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实施细则_第1页
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实施细则_第2页
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实施细则_第3页
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实施细则_第4页
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实施细则总则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并有效监督,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海分公司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订本细则。本细则明确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与相关职责,规范了排查范围、内容与方法、治理原则,规定了上报、检查等内容。本细则适用于xx公司xx项目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导思想:强化一线管理,后台监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通过主动排查,全范围、全方位、全过程地去发现、纠正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治理各类隐患和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规范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实现“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落实整改”的原则,由安质部组织并监督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队整改,整改责任人为各作业队队长。本细则所包含的术语和定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在各类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事故隐患的三种表现中,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制度、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隐患分级是指: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进行分级。事故隐患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梳理检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四)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分级登记后,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整改。(五)风险是指隐患成为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六)风险评估是指对隐患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价过程。利用某种评估方法,确定隐患类别及等级,为实施隐患治理提供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16号令)、《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集团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化工程分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办法》等文件编制。管理机构与职责项目部成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隐患排查治理小组组长,以项目领导班子成员为决策管理机构,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办事机构,以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为骨干,以全体员工为基础,形成从上至下的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网络,确定各个层级的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制定隐患排查实施计划与治理措施、方案,根据排查治理及监督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奖惩。组长职责: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早班会、安全生产例会等形式,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到其日常工作的范围中,每月亲自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参与现场检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跟踪掌握重大隐患排查的结果与治理情况,落实方案与资源。副组长职责:是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分管内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跟踪掌握重大隐患排查的结果与治理情况,落实方案与资源,每月组织和参与现场检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组长(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督促、确认治理进度与效果。小组成员职责:按照责任制、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中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参加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保持和提高隐患意识,随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隐患和事故苗头,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同时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并注意做好记录,为统计分析隐患留下资料。安全质量环保部职责(办公室):是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主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事故隐患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有关制度、事故隐患督查检查计划,组织培训各类人员,组织实施并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定期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事故隐患信息台账,对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建立档案,进行安全评估,督查重大隐患整改治理落实及销号情况,验证整改效果。工程管理部职责:参加项目部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隐患进行安全评估,制定隐患治理技术措施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以及应急处置预案,并监督实施,验证整改治理效果。隐患排查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排查计划(一)隐患排查的实施涉及项目所有管理范围的工作,需要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参加人员、排查内容、排查时间、排查安排、排查记录等内容。为提高效率,排查计划也可以与日常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自评工作或管理体系中的合规性评价和内审工作相结合。(二)实施计划应包含培训计划,在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件之后,组织隐患排查的主体人员(全体员工),包括从领导到一线员工所有进场范围内的人员,以保证排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全员培训。一是对项目领导层的形势背景培训,二是对管理层的全面培训,三是对操作层的针对性培训。通过对领导层的培训,使相关领导充分认识到实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作用,充分了解整个实施过程,知道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工作职责,以及应该给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对承担推进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形势背景(可与领导层培训合并进行)、相关政策法规,隐患排查标准内容详解,措施、方案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管理与策划等方面。对一线操作层人员要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果的意识教育和知识培训,除学习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件的相关要求,还要掌握隐患排查方法与范围、治理措施与手段,提高全体人员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三)在各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将隐患排查的内容纳入,并根据需要进行专项的培训,开工前、工序实施前,必须分步进行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按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讲话;按时间、工序、工艺分阶段消除事故隐患;培训过程中要确认培训的效果,以保证所有人员有意识、有能力地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一)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二)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三)安全生产目标等。隐患排查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一)生产设施和场所的不符合国家和公司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范、规定要求的隐患;(二)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三)可能直接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铁路行车事故或可能导致发生或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设施隐患;(四)可能导致职业病及相关疾病、职业中毒的隐患;(五)可能对大气、地下水资源和社区环境造成污染的隐患;(六)公司及集团公司、建设单位等要求治理的隐患;(七)自然灾害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隐患排查要与已识别出的危险源和评价出的风险相结合,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列入排查信息台账,及时加以治理,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当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施工进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工程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对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定期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排查形式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在检查中得到大量安全信息(如问题、缺陷、苗子甚至直接的隐患)及时建档登记分析。其主要排查方法有:(一)结合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全面的综合性隐患排查。(二)结合项目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存在的危险源是否具有生成激发潜能的条件,形成事故隐患的可能定期进行排查。新开工、复工项目或者遇有重大工序转换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排查频次。(三)作业队施工班组,岗位员工每天上岗前和作业过程中检查,发挥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工地安全员、群众监督员每日每时巡回监督检查的作用,不间断地收集隐患动态信息,进行日常隐患排查。(四)加强对项目关键要害(重点)部位和过程安全监控与排查力度,利用安全、技术、机械、施工等各专业人员的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和消防、用电、卫生专项检查,了解关键设备、重点部位、受监控的危险点(源)和安全卫生、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的工作状态,从中掌握安全信息,发现潜在问题,使排查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及主动性。(五)在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和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分项质量评定等过程中,从中发现结构安全隐患或缺陷、问题。(六)通过机械设备大检修、中修或紧急停机后的抢修,获取有关机械设备的实际安全信息。(七)掌握项目地域气候与季节特点,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隐患季节性排查与防治工作。(八)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对工程施工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机械设备、备品备件、施工及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力量安排、料库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节日施工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九)通过对项目部内和同类单位发生事故后的分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进行事故类比隐患排查。隐患存在于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在排查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隐患的特征,熟悉和掌握隐患产生的原因与部位,及时彻底识别、发现。(一)提高对隐患危险性的认识程度,在排查过程中不放过任何细节和细小隐患,哪怕是一个螺栓、一个开口销,要针对项目各专业施工特点,充分认识事故发生先兆(隐患)存在规律,在隐患萌芽状态时及时排查清楚,确保不因小隐患引发大事故。(二)认识隐患存在的偶然性和意外性,对有些隐患超出人们的认识范围,或在短期内很难为现场作业人员所辨认,具有很大的巧合性,这些隐患常常导致的意想不到的事故的发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意外性,在日常隐患排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三)在隐患排查中,还要对隐患的连续性保持高度警惕,注意识别一种隐患掩盖另一种隐患,一种隐患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的现象,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连带的、持续的、发生在施工过程的隐患,危险性和威胁很大,发现后要立即报告,要在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并予以整改。(四)集小患而为大患是隐患演变的一条基本规律,在排查过程中对再小的隐患都不得轻易放过,都要有记录、有措施,防止集小变而为大变,渐变到突变,加大对隐患突发性的认识,稍不留意、稍有疏忽,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突然发生。(五)隐患的重复性也是事故隐患的重要特征,事故隐患治理过一次或若干次后,并不等于隐患从此销声匿迹,永不发生了,也不会因为发生一两次事故,就不再重复发生类似隐患和事故。只要项目的施工方式、条件、工具、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甚至在同一区域、同一地点发生与历史惊人相似的隐患、事故。所以各单位要在吸取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在危险源识别时列入危险源,加强对近一时期施工项目与以往所发生的类似事故案例的教育,在隐患排查时重点关注。(六)隐患具有普遍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由于人、机、料、法、环的本质安全水平不同,其隐患属性、特征是不尽相同的。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其表现形式和变化过程,更是千差万别。即使同一种隐患,在使用相同的设备、相同的工具从事相同性质的作业时,其隐患存在也会有差异,在隐患排查时要对事故隐患的特殊性有所认识,进行针对性检查。(七)加强对认为不该发生事故的区域、地点、设备、工具等部位,以及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的隐患进行排查,要充分提高对隐患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条件下,显现出隐蔽性和静止、不变状态的正确认识,及时认识和发现隐患苗头。(八)事故隐患具有内涵性,要透过现象才能分析判定,运用危险性预分析、安全评价、风险评估、事故树逻辑分析等各种安全科学方法,寻找潜在危险,发现事故隐患。专业经理负责本专业隐患排查工作,安质部参与并监督,各专业每月隐患排查不少于2次,由本专业专职安全员建立工程项目事故隐患排查信息台帐(附表1)并及时上报安质部进行汇总。风险评估项目每月及时对隐患排查结果进行风险严重程度的分析评价,确定隐患类别及等级,为实施隐患治理提供依据。隐患类别的划分是做好隐患排查、整改的基础工作,根据隐患的分类原则,结合隐患排查实际工作情况,从现场操作方面对隐患进行分类,将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部分。(一)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健康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二)现场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职业健康劳动防护、危险、特种作业现场安全、相关方现场管理、其他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事故隐患的分类与事故分类有密切关系,根据避免交叉的原则,结合21类生产事故类别和铁路交通事故ABCD分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行车伤害、其他类隐患等。事故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将隐患分为作业队级、项目部级,其含义是在相应级别的组织(单位)中能够整改、治理和排除。并坚持凡作业队能解决的不推给项目部;项目部不推给公司职能部门的原则。排查出的某些隐患如果属于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应当列为重大事故隐患。重大隐患分为自身难以解决,需要上海分公司帮助或协调解决的重大隐患。还要一类重大隐患是指项目可以自行解决的重大隐患。一旦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后,项目部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评价,单独分类建立档案(附表2),并书面报局指项目部、上海分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集团公司区域指挥部,必要时要报告当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书面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对排查评价确认的重大事故隐患,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升级为重大事故隐患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分别列入排查信息台账和重大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在明确隐患等级后分类实施,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并实施动态管理,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并安排专人进行确认;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治理方案论证—资金落实—限期治理—验收评估—销号的工作流程,明确监控责任和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并定期跟踪验证检查,实行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公司)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保证按期完成和达到治理效果。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安质部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下发《安全质量检查整改通知书》落实相关责任人,限期由各作业队负责落实整改。有些隐患如明显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般隐患,排查人员一旦发现,应当要求作业班组立即整改;有些设备设施方面的简单的不安全状态如安全装置没有启用、现场混乱等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一般隐患,也可以要求现场立即整改,不需要制定治理方案,但要如实记录,以备对此类行为统计分析,确定是否为习惯性违章或群体性隐患。如果具有普遍性,则会将其隐患级别升级,并制定治理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治理。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对已识别出的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责任作业队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有些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但也属于一般隐患,则应限期整改。(一)限期整改通常由排查人员对隐患所属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内容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二)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防止拖延。(三)从排查发现到治理消除的过程,要讲求时效,安排专人负责、专业队伍按时限要求快速治理,在隐患初期、初始状态或阶段得到有效治理,拖得越久,代价越大,隐患终将演变成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四)在治理过程中对再小的隐患都不得轻视和轻易放过,必须彻底根治,源头治理,防止死灰复燃,防止集小变而为大变;对特殊性隐患、普遍性隐患进行专项治理,防止量变到质变,苗头成隐患,隐患变险情,险情变事故。针对项目部可以自行解决的重大隐患,由项目经理组织为每个重大隐患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并按风险等级在治理时满足以下要求:(一)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工治理;(二)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三)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对于很难彻底消除的隐患,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将其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作业队安排专人负责进行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护,采取防护措施,随时将监控情况及隐患变化情况上报项目部安质部。对项目部自身难以解决,需要上海分公司帮助或协调解决的重大隐患,由上海分公司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时还必须考虑上级、建设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所下达的“整改指令(通知)书”或上级、政府挂牌督办的有关内容的指示,也要将这些指示的要求体现在治理方案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要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限“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结果应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备案表》(见附表3),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由于重大隐患治理的复杂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在没有完成治理前,还要有临时性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还有书面申请以及接受审查等工作。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或停止作业;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隐患蔓延和扩大。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制度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有关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施工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和安质部报告。治理措施隐患治理及其方案的核心是通过具体的治理措施来实现,分为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重大隐患需要制定临时性防护和应急措施。(一)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二)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的实施等级顺序是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等;根据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应按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并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消除: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采用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增加防护人员、使用防护设施,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等安全防护装置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升降式作业平台、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如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三)安全管理措施1、安全管理措施能系统性地解决普遍和长期存在的隐患,各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时,应主动和有意识地研究分析隐患存在与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发现和掌握其管理规律,通过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隐患产生的根源,预防隐患扩大发生事故。2、项目施工过程中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的效果,特别是项目领导对待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所持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往往会导致安全生产的结果截然不同,领导对事故隐患麻木不仁、不管不问的后果必定是祸害上门,所以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一定要体现领导责任和包保责任制,定人、定责、按期完成。3、资金是保证隐患整改工作的重要条件,缺少资金就难以落实整改,所制定的隐患整改技术、防护、应急措施就难以实施或被降低标准,没有资金的投人就必然隐患依旧,施工就不可能安全。排查、评估、治理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费用投入重要范围之一,各单位要保证整改隐患所需资金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制度,切莫因小失大,防止因事故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治理措施实施完成后,安质部和工程部人员要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实现隐患治理工作“闭环”管理。(一)验证就是检查治理措施的实现情况,是否按方案和计划的要求完全落实。(二)效果评估是对完成的措施是否起到了隐患治理和整改的作用,是彻底解决了问题还是完成了部分、还是达到某种可接受程度的解决,是否真正能做到“预防为主”。(三)对隐患治理措施实施后,是否会带来或产生新的风险也需要特别关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结果应如实录入事故隐患档案(附表2),并向从业人员通报,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治理方案、验收报告等正式文件,也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作为附件予以保存归档。每半年对事故隐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