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
概要:在祖国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涵的不断变化,即“方未变而药多变”的特殊现象,造成了古方与现代用药之间的不缺当与脱节,从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乃至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很多经典古方中,如“麻黄桂枝汤”中的“桂枝”;“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与“梓白皮”;“五苓散”中的“桂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枳实汤”中的“枳实”;“泰山磐石散”中的“续断”;“仙方活命饮”中的“金银花”等。现代中医在使用这些汤方时,均被更换了其中的药物,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古人用药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作为教学的利器,它的编撰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商业化、精英化的冲击,《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撰也应适应出版业的新趋势,注重教材编撰的经典性、时代性等,与出版业的形势紧密结合,实现教材的学以致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编撰教材的方向和特色,以供借鉴。一、重塑人文旗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基于此,大语的教材策划要从人文特色出发,注重教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文学家劳伦斯所言,“人文素养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如金字塔的底座一般奠定着一个人将来的发展”。1、注重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人的精神层面得以丰富,情感因素得以增强,藉此以植入无形的“人文意识”。我们以为,教材的“人文性”当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增加美文的比例。如沈从文的《边城》中的“塔美,水美,人更美”的描述。二是课后“练习”设置真实情境演练,增强大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排演《罗马假日》、《穆斯林的葬礼》等。通过对比学习和实践学习,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2、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如美国作家刘易斯所言,“一部好的作品,它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首要的就是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真实解读”。解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要做好解读就要做好对文章的笔记工作,古人云“我注六经”即是此理。对一部作品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流水账似的随笔描写随着岁月的砥砺亦能成为“点石成金”的利器。3、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大学语文课的设置首要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当前大学生“重读轻写”的现状,我们以为大语教材的策划应该:第一,增设应用文文体。应用文作为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的必备写作文体,其实用性极强,如经济文书、法律文书、请柬、合同等。第二,设立篇目的范文一篇,以供写作参考。如理想篇、爱情篇等设立一佳作供学生参详练习。实用型教材是为更好地“学以致用”。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二、增强经典篇目经典的著作多为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它总是带给人无穷的魅力,引领人们进入令人神往的境界。我们这里所言的“别样经典”实为大众化、平民化的作品,这类作品为大众所喜爱,是对大众的影响指数很高的作品。1、经典篇目的设置大语的篇目分类呈多样化特征,或按时代分为古今中外,或按内容分多为“理想篇”、“爱情篇”、“友情篇”、“励志篇”等传统分类。依据当前大学生的现状应分别设置“底蕴篇”、“美文篇”、“实用篇”、“范文篇”、“微博互动篇”等。这类篇目的设置涵盖了传统、审美、实效、写作、应用五大板块,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学习和认知心理。2、经典文章的选择一般来说,教材所选择的经典文章不外乎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较少涉及书评、影评类文章。这里所言“经典文章”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所指,而是将优秀的书评、影评类文章纳入大语教材中来。一是书评。如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二是影评。如《白鹿原》影评。借助评论家们的视野和观点来重新解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无疑有助于大学生对原作的深层次解析。3、网络文学、微文学作品的介入当前,网络文学已经进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视野和生活中来,阅读电子书已成为一种潮流。适应此潮流,应将一些爆红的经典网络文学作品、微文学作品编排进大语的教材中去,藉以通过教材的经典性和教材内容的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精品意识,不论是在学习中要精益求精,甚或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勇创经典。三、注重教材的工具性韩愈《师说》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语文》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它首先要立足于工具性。其工具性就在于解释词语,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得各科知识。1、注重“学习性”大语教材的工具性即是表现在它的学习性。一部教材真正要发挥其自身的功能与价值,第一要义就是要值得学习。通过它自身的编撰系统,了解教材的特点,掌握学习的方法。美国、日本等许多知名大学的教材即是充分注重这一点,增加一些适宜于学习的篇目以便于更好地“教学相长”,收效甚好。实践胜于雄辩,大语的教材也应注重所选篇目的学习点,新的学习知识点会有更多的吸引力来满足理工科学生。如华中科大前任校长所言,“理工科学生不要作半面人,应文理并行”,其言犹如一针强心剂激发了理工科学生对文科知识的求知欲。2、深化工具特点大语的工具性还表现在它的学习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叶圣陶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门类的学习、表达、交流都需要这个工具”。语文的工具特点在表情达意、思维交际、传承文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上述两点,我们以为在大语教材的编撰中更应该注重它的基础工具性。四、立足时代,勇于创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其所言,教材的编撰亦是需要不断更新,没有一部教材可以历久弥新,教材更新的策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既是一种与时俱进,又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前沿知识。1、选材更新众所周知,大学语文在书目的编撰上应将经典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划时代的人才需要的是“通人”型的,那么,选材除了上述两大原则外,还应将一些所谓的“非主流”作品融入我们的大语教材中来:其一,经典歌词。乔羽、林夕、黄?等创作的歌词无疑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歌词呈现的意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着人。其二,电影片段。如余华的《活着》、沈从文的《边城》都被拍成了电影,可以结合原著与电影进行对比,体验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带来的不同感受。其三,历史类话剧。如《圣地之光》、《红帆》等历史题材的话剧,这类剧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真正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其四,开辟诺贝尔奖文学作品专栏。如莫言作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可进入大语教材,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热爱文学,投入文学创作,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学的陶冶作用。2、编排方式的更新结构的编排是教材的外在形式,犹如物品的外在包装一样,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材的成功与否。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大语的编排策划上有几点创新性建议:一是色彩变化。在书目的题目、正文、注释、述评等环节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勾勒,既要保证色系的一致性而又不失多样性,真正做到“赏心”。二是字体变化。我们采用楷书、隶书、行书相结合,不同板块设置不同字体,使文字更有生气,文章实现三书一体的“立体样式”,带给学生视觉上的“悦目”。三是增设微博互动空间。文章中间或者结尾凸显微博互动空间,实现师生间的短信平台交流,避免了“一上就睡”的尴尬,暗合了学生的求新心理,有助于“教学相长”。五、结语【为了更好地探究阅读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为文学作品和文章。文学作品和文章最大的区别是,文学是虚构的,文章则是具体写实的。因而,笔者着眼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以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认知教学、训练教学、体验教学。一、认知教学“认知教学”主要指向知识,包括文学原理、文学体裁知识、文学史知识,以及作品中谈及的一些时代背景、生活常识。在教学中,认知教学的主要方法表现为讲解和分析。比如在《藤野先生》中,教师对作者鲁迅相关事迹的讲解和对鲁迅作品集《朝花夕拾》的分析,包括作品集的创作时代背景等等,大都以教师讲解和分析为主。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穿插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以讲故事的形式交代写作认知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学原理等知识系统掌握。二、训练教学“训练教学”主要指向方法,包括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训练教学一般来说分为以下步骤。首先概括出主要的方法特征并加以归类命名,然后运用这一种方法来解读或鉴赏文学作品,最后对解读或鉴赏的过程加以总结,达到文学作品阅读的目的。人教版语文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大致分为三类:小说、散文、诗歌。比如在阅读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这篇作品时,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分析作品,同时结合小说的叙述手法分析作品,一般为顺叙、倒叙、插叙。在阅读散文《背影》时,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及表现手法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散文作品时,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思路。三、体验教学这是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生活体验、审美体验。前者是对文学作品中涉及的生活场景的体验,后者是对文学审美特征的体验。体验教学的具体方法分为以下几点。(1)朗读。朗读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充分体验文章所创设的意境。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笔者就采用让学生朗读文本的方式。“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让学生自主体会文章的情感,体会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的母爱。(2)互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提供与教学文本有关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以便学生在多个文本的对比参照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文本内容,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互文阅读大概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是借助典故和引用,此方式一般用于古诗文阅读中。如在上杜牧的《赤壁》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大乔、小乔、周郎等典故。第二是利用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上鲁迅的《社戏》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故乡以及当时的背景,可以引入《野草?好的故事》《野草?风筝》等文章。第三是引用相近文本。如在上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与朱自清的《春》进行对比阅读。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再现。主要指生活经验的再现和回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回忆或再现某个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场景,有利于学生形成类似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体验作品的场景和艺术感染力。如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默读及朗读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之后,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或其他人之间发生的让人感动的细节,从而让学生体会朱自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4)其他教学形式的引入。当学生体验课文发生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入音乐、图片、影视、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比如在上《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画面,同时结合朗诵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让《桃花源记》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画面。(5)游戏。组织学生展开与阅读作品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某种体验,帮助学生获取阅读作品的经验。在初中运用较多的游戏类型为“连连看”和“一起来找茬”。比如一些阅读中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可以采用“连连看”的方式。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列出鲁迅、老舍、冰心等作家,然后再写上相应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配对。或者是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古诗词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在游戏中,可以采取分组记分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我爱记诗词”等活动,以加深学生的阅读储备。(6)诉说。阅读作品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概括描述认识和感受,让学生自己反思阅读经验,同时让阅读变得更加个性化。在这种方式的最初运用中,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比如教师在看了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获得了什么收获,让学生在听教师阐述的过程中加以体会。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教师最好是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谈对文章的感受,即第一直觉。这种感受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分析之后,教师又可以再次进行“诉说”环节。这样前后对比不仅能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加深,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加以回馈。总之,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初中阅读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笔者只是谈了三种较为常用的方式。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精心培育人才。(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初级中学)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1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
2概要:
在祖国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涵的不断变化,即“方未变而药多变”的特殊现象,造成了古方与现代用药之间的不缺当与脱节,从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乃至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很多经典古方中,如“麻黄桂枝汤”中的“桂枝”;“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与“梓白皮”;“五苓散”中的“桂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枳实汤”中的“枳实”;“泰山磐石散”中的“续断”;“仙方活命饮”中的“金银花”等。现代中医在使用这些汤方时,均被更换了其中的药物,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古人用药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概要:在祖国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3如张仲景所用桂枝,应是现今肉桂;所用连轺根应是现今之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不但品种发生了变化,而入药部位也发生了变化。张仲景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用的梓白皮,而现在用的是桑根皮,品种发生了变化。桑根皮与梓白皮,其临床性效完全不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木通与通草,枸杞与枸杞子,忍冬与金银花,威灵仙,柴胡等。如张仲景所用桂枝,应是现今肉桂;所用连轺根应是现今之金丝桃科4有一种现象,中医名家多数从来只对处方研究精湛,往往对药物的历史变异不很重视。在中药饮片使用上,只注意“道地正宗”,而不注意药房调配实际付给品的真伪。如国内很多中医名家开写“雅连”、“大连”,而药房实际调配的是“味连”,完全违背了处方医生的用药意图。正如《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所言:“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笔者试图为临床医生在处方遗药,特别是在参考古人所用汤方文献时参考,以期带来裨益,这亦是当今“临床药学”工作者责任之一。同时,也为中医临床用,药学学生学习和参考。有一种现象,中医名家多数从来只对处方研究精湛,5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时的《中药学》教材,在中药名称下均标示最早出现的著作。但没有注释说明是药物名称的出现,或药物的实际品种,临床应用的实际时间。中药名称的最早出现与中药实际品种与入药部位的最早进入临床使用,均有较大的年代差异。这些一直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古今药用品种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异。现代中医用药当以现今统编教材和《中国药典》为依据。但是,在运用古代汤方时,必须认真考虑具体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作相应的翻译和灵活变动,否则将不能运用古方、经方的预期效果。如果现代中医临床不解决古代药物的历史变化情况,或混乱情况,就不能解决“古方今药不相能”和影响中医的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时的《中药学》教材,在中药名称下均标示6
长久以来,我们的中药教学,只注重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真伪鉴别,加工炮制,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常规中药的基本理论,很少深入到药物的历史变化和实际功能与“中药品种论理”上等,有的论述是张冠李戴。传统医药的发展,中药品种内涵意义的不断变化,造成“方未变而药多变”的历史现状,造成古今汤方与用药品种、入药部位之间的脱节。金元时期大医家就曾大声疾呼“古方今病不相能”与“古方今药不相能”,实际上就是现实中的“中药品种理论问题”,亦是现代意义的中药基本理论问题。长久以来,我们的中药教学,只注重四气五味,性7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与临床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药药性理论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和补充,发展到今天,然而中药理论总是局限在固有的药性理论(即传统意义的中药基本理论)范围之内,即传统的药性理论(如药性理沦只有四性,而不是五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的发展。现代意义的中药理论应包括中药品种理论的现代中药基本理论,是现代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的迫切需要。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8
现代中药理论,直接涉及中医临床方药、中成药的应用与实际疗效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密切相关。纵观中药品种的发展,优良中药品种代代相传,自汉魏六朝以来,历时千百年的临床用药历史,延续至今,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均未发生变化,如人参、当归、黄芪、黄芩、黄连、地黄等,经受了长期的历史考验。(注意与思考:现代教科书中药物的名称,临床性效与作用都是沿袭了古代文献的信息,亦是临床医生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现代中药理论,直接涉及中医临床方药、中成药的应9
然而有相当部分中药品种,随着时代变迁,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主治病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异,造成当今临床医师处方用名与药房调配应付与实付不符,并未引起我们的临床医生注意和重视。一些药物的品种与临床作用表术张冠李戴,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发展。正如李时珍所言:“古今药物兴废不同”。清代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已向世人告诫:“古方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凿凿者,今依方施用,竟有应与不应”。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医学者提出疑问:为何经方、时方不见效。往往归罪于中药饮片质量和调配质量等问题。然而有相当部分中药品种,随着时代变迁,品种,入10
如《外科全生集》卷血方:砂仁、草果、威灵仙,各等分。水煎服,治疗骨鲠咽喉。或单用威灵仙煎水服,治疗骨鲠。鲠,即鱼骨。现在的威灵仙根本无此作用。为什么?因古今所用威灵仙品种有别,差别甚大。古代所用威灵仙为玄参科草本植物,而现今所用威灵仙是毛茛科藤本植物,而且有小毒。如《外科全生集》卷血方:砂仁、草果、威灵仙,各11
纵观几千年来未发生变异的中药品种,只要品种和入药部位不变,药性(临床疗效)是不会发生本质变化的,只是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发展。只有品种和入药部位发生变化(药物名称并未发生变化),性效和临床作用才随之发生变化。如木通、通草、续断、大蓟、太子参、枳壳、枳实、桂枝、肉桂、半夏、天南星、连翘、威灵仙、泽兰、柴胡、龙胆、金钱草、青蒿、独活、红藤、淫羊藿、细辛、枸杞、忍冬、仙鹤草等,古今药用品种,入药部位均发生了变化,但其处方用名、临床性效与临床应用还是沿袭古代医药文献所记载的信息。难怪多年来出现的:“证准、方对、药不灵”的怪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密。纵观几千年来未发生变异的中药品种,只要品种和12长久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忽视了中医临床用药品种与入药部位的历史变异问题,就出现了正如徐大椿所说的:“今依方施用,竟有应与不应”的现象,而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实际疗效结果。要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中医药界必须高度重视和开展中药品种理论研究,认真整理和学习现代中药基本理论问题。传统中药基本理论:(另文讨论)长久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忽13现代中药基本理论:现代中药基本理论,即包括传统的药性理论和现代中药品种理论。众说周知,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应包括中医学理论和中药学理论两大各自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的理论体系,而中药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是药性理论,即四气(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有毒、无毒)和中药配伍禁忌(临床中药知识范畴)等。其核心之核心,又是四气(严格说来应是五气)、五味现代中药基本理论:现代中药基本理论,即包括传统的药性理论和现14
几千年来,传统中医都在传统的药性理论指导下用药,遣方,基本不涉及有关中药品种方面的问题。尽管前人已发现、提及、论及有关品种问题对中医临床治疗的影响,但未形成一种系统中药理论而成为整个中药基本理论体系,或完整的中药理论体系。这可能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没有较大突破性进展因素之一。2005年第9期《科技导报》(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上重新刊登了122年前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享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Augustus.Rowland)在美国科学足进会(AAAS)年会上所作的题为“为纯科学呼吁”(Apleaforpurescience)的演讲。这篇被人誉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
的演讲,影响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的进程,再次为中国科学研究发展敲响了警钟。罗兰在122年前的演讲中列举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以警示美国科学界。中国中医中药的继承与发展又何不是如此呢!几千年来,传统中医都在传统的药性理论指导下用15
享利.奥古斯特.罗兰讲道:“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在科学上)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索其特殊应用的原理,他们就会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径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享利.奥古斯特.罗兰讲道:“假如我们停止科16
中医中药传承千百年,不如西方医学发展的速度,当然原因很多。罗兰的上述讲话,无疑值得我们深思。千百年来,我们应用传统中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对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就其药物与汤方应用之历史背景、原理、内涵等,我们缺乏深入而具有创新的科学研究。有些问题我们没有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如“麻黄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方中药物的品中研究。中医中药传承千百年,不如西方医学发展的速度,当17
曾经已有人认为,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落后于韩国、日本等国。我们发明了火药,却最终被武装了火药的洋枪洋咆攻破我们的国门。中医中药的根在中国,我们要推动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中药学的进步,丰富生命科学内涵,必须创新,创新中药基础理论。中药品种锂论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中医中药发展的任务之一。对传统医药遗产,“药”和“方”,现代人只知道应用,而未作深入的历史考证和研究,特别是中药品种理论研究(属现代中药药性理论内容),对保证中医用药的有效性甚为关键的基础理论研究。曾经已有人认为,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落后于韩国18著名中医学家孙启明教授说:“千百年来,《伤寒论》注家几百家,他们研究《伤寒论》时,只抓住“方和证”的研究,而忽略了“方和药”的研究,尤其是方和药物品种的研究,这是中医传统研究课题中的一大疏漏.”“从来的中医名家大多数人只知道疏方而识药物。伤寒注家们从来也没有注解《伤寒沦》大、小柴胡汤中柴胡是什么品种”。这种“方未变而药多变”的特殊发展,造成了古方、经方与用药之间的脱节,造成了医方与用药的矛盾。如《伤寒论》中众多经典名方,至今未变,但其临床用药却被‘偷换’了药物概念。”著名中医学家孙启明教授说:“千百年来,《伤寒论》注家几百家,19以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为例:东汉时期张仲景所用连轺,其自注是“连翘根”,据考证,当时的连翘原植物是藤黄科植物瑚南连翘,其药用部位是根。而现代全国统编教材注解为木樨科植物连翅壳,入药部位是果实,其基原和药用部位、临床性效都发生了改变;同方中梓白皮,为紫威科植物梓的树皮,而现代教科书编写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串改了原方药物。以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为例:东汉20几千年来,传统中医都在传统的药性理论指导下用药,遣方,基本不涉及有关中药品种方面的问题。尽管前人已发现、提及、论及有关品种问题对中医临床治疗的影响,但未形成一种系统中药理论,或完整的中药理论体系。这可能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没有较大突破性进展因素之一。几千年来,传统中医都在传统的药性理论指导下用药21近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已形成一种不成文的共识,中药品种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中医药疗质量,亦包括现代中成药的实际疗效,使得“经方”不精,不如古代“经方“有效。中药品种,包括每一味中药品种的入药部位,古今有别。近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已形成一种不成文的22如:
连翘,上至汉朝六代,时至唐宋盛世,我国医药文献所用和载连翘、连翘根(又名轺根),为藤黄科植物红旱莲(HypericumarsyronL.)的全草(祝之友·《伤寒论药物古今变异与应用研究》p20—23)。宋朝开始至今所用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asuspense(Thunb.)Vahl.]的成熟果实(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p.731;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十二.p.67)。其性味,归经与临床性效均有显著差异。如:23木通与通草。木通(《中国药典》2010年版,P.59):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白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Var.australis(Didls)Rehd。川木通(《中国药》2010年版一部,p,34):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Franch.绣球藤ClematisMontanaBuch.-Ham等。通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278):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Hook)K.koch。小通草(《中国药典》2010年版,p.45):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chinensis
Franch.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等。另外还有蔷薇科、虎耳草科等10多种。在古代,木通与通草,其名称、入药品种、临床性效与临床应用恰好相反,直至明代还在混用。建国后又出现了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Hocquarmandshuriensis(komar)Nakai.(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73页),造成中国医药临床疗效下降和震惊世界的马兜铃酸药害事件,直到2005年版《药典》一部,才正式收载木通和通草的法定入药品种,取消关木通在中医中药中使用。木通与通草。木通(《中国药典》2010年版,P.59):木通24威灵仙,最早入药使用时间为南北朝时期,记载于梁代方书中。而古代使用之品种为玄参科植物冷草Veronicastrumsibiricum(L.)Pennell.的全草。(谢宗万·种药品在理论与应用,人卫版,2008:305)《证类本草》又名并州威灵仙,晋州威灵仙,宁化威灵仙,并附图,系玄参科植物(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年版,第263页)。威灵仙之名,本草文献记载,则是宋代·《开宝本草》。而现今使用之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则是元代·王好古所著《汤液本草》(元·王好古《汤液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205)收载威灵仙有三个基原种: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连Clematis
hexapetalaBall.东北铁线连ClematismanchuricaRupr.而各地使用之实际品种和入药部位更为复杂。威灵仙,最早入药使用时间为南北朝时期,记载于梁代方书中。而古25
枸杞、枸杞子、地骨皮,本为同一植株之不同入药部位,临床性效有别。然而在宋代以前,凡书写枸杞者,泛指枸杞全株,非现今之枸杞子。枸杞子单独入药则是宋代和宋代以后的事情,而且古代所用枸杞、枸杞子和地骨皮是指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isMill.(《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2),并非现今同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numL.(《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63年版,p.1226页)。而历版《药典》和教材所载之地骨皮则是指枸杞Lyciumchinensismill.的根皮。枸杞、枸杞子、地骨皮,本为同一植株之不同入药26
金银花、忍冬藤。金银花在古代又名忍冬,入药为全株,而花与藤茎分别入药则是清代以后之事。而且金银花入药基原品种繁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205)以金银花和山银花(《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28)条分别收载。在忍冬条只收载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茎枝。而实际商品流通和临床使用品种并非如此,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金银花茎叶清热解毒功效强于金银花。金银花、忍冬藤。金银花在古代又名忍冬,入27竹叶与淡竹叶,竹叶为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lachys植物淡竹Phyllosl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xRen-dle或苦竹属Pheioblastus植物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Kengf.的干燥嫩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或苦竹心。首载于《名医别录》(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6)。清热泻火,利尿通淋,长于清心除烦,并能用于肺热咳嗽。而淡竹叶为禾木科淡竹属植物淡竹LophatherumgracileBrongn.的全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期,科学出版社,1976:47页,图6924)。临床入药首载于《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63年版:678页)。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竹叶性寒,味甘、辛、淡;而淡竹叶性寒,味甘、淡,归心、胃、小肠经。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用为竹叶,非现今淡竹叶。作为清热泻火药,清心除烦竹叶优于淡竹叶;其利尿作用淡竹叶优于竹叶。竹叶与淡竹叶,竹叶为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28
常用中药续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临床药学分类,属补阳药类。但历代医、药文献记载和使用品种繁多。有唇形科植物糙苏PhlomisunbrosaTurcz.(宋·苏颂《图经本草》,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30)。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coloratumNakai.(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82)。忍冬科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Lindl.和血满草Sambucusadnatawall.(《本草经集注》.p.282)。菊科植物大蓟CiraumjaponicumDc.(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181)。现今所用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nasperoidesC.Y.Cheng.etT.M.Ai.(明·兰茂《滇南本草》,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56页)。刘文泰明确指出:续断,“蜀川者佳“,为道地药材(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275)。则是明末清初以后才进入临床使用。常用中药续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临床药29
中药品种之历史变异和混乱现象,在临床中药饮片中还有很多,如桂枝与肉桂,枳实与枳壳,半夏与水半夏,柴胡与柴胡苗,金钱草,龙胆、升麻、木香、秦艽、防风、菖蒲、土茯苓、板蓝根、大青叶、透骨草、寄生、红藤、紫荆皮与紫金皮、木通与川木通、通草与小通草等等。要保证中医药学之发展,就必须要解决中药品种理论问题。中药品种理论是传统中药理论内容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存在历史,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就是要解决中医品种理论问题。中药品种之历史变异和混乱现象,在临床中药饮片中30中药品种理论:
已故著名本草学家谢宗万教授,生前致力于中药品种研究,涉及中药品种药用历史,中药品种和药用部位的历史变异,中药品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中药品种伪、劣药的历史情况,中药品种与性效相关理论等。谢老认为:中药品种方面的内容有如下知识点:中药的品种延续论,中药的品种变迁论;中药新兴品种优选论;中药品种的单一性与多原论;(《中国药典》收载一原、二原、三原)中药品种异物同名——统一药名论;(即一药一名论)道地药材内在因素论;发展“道地药材”论;中药品种相近,性效相似论;中药品种在一定条件下,性效可变论;中药品种研究,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论。中药品种理论:已故著名本草学家谢宗万31
临床中药品种繁多,使用历史攸久。要对常用临床中药品种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和研究,对临床医生处方用药负责,对人民的健康负责。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现有教科书和中药著作,对中药品种名称的出现和实际中药品种入药时间混乱不清的问题,未引起临床医生和有关中药研究者的重视,如桂枝名称的出现,首载《神农本草经》,而桂枝品种入药时间是在清代后期,在现代教科书和中药专著中未加详解,影响后学者对该药物以及汤方的研究。临床中药品种繁多,使用历史攸久。要对常用临床中32
长久以来,临床医生并不重视中药品种理论相关问题对中医临床药疗效果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和参加前人(古人)用药经验时,中药品种药效学问题,中药人员(指临床中药学人员)的工作与这些品种理论较之临床医生熟悉。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医不懂药,药不懂医,或相互知之甚少。医药分离,重医轻药,长期束缚医药有机结合和发展。在古代,一个郎中,即是医生,又是临床药学精通者,医药紧密结合。
近年来,现代临床药学的提出和工作的开展,促使中医临床药学的重视和开展,并收到显著成效。特别是中药品种理沦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问题,越来越被中医药界所重视。(注意国家对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要求)长久以来,临床医生并不重视中药品种理论相关问题33中药品种理论与临床中药学(中医临床药学)
中医学理论与中药学理论的对应关系:中药学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一定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中医学理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辩证纲领中药学理论:四气(五气)、五味、补、泻……等
中医学理论:脏腑、经络……特殊病症定位中药学理论:归经……中药品种理论与临床中药学(中医临床药学)中医学理论与中药学34
中医学理论: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生理病理体系、病程与药物趋向中药学理论:药物的升降沉浮、病因:风、寒、暑、湿、燥、火,痰饮、瘀中医学理论:与血、等。病机病理与病机:阴阳失调,气血失常,风气内动,等。中药功能对应功效: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泻中药学理论:与火、化痰、活血、滋阴、助阳、养血、性能:益气、行气、潜阳、息风、等中医学理论:脏腑气35
中医学理论:治疗方法中药学理论:临床药学理论中药品种理论:中医学理论:36
中药品种繁多,存在问题复杂。有些问题宜涉及到中医临床方药的应用和临床疗效的好坏。几千年来的临床用药经验,必须要较完整的中药理论来指导和整理。这就要开展中医临床药学研究,要求临床药学工作者在完整的中药理论指导下来解读和研究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内容。
所谓临床中药学,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药对人体的作用如何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有别于现代医学之临床药学。但其目的是一致的。中药品种繁多,存在问题复杂。有些问题宜涉及到中37
现代医学之临床药学意义,涉及到临床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血药浓度监测等。
临床中药的核心是讲临床疗效。中医中药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化给药,这一点较之现代医学优越。中医临床药学既是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是研究和探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的应用特点,既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同用于不同学科的要素,反对机械论。中医临床药学,是中医临床和中药品种学与中药药性理论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中医学的发展和中药学史与其药学属性来看,中医临床药学同属于现代临床药学。现代医学之临床药学意义,涉及到临床药动学、药38
从中药的意义就可以看出中药品种理论在中药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性。中药的三大支柱:中药饮片:系指将中药材依照中医药理论,经过净选、加工、炮制而成具有一定形状,规格标准的,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其特点:可直接用于临床*中药材:系指经产地初加工而未经炮制或制剂的原生药。亦叫原生药材。即指原生药的药用部位,上市流通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统称“中药材”。其特点不能直接用于临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药材,系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药材原植物、动物、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中成药:系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大量生产(工业化生产)的药品。(实际上是汤剂的变型)其特点:特定的名称(复方、复合等),适当的包装,标明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可以不经过医师处方直接销售和购买。前题:成品的生产必须经上级药品监管部门的核准。生产中成药必须使用中药饮片,不准直接使用中药材。从中药的意义就可以看出中药品种理论在中药基础理39
研究对象和内容:中药包括中药材(研究中药品种理论);中成药(研究中药制剂剂型给药途径);中药饮片(研究中药炮制,性味变化对中医临床的影响)。中药材不能直接进入临床调配使用,亦不能用于中成药原料。中药饮片《可直接用于临床,亦可直接用于中成药之原料。
中成药是汤剂的变型。
只有解决好中药材的品种质量后,才能有效保证中药饮片质量,才能保证中成药安全有效,才能体现中医用药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中药包括中药材(研究中药品种理40
中药品种理论在汤方临床药学中的意义
例一“银翘散”《温病条辨》卷一方【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第16页】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甘草中药品种理论解读:(1)金银花:上至汉朝五代,直至清代所用金银花、忍冬泛指金银花LonicereajaponicaThunb.全株(藤茎)入药。清代至今,其藤茎和花才分开入药。而作为金银花和忍冬藤入药的品种有:“忍冬Lonicereajaponica;红腺忍冬L.hypoglanca;山银花L.confusa;毛花柱银花L.dasystyla等。作为清热解毒功效,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忍冬藤强于金银花,临床上应首选银花藤。(肖培根《新编中药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155页)。中药品种理论在汤方临床药学中的意义例一41(2)连翘:上至汉朝五代,直至唐宋盛世所用连翘为藤黄科(又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红旱莲HypericumascyronL.的全草。又名连轺,连轺根,兰华等。宋代以后至今所用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e(Thunb)Vahl.的成熟果实。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消肿。善治肝胆湿热。(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第730-732页)。(3)竹叶.竹叶一名和入药品种,史载与《名医别录》(梁.陶弘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页)。为禾本科刚竹属植物淡竹Phyllosl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xRen_dle的叶,和苦竹属植物苦竹pleioblastuamarus(Kong)Keng.f.的未放幼叶,又称苦竹芯。淡竹叶,为禾木科淡竹属植物淡竹叶Lophathenumgracile
Brongn.的全草。始载于《本草纲目》卷3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年版,第1254页)。竹叶、苦竹叶、淡竹叶均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功效。然竹叶和苦竹叶长于清心除烦,并强于淡竹叶;而淡竹叶利尿通淋强于竹叶和苦竹叶,且具有止咳化痰作用。(2)连翘:上至汉朝五代,直至唐宋盛世所用连翘为藤黄科(又为42例二:“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始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版第166-167页)。药物组成: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陆英。中药品种理论解读:(1)独活:《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法定品种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biserrata(ShanetYuan)Yuan.et
Shan.而目前市售品种和入药品有:伞形科独活属短毛牛尾独活HeracleummoellendroffiiHance.同属牛尾独活HeracleumhemsleyanumDiels。四川等省和古代还用品种有五加科锪木属植物土当归AraliacordataThunb.的根茎,习称九眼独活AraliahenryiHarms.的根茎。例二:43
(2)寄生,古代所用和现代《药典》收载品种为:桑寄生科纯果寄生属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ensen.其寄主必须是桑科植物桑树。而目前使用品种繁杂,有桑科植物四川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n,桑科槲寄生属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而目前作为桑寄生入药品种(槲寄生属)多达15种之多。(3)秦艽,据本草考证,古时所用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和麻花秦艽G.stramineaMaxin。《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大叶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和麻花秦艽G.stramineaMaxin。小秦艽G.dahuricaFisch.又名兴安秦艽,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exRurk。又名川秦艽,萝卜秦艽,牛尾秦艽。而目前各地作秦艽入药品种有10种之多。(2)寄生,古代所用和现代《药典》收载品种为:桑寄44
(4)芍药.芍药有赤芍药和白芍药之分。但其基源均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roniacactifloraPall.的根茎。因加工方法不同,其临床性效有别。在古代不分赤芍、白芍,到了宋代《图经本草》才有赤芍、白芍之分,刘宋时代《雷公炮制论》才以不同的炮制方法来区分赤芍、白芍。从芍药的药用历史来看《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中的芍药只能是赤芍药。(5)孙思邈在“独活寄生汤”的煎服法中注解,须加入“蒴擢(zhuo)”(药草陆英的别名《汉语大字典》缩印本1993年版.1382页)蒴擢始载于《本经》,又名“陆英”SambucuschinensisLindl.忍冬科植物根茎、叶分别入药,亦可全草入药,又名血满草:散瘀消肿,祛风活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扭伤肿痛,骨折,风湿关节痛。茎叶偏重于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根偏重于祛风活络,腰膝酸痛;果实用于手足疣目。蒴擢一药是独活寄生汤中药物组成部分,属使药。而现今运用该方时却省略了该药,所以临床疗效不如《备急千金要方》所载。(4)芍药.芍药有赤芍药和白芍药之分。但其基源均是毛茛45例三:“桂枝汤”桂枝汤(《伤寒论》晋王叔和撰写宋.成无己注,明汪济川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第57页),又名“阳旦汤”(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年版第81页)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阳旦汤中有黄芪)中药品种理论解读:(1)含桂枝汤方多达67首(《中医大辞典》方剂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第114-115页)治疗各种不同的病症。如果按现行桂枝(肉桂树枝条)入药解读,有失偏颇,有失古人用药意图,是必影响汤方创立意义和临床疗效。例三:46(2)桂枝一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在方书中最多出处应是《伤寒杂病论》。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枝条。桂枝与肉桂基原相同,入药部位不同,临床功效有别。桂枝(肉桂枝条)入药,为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亦就是说,《伤寒论》汤方中之桂枝(汉代至明代所用桂枝)应为肉桂才符合历史事实(祝之友《伤寒论古今药物变异与应用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3)白芍药,在古代无赤芍、白芍之分,亦无白芍的加工方法。在宋代以后才有将生芍药经水煮后晒干的加工炮制方法,未经水煮后晒干而直接晒干入药称之为赤芍药。《伤寒论》汤方中所用芍药只能是现今之赤芍药(祝之友《伤寒论古今药物变异与应用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2)桂枝一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在方书中47现代中医临床药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临床药学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尤其是中医临床药学。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前人就已经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有多部中医临床药学著作问世……中医治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遣药处方,又必须遵循“理法方药”原则;选择药物又必须考虑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品种(中药品种理论)与修治(中药炮制理论)方法;继之要考虑药物与药物,饮食与药物(药食同源理论)之间的配伍禁忌。汤药的煎煮方法(中药的制剂理论),服药时间、方法(时辰药理学理论),服药后病人产生的转归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等。这些恰好是现代临床药学要研究的内容,只是现代临床药学,特别是中医临床药学深入细化得多。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如何总结研究传统中医临床药学遗产内容……现代中医临床药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48现代中医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很显然,首选要学习和继承前人临床药学之宝贵遗产,加强临床医学知识学习,也就是说必须懂医(不一定精通),特别是要注意中医学理论与中药学理论的对应关系学习,这点对于开展中医临床药学研究非常重要。所以,要保证中药汤方的有效性,合理用药,正确用药,临床药师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颁布后》(2011年3月1日)法律界人士提出,如果医生的处方发生差错,给患者造成了损害,主要责任应当由药师来承担,而不像以前全部由医生承担。责任分担的合理比例应该是药师承担80%,医生承担20%。因为药师肩负有审核处方,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把好最后一道用药关的责任。这是因为审核用药过程中涉及很多药学专业知识如中药的基原、入药部位、加工炮制等。中药处方用药过程又涉及到……..所以只有掌握这些知识的药师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而医生只是医疗技术人员.现代中医临床药学研究内容49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第36条,医疗机构药师工作职责中就明确规定,药师要“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药师审核处方是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27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有错误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1.深入诊疗(了解医生用药需求),深入药房(了解调配质量),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药疗全过程),深入煎药室(了解煎药过程是否适应医生处方要求和中医用药特征)。在中医临床药学工作中,了解药疗的全过程,是否是按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和实现中药学理论用药。特别是注意中成药的使用,不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本身就是不合理用药。现代中药饮片类型与中药剂型对传统中医的影响……
现代医学(习称西医)医生使用中药(中成药)的用药情况,对中药隐形配伍禁忌与医疗风险……《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第36条,医疗50
2.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改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中药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其药害事件并不比化学药安全,如震惊世界的马兜铃酸药害事件,鱼腥草、刺五加等事件……3.深入研究中药学理论,要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必须要有坚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同时又要用传统的中药理论来检验和发展传统中药理论。如中药品种理论对中医临床的影响,眉山市中医药临床药学室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效……有条件时,还要开展中药形质学理论研究。如芳香性药物……药物切制成型设计,如顺切、斜切、横切等……细度……对药效学的影响。开展中药药效学的研究,如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规格饮片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开展中成药齐同共性技术理论研究。剂量等效问题:2.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改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51众说周知,中成药的“本性“是中药,而中药之药性理论认识基础或者说”根基“,应是常温、常压下的水煎液(汤剂)为物质基础,口服汤剂的疗效总结,如果在此物质基础以外的各种中成药的药性应该是有所差异的,但目前所有的中成药,在性能和功能主治均是依据汤剂的性能和功能主治来描述的。如同现代每一中药名称(实际所用品种)是按历史沿用记载所延续下来一样,并为超脱古人用药经验描述。以古方银翘者为例,其煎煮和服用方法皆有详细描述(见:《温病条辨》P16,卷一方:辛凉平剂银翘散方):“鲜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明确要求要以鲜芦根汤煎煮,香气溢出时即服,且明确指出,久煎其药性则入里。而日前中成药含有银翘散汤方的制剂煎煮时间多在3小时以上,多则8小时,再加上浓缩,干燥,还会继续延长受热时间,这样一来是否会使原银翘散汤方不再有原来具有解表的药性理论而清热?如何保证临床煎药时的“香气溢出”效果,则是工业化生产的一大难点。亦即中成药与汤剂的效果“共性”问题。众说周知,中成药的“本性“是中药,而中药之药性理论认识基础或52
在工业化生产中成药(汤剂的改型)缺乏中药的基本理论问题。中药六味地黄丸(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原为:“六味丸”,炼蜜为丸,空腹温开水送下。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汤方制剂:①六味地黄丸水丸:每次服用5g;②六味地黄丸大蜜丸、③小蜜丸、④水蜜丸:每次服用4.6g;⑤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每次服用3g(制剂要求:熟地黄、泽泻、茯苓加水共煮,牡丹皮提取丹皮酚后,与以上三药共煎煮,其余粉碎);⑥六味地黄丸颗粒剂:每次服用5g(制剂要求:熟地黄、泽泻、茯苓加水共煮,其余粉碎);⑦六味地黄丸胶囊、片剂:每次服用4.4g(制剂要求: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共煎煮,其余粉碎);⑧六味地黄丸软降囊,服用剂量不确切(制剂要求: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共煎,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油,山茱萸用7%乙醇回流);⑨六味地黄丸膏剂:服用量不确切(制剂要求: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全部加水煎煮、浓缩、收膏)。在工业化生产中成药(汤剂的改型)缺乏53
以上以原汤剂六味地黄丸,生产的9种剂型,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和提取工艺,到底哪种方法和剂型才能体现中医用药特点、哪种方法的剂型才最有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各种方法之间的“共性技术“理论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有关报道。以上以原汤剂六味地黄丸,生产的9种剂型,54共性技术:4.现代药物(主要是中西药结合复方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问题,如消渴丸……5.中药品种、中药饮片,对汤剂、中成药的影响……6.对中药各种剂型的有效评价研究,如颗粒剂,气雾剂,胶囊剂,栓剂,膏剂,散剂,细胞破裂剂等。(实际上是问题的延伸研究。7.开展用药咨询,患者对中医用药的依从性研究。这和现代化临床药学、即现代药疗与患者的依从性相同……8.开展临床中药学科研工作,与临床医生合作……共性技术:4.现代药物(主要是中西药结合复方制剂)在临床中的55
处方点评:中药处方点评,有别于现代药学(化学药)处方点评。中药处方点评难度更大,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药处方书写不完整:目前中药处方要求:(门诊处方与住院处方要求)中药完整处方书写要求:(门诊处方与住院处方完全一致)其次:法律层面:《中国药典》第一部,对中医处方书写没有约束力,失去国家《药典》的权威性。处方点评:中药处方点评,有别于现代药学(56《中国药典》第二部,即化学药卷,对医生处方用药具有很严格的法律约束力。而《中国药典》第一部,即中药卷,不能体现《药典》的权威性,对临床医生处方用药没有法律约束力,如用量、性味与效用、配伍禁忌等,目前有80%以上处方根本不按药典法定剂量用药,完全失去了《药典》的权威性。所以建议,目前《药典》有关剂量功效等内容在新修订《药典》中应该删去,放入《用药须知》中为宜。2007年5月1日,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医疗机构均要进行处方点评制度……《中国药典》第二部,即化学药卷,对医生处方用药具有很严格的法57中药处方点评主要内容:(详见<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点评主要内容:58现代中药品种理论研究内容:附:关于“性平”
入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四气之性还有平性,是指寒热温凉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其临床作用和缓,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自古以来,对于平性药物能否入性有争议。多数本草学者认为:虽然矿物药属于平性,但实际上也有偏寒偏热不同。如甘草性平,然经蜜炙后性变温,补中益气。甘草生用性凉,清热解毒,所以平性仍未超出四气范围,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平性,因此仍称为四性(四气),而不是五性(五气)。现代中药品种理论研究内容:附:关于“性平”入性问题59然而也有主张“平应入性”之说。如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草部目录第十二卷(p.491)卷前诸论中说:“五性焉,寒热温凉平。五用焉,升降浮沉中。”第一个提出中药药性的五性分类法。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单独以平性记述药性以来,历代本草文献都承袭了“平应入性”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清孙显翼编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载药365种,其中平性药物122种。由高学敏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载药531种,其中平性药物就有127种,如临床常用药物党参、甘草、山药、蛤蚧、阿胶、黄精、枸杞子、莲米、芡实、乌梅、僵蚕、太子参、土茯苓、马勃、茯苓、猪苓、灵芝、天麻、酸枣仁、仙鹤草、桔梗、牛膝、血竭、没药、莱菔子、龙骨、乌梢蛇、秦艽、谷芽、麦芽、矮地茶、佩兰、鸡内金等。然而中药理论至今仍称四性而不称五性。然而也有主张“平应入性”之说。如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草部目60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61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
概要:在祖国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涵的不断变化,即“方未变而药多变”的特殊现象,造成了古方与现代用药之间的不缺当与脱节,从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乃至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很多经典古方中,如“麻黄桂枝汤”中的“桂枝”;“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与“梓白皮”;“五苓散”中的“桂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枳实汤”中的“枳实”;“泰山磐石散”中的“续断”;“仙方活命饮”中的“金银花”等。现代中医在使用这些汤方时,均被更换了其中的药物,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古人用药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作为教学的利器,它的编撰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商业化、精英化的冲击,《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撰也应适应出版业的新趋势,注重教材编撰的经典性、时代性等,与出版业的形势紧密结合,实现教材的学以致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编撰教材的方向和特色,以供借鉴。一、重塑人文旗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基于此,大语的教材策划要从人文特色出发,注重教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文学家劳伦斯所言,“人文素养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如金字塔的底座一般奠定着一个人将来的发展”。1、注重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人的精神层面得以丰富,情感因素得以增强,藉此以植入无形的“人文意识”。我们以为,教材的“人文性”当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增加美文的比例。如沈从文的《边城》中的“塔美,水美,人更美”的描述。二是课后“练习”设置真实情境演练,增强大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排演《罗马假日》、《穆斯林的葬礼》等。通过对比学习和实践学习,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2、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如美国作家刘易斯所言,“一部好的作品,它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首要的就是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真实解读”。解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要做好解读就要做好对文章的笔记工作,古人云“我注六经”即是此理。对一部作品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流水账似的随笔描写随着岁月的砥砺亦能成为“点石成金”的利器。3、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大学语文课的设置首要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当前大学生“重读轻写”的现状,我们以为大语教材的策划应该:第一,增设应用文文体。应用文作为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的必备写作文体,其实用性极强,如经济文书、法律文书、请柬、合同等。第二,设立篇目的范文一篇,以供写作参考。如理想篇、爱情篇等设立一佳作供学生参详练习。实用型教材是为更好地“学以致用”。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二、增强经典篇目经典的著作多为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它总是带给人无穷的魅力,引领人们进入令人神往的境界。我们这里所言的“别样经典”实为大众化、平民化的作品,这类作品为大众所喜爱,是对大众的影响指数很高的作品。1、经典篇目的设置大语的篇目分类呈多样化特征,或按时代分为古今中外,或按内容分多为“理想篇”、“爱情篇”、“友情篇”、“励志篇”等传统分类。依据当前大学生的现状应分别设置“底蕴篇”、“美文篇”、“实用篇”、“范文篇”、“微博互动篇”等。这类篇目的设置涵盖了传统、审美、实效、写作、应用五大板块,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学习和认知心理。2、经典文章的选择一般来说,教材所选择的经典文章不外乎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较少涉及书评、影评类文章。这里所言“经典文章”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所指,而是将优秀的书评、影评类文章纳入大语教材中来。一是书评。如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二是影评。如《白鹿原》影评。借助评论家们的视野和观点来重新解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无疑有助于大学生对原作的深层次解析。3、网络文学、微文学作品的介入当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
- (范文)钻石首饰项目立项报告
- (2024)氮化硅陶瓷粉体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宝坻九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网络应用软件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项目融资计划书
- 机械制图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顾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监测人员管理制度
-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 高校教师职称答辩演讲稿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计算机网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电力大学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MOOC 创业管理-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手机号码归属地数据库
-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压力管道预防和预测性维修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