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同步练习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同步练习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同步练习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同步练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一课时课堂检测一.​《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后人称之为二.​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三.​《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四.​用原文语句回答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2.​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5.​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五.​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六.​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八.​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九.​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十一.​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第二课时课堂检测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温馨提示】: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2.​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3.​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下面对选文(一)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6.下列各组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刘禹锡传(节选)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①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②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③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④多禹锡之辞也。[温馨提示]①擢:选拔。②俚:民间的,不文雅的。③骚人:楚辞作家。④率:大致。1.​解释下面加粗词。(1)善五言诗()(2)入为监察御史()(3)禹锡以名重一时()(4)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3.​从二、三段看,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

④直:通“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①方得一车

②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课堂检测参考答案:一.答案:刘禹锡集,唐,刘禹锡,诗豪二.答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íng,三.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四.1.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答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答案:孔子云:何陋之有?5.答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五.答案:比兴的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六.答案: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陋室特征:雅。七.答案: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八.答案: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九.答案: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十.答案: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十一.答案: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核心。第二课时课堂检测参考答案:一.1.答案:这是一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答案: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变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答案: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4.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1.答案:(1)出名,有名;(2)品德高尚。2.答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4.答案:D5.答案: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