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案及说课稿_第1页
秋声赋教案及说课稿_第2页
秋声赋教案及说课稿_第3页
秋声赋教案及说课稿_第4页
秋声赋教案及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编码:CZ3S1Y3Q5V9——HH2A4H3Z5W8——ZC8D10X5D9K2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秋声赋》教案学问与才能: 1、把握本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夜、悚然、砰湃、明河、惨淡、清明、栗冽、方、以等; 2、把握本文骈散结合、铺陈渲染的写作特点以及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了解作者运笔自然、言辞漂亮的写作特色;3、学习作者将无形的事物写得有形有色、具体可感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研习文本,通过词语的说明、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2、探究文本,争辩文章所蕴涵的情感;

3、比较阅读,提高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宠爱生命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特别的审美感悟; 2、品尝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人生感叹,辩证地看待古人的思想中存在的消极颓废的部分; 3、领悟本文由自然事物的描画而引出的感叹,摸索作者得出的人生哲理是否道理充分,有积极意义;教学设想:教学支配: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课文:1、时日匆忙,风寒如雨,雨寒如风;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文静的文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三、文题背景: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多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 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四、关于赋: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画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五、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摸索: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六、研读课文1-2小节:(争辩)1、问: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2)2、第一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

3、齐读第一段〔串讲第一自然段〕:①本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声的?说明:“如赴敌之兵”;②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明确:比如(本体是秋声);③第一段是写秋之声,其次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争辩: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先串讲这一段)④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可分为哪两部分?明确: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谈论;⑤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明确:色、容、气、意;⑥这四个字里面又表达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⑦秋之意是什么?(神韵:由形到神的过程)

明确: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 ”(翻译) 作者写秋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翻译:“其所以摧败⋯⋯”一句,留意“气”应当怎么懂得?(肃杀)

明确: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其次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即秋的心性;突出秋心的肃杀; 朗读其次段;板书:度秋角淅沥萧飒特征受主观感如风雨骤声至如波涛夜凄切悲凉奔腾砰湃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行状秋惨淡清明栗佳树肃杀寂寥冽萧条丰草色变叶脱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义秋刑官兵象阴阳五行五声六寥肃杀寂律七、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其次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缘由,后半部分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第三段写的是什么呢?朗读,翻译这一段;写的是什么——议人生;发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联系欧阳修的生平,从“百忧——星星”,再齐读一遍;面对布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齐读:第3节;八、文章主题: 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 ”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 悲秋’ 之作相比, 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表达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可结合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争辩,然后说出观点和理由;明确: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淡定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明白一下欧阳修的生平;师补充: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 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见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原先体弱多病, 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头终止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 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 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显露出了这种期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九、听录音,整理课文;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同学轻声跟读;十、即时训练:1、完成课时作业相关练习;2、背诵课文;《秋声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位置与作用《秋声赋》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文以气为主”版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形象的语言精确把握文章主旨,起后人许多共鸣;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千百年来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 (1)、学问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尝意境,赏析情感; (2)、才能目标:深化解析词人情感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散文的宠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同学已有的学问体会,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懂得并初步实践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2)*懂得并初步实践起承转合的基本写作原理;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3)*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性;4)能从哲学、美学层面明白古人创作的一般规律;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①〈1〉诵读感悟法

文言文教学贵在多读;让同学在诵读中发觉经典散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摸索,品析,鉴赏;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同学争辩,让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③.比较法

通过与《登高》等诗词的比较阅读,让同学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文的艺术特色; ④.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和mp3的呈现,给同学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同学确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忙同学懂得教材;学法指导:意象意境感情(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①创设情境、感性熟识:依次呈现欧阳文忠公像

、欧阳修行书、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今人《秋声赋》图轴; ②温故而知新:讲解诵读提示,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2、3、4自然段,重点点评结尾段的朗读技巧;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2、介绍学习目标:文、质、哲“万能三角”文章学习法;解析“万能三角” :师介绍什么是“文”,然后和同学一起探讨什么是“质、哲”,明确基本概念;3、对“文”进行研讨:① 文似看山不喜平:师带领同学争辩,明确“起、承、转、合”的创作基本原理,此为“文”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的行文思路;② 理论联系实际,发动同学探讨课文是怎样起承转合的,明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4、对“质”进行研讨:横看成岭侧成峰,发动同学对文章主题的多义性(分三方面)探讨,总结;5、对“哲” 进行研讨:①同学摸索:为什么以欧阳修为代表之一的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