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_第1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_第2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_第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_第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家人家是一座港湾,让远航的船只躲避风浪;家是一缕阳光,给冬日的人们带来温暖;家是一盏明灯,为暗夜中的旅人指明方向……。而家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寂寞深夜里,李白床前见月光,思念远方的家人;漆黑夜色里,怕黑的孩子有家人的陪伴,就有了直面黑夜的勇气;吃着香糯的端午粽,孩子体味到的是家人的心意、对伟大爱国诗人的追思;小妹妹飞上彩虹桥,满脑子装的都是帮助家人的念头,充满童真童趣。本单元由一首古诗、一首儿童诗和两篇散文组成,学习时要注重三点:一是语言的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如积累带月字旁的字,背诵《静夜思》《寻隐者不遇》。二是能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如《夜色》一课,“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可引导学生猜测“我”会看到什么;学习了《端午粽》,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三是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本单元的长句子读好。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静夜思本诗描写了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抬头望月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2课时夜色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7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诗歌的意思。2课时端午粽本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激发我们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2课时彩虹彩虹本文写“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时展开的一系列联想,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7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之情。2课时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本部分要求认识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的生字词。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读好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2课时字词句运用本部分要求读好最常见的几类轻声词语。书写提示本部分要求学写铅笔字,注意有“点”字的书写规则。日积月累本部分要求积累唐代诗人贾岛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和大人一起读本部分要求读绕口令《妞妞赶牛》,享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乐趣。

8静夜思文本分析本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感情真挚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特别是难读的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所以读正确和读出古诗的节奏,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应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一、知诗人,解诗题1.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明月图)学生由图忆及李白的诗《古朗月行(节选)》《赠汪伦》,再指名背诵并说说诗的大意。2.认识诗人。(1)学生交流自己对李白的了解。(2)教师补充介绍李白并导入新课。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流传下来的有近千首。3.板书课题(板书:静夜思),了解题意。(1)读课题,指导认读生字“夜、思”。夜读“yè”,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组词识记:夜晚、月夜、黑夜、夜色。思读“sī”,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心字底。古人造字时,误认为是用心想的,因此,心字底的字一般都和思想、思考有关,如“想、忘、念”等。(2)引导学生释题并齐读课题。(静夜思,即在静寂的夜晚思念故乡之意。)二、读诗文,识生字1.学生圈出本课生字,(课件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学生认真听生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诗句的停顿。2.学生自由拼读诗句,多读几遍。同桌互读互纠,教师正音。“床、光、望”是后鼻音且都带有韵母“ɑnɡ”,其中“床”是翘舌音;“夜、思、疑”是整体认读音节,其中“思”是平舌音。3.(课件出示生字)请会读的学生来当小老师,领其余学生认读。4.和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汇报。(1)识记字形。①熟字加偏旁:古+攵=故;木+广=床;田+心=思。②形近字比较:低——底;望——忘;疑——凝。③利用生活经验组词:举——举手、举例、举动;光——光亮、月光、灯光。④创编字谜:

古文反着写——故

心上一块田——思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木旁——床⑤设置语境:床头明亮的灯光驱散了夜色。他登高远望,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乡。(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如小老师领读、齐读、接读、师生共读等。

三、写生字,明写法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回忆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并范写,学生跟着做书空练习。上收下放。书写时注意“田”的第二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半包围结构。“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的横不宜过长。上下结构,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部竖向笔画平行,“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上下结构。上部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略往上扬,竖弯钩紧贴竖中线起笔。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左右宽窄基本相等,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注意反文与折文的区别,最后一笔捺要舒展。独体字。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第一个撇折在竖中线上起笔,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长撇舒展。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4.挑选学生的优秀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评共议,学生再练写。5.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思乡床头床前前后月光光明高低低头故人故乡水乡四、配乐读,重拓展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静夜思》)学生边听边跟着小声地朗读。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一、忆旧知,识字词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2.同桌合作,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语。3.同桌合作,听写词语,全写对了,就在听写本上画上一朵小红花;有错误,帮助纠正。4.指几名学生接力读古诗,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注意听,注意生字的读音。二、读古诗,感诗情1.学生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1)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示范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读出古诗的节奏。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初步了解诗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如第二句诗写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由此引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朗读;第四句诗中,诗人借明月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朗读时可以放慢节奏。(3)熟读成诵。可以教师范读,也可以请班上的“朗读小能手”朗读,再配以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感染,让诗中之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有层次、有梯度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第一、二、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带有“ɑnɡ”韵,读出味道。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共同评选出“朗读之星”。3.在读中感悟诗人的诗情,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如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以己情感诗情。三、抓字眼,明诗意过渡:我们读完古诗,是不是被古诗描绘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呢?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感受大诗人李白非凡的才思吧!1.学习第一、二句诗。(1)指名朗读第一句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有月亮的晚上。)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床前。)(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床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情景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4)齐读第二句诗,学生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同桌交流。(5)指导理解“疑”“霜”的意思。[疑]怀疑、好像。[霜]教师在眼镜片上哈气,并解释眼镜片上蒙着的一层白色水汽是雾。在秋冬季节,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6)(课件出示霜和月光的图片)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霜和月光的相似之处。(7)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生: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8)讨论:月光如霜,这写出了月光怎样的特点?(明亮、清冷。)(9)想一想: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点明了诗人的心理活动?(疑。)(10)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读出节奏和停顿。2.学习第三、四句诗。过渡: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诗的最后两句。(1)指名读诗句,圈出诗句中不理解的字词,同桌交流。[举]抬。[思]思念。[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2)引导学生画出诗句中的动词(举头、望、低头、思),让学生理解“举头”“低头”是一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加以理解。(3)(课件出示李白望月图)学生结合图片及诗句,说一说对诗意的理解。生:抬头仰望着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起故乡。(4)想一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故乡。)(5)拓展:诗人为什么望着明月会思念故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明月象征家人团圆。诗人望着明月,想起自己身在外地,远离亲人,顿感失落,自然会思念故乡。(6)思考: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还会想些什么呢?3.指名朗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四、想意境,演情境1.(课件出示插图)在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引说。师:(话外音)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在思念故乡的什么呢?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教师范读古诗,再现意境;学生模仿练读古诗,想象意境。3.角色表演。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寂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诗吧。(生双手放在背后,眼望明月深情地吟诵古诗)(1)指名吟诵古诗。(2)全体起立,望月状诵读古诗。五、背古诗,多积累1.练习背诵古诗。(1)指导背诵古诗。可以配乐、配动作加强记忆,也可以通过定位填空法帮助背诵。(2)指名会背的学生背诵古诗,或指几名学生比赛背诵;不会背的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加深理解与记忆,再练习背诵。2.读一读,记一记,积累关于月亮的古诗。()[],。,。·[],。,。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朗读诗句,想象画面(教学重难点)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谁来读?(指名读)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床前的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床前洒满明亮的月光。生2: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床前。师:说得好!来,你来读一读。(生读)师:让我们闭上眼,想象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透过窗子,洒在床前的情景。一边想象,一边读。(生齐读)师:诗人李白以为这明月光是什么?生:地上霜。师:你们见过霜吗?霜是什么颜色的?生:霜是白色的,有点像雪。师:是的,天冷时,地上那白白的、薄薄的一层就是霜。(课件出示秋霜图)你们看,这就是霜。李白为什么把明月光比喻成霜?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生1:霜和月光都是白色的。生2:它们给人的感觉都很冷清。师:深秋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看到这如霜的月光,心里是一种什么感受?生1:很孤单,很寂寞。生2:思念远方的亲人。生3:想念故乡。师: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女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女生读,男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赏析: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画面。读者要想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片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