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_第1页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_第2页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_第3页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_第4页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主讲人:曹永科幕后制作:韩泽茹李滔薛静罗敏壹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教育中西方教学方式比较权利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苏格拉底

孔子SocratesConfucius希腊

中国

出生日期

公元前469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

公元前399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科学哲学、伦理学

教师

苏格拉底教学法

开创儒家学派,编著《春秋》苏格拉底反诘法

修订“五经”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孔子苏格拉底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问答法(学生问,老师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教无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助产式教学(产婆术)为思想接生,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问答法/反诘法SocraticMethod“IonlyknowthatIknownothing”

Socraticparadox精英教育IdealsbelonginaworldonlythewisemancanunderstandConfucius“克己复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孝“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忠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以“仁”为核心伦理道德Socrates勇敢、正义、虔诚、节制、友谊“thebestwayforpeopletolivewastofocusonthepursuitofvirtueratherthanthepursuit,forinstance,ofmaterialwealth.”“美德即知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事勿越矩”、“认识自己”——节制以“善”为核心伦理道德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theunexaminedlifeisnotworthliving[and]ethicalvirtueistheonlythingthatmatters.“——Socrates“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一个人只要真正认识了终极目标——善,他就会行善并成为具有美德的善良的人

。”——Socrates思想政治教育他人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西方填鸭式教学方式Spoon-feeding任务式教学方式Task-oriented高权力距离Highpowerdistance低权力距离Lowpowerdistance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填鸭式教学(spoon-feeding)与任务式教学(task-oriented)中国西方中国的教学是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少,主要是在理解和记忆老师讲的内容西方的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较高,师生之间互动教多,学生通过做任务学习知识(learningbydoing)

填鸭式教学方式和任务式教学方式产生的原因中国西方中国的教学过于强调老师的作用和地位教与学两者之间,教是第一位的,学则处于第二位老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权威西方教学既重视教师的地位也强调学生的作用教与学处于同样地位,不分先后顺序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高权力距离(highpowerdistance)与低权力距离(lowpowerdistance)中国西方中国是一个重视等级关系的国家在交往中,人们对年龄大小、地位高低、身份等有着很强烈的意识中国人习惯在交际中抬高对方的地位,让对方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满足感,贬己褒彼,显示出身份的差别,使对方感到自身地位的优越性,以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西方人的等级观念相对较弱人际交往是在“不分高下的,在假定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西方社会,人们往往会将自己和那些地位高的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看待的,他们认为他们和那些地位高的人享有同样的权力,那些拥有很大权力的人没有什么特权,他们只是在其位谋其政。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国西方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中提出的贵贱尊卑和秩序: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这些差别来自于年龄、地位、经济状况等因素,各成员应该承认并严格遵守这中差别,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retificationofname,正名)造成了“上下、长幼、尊卑”的差序格局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取向。16世纪资本主义的蓬勃兴起和新教运动的广泛开展: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博爱”思想开始渗透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之中西方的宗教改革使宗教信仰实现了由封建的上帝向资产阶级的上帝的历史性的过渡,天赋人权的宗教思想渐渐发达。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中国西方中国的文化是特色鲜明的集体主义文化: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决定了中国人行为模式是“社会取向”;中国人往往以家庭、社会、国家为重西方的文化则是明显的个体主义文化: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集合;独立的人格、权利、思想、个性和自由等,包括行为的独立和思想的独立;重视个人成就;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与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结束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差异的原因分析中国西方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