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352eaafe4ada77e5c24d69b1ad718d/7e352eaafe4ada77e5c24d69b1ad718d1.gif)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352eaafe4ada77e5c24d69b1ad718d/7e352eaafe4ada77e5c24d69b1ad718d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完整word版)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O(∩_∩)O~
五年级语文记事文阅读专题1
知识要点: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育。
1、把握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根据六要素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叙述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
3、把握叙述的顺序。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
4.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叙述描写时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另外,记事文章常运用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融为一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5、“句”“段”的作用、方法:
(1)开头的作用:
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中间句子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的作用:
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
阅读训练
篇一: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答:
2、文中几次描写紫罗兰,描写紫罗兰有何作用?
答:
3、对孩子的心理,作了多次描写,请填写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憧憬→→补偿→
4、怎样理解小说的题目“忽略”?它的含意是什么?
答:
5、老师为什么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答:
篇二: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在这里完成手边的定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的早上,当老先生下楼付住宿费的时候,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一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一张来回的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坐落在第五大道和34街之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盖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你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嫌弃:
清晰:
2.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从文中画出表现服务员热心助人的句子。
4.“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这句话的意思是()
A.你真诚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以真诚回报,甚至会使你获得成功。B.你帮助别人成功,别人也会让你成功。这是一种交换。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篇三:
必须承受的痛苦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
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hé)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2.“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5.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体会一下,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课后练习:
篇一: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
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句话如何理解?
2、面对同学们的种种反应,小男孩是怎样的心情?请展开想象,作一段心理描写。
3、文章第八节说:”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试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5、文章第八节有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这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篇二: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
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2、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从谎言的作用上回答,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3、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
5、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6、母亲为什么说谎?
7、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8、关于说谎这个问题,你赞同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忽略》
1、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心目中美好的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
2、用紫罗兰的美、引人注目来反衬小瓜苗的不被人注意。
3、把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意思对即可,如:憧憬→心痛→补偿→失落)(2分)
4、双重意义: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
5、老师很赞赏孩子的想法,可母亲只关心分数。区别在于如何对待孩子的分数。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1、讨厌喜欢清楚模糊
2、略。
3、略。
4、A
《必须承受的痛苦》
1、指女儿不肯去打针,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踢皮球什么的,满哄着抱她下楼打针。
2、是因带女儿打针时,女儿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只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妻子看了很心疼。
3、没有办法;集中精力。
4、指阖目装睡。
5、激动,高兴。
6、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当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痛苦
时要勇于面对,不要逃避,因为不经历风雨是见不到彩虹的。
课后练习:
《抬起头来做人》
1、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这5块钱有可能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
2、略
3、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
4、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提示:上文母亲对小男孩说的话可作为回答此题的依据。
5、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来”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6、这一文题中蕴含的哲理是: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美丽的谎言》
1、因为“我”是一个穷学生,被别人瞧不起。
2、因为这些谎言是尊重、关爱、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3、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4、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5、(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
(2)“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
(3)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6、怕“我”惦念她。
7、过渡(承上启下)
8、略结尾处,送给大家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粮食加工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防杀病毒软件合作协议书
- 外研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重点单词短语默写纸
- 2025年胃肠解痉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事业单位临时工劳动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中国房屋租赁合同(2篇)
- 2025年产品外协加工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互联网办税软件服务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协议范文(2篇)
- 山西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情境基础小练新人教版
- HR六大板块+三支柱体系
- 慢性病患者门诊身份管理方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第2部分语法第23讲状语从句(练习)(学生版+解析)
- 连铸工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NB/T 11459-2023煤矿井下直流电法勘探规程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爆花(2023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自主签到培训课件-早安!幼儿园
- 2024-2030年中国大宗商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一年级二年级奥数暑期培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