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472fc38e0de1c94123425c83ebdb35/df472fc38e0de1c94123425c83ebdb351.gif)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472fc38e0de1c94123425c83ebdb35/df472fc38e0de1c94123425c83ebdb352.gif)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472fc38e0de1c94123425c83ebdb35/df472fc38e0de1c94123425c83ebdb35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绵竹市孝德中学余永明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这是培养欣赏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策略】
探究法——探究杨修的死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引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板书课题)
关于作者及作品简介
罗贯中:记住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精彩情节(同学简介)
关于“四大名著”,作者及作品。先后顺序可以用一句话记住“三水西红柿”。
三、在预习基础上释疑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疑难,讨论解决,解决不掉的提请班级讨论。
师生一起解决班级疑难。
方法:如学生不敢提问,以下列字词(或部分)作为例子提问,巩固基础知识。
解释加线的词:
(1)适疱官进鸡汤恰巧(2)数犯曹操之忌忌讳
(3)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就(4)植然其言认为……对的
四、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课文开篇就写到杨修被杀,曹操为什么杀他?“惑乱军心”是他的真正死因吗?
2.指导朗读:“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曹操的心思?杨修的小心思?)
(1).出示问题:文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概括,师生一起评析。
例:引导对“鸡肋”的含义和文中出现的相关语句作分析。
杨修的话: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适时出示背景资料:
这篇课文节选的部分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出示问题,深度提问:有人质疑:“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生阐述自己看法。
看法一: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实际上他不知道曹操越来越嫉恨他。
看法二:杨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总是能猜中曹操的用意,还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分食了曹操的一盒酥。
例:学生朗读描写曹操心理反应的句子,理解曹操的性格。
破解门内“活”——心甚忌之。
分食一盒酥——而心恶之。
道破梦杀人——愈恶之。
密告簏藏人——愈恶之。
教植杀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替植作答教——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破解鸡肋令——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注意曹操的心理:忌恨——厌恶——愈恶——大怒——大怒欲杀之
曹操越来越讨厌杨修,嫉恨杨修,他知道吗?
四、探究杨修死因,概括人物性格。
概括曹操的性格特点:狡猾奸诈、虚伪多疑、妒忌贤能(古来第一奸雄)
例:如学生指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追问: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够找出原文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抓住杨修这一人物的语言、行为,在课文中作好标记。)
(可以结合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故事)
明确:学生通过在上面的事例中杨修的表现为证,得出杨修行为确实“放旷”的结论。
指出:“恃才放旷”===“聪明”(哪一个更好?)
“聪明”只概括了杨修的一方面特征,原文中的“恃才放旷”四字一语道尽杨修他的性格特点——杨修不但有“才”可“恃”,而且行为举止非常“放旷”。
发现:杨修的“放旷”由小事逐渐卷入到宫廷斗争,由事物到人特别是继承人的(政治)敏感问题,牵涉得越来越紧密。
学生寻找文中依据并理解朗读。
概括杨修性格: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有些目中无人)
适当拓展:《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的人,被许诸所杀,他是谁呢?(许攸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大功)
3.深入探究杨修的死因
适时出示提示材料: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杨修之死究竟是因“恃才放旷”还是因“曹操”的原因,或者是其他原因呢?
各抒己见,阐述看法,允许有自己的看法。
明确: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易中天先生的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三国志》的看法)
在学生阐述第三种看法时,为促进学生理解,可点拨:“《三国志·魏书》: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五、拓展迁移
1.杨修的悲剧在为人处世上给你怎样的启示?
2.你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吗?(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方法总结:
一分为二,辩证评价
有功有过,全面评价
融入背景,客观评价
六、课堂总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演义》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听课评课记录
- 天天练习-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试题全套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三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数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3课时)》
- LED屏幕安装协议书范本
- 合伙经营客车股份协议书范本
- 华为携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展馆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小报:人工智能科技科学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 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0课时 练习课 苏教版(共11张PPT)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是独特的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五层宿舍楼建筑结构设计
- 青年卒中 幻灯
- 典型倒闸操作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