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 【课件 】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 【课件 】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 【课件 】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 【课件 】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 【课件 】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的建立与统一⑴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军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⑵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定都应天府(南京),国号大明。同年,灭元朝。2.明朝的政治制度明初中央机构(1380年前)皇帝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明朝中央机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儿?皇帝地方布政司民政、财政都指挥使司军政按察司监察、司法吏户礼兵刑工明初中央机构(1380年后)⑴废除宰相:

①表现: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②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废丞相设三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为什么被废除?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明史》卷三零八①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②现实原因: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的职权扩大③元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导致社会动荡④直接原因:宰相专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材料一: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材料二: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高度集权繁杂政务+=内阁

政务多,效率低,易决策失误。内阁如何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2.明朝的政治制度⑵设立内阁:内阁的演变奠基设立发展全盛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品级低,仅顾问,协奏章,不决策)明成祖:文渊阁正式设立内阁明宣宗:内阁“票拟”、皇帝“批红”明神宗:权压六部(内阁)票拟: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百官奏章,拟定意见写于票签,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皇帝)批红:内阁大臣“票拟”后,皇帝用红字做批示。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内阁首辅=

宰相?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因此史书记载“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尔”。影响:有效提高中央行政效率;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强化;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埋下宦官专权等腐败政治现象的隐患。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不同点宰相内阁首辅地位权力来源职责对皇权的影响相同点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统领百官,参与决策侍从咨询,无决策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地位稳固皇帝的顾问(非法定)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皇权异化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与中书省相比,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与中书省相比,尽管后来内阁首辅具有最后决定权,但各殿阁大学士可参与发表意见,具有合议性质,减少了首辅独裁的机会。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3.宦官专权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②表现: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朱元璋设立明成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重,出现首辅专权(如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重,出现宦官专权(如魏忠贤)实质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注意:宦官本身并无实权,宦官专权是因为得到皇帝信任,皇帝利用宦官集团来牵制官员,达到强化君权的目的。(无法威胁皇权)③影响:宦官集团勾结官员、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民变。②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二、明朝对外交往1.郑和下西洋①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明初国力强盛(物质);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提高;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③影响:A.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B.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西洋:指现在婆罗洲(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二、明朝对外交往2.倭寇之患①原因:从元朝末年起,“倭寇”不时在我国东南沿海骚扰;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海禁)→内防②结果: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加上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连续重创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当局宣布比较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既然民间海上贸易合法化,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以此为契机,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二、明朝对外交往3.西方侵扰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②表现:A.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B.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C.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D.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内陆边疆与民族关系1.对蒙古(鞑靼[dádá]、瓦剌[là]):

①明前期,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

②明中期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1449年,瓦剌曾经俘虏明英宗(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三、内陆边疆与民族关系2.对藏族(乌思藏):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是中国明代政府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管辖机构。奴儿干都司的主要官员是流官,后为世袭。辖区内分置卫所,明朝政府还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所,基于印信,照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贡物相当于内地赋税明代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作用?①巩固和维护了明朝的大一统局面;②推动边疆经济发展;③促进民族交融。历代对外交往的表现?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贸易并重3.宋朝:重视海外贸易,设置机构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是主要对外港口4.明朝:明初郑和下西洋,规模宏大,但后期走向闭关锁国,海外贸易日益萎缩。1.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典型的是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因为谑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与西方殖民者的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四、明清易代1.满洲崛起: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③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都城在盛京,即今天辽宁沈阳。④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2.明清易代:①原因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流民图A.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政治腐败A.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B.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四、明清易代2.明清易代:②过程A.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B.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C.经过20多年的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

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拓展】清军入关: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的开始。(2022·江西鹰潭模拟)从嘉靖元年到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更换十余个。朝中大臣为了争夺阁权,爱恶交攻,沓眦必报,排斥异己,不择手段,相互攻讦,使得朝廷政治相当混乱。这表明A.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阁臣弄权是明亡的主要原因C.内阁倾轧成为明朝惯例D.封建制度在明朝发展到顶峰练习A(2022·辽宁大连模拟)明朝的郑和船队常常在东北季风强劲的三月初从江苏太仓出发远洋航行。同时,郑和船队还利用这一时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顺利远航。这表明当时A.中国自然科技水平已领先世界B.我国的综合国力超越西方C.国人利用自然的认知水平较高D.明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练习C(2021·天津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