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电子教案模版(定)_第1页
高一语文电子教案模版(定)_第2页
高一语文电子教案模版(定)_第3页
高一语文电子教案模版(定)_第4页
高一语文电子教案模版(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精品文档,欢迎你阅读并下载!高一语文电子教案模版(定)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语文组电子备课※基础模块(下)课题荷塘月色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1、通感手法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蒋志红2、对本文语言技巧的鉴赏教学课时备课时间22017/9/1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主备人使用人审核人刘文胜、吴崇丽、杨玉红、叶眉、程兴年、戴备课时间梦竹、熊焕、苏洋、陈蕾、张全忠、蒋志红(备课组长签名)审核时间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过程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结构。个性化修改过程性反思一、导入新课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我们的一块宁静的地方。高兴的时候去那里走走,神清气爽;不高兴的时候去那里走走,所有的不快也将随风而去。在朱自清先生的心里,荷塘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吧。今天,我们就和朱自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的荷塘。二、文本解析(多媒体显示)1、关于作者2、关于《荷塘月色》三、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煤屑霎时掌握字音幽僻颤动脉脉蓊郁酣眠踱着参差弥望乍看袅娜2、生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三项任务:(1)展开想象翅膀,身临其境,从朗读时抑时扬的语调中感受作者或哀愁或喜悦的情感波动。(2)找出作者的游踪。门出家踱小路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回家(3)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b“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c“便觉是个自由的人”d“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e“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f“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g“忽然想起来采莲的事情来了”h“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i“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3、背景说明《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3、从全文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起什么作用,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一个基调,是全文的文眼。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记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如果不写心情,光写月光与荷塘,文章就仅是就事论事,就失去了神韵,“为文而文”则失去了意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缘起。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第4~6段)描写荷塘月色,这是全篇重点。第四部分(第7~8段)回忆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4、5、6自然段,学习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握本个性化修改文写作特色过程性反思一、导入一般来说,写景抒情散文,分析的时候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写什么,怎么写,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今天我们学习4、5、6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二、内容分析(一)、鉴赏第4、5、6自然段。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明确:第4段写月下荷塘,第5段写塘上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景物?流水。3、作者怎样描写荷叶、荷花的?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写风之快捷。更具体更形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了博喻的手法。(多媒体显示)(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袅娜”写出花的姿态之美,“羞涩”写出花的神态之美。“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将水无声而似含这两个比喻给人以清新之气,淡雅之风,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情的微妙神态写出。(3)通感的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转化为听觉,写出了荷香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视觉转化为听觉。逼真的描摹出荷塘上的月色虽然浓淡不一却很和谐的特点,就像小提琴名曲的乐音高低起伏却旋律优美一样。4、这些段中描写景物还用了叠词,请简要分析。“田田”、“层层”写出荷叶的茂盛;“亭亭”写出了荷花的轻盈;“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使诵读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5、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景色?(注意动词的使用)明确: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了什么特点?体描绘了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第5节描写了塘上的月色,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你认为哪些词用得生动、传神?(多媒体显示)“泻”、“浮”、“洗”、“笼”、“画”作者为何想到了《采莲赋》和《西洲曲》?目的是什么?借《采莲赋》和《西洲曲》来抒发感情;表达心志,怀念那热闹的场景、无拘无束的心境、自由舒展的理想之地。(二)、情景交融之处(1)小路幽僻、寂静,树木阴森森,心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2)身外有无边的荷香月色,面对美景,内心有淡淡的喜悦;蛙叫蝉鸣,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摆脱不了愁思;(3)写采莲盛况,思接千载,暂得解脱,但最终还是回到造成“不宁静”的现实中来。5、第8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三、写作特点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富有韵味。作者是如何使语言表达得如此美的?1、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境。2、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3、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四、小结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结构自然严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