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元素选例黄梅戏1.来历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黄梅戏最初为安徽安庆一带的地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特色黄梅戏曲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尤以民国为最,在流传的习惯称“小调子”“采子”“梅子腔”等。黄梅戏不仅腔调好听,耐人寻味,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剧中的故事大多都以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为线索展开,如陈世美、武松、诸葛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充分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3.服饰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以唐、宋、明时期的为多。4.名家名段《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中华服饰1.肚兜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也有绣花。印花多为蓝印花布,大多印有“麒麟送子”“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来源于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2.虎头帽、虎头鞋虎头帽、虎头鞋的制作工艺流传于民间,通过家庭母女、婆媳之间代代相传,在幼儿时期由其女性长辈制作,俗称“姥姥的帽子舅母的鞋”,一般男红女绿,取意为“红官绿娘子”,祝愿儿童长得虎头虎脑、生龙活虎。虎头帽已经流传了六七百年的历史,工序非常繁琐复杂,要经过剪、贴、插、刺、绣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做完一顶虎头帽,需要五六天时间。帽的两侧、后面均可以刺绣各种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图案,可以绣上凌空飞翔的凤凰,可以绣上争奇斗艳的梅花、荷花,还可以绣上生动逼真的喜鹊、水鸟等,表现了人民群众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虎头鞋的做工较为复杂。民间制作此鞋时,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后,兔毛随风飘动,于是虎头也有了动感。虎头鞋鞋底肥大,可插空纳上九个菱形破花,称为“九颗园子”,意为“九子十成”。穿虎头鞋的时间,是在幼童1岁左右。此时的儿童想要走路,但又离不开大人的搀扶,这时父母给孩子穿双虎头鞋,利于孩子脚踏实地。虎头鞋、虎头帽分男孩、女孩戴用,不同的颜色及样式表达不同的寓意。男孩头戴虎头帽,用丝线绣出眼睛、眉毛、嘴巴、鼻子,呈一只老虎的模样,脚上再穿上一双绣了虎头的鞋子,暗寓“无病无灾,长大当官”的美好愿望。在“百岁”这天男孩打扮一新,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自有一番喜庆气象。如果生了女孩,则改用绿色染布做成虎头帽、虎头鞋,穿戴起来,谓之“绿娘子”,同样有望女成凤之寓意。京剧1.表演特色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婉转,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表现手法京剧表演有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这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3.京剧行当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之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4.脸谱脸谱是指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化妆图案,因为这些图案均有特定的规格,所以被称为“脸谱”。脸谱的作用是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各种特质,如忠、奸、善、恶等。脸谱基本可分为红、白、黑、黄、蓝和绿、金和银六类。红:象征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象征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象征刚正不阿,如包拯。黄:象征凶猛阴险,如典韦。蓝和绿:中性,通常用于草莽英雄。金和银:象征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5.申报“非遗”2010年11月16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风貌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其具有以下特点:1.大气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可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令人们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2.生气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耸立欲飘,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有了缓解,让凝固显得灵动。3.富丽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上。琉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在各种环境中显得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4.重山林风水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祛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的宜于人类生存的最佳选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中国编织1.基本概念编织是指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2.历史沿革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即用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在西安半坡、庙底沟、三里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清楚地显示出篾席印模上去的“十”字纹、“人”字纹,有的还发现陶钵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残竹片。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钱山漾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竹编更为惊人,约有200件,其中大部分篾条经过刮磨加工。这一时期的编织工艺也相当精巧,有“人”字纹、“十”字纹和菱形、梅花纹等纹样。器物的品种有篓、篮、箩、筐等。周代,以蒲草编织莞席已很普遍。汉代以蔺草(又名“马蔺”“马兰草”“灯心草”)编织为席,产于三辅(今陕西中部)、河东(今山西夏县)等地。唐代,草席生产已很普遍,福建和广东的藤编、河北沧州的柳编、山西蒲州(今永济、河津等地)的麦秆编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品。其中广东藤编还有编织花卉、鱼虫、鸟禽图案的帘幕。宋代,浙江东阳竹编的品种已有龙灯、花灯、走马灯、香篮、花篮等,还能编织字画、图案,工艺精巧,在每平方寸(约合11平方厘米)的面积内可编织120根篾条,有的还饰以金线。至明、清两代,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草编、藤编、竹编等生产有了发展,并在19世纪末开始出口。3.品类中国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划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6大类。编织工艺品的品种主要有日用品、观赏品、家具、玩具、鞋帽等5类。其中日用品有席(地席、卧席)、坐垫、靠垫、各式提篮(花篮、菜篮、水果篮)、盆套(花盆套)、箱、旅游吊床、盘(水果盘、面包盘)、门帘、筐、灯罩等;观赏品有挂屏、屏风及人物和动物造型的编织工艺品。4.编织技法编织工艺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常见的编织技法有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5.艺术特色编织工艺品在原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在原料上,玉米皮、麦秸、柳条、麻等天然的浅黄、浅棕、乳白等色彩和质地,给人们以自然质朴的美的艺术享受。在工艺上,通过运用编织、缠扣、钉串等多种技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花纹和造型。虽然麦秸、玉米皮、竹篾、柳条等原料色泽单一,但由于编织工艺的多样化,采用疏密相间、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使之在编织平面上形成凹凸、起伏、隐现、虚实的浮雕般的艺术效果,故而增添了色彩层次,同时也显示了精巧的手工技艺。在装饰方法上,编织工艺还运用布贴、刺绣、蓝印花布、绒绣等工艺,使之更加异彩纷呈。在草编、玉米皮编的提篮上装饰刺绣、布贴、绒绣或彩色草编图案,既雅致又高贵。在色彩上,编织工艺品大多以乳白、咖啡、浅绿、浅土黄、灰绿、浅蓝等中间色、调和色为主,并适当在小面积上运用对比色,取得既调和又对比的效果,也显示了典雅、朴素的艺术特色。除了用植物原料编织以外,最让人们熟知的还是手工毛线编织的技艺。过去很多人用毛线、两根毛衣针就能编织出各式各样的毛衣、毛裤、围巾等,在寒冷的季节里用来御寒保暖。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手工编织技艺基本已经被机械化取代,但依然有一些老人选择用传统方式,用买来的毛线为自己、为家人亲手编织毛衣、围巾等,在寒冷的季节里,为家人送去温暖和亲情。“三山五岳”之“五岳”“五岳”是指中国的五大名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1.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被誉为“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按照五大名山的海拔高度,泰山排第三,却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称号,可见其在中国的名山中有着很高的地位。2.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被称为“天下奇险第一山”。岩洞与楼台多依山而建,“华山自古一条路”,仅南北一线,计程约10千米。3.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到过这里,南岳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衡山由于气候条件优于其他四岳,处处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十分秀丽,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4.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其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千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5.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郊。这里拥有6处“中国之最”:①中国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②中国现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③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嵩岳寺塔;④中国现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天文台——告成观星台;⑤中国现存的最古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⑥中国最古最大的汉封将军柏。泰山和嵩山曾经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五岳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三山五岳”之“三山”中国古代的“三山”是指传说中东海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现代的“三山”说法不一,目前广为流传的“三山”是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和浙江雁荡山。1.安徽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江西庐山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是避暑胜地,古今很多名人曾到此游历或居住。山上云雾缭绕,到处是奇花异草和珍稀树木。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历代题诗极多,尤以李白《望庐山瀑布》最为著名。3.浙江雁荡山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该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重阳节1.起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就已提到。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季秋时节,天高气爽,是登高望远、舒畅胸怀的好时光。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就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故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山,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作乐,留下无数诗篇。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而到了明代,重阳节这一天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2.传说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古代,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他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遣神捉鬼。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拜他为师。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做好准备。”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父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费长房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入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清晨,桓景带着全家来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度过了这一天。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里一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他们果真避过了一场灾难。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2000多年。3.习俗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活动丰富,趣味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1)在古代,民间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朝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2)重阳节当天还要赏菊、饮菊花酒,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3)重阳节当日吃重阳糕也是很盛行的。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可称为“重阳糕”。(4)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灾避难,祛邪避恶。早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记载,到唐代,已经变得非常盛行和普遍。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大多是妇女、儿童,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人们或佩戴于臂,或盛茱萸做成香袋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宋代曾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相赠佩戴的。越剧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越剧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自1906年诞生至21世纪初,据不完全统计,上演剧目有6000余个,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就有《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375个,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玉堂春》《白蛇传》等。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越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十大名桥1.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2.广济桥位于广东潮州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3.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内。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的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券形,由3种不同的券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有廊相连。4.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4~8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5.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侧的栏板和望柱上刻有龙兽状浮雕。6.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7.风雨桥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为石墩木面瓦顶结构。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8.铁索桥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全长136米,宽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每根铁链重约2吨。9.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10.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用白石建成,拱券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桥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岛”之美称。皮影戏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也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人物艺术。剧目、唱腔多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1.表演形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的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2.历史起源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去世,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3.皮影制作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其制作过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运工作计划
- 下半年个人工作计划以及思想总结十篇
- DB45T 2568-2022 食糖物流基础编码与信息查询规范
- 在机械厂实习报告模板合集六篇
- DB45T 2450-2022 岗松抚育管护技术规程
- 质量承诺书范文集合八篇
- 2025建筑工程公司集体合同范本
-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范例14篇)
- 2024年中国全外牙铜螺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技术服务合同3篇
- 试卷交接签字单
- 手机音腔设计规范
- 220t锅炉课程设计 李学玉
- 电动给水泵液力耦合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 样品管理控制流程图
- 超实用-组合房贷计算表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监理公司各部门职责
- 论辛弃疾词作的愁情主题及其审美价值
-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