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_第1页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_第2页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_第3页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_第4页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下面是我为朋友们共享的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篇一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讨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透露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由于该词确切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十分只有等):不行。由于该词确切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由于: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讨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透露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由于该词确切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十分只有等):不行。由于该词确切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记叙类文章:回复明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复明了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讨论类文章:回复明了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衬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比较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诞、排比、对偶、比喻、借代、对比、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确切、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单、明快、清爽、希奇、幽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存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细心体会、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解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其次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确切、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讨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衬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诞、对偶、比较、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对比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细心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风景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规律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

以下是每日为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病句的修改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同学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一、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

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可能有三种状况:

1: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2: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

3: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这是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如:

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1999年全国卷)

分析:①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是一个并列短语,但只有官兵能放弃休假,消防车却不能;

练习:

①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大量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重的兴趣。

②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③我们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职员的专业技能,重视培养职员诚信、良善、敬业、务实的精神。

二、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

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确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例如: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

练习:

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②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强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分析:①。②中的能不能,③中的能否后面均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的词语、故视为病句。)

三、谓语是是、成为时

假如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和宾语应当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某行为活动。

例如: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分析:本句从形状上看,是将主语收成和宾语一年等同起来,表示同一关系,但是它们不是同一关系。可以删去一年或麦子的收成。

练习:

①三年的昆明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在批的中外游客幕名前来。

②每年9月至于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四、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

假如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①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对比起来大不一致。

分析:本句表达对比,本来要表达的是今年和去年对比,今年的状况怎样,但是由于有了和,却表达成了去年的状况,所以要将这两个词语换位置。

练习:

①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闻对我并不陌生。

②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对比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③全面健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它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中奋斗的行动纲领。

④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高兴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篇二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

(1)点明白说明对象;

(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

(1)要点明说明对象;

(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

(1)从题目中找;

(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

(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

(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

(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

(1)时间顺序:

(3)规律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

(2)由外到内:

(4)由中间到两边;

(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规律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规律顺序有

(1)由主到次:

(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

(3)由总到分:

(4)由一般到特别等。

8、本文/本段/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具体确切(多为列数字)/明了明白(各种均可)地说明白说明对象的特征。

10、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由于

(1)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说明了,符合事实;

(2)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确切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

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

(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像的例子。

答题思路:

(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

(3)开启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确切/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确切的答题格式是:

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说明了,符合事实;

⑵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确切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

(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

(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白说明对象的特征;

(2)加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

(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

(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适合。

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技巧篇三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逐段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讲解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对比明了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蜕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规律顺序。

(2)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简单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白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3)体会语言确切性

确切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确切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明了;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总结:阅读说明文时,可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确切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技巧篇四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2.打比方:生动形象3.作对比:突出强调4.分类别:条理清楚5.列数字:具体确切6.下定义:科学确切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确切性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诞: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显明,加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2.讨论3.抒情4.描写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1.渲染气氛2.衬托情感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4.推动情节发展

讨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4.比较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别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别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比较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衬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