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测试-两汉经济的发展_第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测试-两汉经济的发展_第2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测试-两汉经济的发展_第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测试-两汉经济的发展_第4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测试-两汉经济的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点精要学会通过综合归纳的方法,概括两汉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情况;通过思考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抽丝剥壳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秦始皇时期,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1.汉朝时亲临治理黄河工地的皇帝是()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明帝D.汉景帝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两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变成良田的人是()A.李冰B.郑国C.王景D.白公“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3.这首歌谣赞颂的是哪位贤明的皇帝接受白公建议后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好处的()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我国发明的在耕犁上安装犁壁这一技术比欧洲早()A.一千多年

B.二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5.下面是汉代牛耕图,图中所画的这种耕作方法始见于()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唐朝6.我国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始于()A.商朝B.西周

C.秦朝

D.两汉7.汉武帝时期发明的新的播种工具是()

A.犁壁B.耧车C.水排D.提花机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这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素纱衣。衣长160厘米,袖长190厘米,重49克(不到一两),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真是薄如蝉翼,轻如烟雾。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轻薄的衣服。素纱衣的衣料是用精制纱制成的,因为没有颜色,所以叫做“素纱禅衣”。禅衣是指没有衬里的单衣,将其罩在锦衣的外面,能更增添锦衣的华丽。8.早在()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两汉“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汲县)人,(建武)七年,迁南阳(今河南南阳)太守……善于计略,造作水排,铸为农具,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9.水排是一种()A.冶铁工具

B.农具

C.水利工具

D.灌溉工具10.“水排”的发明者是()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11.“水排”的利处表现在哪里?12.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13.我国古代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材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材料二汉统治者禁止商人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收税。14.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A.圆形方孔钱B.刀型币C.五铢钱D.银圆15.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1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17.西汉时期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发展工商业D.重商主义18.我国封建社会,自汉朝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

)A.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社会,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B.封建社会商人囤积居奇,使社会不稳定。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代都要以农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D.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生存的基础,而商业不能为社会创造什么财富。19.两汉时期的都城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

)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C.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D.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拓展整合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利的兴修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汉代的皇帝对水利的兴修都十分重视。C.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整修的黄河十分坚固。D.根据白公的建议开凿的白渠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好处。2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

B.汉文帝、汉质帝C.汉武帝、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22.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A.温室栽培蔬菜B.发明耧车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2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瓦当、提花机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A.春秋战国

B.西汉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24.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B.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颁布“推恩令”。25.下列对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朝的时候,小麦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B.两汉之际,从官员到天子都经常乘牛车。C.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D.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26.下列对两汉时期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和汉明帝都曾大规模治理黄河。

B.

西汉时,牛耕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C.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几乎家家种植桑树。

D.

东汉时期,都城洛阳的人口总数多达百万以上。27.填写下表:类别主要成就农业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城市繁荣

28.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西市”和“东市”指的是什么区?

(2)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又为什么用墙围了起来?(3)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身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都对不对?你怎么看?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的治理有什么意见?探究创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我国历史的很长时间内黄河变成“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的“中华之隐患”。现在,我国开展了“拯救母亲河”的行动。29.对比黄河的过去和现在,分析黄河的变迁,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谈谈我们怎样才能重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风。感悟思考“这是中国农民命运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2006年1月1日起,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2023年9月的一天,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的村民们聚集在老汉王三妮家的院子里,敲着锣鼓扭起了秧歌。让村民们为之兴奋的是,王老汉用了20个月的时间,亲手铸造了一个重252公斤、铸有563字铭文的青铜大鼎,取名“告别田赋鼎”。王三妮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这是中国农民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令人难忘的历史一幕。3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在总结西汉初期统治者重农措施的基础上,就我国应如何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A3.D4.A5.C6.D7.B8.D9.A10.B11.利用水利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质量。12.比欧洲早一千多年。13.D14.C15.C16.D17.B18.A23.B24.B25.D26.A27.类别主要成就农业兴修水利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治理黄河生产工具

犁壁、耧车耕作技术

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农作物

南稻北麦。黄河中下游普遍种桑麻手工业丝织业

提花机,染色技术高超。冶铁业

发明了水排,提高了冶铁质量。商业城市繁荣

长安和洛阳是世界性大城市。28.(1)商业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