雪丹3~6克,分2~4次吞服;或与牛黄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协同应用。对反复惊厥不止、昏迷或昏迷渐渐加深,应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