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和风俗习惯_第1页
西藏文化和风俗习惯_第2页
西藏文化和风俗习惯_第3页
西藏文化和风俗习惯_第4页
西藏文化和风俗习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著:拉姆次仁西藏的服饰氆氇氆氇是传统藏族服饰中毛织物的主要代表。其纹理厚重,精细,柔韧。拉萨地区的服饰拉萨地区的服饰搭配非常讲究,色彩运用高雅的色调、装饰不求堆砌,对面料、色彩的选用要求较高,面料选用织锦缎、丝绸等垂感性较好的面料。盛装则是内穿丝绸衬衣,外套无袖绸缎藏袍。戴织锦缎皮帽,藏语称为“次仁金锅”帽。耳朵两旁佩戴“埃果”,胸饰为“噶乌”。次仁金锅帽昌都地区的服饰康巴人最喜欢用珠宝来装饰和美化自己,以此来衬托自己的英姿倩影。他们对玛瑙、九眼珠、珊瑚石、琥珀、珍珠、松耳石、象牙、金、银等贵重宝物的装饰品有着特殊的爱好。顶饰由二颗深红色珊瑚中间夹一小块绿松且石组成马鞍形状。

石珠和管状骨珠相互串联的项饰组合法,至今仍是康巴人珠宝串联法的基本方式。

牧区妇女头饰以腊黄色的琥珀为主。昌都嘎玛、拉多、面达以及江达等地的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顶只戴一颗黄色的琅琅,而已婚女性至少要载三颗以上琅琅,以此来区别少女与已婚妇女。琅琅带刀的习俗阿里地区的服饰阿里由于其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其服饰还保留了吐蕃时期的特点。阿里地区盛行羔皮袍,制作精细。其中尤以普兰妇女服饰最为独特。普兰妇女模仿孔雀而成的“孔雀”服饰为:头戴“町玛”,耳饰珊瑚、珍珠等串成的长约10余厘米的长耳坠,以帽和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背部披白山羊皮“改巴”,上镶带圆形花纹的粗氆氇条,象征孔雀背部,“改巴”周边镶嵌带圆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是为孔雀的两翼,“改吧”底部开为三叉,是孔雀的尾羽。町玛和胸前的配饰那曲地区的服饰那曲地区的妇女的藏袍在衣襟和下摆也有用黑绒镶边的红、绿、蓝三道宽10厘米左右的平绒装饰,头饰多梳成小辫,发辫上装饰有松石、珊瑚、贝壳、银币等,腰间挂奶钩、奶勺、针盒、火镰、小刀等。奶钩是妇女挤奶时的一种用具,由于在它上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雕花以及玛瑙、松石之类的镶嵌使它成了藏北妇女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厚厚的帽子林芝地区的服饰“古体”一般由氆氆制成以黑色为主,镶以织锦缎花边,也有用猴皮、熊皮制成的“古体”。妇女不系“邦典”,戴银制腰带和项链,头戴锦缎圆形小帽,帽角在侧表示未婚,帽角向后表示已婚。

林芝地区界于藏南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布满了原始森林,为了便于劳动和适应自然条件,除了穿藏袍外,男女还穿宽肩无袖的套头长坎肩称“古体”。林芝的一家人从左到右:林芝,那曲,日喀则,拉萨,阿里,昌都,山南

独具特色的西藏游戏

羊拐游戏

“抓羊骨头”是十多岁的藏族孩子中常见的游戏。玩具是羊的蹄腕骨四个。常在墙边聚在一起游戏,我们按蹄腕骨的形状将其分为马、驴、羊和山羊四面。

马驴羊山羊

1.无人数限制,每个人把自己羊拐中最好的涂上颜色,经常用这个来打别人的羊拐或吃别人的羊拐,赢家把输家的羊拐都拿走。2.第一种玩法:单打单(指的是羊拐单打单)。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各拿出一个羊拐,一起抛掷在地上,按等级的高低来判断输赢。(马-驴-羊-山羊

),直至输家的羊拐都输为止,也可以中间撤退,但中间撤退者,往往被大家鄙视。

第二种玩法:单打多(用一个羊拐打多个羊拐。)

每个人拿出相等数量的羊拐放在离地有一定高度的地方,在地上画一个半圈(这个圈圈的半径可能有小孩的两只脚的长度),然后每个人站在离这个放羊拐地方差不多四米之地,按一个一个人来轮流打小墙上的羊拐。这个是由对立面(马驴对立,羊和山羊对立)的等级和是否在圈内来判断输赢。若你的一个羊拐打倒了五个羊拐,前提是在圈内,并且跟你的打出去的羊拐成对立面,而且等级比你的低的其他羊拐,你都可以拿走。落在圈外的都应该重新放上去,再让别人继续打。

骰子骰子历史:骰子在上千年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出现,在远古时期藏族先祖把骰子作为打卦的卜辞。《格萨尔王》中,有很多有关骰子游戏的故事。因三神子(格萨尔)在与两位哥哥射箭、抛石头和掷骰子比试中输给两个哥哥,因此,投胎人间,降妖除魔,拯救人类的众人落在他身上。

游戏器具1、一对骰子。骰子一般为骨质品,但也有塑料等比较坚硬的材料来制作,象牙制作的骰子视为上等。骰子为六面、正方体,每面有一到六个点,其中一和四的点数通常用红色,其余为蓝色或黑色。2、骰碗。骰碗是掷骰子时最重要的器具之一,一般采用优质木料做成。此外,在骰碗底部的中央打一个小孔,以免在掷骰子时空气积压而破裂。3、骰盘。骰盘多为圆形皮制软垫,直径约为20厘米,高度约为3厘米,表面光滑。

4、筹码。一般用相同形状和颜色的古币、小木棍或铁丝制作,每组9枚,各组所持的筹码必须有明显的区别,以便摆放时分清。5、小子儿。用来计数,一般用海贝、豆粒或小石子,其中以海贝为最好,标准数量为64颗。6、骰垫。用表面光滑的布料、氆氇或皮革做成,面积约1平方米。

骰词住房སྡོད་གནས་།外:独特的碉房里:绚烂的壁画碉房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藏语称为“卡尔”原意为堡寨,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巍峨高耸,易守难攻。山南的雍布拉康是西藏第一座“卡尔”。在农区或城镇,更多见到的是平顶碉房。最地道的碉房为石头所砌。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面都比下面薄,整面墙呈梯形。也有的碉房为土木结构,其外形看起来与石碉房名有多大差异,但它的厚度比石墙约薄三分之一,也没有石头墙坚固。但与石碉房一样,都是冬暖夏凉。一般来说,碉房多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现在在拉萨等地,我们能看到的三层或更高的碉房大多是旧西藏贵族所修。也有的碉房只修平房。拉萨老城区的碉房八角街里的碉房小昭寺附近的碉房拉萨郊区的碉房返回32绚烂的壁画壁画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绘画形式。因画在墙上,所以叫壁画。壁画描绘的主要是宗教题材,描绘神灵和其他一些精灵,宗教故事等等,在寺院、庙宇、宫殿、私人住宅、工棚、驿站以及各类客店都可以看到壁画,有时也在户外画壁画,寺院殿堂的天花板更是经常画壁画的地方,偶尔也画在经堂的梁柱之上。寺庙里的壁画与私人住宅里的壁画是不同的。寺庙里画的大多是与宗教有关的或是与历史有关的壁画,而私人住宅里画的是世俗的。这些世俗画中含有祝福的象征意义,其中最著名最常见的有以下四个:和睦四瑞在茂密的森林之中,生活着白象、猕猴、白兔、小鸟这四种动物,它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互相之间还不知道谁的年龄最大,谁的年龄最小,无法相互敬称。它们需要长幼之分以敬老爱幼,于是大家一起来到一棵大树前,各自讲述从小看到大树时的印象。大白象说:“我看到这棵大树时,树与我一样高。”猕猴说:“我当时看到这棵大树时,树与我等身。”白兔说:“记得这棵树刚刚长出两片嫩叶的时候,我曾吮吸过嫩叶上的露水。”小鸟说:“当年,我是在遥远的地方吃了这棵树的树种,飞到这里的时候,这棵树种从我的粪便中排了出来,一点点长成大树的。”至此,它们知道小鸟年龄最大,白兔次之,猕猴居三,白象虽然身体庞大,但还是个小弟弟,所以居第四。此图画象征着团结和睦,幸福吉祥,表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帮助,互相依赖,众缘和合的思想,是一幅藏民族传统的吉祥图。六长寿图“六长寿”即“人长寿”、“山长寿”、“水长寿”、“树长寿”、“鸟长寿”、“兽长寿”。此六种被赋予了吉祥长寿之谓的人物、动物和大自然景物,体现着藏族远古原始宗教信仰、苯教信仰中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质朴信仰观念,体现着远古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和人类追求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这幅图主要是祈福全家人能长命百岁。

尤鼻牵象图“尤鼻牵象图”亦称“财神牵象图”,象征招财进宝、吉祥瑞兆。画中一名叫阿咱喇的印度行脚僧牵一头背上满载珍宝的大象,行脚僧传为财神毗那耶迦之化身,大象为其坐骑。

在西藏这幅壁画是用来招财进宝的。蒙人驭虎图

藏语称“梭波达扯”,即“蒙人驭虎图”,是藏区常见的壁画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