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煎中药_第1页
如何正确煎中药_第2页
如何正确煎中药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正确煎中药重点简要常规煎中药的要点一般中药煎两次,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煎药时先武火(大火)煎至沸腾,然后改文火(小火)慢煎,普通药物慢煎30分钟,及时滤出药汁,温服。1:伤风感冒发散药,煎服时间一般宜短。2:经方煎服得遵古法,须按医师另行说明一般注意事项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忌暴饮暴食。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一、煮药器具最好是砂锅和陶瓷,因为传热比较慢,适合保温,适合于中药的煎煮,这些器具都不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煎药的器具不能用铝锅、铁锅、铜锅,这些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很多中药成分都会和它们发因为不锈钢的化学活动性也是比较弱的,但还是不理想,它传热比较快。隔离效果最好的反而是搪瓷锅(本人经验)二:煎药用水古人对于煎药的用水,非常考究,但现在可不行了。比如李时珍甘澜水…….那只是理论上的要求,比如在台北,什么地方来雪水?什么地方来露水?没有!所以现在淡化了,只要是清洁的、可以饮用的水都是可以的,污染过的水不行。三:加水量理论上中药时干燥的,药渣要吸水,加上煎煮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再加上患者要喝进去的水,加水总和就那么多。比如人参败毒散,十几味中药要吸水多少?煎煮20分钟,要蒸发多少?然后,患者一天喝600~700毫升大致差不多了,当然有的可能多喝一点。取直径较小的砂锅,把药放在里面,然后用筷子,或者木片,把药压住,然后加水,第一次加的水高出药2~3厘米。吸水强的,煎煮时间长的,可超过3厘米,吸水差的,煎煮时间短的,可能就在2厘米左右。为什么压住?不压的话,轻的药就会水涨船高,水已经加满了,水还没有超过这个药,看不到水。压住的话,能够准确的判断,这是第一次。以后,药不会浮起来了,就用不着加压了,水刚刚超过药的表面,有0.5因为第一次药要吸水,以后药就不再吸水了,所以少加点就够了。三:浸泡这个很多医生不交代,患者回去也不注意的。中药在煎煮之前,一般要加水先泡,一般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太长了有的会变味,冬天可以时间长点,夏天时间短点。泡就是要让植物药和动物药恢复到新鲜的状态,让它们的组织吸水以后膨胀,这样水容易进去,有效成分容易出来。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我们的药材非常干燥,需要加水浸泡使药品组织细胞膨胀,这样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浸泡时水位高于药品2-5厘米,浸泡30分钟左右。很多植物类药物表面都有淀粉类的成分,如果放在锅里马上就开火煎煮,这样两三分钟水就开了,表面就糊化了,就堵塞了药材的毛一般中药煎前要泡至药材膨胀,基本恢复至新鲜的情况,再放在火上煎煮,大家一定要注意。五:煎药火候与时间开足火力,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就让里面的水沸腾,然后把火调到最小,保持锅里面的水基本在开的状态。如果是火炉,火调不小,可以把距离垫高一点,把高度升高,上面的火力就可以小一点。一般水溶性差的或者滋补类的药,煎煮至水开了以后,维持半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解表药和其他的芳香、化湿、理气药,温里药中的辛香药等水开了以后,维持15~20分钟,久了有效成分会挥发。七:及时过滤,绞渣取汁药煎好后要及时过滤,把药汤分离出来,因为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了,一些有效成分就会沉淀或者吸附在药渣里面不出来,影响疗效;另外有的中药煎液,随着温度降低,黏稠性会增强,像车前子含黏液质,冷了后,就像比较浓稠的米汤,和药渣混合在一起,汤液不容易过滤出来,因此要及时过滤。的水都尽量挤压出来。起来就等于一副新药。现在有人做过试验,把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如果只是把药渣里的水榨出来,有效成分至少占了1/3剂。所以,我们只是简单把药渣里面的水倒出来,一剂药醉倒吃了2/3,还有很多成分没有利用,这点是很多人都没有做到的。请保护生态,爱护地球和我们拥有的中药资源!八:关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另煎先煎先煎就是先煮的意思,先煮沸10-15用于介壳与矿物类药,例如龟板、石决明等,有毒和峻烈的药物(要1-2)如附子、乌头等。后下就是后入的意思,在其他药即将煎好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分钟即可,一般多用于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包煎用小布包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一般用于会混浊药液,或刺激咽喉,或爱粘锅的药物,如赤石脂、旋复花、蒲黄等。烊化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匀后服用,一般用于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等。冲服另煎较为贵重的滋补药品,如冬人参应另外用水煎煮,将药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或单独服用。九:喝药的时间和禁忌01不同类型的中药汤剂,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肝、肾、肠道的疾病,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病的患者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这些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02在实际用药时,医生会根据就诊者的身体变化随证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又有一句话“是药三分毒”,这难免会对脾胃造成负担,所以建议需要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应该在饭后30-60胃的直接刺激。03服药时也有“忌口”问题: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有些药物例如吃了人参就不要再吃萝卜,对含有地黄、何首乌之类的药汤就要忌吃葱、蒜和萝卜等,另外其他的一些普通的中药和食材的相克也要知道一下,例如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这都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04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出“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桃仁、红花等等。十:煎煮中药的5大注意事项药材冲洗:大多数中药材都有灰尘和杂物,为此在煎煮前宜先用需要将其淘洗。煎煮容器的选用:首选用砂锅、砂罐来煎煮中药,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铅等金属容器。煎煮前浸泡:清洗后可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而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时间长些;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用水量: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的如何首乌、白芍等加水量可多些,质地疏松的药材如蒲公英、藿香加水量只须淹没药材即可。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可以同时入煎,但有时需要特殊处理;如标有“先煎”的药材如磁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