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精创】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兼语用之修辞手法 课件81张_第1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兼语用之修辞手法 课件81张_第2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兼语用之修辞手法 课件81张_第3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兼语用之修辞手法 课件81张_第4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兼语用之修辞手法 课件8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设题:放在小说、散文中考放在古诗鉴赏中考放在语言文字运用用题中考放在作文中考:有文采考点诠释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9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引用、通感、叠词、互文、双关、列锦、顶真、回文)考查要点:1、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析和理解。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真题再现:2022·新高考Ⅰ、2022·新高考Ⅱ、2022·甲卷、2022·乙卷2021·新高考Ⅰ(对偶)、2021·甲(拟人)、2020·新高考2套(比喻的相似性)/(8次)1、概念: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喻体间标志各类比喻的词语)。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2、条件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比喻3.种类:1)明喻:喻体、本体、比喻词(如、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同时出现的比喻。例如:那小姑娘好像花一样。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一般用“是、成为、变成”进行比喻。例如:那小姑娘就是一朵花。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比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如:教室里的花朵真多!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通俗化),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化),使事物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富有感染力。5、构成: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把“……”比作“……”(前面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般在只考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需要写)【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跟踪训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二、比拟:2.种类:(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如:

①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

注意: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

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某某(事物)人格化,将

拟写成

;②赋某某(事物)予人的情态、动作、思想等;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分析句中的体现拟人的具体部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或者对选段主题的突出有什么作用。

拟人主观题的答题格式:(2)拟物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如:

①把人比作物,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3.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4、构成:把“……”当作人来写,“……”(原文内容)赋予了“……”以人的……(动作,情态等)。拓展:比喻与拟物的区别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述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或事物叫“借体”。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三、借代:

2.种类:(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5)用结果代替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6)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借指部队颜色代指草地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4.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具体代抽象借指精锐的部队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2.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专名代泛称艺术大师歌妓美女官职代本体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与借喻区别

1.侧重点不同: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2.作用不同,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注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跟踪训练【参考答案】:

①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②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古诗词中常用的43个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学5、烽烟:战争6、巾帼:妇女7、丝竹:音乐8、须眉:男子9、手足:兄弟10、汗青:史册11、伉俪:夫妻12、桑麻:农事13、三尺:法律14、膝下:幼儿15、华盖:运气16、庙堂:朝廷17、黔首:平民18、阡陌:田野19、杏坛:教育界20、朱门:富贵人家21、藩篱:边防22、摧眉:低头23、缙绅:做官的人24、纨绔:富家子弟25、祝融:火灾26、寸管:毛笔27、杜康:代酒28、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29、万钟:高官厚禄30、山林:隐逸生涯31、中鼎:仕宦生涯32、披宫锦:考中进士33、戎马、干戈、金鼓:战争3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书人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37、社稷、轩辕:国家38、婵娟、嫦娥:月亮39、白丁、布衣:百姓40、提携,垂髫:小孩41、持戟、旌旗:军队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43、社稷、宗庙:国家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四、夸张:说大话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

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说二者是同时出现的。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张。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引人联想;语言生动。答题思路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之大/之深/之强……或……之小/之弱……;②突出了......怎么样的特点,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五、对偶:对偶构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2.种类:1)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反对: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串对:上下联若独立起来毫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上下联结合起来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①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等均符合对仗要求。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3.作用: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会产生一种均衡的美感。2)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对比强烈,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归纳记忆:(1)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匀称;(2)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3)节奏上:抑扬顿挫,音乐感强;(4)读者上:朗朗上口,便于吟诵。4、构成:⒈意义相对⒉结构相对。只需要答“……”和“……”相对即可。

①构成特点:“×××××××”和“×××××××”都是并列式的(n、v、adj、数量词)性词组,对仗工整;其中,“××”和“××”相对,都是动宾式(偏正式)结构{n、v、adj、数量词},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仄起平收”}

②表达效果:

形式上,句式整齐,音节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果是对联要加一句“对仗工整”};

语言上,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富有感染力;

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来......,突出了强调了......。【对偶的构成和效果的答题思路】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跟踪训练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深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六、排比: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2)复句排比3.作用:增强语势,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流畅感人。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4、构成:⒈结构相似⒉语义相关⒊含义类似。只需要答“……”和“……”相似/相关/类似即可【排比的构成和效果的答题思路】①构成:“......”“......”“......”都是xx+xx构成的xx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

②表达效果:形式上(“增文势”),(先分析句子特点),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内容上(“广文义”),一气列举了x种......,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或:通过每句的关键词语具体分析表达的内容)突出了......,表达了......情感。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语句,要将相同语句写出来,其他的词性或者结构相同的成分一一列举,再写以上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跟踪训练【答案】①运用比拟手法,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②运用排比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而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1)连续反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间隔反复。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3.作用:(反复咏叹,)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增强(语气)或文章的气势。(1)行文前后呼应,突出某种意思;——突出内容(2)内容反复咏叹,强调某种感情;——强调感情(3)句式回环跌宕,加强节奏韵律;——有韵律美反复排比VS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难点释疑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题目。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6分)跟踪训练【答案】①反复,“曰归”“有弟”反复连用。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②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八、设问:自问自答1.概念: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种类:1)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因为它的物质基础。2)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语段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带动全篇,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构成:问句是“……”,答句是“……”(原文内容),自问自答。答题格式: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③表现了作者对……的思考,也很自然的引出下文。九、反问:无疑而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1)用疑问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2)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中去呢?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增强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岁杪放歌(节选)

李攀龙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注: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十五年,任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因难以忍受上司倨傲作风,辞官归乡,隐居白雪楼。岁杪miǎo,岁末,年尾。中间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跟踪训练【答案】反问、反复和对比。①每句均先运用反问,强调世人皆说“宦游乐”“有炎凉”;②再以“君”弃官不恶、杜门不妨与之对比,表现出“君(诗人)”鄙弃官位、超凡绝俗的可贵品质。③两个“如君”形成反复,一唱三叹,突出了“君(诗人)”的美好形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修辞内容解读+修辞效果分析形式内容情感读者【答题思路】结构形式读者

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关作用:(1)语言含蓄隽永,耐人寻味;(2)内容意蕴丰厚,余味深长;(3)表意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富有情趣)。1.语音双关

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

例如:(1)老虎拉车——谁赶(敢)?(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3)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例②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尾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作者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晴”谐音“情”,有表示情意绵绵之意。②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饶有情趣。跟踪训练2.语意双关

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也经常出现。例如:

(1)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2)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注】〔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相传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跟踪训练①诗人采用语意双关的手法,“凉”字语意双关,既指天凉,又指心境的凄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夜独守空房的孤寂与凄苦。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表达效果:简炼文句,以少驭多;对举顿挫,富有节奏。互文1.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例: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2.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

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杜甫(8)僮仆欢迎,稚子候门。(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10)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汉乐府3.排句互文

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例:(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1.定义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通

感2.种类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3.举例:1)她笑得很甜。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3)红杏枝头春意闹。4)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表达效果:

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写尽湘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跟踪训练答案示例:①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②将听觉艺术的音乐比作湘江绿波倾泻,流畅无碍。无形的音乐声,在词中化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写出弹者技高,乐音流畅,如行云流水,又写出听者品音入微。……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问题:“通感”能够突破感官局限,丰富人的体验,增加审美情趣,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5分)跟踪训练答案示例:①“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化听觉为视觉,表现了雨声的缓急相间、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②“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恰切地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跟踪训练答案示例:

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2分)“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3分)

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

表达效果:1、韵律回环,富有音乐之美。2、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3、表达感情,使其更加深刻。4、拟声叠音,仿佛身临其境。叠

字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析:国破、家亡、夫死,凄楚、惨切、悲戚,种种人间最痛苦的感情交织着,积聚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感情洪流,一连串的叠字成了诗人宣泄情感的最佳方式,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析:“萧萧、滚滚”使人们联想到的落木窸索之声,奔流不息的长江汹涌之状,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穷困潦倒、壮志难酬的感伤。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①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跟踪训练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白居易)

真作用:(1)结构整齐,语气贯通,事物环环相扣;回环往复,荡气回肠,一气呵成之感。(2)议事说理,准确谨严;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运用顶真手法,寓情于景,②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限关怀之情。跟踪训练引

概念: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现成的语言材料,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①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精炼)、含蓄典雅、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增加文化内涵;②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有启发性。引用的种类:(1)直接引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