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1.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答: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上的点,那么方程F(x,y)=0叫做曲线C的方程;
曲线C叫做方程F(x,y)=0
的曲线(图形)。
我们已建立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利用这两个概念,就可以借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是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或集合,用曲线上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0表示曲线。在数学中,建立曲线方程,然后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叫做解析法(或坐标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1)据已知条件,求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由曲线求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由方程来研究曲线)复习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本质、基本问题.解析几何的本质——坐标法——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如果某条曲线C是由动点M运动产生的,我们就称曲线C是点M的轨迹,曲线C的方程称为M的轨迹方程。注意:“轨迹”、“方程”要区分:[知识链接](2)若是求轨迹,求得方程还不够,还应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定形、定位、定量)。(1)求轨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以了;轨迹和轨迹方程:0xyABC曲线的方程解:设M(x,y)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M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所适合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x+2y-7=0③例1:如果A,B两点的坐标是(-1,-1),(3,7),动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你知道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如何证明你的结论?思考:如果给出A,B两点的坐标是(-1,-1),(3,7),动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你知道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如何证明你的结论?x+2y-7=0③(1)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③解;我们证明方程③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2)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③的解,即: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问题:如果给出A,B两点的坐标是(-1,-1),(3,7),动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你知道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如何证明你的结论?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即点M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1)、(2)可知方程③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两个端点是A(-1,-1)
、B(3,7),求第三个顶点C的轨迹方程.ABC0xyx+2y-7=0,且不过点(1,3)注:求得的轨迹方程要与动点的轨迹一一对应,否则要“多退少补”,多余的点要剔除(用x,y的取值范围来限制),不足的点要补充..在△ABC中,B,C坐标分别为(-3,0),(3,0),且三角形周长为16,则点A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例2】已知一条直线l和它上方的一个点F,点F到l的距离是2.一条曲线也在l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F的距离减去到l的距离的差都是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分析:在建立坐标系时,一般应当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中的定点、定直线等,这样可以使问题中的几何特征得到更好的表示,从而使曲线方程的形式简单一些.解:如图,取直线l为x轴,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xOy.设点M(x,y)是曲线上任意一点,作MB⊥x轴,垂足为B,那么点M属于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①xyOMBFP={M||MF|-|MB|=2}.
将①式移项后两边平方,得化简得
因为曲线在x轴的上方,所以y>0.虽然原点O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是
通过上述两个例题了解坐标法的解题方法,明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是求解曲线方程的基础;同时,根据曲线上的点应适合的条件列出等式,是求曲线方程的重要环节,严格按步骤解题是基本能力.
5.如果曲线(或轨迹)有对称中心,通常以对称中心为原点.7.尽可能使曲线上的关键点在坐标轴上.6.如果曲线(或轨迹)有对称轴,通常以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的要点:2.以已知定直线为坐标轴(x轴或y轴);3.以已知线段所在直线为坐标轴(x轴或y轴),以已知线段的中点为原点;4.以已知互相垂直的两定直线为坐标轴;8.让尽量多的点在坐标轴上.1.以已知定点为原点;
动点具有的几何条件比较明显时,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适用范围:任何情况1.建系: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如果已给出,本步骤省略);2.设点: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3.列式:根据曲线上点所适合的条件,写出等式;4.化简:用坐标x、y表示这个等式,并化方程为最简形式;5.证明:验证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上的点.(一般变为确定点的范围即可)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练习:如图,圆O1和圆O2的半径都等于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以O1O2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O1O2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O1(-2,0),O2(2,0).由已知得PM2=2PN2,因为圆的半径为1,所以:PO21-1=2(PO22-1),设P(x,y),则(x+2)2+y2-1=2[(x-2)2+y2-1],即(x-6)2+y2=33.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6)2+y2=33.例2.已知定点A(6,0),曲线C:x2+y2=4上的动点B,点M满足,求点M的轨迹方程.xyA(6,0)OBM特征:所求(从)动点随已知曲线上的(主)动点的变化而变化方法:用从动点的坐标(x,y)表示主动点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的从动点轨迹方程.代入法(坐标转移法):规律技巧:在求轨迹方程时经常遇到已知一动点的轨迹方程,求另一动点的轨迹方程的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的解法称为代入法(或相关点法).而此法的关键是如何来表示出相关的点.练习:点A(3,0)为圆x2+y2=1外一点,P为圆上任意一点,若AP的中点为M,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分析: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把P点的坐标用M的坐标表示,利用代入法,代入圆的方程即可.解:解法1:设点M的坐标为(x,y).∵M为线段AB的中点,∴A的坐标为(2x,0),B的坐标为(0,2y).∵l1⊥l2,且l1、l2过点P(2,4),例4: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PA⊥PB,kPA·kPB=-1.整理得x+2y-5=0(x≠1).∵当x=1时,A、B的坐标分别为(2,0)、(0,4),∴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1,2),它满足方程x+2y-5=0.综上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是x+2y-5=0.规律技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遇到垂直问题,常利用斜率之积等于-1解题,但需注意斜率是否存在,即往往需要讨论,如解法1.求轨迹方程有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更为方便快捷.解法2:∵l1⊥l2,OA⊥OB,∴O,A,P,B四点共圆,且该圆的圆心为M.∴|MP|=|MO|.∴点M的轨迹为线段OP的中垂线.
的中点坐标为(1,2),∴点M的轨迹方程是即x+2y-5=0.在求曲线方程的过程中,根据题中所给几何特征,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数量关系得出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几何法。练习:平面α的斜线AB交α于点B,过定点A的动直线l与AB垂直,且交α于点C,则动点C的轨迹是()A.一条直线B.一个圆C.一个椭圆D.双曲线的一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