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黄思钰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黄思钰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黄思钰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黄思钰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黄思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解读小说的多元化主题

黄思钰(初三语文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第四单元的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这篇小说从少年的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真实,这篇小说对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读来令人感慨,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之上的。这是由于作者冷峻地观察、认识社会,洞察人心,他笔下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写来才如此淋漓尽致。学生通过这篇小说,不仅能了解19世纪法国的社会现状和世俗民风,更能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正确地确立自我的意识,有助于其更好地成长。

二、学情分析:

这堂课的设计,基于学生已对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进行了梳理,莫泊桑的小说故事情节设置了冲突和悬念,整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走势也会带给学生极强的趣味性。但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往往却也是容易让学生忽视的重点部分,学生读小说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故事情节上,而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缺乏深入地分析。这堂课着重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感知莫泊桑笔下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让学生思考人物多面性背后的原因,从而解读小说的多元化主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解读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解读本篇小说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

于勒的角色变化

师:这篇小说,有三个重要的人物:于勒和菲利普夫妇。从亲属关系上来看,于勒是菲利普的亲弟弟(强调“亲”字)。但读罢整篇小说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当于勒的境况不同时,他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梳理。

问:于勒不同处境下在菲利普夫妇心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完成表格:

时间

于勒境况

菲利普夫妇心中角色

当初在家

送去美洲

重返祖国

明确:

时间

于勒境况

菲利普夫妇心中角色

当初在家

行为不正,糟蹋钱;逼父母动老本,大大占用家人遗产

掠夺者(坏蛋、贼)

送去美洲

赚了点钱,租了大店铺,做着大买卖;希望回来一起快活过日子

摇钱树(造梦者、福音、救赎者)

重返祖国

穷困潦倒的老水手,

船上卖牡蛎为生

拖累者(累赘)

菲利普夫妇初印象

师:同一个人,就因为境况的不同,于是在菲利普夫妇心中的角色有了如此的变化,但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明确:势利、冷漠(对金钱的崇拜,对亲情的淡漠)

细读文本析形象

师:“势利”和“冷漠”是菲利普夫妇共同的特征,接下来我们走到文本中去,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来分析他们除此之外的其他形象特征。

问:细读文本,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菲利普夫妇除此之外的形象特征。

分析:

1、共同性

①承担了家庭的责任,辛劳持家的父母形象

文中依据:第1段,父亲“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第2段,母亲面对“拮据生活”“样样都要节省”的具体细节。

菲利普夫妇形象:有责任感、勤劳持家

②帮助亲弟弟,念及亲情的哥嫂形象

文中依据:第6段,当于勒花光自己的财产后,“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大大的”表明于勒抢占的程度之重,“占用”在另一个层面是可以看出父亲对于自己有主动支配权的遗产是有心软宽容的一面);第7段,“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人们”不论是否包含了菲利普夫妇,但都能表明送走于勒是社会形势所造就的,并非是他们的决定)。

菲利普夫妇形象:有情义

2、差异性

菲利普夫妇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状态和表现,这彰显了人物形象的差异性。

①买牡蛎

菲利普:第21段,“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吃法很文雅”,他“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克拉丽丝:第23段,“有点儿迟疑不决”“怕花钱”“很不痛快”“我怕伤胃”“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菲利普形象:虚荣——克拉丽丝形象:精打细算

②确认身份

菲利普:第25段,“突然不安起来”“瞪着眼”“赶紧让我们走来”“父亲还是放心不下”“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

克拉丽丝:第31段,“我看得出她在哆嗦”,“很快地说”“去跟船长打听”“可要多加小心”……

菲利普形象:软弱、慌乱——克拉丽丝形象:沉稳淡定,有主见

③得知真相

菲利普:“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克拉丽丝:“突然暴怒起来”“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说完就站起来,就走开了”……

菲利普形象:自私——克拉丽丝形象:刻薄、冷酷

师小结:菲利普夫妇在文中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势利和冷漠,还展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辛勤持家的一面。而且在同样的场景下菲利普和克拉丽丝所展现的不同状态也都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这也是莫泊桑刻画人物的精妙所在。

多元化主题解读

1、批判将金钱凌驾于亲情之上扭曲人性

随着于勒境况的不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于勒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角色完全是由于勒是否有钱,他们是否可以从于勒身上得到好处来判断的。这样淡漠亲情的行为、将金钱奉为至上的心理便是那个社会被扭曲的人性体现。

2、对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对生活的挣扎和悲哀命运的同情

菲利普一家的生活虽然拮据,但父亲每天辛苦地工作,母亲对每件事情都会精打细算,在二女儿婚后决定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这是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对生活所做出的挣扎。但菲利普一家却将梦想变得高贵的追求完全寄托在于勒寄来的信上,信中所许诺的美好愿景给菲利普一家构造了一个无比美好却很虚幻的梦,这便是他们最深层的悲哀。

师:地位低下、性格懦弱,有情义却不敢担当,有追求却难以实现,生活得十分纠结、焦虑和矛盾的菲利普,展现了人类共有的内在精神现象——人在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中透出的无奈和虚幻。

3、警醒人们要秉持人性中的真善美

若瑟夫在得知真相后,展现出与父母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第42段和43段,“我心理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若瑟夫形象:善良、单纯

师总结:传统解读这篇小说的观点,基本聚集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当我们细读文本后发现,菲利普夫妇确实展现出的最深刻的一面是势利和冷漠,莫泊桑对此确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但诚如托尔斯泰评价莫泊桑时说道:“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

菲利普夫妇展现出来的人性的复杂性便是小说刻画的人物最真实的样子,莫泊桑不仅在批判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