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导学案(教师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目标重点关注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2、了解明朝废宰相、设内阁的史实。3、掌握和理解内阁制的演变及其特点和影响。4、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5、了解明朝时我国东南沿海的形势。6、掌握明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相关举措及历史意义。7、了解清朝崛起及明朝灭亡的史实。内阁、票拟、批红、宦官专权、郑和下西洋、倭寇、朝贡贸易。时空坐标1616极•号帝未帝国大2称改为1351巧世:紀們世纪前抑中期1616极•号帝未帝国大2称改为1351巧世:紀們世纪前抑中期rI_1571末年首先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一目: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同学们阅读课文,讲一讲,明朝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参考答案: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史料实证】明朝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看下面的材料,说出独特性的表现【史料】: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参考答案: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思考1:明代废除宰相的原因参考答案:(1)历史原因:在中国君主专制体制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2)现实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3)个人原因:明太祖个人性格因素。(4)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宰相与明朝内阁的比较比较项宰相明朝内阁性质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职权行政、决策侍从、咨询任职方式选拔任命直接由皇帝任命本质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对君权的影响制约君权强化君权【教师拓展】1、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内阁制的本质区别明朝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是政治民主制度,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史料实证2、【史料实证】内阁的权力史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根据上述材料,谈一下内阁的权力如何?【教师解读】:材料显示阁臣拟旨,皇帝审定,直至符合帝意。【深化理解】明代出现宦官专权局面的原因参考答案:(1)明代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发展的结果。(2)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3)宦官对厂卫的操纵。(4)宦官文化素质提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逐渐发挥较大作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第二个内容: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首先关注学习聚焦,,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思考郑和下西洋后来未能持续的原因。参考答案:(1)“厚往簿来”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2)耗费巨大,国库枯竭。(3)明末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4)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手工工匠大量逃亡。(5)明朝国力日益衰退。【史料实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思考:同学们讨论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教师}:明朝派郑和下西洋曾有找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使命,但主要是为了扩大明朝在海外各国的政治影响,显示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强盛。【深化理解】1、明朝前期禁止海外贸易的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3)倭患日益严重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4)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2、明朝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原因(1)倭寇总量基本解决,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2)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3)社会各阶层要求开禁的呼声越来越高。(4)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教师拓展】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远洋航海之比较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规模大、人员多、组织严密、历时长,欧洲远洋航海远不能比拟。动机、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以满足其建立天朝大国的欲望。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的主要动机和目的是经济上的,他们航行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黄金和财富,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和后果不同。郑和是最早的洲际航海家,开创了横渡印度洋的洲际航海历史。郑和是和平友好的使者、文明和进步的传播者,这与西方航海家为了夺取殖民地和贵金属从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目的截然不同。但郑和这种“厚往薄来”的方式也注定了这种航海壮举无法持久,而西方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却开启了人类整体发展的历史,影响较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三外内容: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首行我们关注学习聚焦:了解明清时的内陆边疆基本史实北部:蒙古族鞑靼、瓦剌明朝对外政策(1)明朝措施:重新修筑长城,加强军事防御。(2)结果: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西南:藏族措施:授封号,设行都指挥使司等机中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东北:女真族(1)措施: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女真族发展历程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为海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明清易代: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迁都北京。同学们思考:清军入关并确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必然性参考答案:(1)明末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但由于自身腐化及战略失误,未能挡住清军进攻。(3)清朝自身的进步发展,已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具备了入主中原的条件。(主要原因)(4)正确的战略决策:在入主中原前,先征服蒙古各部,对北京形成包围之势,又对山海关的吴三桂进行笼络。(5)笼络汉族官僚、地主以减少入关阻力,并联合对抗农民起义军。课堂精练1、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旋置春、夏、秋、冬四辅官,这些四辅官都是征自民间的老儒,没有政治背景和经验。任职者于一月内分旬轮流值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朱元璋这一举措A.未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B・表明内阁制度的形成C.解决了宰相制度的弊端D改变了中枢权力机构2、明代赋税包含田赋、盐课和杂色收入,国际贸易税归类于杂色收入。据统计,1570—1590年前后明朝国际贸易税收仅为7万两白银,仅占杂色收入378万两白银的1.85%;占田赋、盐课等在内的收入的0.22%。这一情况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朝贡贸易不能持久进行B・中国逐渐放弃对海洋的经营C.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D.民间海外文化交流受到抑制3、在完成藏族地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族人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这表明A.藏汉民族实行相同的赋税政策时B・政府施以因俗而治的治藏政策C.朝贡贸易有利于汉藏间友好关系D.政府对藏族地区实行必要的管理4、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皇权高度集中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5、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和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6“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其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7、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在“票拟”上,上呈给皇帝供其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这一规定A.弱化了君主权力B.扩大内阁决策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使辅政制度完善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分歧异议,皇帝就成为当然的最高-bK-fZ,裁定者。材料二朱元璋压缩中书省正官和掾属编制、废行中书省、扩充六部官制、皇太子预征,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改革。胡惟庸党案促使朱元璋下定决心,对宰相制度“斩草除根”。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分理庶务,事权分散,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摘编自《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说明与隋代相比唐代三省体制的不同及制其产生的影响。不同:隋代尚书省处于主导地位,而唐代三省分工合作,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三省地位平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2)根据材料二,归纳朱元璋对宰相制度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改变:先有步骤地削弱相权,后废除了宰相制度,进而提升了六部的地位。趋势:相权不断被分散和削弱,乃至最终宰相职位被取消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七大)会议时间地点介绍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1923年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五大1927年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六大1928年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论述: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2、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3、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4、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5、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6、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观点: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论述: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1、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2、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解析】【详解】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部分或者整体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本题可从历次代表大会得出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按照逻辑论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高潮时期主要方向方式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同治时期留学美国官费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唐绍仪等清末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官费自费各半1896年到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民初五四前后留美、留法、留苏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代表人物有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国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代表人物有李彦宏,张朝阳等。——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评述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这一现象。【答案】阶段信息分析
第一阶段官费,留学美国,主要是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第二阶段留学日本,主要是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日本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主要是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和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总论【解析】【详解】分析结合每一个阶段特点,从经济、政治以及思想角度分析回答。比如:第一个阶段可从“官费,留学美国,主要是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分析,背景从两次鸦片战争战败等角度分析,影响从近代教育、工业、国防等角度分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可支持、否定或修改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评分标准态度清晰、准确、符合题意,论述,结论(或给在卷面整洁上)。示例一:我不赞同,我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一向重视人治,与西方重法治有所不同。论述:在二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整个官僚机制的运转服务于君主,从汉武帝的内外朝制度、宋代二府三司制度到明代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表现中国传统政治中人治色彩、权力过度集中不断加强,到封建社会后期官僚体制不断僵化,思想控制日益强化,束缚了人才,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社会中有法治的传统,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即是成文法的开端,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到公元6世纪,罗马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尽管古罗马法律具有阶级性,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法律观念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我认为中国传统社会重人治、而西方社会有法治观念的存在。示例二:我赞同,制度化的中国传统政治束缚了人才的自由发展。论述: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为历代所传承,为庶族地主和平民入仕提供了重要途径,为传统社会的基层流动提供了可能性。但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土,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僵化的科举取士束缚了人才的思想,不利于知识分子的全面发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成为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的“三纲五常”被用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宋明以后阻碍的思想进步,禁锢了人才。综上,政治制度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示例三:我认为传统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论述:角度1:可从封建社会前后期论述分别论述其积极和消极作用角度2:可从传统制度对后世、对西方的影响论述其积极性示例四:我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之处【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述。比如同意“制度化的中国传统政治束缚了人才的自由发展”的观点的可以从科举制度创立与发展以及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等分析回答。对于材料“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持不同意观点的可以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体现出人治思想以及西方罗马法倡导的法律理念等分析回答。4.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材料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是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
种观点加以评述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是审题的关键。材料中列举了三个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的救国主张,只要选取其中一个即可,评述观点的题目一般是首先亮明观点,然后围绕该观点进行评述,评述的内容包括原因和评价或者叫影响。没有唯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阶段主要译者及译本来源翻译特点主要阅读对象1899—191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译自英文版,发表在《万国公报》《天义报》。《新民丛报》《大公报》《民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来自日文版的摘译。主要的翻译方式是“转译”,翻译与阐释出现了不少失误、误读甚至曲解。知识精英1920—1949年1920年,陈望道,自主译自日文版1930年,华岗,中共布置任务译自英文版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译自德文版1943年,博古,据俄文版对成仿吾和徐冰版进行校译版1945年,陈瘦石,自主译自英文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得以解读和阐释。中共党员1949—2009年1949年,谢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译本”,译自德文版1964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1978年,成仿吾,译自德文版1995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2009年,中央编译局,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C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翻译与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样”的“自由行为”上升为“统一集中”的“国家行为”,翻译行为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普通民众——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答案】表格所反映的总体认知:《共产党宣言》是一个系统科学、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正是由于它在中国的传播,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逐步确立与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和传播并不同步,而是经历了一个差序性的、渐进的过程,总体上呈现出递进性翻译与选择性传播、多路径传播与多梯次传播、主观性解读与“中国式”解读、传播与中国化的双重变奏等特点。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翻译与传播《共产党宣言》中体现的中国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成果。系统总结《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有助于在比较中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何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更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例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本书的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例2、《共产党宣言》的不断译介与传播,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取。20世纪20年代以后,《宣言》的引领,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例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使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事业跃进到新的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进入到一个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继诞生,这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在中国经历了从翻译片段到全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过程。例4、早期在中国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传播的主要有外国在华传教士、资产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等。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共产党宣言》进行选择性传播,是从各自的阶级利益、政治需求以及理论旨趣出发,希望以此来诠释自己的理论主张与政治活动。他们并非由于他们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试图以此来宣传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学说例5、《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的多路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触马克思及其学说,主要是通过日本学者,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的最早中译本(包括《宣言》)大都是根据日译本转译过来的。十月革命后,开始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为蓝本来翻译《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多路径的传入,有利于《共产党宣言》文本相互补充和相互佐证,有助于在比较中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精髓。例6、《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经历了传播、接受、融合与创新发展等多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主题虽然明确,但内容却是相互交叉的,在传播中有融合、在融合中继续传播。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传播和融合的过程。《共产党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中国化的过程,呈现出传播与中国化双重变奏的特点。【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的过程。从材料中的译本来源、翻译特点和主要阅读对象来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于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得出对这一过程的总体认识,然后明确不同阶段的特点,概括得出《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的过程。其次可以联系所学,论述每一阶段《共产党宣言》的不同影响,如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过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表现。随着《共产党宣言》传播的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在论述影响的时候应当有所涉及。本题的解答首先需要根据材料信息简要写出历史现象,然后在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全面。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汽车维修合同
- 2024版大数据项目投资与合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拍摄合同标的及拍摄内容详细描述
- 园林绿化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合同(2024版)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运营与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与购买合同2篇
- 2024年度车床产品生产许可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制作内容与版权分配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配送与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商业物业租赁
- 招聘助理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
- 2024年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消费合伙人模式协议书(2篇)
- 广东省中山市纪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安全驾驶培训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十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培训
- 2023年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综合实践》示范课教学设计
-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课件 第十四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