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1页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2页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3页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4页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即事感怀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感兴

[宋]杨万里

去国还家一岁阴,凤山锦水更登临。

别来蛮触①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

何似闲人无藉在②,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③且满斟。

[注释]①蛮触:《庄子》一书中记载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左角上的叫触氏,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以“蛮触”比喻因小事争吵的双方。②无藉在:犹言无聊赖或无顾忌。③松醪[láo]: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1.从题材上来判断,本诗最接近以下哪种类型的诗歌(

A.山水田园诗 B.登临咏怀诗 C.政治讽喻诗 D.闲情适志诗

2.以下各项对诗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远离祖国回到家乡已经一年有余。

B.作者身经百战,历经战火沧桑的洗礼。

C.作者顺适所遇,安于百无聊赖的生活。

D.作者心怀怨诽,冷眼旁观现实的政治。

3.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听蜀僧濬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4.下列对联与本诗作者无关的一项是(

A.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B.犹是陇西布衣,不吾欺也;或谓山东李白,其谁信之。

C.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D.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简短十个字表明琴师携名琴自峨眉山而来,抒发了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B.“一挥手”描摹出蜀僧弹琴的潇洒姿态,“万壑松”则以雄风松涛比喻琴声清越宏远。

C.颈联化用“高山流水”典故,直白地表现自己通过音乐媒介和蜀僧建立的知己之感。

D.本诗对琴声具体描写着墨不多,着重表现听者的感受和弹者、听者之间心灵的交流。

6.本诗尾联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均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①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释】①漫劳:劳驾您。

7.律诗讲求押韵,这两首律诗押韵的字分别是(

A.四个

四个 B.五个

四个 C.五个

五个 D.四个

五个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9.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①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②锦,朝露漙漙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④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②摛:音chī,铺开。③漙漙:音tuán,形容露水多。④指西晋陆机、陆云。太康末年,陆家兄弟都来到都城洛阳,因才华横溢深受张华推重。

10.下列关于这首词的体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

B.词的全篇字数、句数、平仄都是固定的,从篇幅看该词应为中调。

C.词来自民间文学,后成为诗的别体谓“诗余”,但该词仍可吟唱。

D.词一般都分段(也称片或阕),这首词有上下两段,故称为双调。

11.以下各项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描绘了出发时清晨冷清萧瑟的环境。

B.“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抒发了作者因人生遭遇坎坷而感到的无可奈何之感。

C.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景色中同时融入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D.“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表明作者想悠然度日,不被俗务困扰的超然态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①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②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③,揾英雄泪?

【注解】①岑:远山。②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③红巾翠袖:女子衣物装饰。

12.关于这两首作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书愤》从诗歌体裁角度来看是一首律诗。

B.《书愤》一诗中有三个韵脚。

C.《水龙吟》按照字数分类是一首长调。

D.《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婉约词。

13.结合这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

A.《书愤》虚实结合,既回忆了过往的战争岁月,又抒发了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

B.《书愤》尾联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表达自己虽年老亦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C.《水龙吟》上阕“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秀美山河。

D.《水龙吟》下阕连用张季鹰和刘备的典故,表达愿躬身入局,护守河山的雄心壮志。

E.《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和《水龙吟》中“倩何人”一句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F.《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和《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一句,都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浣溪沙

(宋)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①。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②霜须。

[注]①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②镊:拔去。

14.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牌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叙。

D.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15.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

B.“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C.“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D.“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16.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动作描写,(也可视为_____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_____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填入文中一句诗句)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7.选出与所给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

A.《蝶恋花》(柳永) B.《卖炭翁》(白居易)

C.《登高》(杜甫)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8.以下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互文手法,男女音容都显出喜乐自得的样子。

B.诗中用叠词“索索”,写出了一派丰收的忙碌场景。

C.诗中“卖黄犊”一句是以典型事件来突出喜悦心情。

D.本诗由欢乐转到苦乐,文势跌宕又增强了鞭挞的深度。

19.结合全诗,任选一个角度,简析画线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赠兄秀才从军

嵇康①

良马既闲②,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③,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注】①嵇康:魏晋时音乐家、文学家。②闲:娴熟。③繁弱:神话中的一把弓。④忘归:良箭名。

20.这首诗会被编入以下哪本书(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粹》

21.下列关于这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用“既”、“又”在口吻上造成气势。

B.三四两句用“左”、“右”对举加强力量。

C.诗中形象表现着作者对某种人生境界的向往。

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质朴,情思宛转。

22.作品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23.下列选项中,可将两首诗一并收录的一项是(

A.《乐府古题菁华》 B.《格律诗精粹》

C.《古体诗精编》 D.《曲子词精选》

24.下列对两首诗共性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丰富 B.层次分明 C.以形写声 D.意象怪诞

25.两首诗皆写音乐,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过①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26.选出无法根据词作内容推知的一项(

A.刘过号龙洲道人 B.作者二十岁时曾到过南楼

C.安远楼即黄鹤楼 D.本词是应黄姓歌姬请求而作

27.对词作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满”字和“寒”字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统摄全篇。

B.“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表达了作者对与故人将在南楼重聚的期盼。

C.下片写情,“故人”“旧江山”“新愁”“不似”都照应了上阕的“重过”,章法精严。

D.整首词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②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③

寄语洛城风日道④,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③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④道:说。

28.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游寓”与“看春”。

B.第三、四句中的“上林苑里”与“细柳营前”。

C.第五、六句中的“尽兴”与“留宾”。

D.第七、八句中的“风日道”与“倍还人”。

29.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和“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

B.第三句写长安景色,描绘上林苑里鲜花盛开,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C.颔联以“徒”和“漫”,形象巧妙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D.尾联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将思念化为祝愿。

30.颈联中诗人转入想象,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此联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①。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②。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释】①钟惺评曰:首联第二句,“惫语,尽傲尽狂。”②沈德潜评曰:颔联第一句,“自谦实自任也。”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①。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②。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黄生评曰:首联“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②钟惺评曰:颔联“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

31.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

B.二诗皆包含见客而喜以及主客相得两个层次。

C.《宾至》来客身份尊而《客至》来客关系近。

D.《客至》较《宾至》更含蓄自然、语意蕴藉。

32.两首诗歌字里行间隐藏着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注释作多角度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33.下列合适做这首词题目的一项是(

A.怀乡 B.归隐 C.言志 D.讽劝

34.对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清笳”“铁骑”表现沙场征战的特有情景。

B.用“寒灯”“月斜”画面表现了人物孤独的心理。

C.用“不知”这个问句表明“我”处于恍惚的梦中。

D.用“夜游宫”象征词人深夜讽劝君王抗敌的题旨。

35.比较这首词的末尾一句与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异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示三子

(宋)陈师道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注〕陈师道家贫,妻儿们随岳父西行成都,陈因母老不能同行。此诗作于分别近四年时。

36.下列对标题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诗赠予儿女们。 B.写诗送给三个儿子。

C.写诗给儿女们看。 D.展示儿子写的诗作。

37.下列诗句与尾联语意不相似的一项是(

A.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

B.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

C.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李清照)

D.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

38.以首联为例,赏析本诗刻画人物心理的“反常之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皆是怀才不遇,杜牧在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②《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39.文学社准备出一期古代诗歌的刊物,本诗所在的栏目名称合适的一项是(

A.怀古幽思 B.古风大雅 C.羁旅遗韵 D.诗余新章

40.下列对本诗风格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通俗 B.俊朗洒脱 C.清新自然 D.沉郁顿挫

4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A.江涵秋影,携壶上山,共赏秋景有雅兴。

B.世事惟艰,难逢一笑,欲仿渊明归隐赏菊。

C.时值佳节,不妨大醉,无需哀叹伤迟暮。

D.看穿世事,登临抒怀,不效齐景泪涟涟。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过家

(宋)黄庭坚

络纬①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舍旁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②郁苍苍,田园变畦畛。

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③。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注:①络纬:蟋蟀。②宰木:坟墓上的树木。③毁龀:儿童换牙。

42.下列关于两篇作品的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绝句律诗 B.曲子词歌行体 C.近体诗古体诗 D.绝句诗余

43.下列对《过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品先以蟋蟀叫声急促写气候转凉,渲染出落寞萧索的氛围。

B.作品接着再以柳树、雇工、宰木的明显变化写出了家乡变迁。

C.作品接着写作者因为亲戚盛情相邀反而生出到乡似客的感慨。

D.作品笔锋一转,以浮萍、风霜、灯花喻指人生境遇喜忧参半。

44.上述两篇作品的画线部分在表达情感时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请对此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

B.“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

C.“伯仲”即兄弟,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

D.“塞上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46.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D.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47.如何理解“书愤”之“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48.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49.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书愤①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③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④

注:①该诗为淳熙十三年(1186)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楼船夜雪瓜洲渡]指陆游40岁任镇江通判时的事。[铁马秋风大散关]指陆游48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历。③[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④[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50.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A.3 B.4 C.5 D.6

51.以下赏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看到中原故土杀气冲天,浩浩如山。

B.颔联描述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

C.颈联写自己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D.尾联用典,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52.本诗的颔联全是名词组合,起到异常奇妙的艺术效果,请对这种写法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②。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伏:服气。

(乙)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53.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甲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别、绝句 B.咏物、楚辞 C.讽喻、乐府 D.抒怀、律诗

54.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一二句中《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

B.甲诗五六句虽包含着作者对于自身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C.乙诗词浅意深,以易喻难,把抽象的行为具体化,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

D.乙诗五六句中作者感慨自己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

55.请从“戏赠”入手,分析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招吕望之使君①

王安石

潮沟②直上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

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

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舲?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第二次罢相后,退居钟山期间。②潮沟,江宁城外所开引水道。

56.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可以归为(

A.山水田园类 B.送别类 C.咏怀类 D.咏物类

57.本诗没有用到的表现手法是(

A.虚实结合 B.借物喻人 C.对比映衬 D.直抒胸臆

58.联系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参考答案:

1.B

2.D

3.尾联通过描写了荷花盛开、莲蓬正嫩时分,主人公月下独酌的闲适自得场景,与前文中写世人为了蜗角蝇头的小利而彼此争斗形成对比,凸显了作者厌倦勾心斗角、不愿参与世俗纷争的清高情怀,和冷眼看尽世事纷扰后,对超脱名利的闲适平和的生活状态的追慕和肯定,又承接了颈联与现实的政治浮沉保持疏离、冷眼旁观的意旨,而以一个归隐田园之后的具体的生活场景作为全诗收尾,含义隽永,余味悠长。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题材的能力。

杨万里无力改变南宋政坛的风气,对外妥协,内部权贵把持朝政,乌烟瘴气。所以,他忍无可忍,告老还乡。回到家乡之后,站在家乡的山水间,去反思时代和自己。“凤山锦水更登临”写了诗人在故乡的山水登临,平复心中的郁气。所以此诗应该是“登临咏怀诗”。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去国还家一岁阴”的意思是“离开朝堂,辞官回家已经一年有余”,并不是“作者远离祖国”。

B.结合注释①可知,“蛮触”比喻因小事争吵的双方,所以此处是指世人为了蜗角蝇头的小利而彼此争斗,而并非是真正的身经百战。

C.“何似”是“看似”的意思,并不是诗人顺适所遇,安于百无聊赖的生活,其实诗人还是心系国家安危。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首先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那荷花正是盛开热闹的季节,无数的荷花,无数的小嫩莲蓬,摇曳在自然的山水间,那是真正生命的元气。诗人站在月下荷塘边,就着月光下酒,喝着山野美酒,去感受荷花的蓬勃之美,看无尽的小莲蓬摇曳。

然后从内容和结构角度分析此句与前文的联系。

在内容上,前文写到“别来蛮触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的社会状态,世人为了蜗角蝇头的小利而彼此争斗,尾联以作者站在月下荷塘边喝着美酒,感受自然的之美与之形成对比,凸显了作者厌倦勾心斗角、不愿参与世俗纷争的清高情怀,和冷眼看尽世事纷扰后,对超脱名利的闲适平和的生活状态的追慕和肯定。

在结构上承接了颈联,颈联“何似闲人无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写了与现实的政治浮沉保持疏离、冷眼旁观,作者此时心怀怨诽,冷眼旁观现实的政治。以一个归隐田园之后的具体的生活场景作为全诗收尾,含义隽永,余味悠长。

4.D

5.C

6.两首诗都写出了听者沉醉于乐曲之中的状态,从侧面表现了乐曲的魅力(引人入胜,感人肺腑)。这首诗中诗人沉醉乐曲,感觉时间过得真快;《琵琶行》中乐曲结束了,听众却意犹未尽,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痴如醉。(意思对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D.结合“笔诤时政”“新乐府”“堤建西湖”“诗翁”等分析,应为白居易,不是李白。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C.“直白地表现自己通过音乐媒介和蜀僧建立的知己之感”说法错误,此处是用典,应该是含蓄地表现。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听蜀僧浚弹琴》后两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意思是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写琴声结束,诗人向四周望去看到的景色。写琴声结束后诗人陶醉于琴声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侧面衬托音乐的美好动听。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是东船西舫的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那江心倒映着皎洁的秋月。写琵琶声终了后所见的景色。这两句写琵琶曲结束后周围很安静,人们沉浸在音乐声中,如痴如醉,侧面衬托乐曲的动听。

两首诗都写出了听者沉醉于乐曲之中的状态,从侧面表现了乐曲的引人入胜,感人肺腑,衬托演奏者的技艺高超。

7.B

8.C

9.《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诗歌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和声调美。旧时押韵,要求韵部相同或相通,也有少数变格。《客至》一诗押韵的字有五个,分别为“来”“开”“味”“醅”“杯”;《宾至》一诗押韵的字有四个,分别为“难”“干”“餐”“栏”。故选B。

8.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C.“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错误。草堂初建,居幽而地辟,很少有造访之人,此句暗含突然有贵客来访,诗人没有想到。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和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干”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

10.B

11.C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词牌不同,字数不同。同一个词牌,字数固定。B.“从篇幅看该词应为中调”错,按长短规模,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这首词有114个字,属于长调。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上阕景色中同时融入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错。本词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并非是表达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故选C。

12.AC

13.BCDF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三个韵脚”错误。应为五个韵脚。即:艰、山、关、斑、间。D.“婉约词”错误,《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豪放词。故选A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错误。应为壮志难酬的感慨。E.“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楼船夜雪瓜洲渡”没有借代。故选BCDF。

14.D

15.B

16.

细节

年轻

但愿人饱我愁无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中途换韵”,表述错误。本诗中韵脚分别为苏、车(旧读jū)、无、絮、珠、须。这几个字用韵一致,都押U韵。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翠袖’一句运用比拟”,表述错误,“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此处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翠袖倚风萦柳絮”这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尊前呵手镊霜须”,词人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镊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这是动作描写或者细节描写;“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歌伎的翠袖在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摇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这是一位年轻美丽的明艳动人的女子,与词人的形象形成对比;能够体现词人忧民情怀的句子是“但愿人饱我愁无”。昨日醉中,风涛大作,醒来已不大记得了,只见江上雪晴,眼前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

17.B

18.C

19.侧面描写:野蚕结茧无人来顾及,化了蛾,在桑叶上飞来飞去,从侧面写出农人忙于农事丰收(无暇收野茧);为下文农民把丰收成果都用于官家缴纳赋税自己无法享用、鞭挞统治者的对百姓的贪婪盘剥做铺垫。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基本常识的能力。

根据标题“田家行”可知这是乐府诗中的歌行体,只有B《卖炭翁》是乐府诗。

A.为词;

C.为律诗;

D.为元曲。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内容的能力。

C.“以典型事件来突出喜悦心情”错误,诗中“且免向城卖黄犊”这句话意思“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突出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赏析句子要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艺术手法、思想内容、情感内涵,这是赏析诗歌的前提。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意思是: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野蚕作茧无人收取,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大丰收,所以这两句从侧面写出农人忙于农事丰收,无暇收野茧。

结构上,画线诗句位于中间部分,其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农民把丰收成果都用于官家缴纳赋税自己无法享用、鞭挞统治者的对百姓的贪婪盘剥做铺垫。

下文“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丰收本来应该给田家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事实却非如此。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不望”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最后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20.B

21.D

22.先用“丽服有晖”的外貌描写,表现主人公身着丽服的英姿勃勃(意气风发)。然后用连续的动作描写“揽”“接”“驰”“蹑”“追”“凌厉”“顾盼”等描写主人公乘着良马,拉弓射箭,在中原上奔腾驰骋,左顾右盼,尽显英姿。同时“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句还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主人公良马飞奔像风驰电掣,速度之快可以追上光的影子。全诗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强健有力的从军将士的形象。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由注释可知,作者嵇康是魏晋时文学家;从诗歌字数形式来堪,每句是四言。由此可知,这是古体诗。古体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从年代来看,以唐代为分界线,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唐代之前为古体诗。

A.《乐府诗选》收录的应是乐府诗,主要指从两汉到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歌诗。

B.《古诗菁华》收录的是古体诗。

C.《诗余选集》收录的是词,词别称诗余。

D.《律诗集粹》收录的是律诗,律诗属近体诗。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以及手法的能力。

D.“全词不事雕琢”错误,如形容主人公纵马奔驰的状态时,使用比喻、夸张,如迅风,如闪电,紧随掠过的影子追逐天上的飞鸟,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以及塑造形象技巧的能力。

如诗歌中先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丽服有晖”是说诗中主人公穿一身鲜丽生晖的衣服,展现人物意气风发之态;

接着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这是说主人公左手持弓,右手搭箭,纵马奔驰,追逐天上飞鸟,奋行在广大的平原上,这里使用一连串表示动作迅急的词汇,展现出主人公纵马如飞、英姿勃发的形象;

其中“风驰电逝,蹑景追飞”是说主人公纵马飞奔如同迅风,如同闪电,紧随掠过的影子追逐天上的飞鸟,使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主人公良马飞奔速度之快,可谓凌厉奔驰。

结合诗歌标题“赠兄秀才从军”以及诗中主人公的一系列行为可知,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从军的将军,所以作者借助外貌、动作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塑造了一位英姿勃发、强健有力的将军形象。

23.C

24.D

25.《李凭箜篌引》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

《听颖师弹琴》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突出音乐的感人力量。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体裁特点的能力。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唐代及以后以后,出现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包括八句的律师和四句的绝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为七言诗。《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为七言、五言诗。都属于古体诗。应该选入《古体诗精编》。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分析诗歌表达方式的能力。

《李凭箜篌引》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层次分明。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意象怪诞,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听颖师弹琴》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运用想象手法。

全篇诗情起伏,层见迭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没有运用怪诞的意象。

故选D。

2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李凭箜篌引》的起句开门见山,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前四句,诗人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纵观全篇,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

26.B

27.B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A.“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的意思是: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可推知“刘过号龙洲道人”。

B.“二十年重过南楼”的意思是: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不能推知“作者二十岁时曾到过南楼”。

C.“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照应序中的“安远楼小集”,据此可推知“安远楼即黄鹤楼”。

D.依据“俏畅歌板之矩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可推知“本词是应黄姓歌姬请求而作”。

故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词内容情感的能力。

B.“表达了作者对与故人将在南楼重聚的期盼”理解错误。“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

故选B。

28.D

29.B

30.颈联运用虚写,想象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场景,这欢畅的场面,与前两联实写自己“独游秦”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虚衬实,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之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对仗常识的把握能力。

D.七句“风日道”中“风日”是名词,而“道”是动词,第八句中“倍还人”中“还人”为动宾结构。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错误。“上林苑里花徒发”意思是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这是以乐衬哀,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的意思是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想象东都洛阳的朋友们“尽兴”赏景,一派热闹欢愉,运用虚写的方式,与前两联写到的诗人独自游长安的情景构成对照,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样写使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更深沉,使诗歌更具想象力。

31.A

32.由所处之幽僻,待客食物之粗薄,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由“群鸥日来”可见主人公远离世俗之高洁志趣;所来之“佳客”及“花径不曾缘客扫”,可见主人公交友之雅;“岂有文章惊海内”的自谦语中暗寓以文章自许的自信;由待客之“无兼”“旧醅”“粗粝腐儒餐”,可见主人公之率真自然,不卑不亢。

【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错,《宾至》全诗直叙情事,描写作者于僻居老病之中有贵客不期而至而竭诚款待情事。没有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手法。

故选A。

3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百年粗粝腐儒餐”可知,主人公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有客来访,“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待客只能用粗茶淡饭,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

“但见群鸥日日来”,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日日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

“佳客坐”“花径不曾缘客扫”,“佳客”指尊贵的客人,“花径”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可见主人公交友之雅;

“岂有文章惊海内”意思是,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自谦语中暗寓以文章自许的自信,傲岸之态可掬。

“百年粗粝腐儒餐”意思是,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可见主人公之率真自然,不卑不亢。

33.C

34.D

35.共同点:两首词的末句都表达了抗敌之心不死,决心再上战场的雄心壮志;同时也用问句抒发了不被重用的悲凉失落之感。

不同点:一是从自我形象“鬓”上落笔,写年岁已老,反衬壮心之强;一是以历史人物廉颇自比,突出壮怀激烈。

【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词上阕写梦境,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关河、雁门、青海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是梦境所到之处;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鬓虽残,心未死”直接抒发自己虽然年迈但杀敌报国之心仍在的心志。由此可知,这首词是“言志”。故选C。

3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D.“象征词人深夜讽劝君王抗敌的题旨”错误,“夜游宫”是词牌,又名“新念别”等,双调五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词牌是限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形式方面的特点,与诗歌内容没有直接关联。故选D。

3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技巧、情感的能力。先看这首词的末尾一句。“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有谁能知道我呢?鬓发已经斑白,收复中原的爱国之心却未死”,这里的“心”是指词人的心志,即“杀敌报国”,直抒感慨,表明自己身虽老而雄心仍在的豪壮之气,而“有谁知”则表明自己的壮心无人能知,表达徒有壮志却不得重用的悲凉失落。“鬓虽残”说的是外形,“残”是说年老,“心未死”是说自己的壮心,而壮心未死,外形和心志形成鲜明对比,以外形的苍老反衬壮心之强。再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两句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这是以廉颇自比,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由此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既表达自己的壮心,又体现不得重用的失落;不同点是,本词用自我的外在形象来反衬壮心,后辛词则是借助历史人物自比。

36.C

37.C

38.答案示例:妻儿远离后,“即相忘”似乎不合常情,实则相见无望,无奈且自欺;当归期临近,会面有望却说“不可忍”,以反常之笔细腻真切地刻画出诗人一直压抑心底的思念喷涌难抑。

【解析】36.本题考查学生诗句意思的能力。

示:给……看。再结合诗句“儿女已在眼”可知是写诗给儿女们看。

故选C。

3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及感情的分析理解能力。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还是害怕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是写与亲人会面时的心理,不是梦境。

C.句意是: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写真的梦境。

故选C。

3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即相忘”似乎不合常情,只是无奈而已,其实并不曾忘却;

“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不然何以家人团聚的日子近了却又兴奋难抑呢?“不可忍”正说明诗人对亲人怀着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以反常之笔细腻真切地刻画出诗人一直压抑心底的思念喷涌难抑。

39.A

40.B

41.B

【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体裁、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A.《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属于“怀古幽思”的特点。

B.本诗一首律诗,属于近体诗,不属于古体诗,与“古风大雅”的特征不合。

C.“与客携壶上翠微”,作者不是“客”,本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所以不能体现羁旅。

D.词又称“诗余”,句子长短不一,而本文从句式表达特征来看,整齐对称,押韵、平仄等符合格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不是词。

故选A。

4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全诗用登高忘忧的旷达豪宕之笔,写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之思,形成了既爽快健拔又含思凄恻的风格特点。

故选B。

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B.“欲仿渊明归隐赏菊”错误,“插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仿渊明”。

故选B。

42.C

43.D

44.《过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过家》虚写、想象,以后即使离开家乡三百里,梦魂也不会离开一寸,将恋乡之情由眼前延伸到未来,增强眷恋的浓度,而且三百里与一寸的强烈对比,也将表明自己无论走到哪里,精神/灵魂之根还在家乡。此句又处于全诗的结尾处,从描写自己离开家乡后家乡的各种物非人非的变化,转到强烈抒情,使渐近中年的作者对家乡根之眷恋喷薄而出。而《回乡偶书》虽然以景结情,以不变的景物反衬出家乡的变迁,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在《过家》中也有表达,从表达情感的丰富度上,《过家》比《回乡偶书》更具有感染力。

【解析】4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回乡偶书(其二)》共四句,每句七字,“多”“磨”“波”讲究押韵,为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过家》每句五言,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为五言古体诗。

故选C。

4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灯花喻指”错,此处“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是一句向灯花发问,一句代灯花回答,是将灯花拟人化,说明灯花也为诗人的归来而欣喜。

故选D。

4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只有那门前镜湖里的水,春风吹来水波荡漾,仍同往日一样。此句以景结情,以湖波不改来反衬人世变化之大,寓有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穷感慨。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最后两句,设想离家之后,梦魂仍将留在家里。“三百里”非实指,形容离家之远。意谓如果泊船处距家有三百里之遥,自己的梦魂连一寸远也不会离开。言外之意是,自己不管走到哪里,心思都是想着家里的。以“三百里”之远和“一寸”之近相映衬,既形象鲜明,又对比强烈。这是一种虚写手法,运用想象,将恋乡之情由眼前延伸到未来,与前文描写自己离开家乡后家乡的各种物非人非的变化形成情感上的递进,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眷恋之深。

对比而言,同样是表达眷恋故乡的主题,《过家》比《回乡偶书》表达情感的层次性更丰富,感慨也更深沉。

45.C

46.A

47.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48.这句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出的难言的悲哀。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49.颔联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因为颔联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火热的战斗生活。

抓住“豪丽”二字理解文章诗句,可知“楼船”“铁马”等词语概括了战斗中壮丽的场面,表现了火热的战斗生活。

【解析】4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错,原句意思是,千年以来,有谁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作者追慕先贤的业绩,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故选C。

4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错,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表达了诗人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却不感伤颓废,不是“低沉哀怨”。

故选A。

4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4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崇敬之情,也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4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抓住“豪丽”二字理解文章诗句,可知“楼船”“铁马”等词语概括了战斗中壮丽的场面,表现了火热的战斗生活。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概括了过去辉煌的战斗生活。“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表现出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志向。

50.C

51.A

52.颔联采用列锦(名词罗列)手法,用“楼船”“铁马”状军容之盛;以“夜雪”“秋风”写战场肃杀;点“瓜州渡”“大散关”两场辉煌的军事胜利,全用名词,以典型意象组合,勾勒出两幅壮观豪迈的战争画面,干净简练,令人热血沸腾,表达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50.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