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科起点生本科2013(马哲3)课件_第1页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生本科2013(马哲3)课件_第2页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生本科2013(马哲3)课件_第3页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生本科2013(马哲3)课件_第4页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生本科2013(马哲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联系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现象本质形式内容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学习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事物的普遍联系含义:联系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事物之间(2)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1)联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事物的联系,观念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客观性的要求:必须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诡辩论。诡辩论:指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也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2)联系的普遍性三层含义内部相连外部相连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时时处处都有联系。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特点与方法论要求要求:用全面、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联系的多样性从性质上看:从作用上看:事物是有条件的。。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联系vs系统系统性: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重要表现。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主体。系统的四大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发展的起因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过程论思想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揭示运动变化的方向和趋势2、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含义广义vs狭义新事物vs旧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1.2.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方法论过程论就要求我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旧事物是否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恩格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级高级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WhyHowWhere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者对立统一。矛盾的构成:对立面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逻辑矛盾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同一性斗争性含义属性对立统一前提包含含义及方法论含义及情形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普遍性特殊性寓于表现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vs斗争性含义,区别,联系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同一性(统一性)斗争性(对立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表现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条件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统一的意义)(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2)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vs外因含义,关系:联系,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特征)一、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二、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时间:时时有矛盾1、空间:事事有矛盾如何把握?(特殊性的表现1.2.3.4,从大到小)1、各个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再起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殊性。根本矛盾VS非根本矛盾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性格人们一谈起英国人,便会想到绅士风度;一说起德国人,便与“精确”联系起来,美国人的性格比较开放;日本人则善于搏采异邦之长;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会被辨认为“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着黄皮肤、黑头发,更重要是与我们特有的文化心理有关。幽默故事一:以大象为论题写作文,德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国人写的是《俄罗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而我们中国人的题目则是《大象的伦常》。幽默故事二: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火了,犹太人首先背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中国人则奋不顾身地寻觅自己的老母亲。相关知识点: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有什么启示?

以上案例大体体现出了这几个民族的特色:德意志民族重哲理思辨,法兰西民族重情爱,犹太人重金钱,俄国人重大俄罗斯民族自豪感,中国人重孝亲。可见,不同的民族不仅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生活,而且在民族文化上有着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用哲学观点来分析,就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必须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其次,我们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从而解决矛盾。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是不够的,哲学理论必须在实际运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在认识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真正解决矛盾。

3、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vs次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vs矛盾次要方面方法论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矛盾普遍性vs矛盾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原理意义:1、2、3、4、(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地位)基本规律vs基本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质量互变规律(1)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vs属性(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3)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幅度、范围。质变vs量变量变:是事物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二者关系(重点)关节点:度的端点或临界点。方法论要求:1.定性vs定量2.适度原则3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联合国重新定义新世纪文盲标准,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接受过基本的识字教育,但在现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新世纪文盲标准

事物的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0℃和100℃就是水的关节点或临界点。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在实践活动中,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冰水汽50C0C100C度的方法论意义

量变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必然导致质变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量变之中有质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之中有量变阶段性部分质变局部性部分质变

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1)注意量的积累。2)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方法论意义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由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定义:(2)肯定方面vs否定方面含义,关系(对立统一)(3)辩证否定观的三大要点:(4)错误的形而上学否定观:错误在三个方面。(5)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第一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第二两个重要特点: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AB辩证否定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2011考试-6)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肯定方面否定方面遗传、同化变异、否定肯定和否定社会肯定因素:生产、建设、改革、发展、调节、稳定、秩序……否定因素:动乱、腐败、污染、战争、保守、倒退、分裂……肌体肯定因素:生长、发育、成熟、营养、代谢……否定因素:疾病、衰老、损伤、老化、退化等……

人们总以为肯定与否定是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如一条往东的路同时即是同一条往西的路。

《小逻辑》黑格尔(1770年—1831年)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示了事物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是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是在更高阶段上重新达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否定。

马克思

(6)事物发展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行vs曲折性1)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克服了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增加更高级的新内容2)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出现了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有时还会出现暂时倒退,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循环论,直线论。(7)前进行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内容。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还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错误观点。(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或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基本范畴包括: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1、现象与本质(1)现象与本质是解释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2)现象的含义,本质的含义。(3)真象vs假象(4)假象vs错觉(5)现象vs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6)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方法论意义)现象与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本质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多变易逝相对平静、相对稳定丰富、生动单纯、深刻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现象真象

假象2形式与内容(1)形式与内容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2)内容的定义,形式的定义。(3)形式vs内容的辩证关系。(4)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人的体形、外貌、衣着是形式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是内容衣着体形外貌骨骼肌肉血液对于人体而言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事物所包含的内容是无限多样的,与之相适应,它所呈现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形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内容的变化,及时正确的变革旧形式;既要重视内容的作用,又要反对抹煞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既要重视形式的作用,又要反对夸大形式的形式主义;根据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法,利用多种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和形式的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内容是主导的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内容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3原因与结果(1)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2)原因的定义,结果的定义。(3)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两大特征:前后相继,引起与被引起。(4)原因与结果的客观性,反对两种错误观点。(5)原因vs结果的辩证关系(6)方法论意义原因结果引起被引起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象A现象B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2)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结果原因结果原因探究因果联系,把握事物规律性

(1)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和宿命论。(2)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是自觉实践活动的的必要条件。(3)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逻辑前提。4、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2)必然性的含义,偶然性的含义。(3)必然性vs偶然性的辩证关系。(4)反对两种错误观点。(5)方法论意义。

辩证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服从于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和偶然5、可能性与现实性(1)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哲学范畴。(2)可能性的含义,现实性的含义。对可能性的几种区分。(3)可能性vs现实性的辩证关系(4)方法论意义可能性与现实性立足现实,把握可能(1)要使理想立足于现实;(2)可能向现实转化必须要一定的条件,要努力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能性现实性潜在的、未实现的实现的东西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同步练习题答疑请同学们翻至课本47页。知识点回顾与总结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联系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现象本质形式内容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2001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2.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002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5.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B.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也是绝对的5.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003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内容B.方向和道路C.内因和外因D.动力和性质2004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把精神看成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是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

4.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法是形而上学2005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4、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才能做好工作。这里强调的是把握好事物的度

6、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所谓否定是指既克服又保留(扬弃)2006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辩证法思想发展的近代形态是唯心辩证法

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命题,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5.对于”发展“的理解,两种对立的观点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6.作为事物现象的一种基本形式,假象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不管真像假象都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2007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2.”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4.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国体与政体的关系2008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把”天理“说成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4.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同蔬菜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5.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009年政治试题选择题及答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形态是唯物辩证法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的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2、”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说法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它可以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最基本特征,一是强调普通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强调永恒发展的观点

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6、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辨析题

1.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1)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错误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理由如下: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答案:正确

3.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错误。

4.假象是一种错觉。

(1)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

(2)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

(3)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

(4)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错误。本堂课结束,谢谢。同步练习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往年考点:1.“两点论”。(2011年单项选择)。2.事物的量变和质变。(2011年单项选择)。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2011年单项选择)。4.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2011年简答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共性和个性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新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场所的变更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一般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5.下列命题中不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是(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6.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败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御;蹄铁御,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矛盾是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

)A.对立和统一

B.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C.排斥和否定

D.反对和斗争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途径

B.道路

C.不同状态和形式

D.源泉和动力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D.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统一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统一原理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C.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2.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13.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4.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结构性

B.层次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15.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共性和个性的统一17.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

)A.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B.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C.一切与时间顺序性有直接关系

D.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18.必然性是由事物的(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主要矛盾决定的C.外部矛盾决定的

D.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19.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一定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21.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B.事物与他物相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C.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界限

D.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2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2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24.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D.既克服又保留的“扬弃”2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26.公孙龙“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和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7.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

)A.根本性质相同

B.形式完全不同

C.回到原点

D.仿佛是事物的回复2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哲学寓意是(

)A.量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质变

B.量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质变C.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9.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机械论观点

D.宿命论观点30.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其各要素性质和功能的总和。这表现了系统的(

)A.结构性

B.整体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3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联系

B.是否承认发展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全面观点32.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规律3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

)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B.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

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也是绝对的34.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根据C.内因外因起同等的作用

D.内因的作用主要,外因作用次要3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段话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只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3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

B.因祸得福,转败为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乐极生悲,苦尽甘来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芒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括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38.古语说“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9.下列选项中,比喻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时间好比长流水,只能流去不流回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0.一部文艺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事物等要素全部总和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文艺作品的(

)A.内容

B.形式

C.现象

D.本质4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42、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43、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同该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工人的积极性、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

二、辨析题1.联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而联系不需要条件。2.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3.具有前后相继的现象就是因果联系。4.假象是一种错觉。5.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7.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并不包含个别(“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二、辨析题1.错误。(1)联系即关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3)联系与条件紧密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任何联系都离不开条件。2.错误。混淆了旧事物与新出现的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3)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3.错误。(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显著特点:第一,原因和结果具有时间的顺序性或前后相继性,即原因总是在先,结果总是在后。第二,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3)因果关系一定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但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则不一定是因果关系。4.错误。(1)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3)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4)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5.错误。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1)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6.错误。(1)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由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因素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趋势。(2)二者辩证联系,不可分割。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实现。(3)科学探索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现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对科学发现有着重要作用,把偶然性看作科学的敌人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上也就取消了科学。7.正确。(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指事物共性、普遍性,它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是个别事物的稳定的本质的部分,所以,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别包含一般。(2)一般并不包含个别,因为个性是事物具体的特征,它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所以,个性比共性更丰富、生动和具体,因此,一般并不包含个别。三、简答题1.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简述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6.简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7.简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8.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理论意义。9.简述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分歧。10.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三、简答题1.(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因为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因素,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2.(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相互转化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基础上发生的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4)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运动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3.(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重要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4.(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5.(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第一,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原因和结果的对立是指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别是确定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第二,原因和结果的统一是指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表现为: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存在。二者的相互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上,同一种现象在一种关系上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上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6.(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第一,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二者的对立,一方面是指内容和形式在一定关系上的区别是确定的,不能混淆;另一方面是指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二者的统一,一方面是指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定内容和一定形式的统一体;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和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第四,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活跃易变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形式形成了二者的矛盾及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形式对内容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以新形式取代旧形式,实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7.(1)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第一,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为:现象显露于事物的外部,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现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二,二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任何现象都是从特定方面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没有的,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某种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也是不存在的。8.(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每一事物有它的特殊矛盾,规定着它的特殊本质,使它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存在。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个性是丰富复杂的,共性只是个别事物的一部分、一方面,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