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_第1页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_第2页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_第3页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_第4页
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关系解析李卫红李卫红(李卫红(1965),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1参见拙著刑事政策学的重构及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2参见高铬暄等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内容提要: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是在刑事一体化范畴内各自独立的 学科,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又有一些交叉。犯罪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它们先后出现, 以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解决犯罪问题。它们之间是面对犯罪层层递进、互为补充 的关系,后一学科是对前一学科明显存在不足的发展。关键词:刑法学 犯罪学 刑事政策学刑法学作为刑事法学中最古老的学科基本已有定论,犯罪学在

2、19世纪后期 也具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而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至今在全球还处于 备受争议的阶段,我国刑事法学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1。笔者认为,刑事政策学 应当具有的独立学科属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学科的独立性取决于研究体 系的独立与完整,逻辑层次的清晰与分明,研究对象的明确与科学。而人们对于 社会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也常常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 高级。人类之初的理念与实践不过是杀人偿命,即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后,犯罪 人最直接地受到惩罚,以实现人们原始的公平与正义,这些是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后来人们发现这并没有解决犯罪问题,反而,犯罪现象愈演愈烈,因此,人们就 想到事

3、前预防,从条件预防、被害预防等等着手,以期减少犯罪的发生,这些是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但是,犯罪案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一起,而是不断地花样翻 新、层出不穷,人们又不得不重新面对已然的犯罪,而刑法规定的刑罚及非刑罚 制裁措施等已被几千年的社会现实证明于犯罪无益。百般无奈之中,扩大解决已 然犯罪问题的思路,不仅仅有刑罚还有非刑罚制裁措施及刑事诉讼法、监狱法、 行政法、经济法、民法中对于犯罪的处理方式。如实体上的刑事和解、社区矫正、 劳动教养、赔偿损失等,程序上的司法转处、恢复性司法等等,这些都是刑事政 策学研究的对象。上述脉络恰恰是从刑法学到犯罪学再到刑事政策学的发展轨迹,刑事政策学 从此脱离了刑法学

4、与犯罪学的现有框架,具有了真正独立的学科属性。三门学科 在刑事一体化的范畴内,从不同角度研究犯罪的身前事后,形成相对完整的层层 递进、互为补充的关系。一、三者的出场顺序(一)刑法学的诞生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2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刑法学的诞生,始于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 始人贝卡利亚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1764)一书的发表,作者首次对犯罪与 刑罚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论述,确立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罚 人道等作为刑法支柱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刑法理论的根基。3(二)犯罪学的诞生 犯罪学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以实证和思辩的方法研究作为社

5、会现象的犯罪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 参见张小虎著刑法的基本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 页。 4参见王牧主编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见张小虎著刑法的基本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 页。4参见王牧主编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第6页。 参见马克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90 页。6参见张小虎著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7 页注释。肖剑鸣、皮艺军主编:犯罪学引论,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70 页。犯罪学诞生于犯罪不断增加而传统刑法制度和刑法理

6、论无能为力的历史背 景下。“19 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导致各种 犯罪尤其是累犯急剧增加,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在犯罪对策上显得无能为力,按 照传统的对应于一定犯罪科处一定刑罚的罪刑均衡原则,已解决不了累犯增加等 新问题。”5意大利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的著作犯罪人论(1876)的出版标志 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有学者认为,加罗法洛撰写的犯罪学(1885 年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6(三)刑事政策学的诞生 刑事政策学是研究刑事政策的科学。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初始认定,学界基本认可,但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还 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应

7、以马克安塞尔的新社会防卫论作为现代刑事政策 学诞生的标志之作。主要是因为该书超越了刑法学的狭窄范畴,同时也走出了犯 罪学的纯学科研究方法与全方位的预防与控制犯罪对策,其内容更符合刑事政策 学的研究对象。马克安赛尔认为,“社会防卫概念的第一个含义,可以理解为它是针对犯 罪问题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新社会防卫论所倡导的新的处理犯罪的方法,首 先反对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刑罚方法,而是倡导通过使个人与社会分离的方 法,或者通过对个人适用排除或隔离、或矫正措施和教育措施的方法,把犯罪者 变成守法的公民。新社会防卫论要在科学地研究犯罪人格的基础上,根据犯罪人 的反社会性和危险性的大小来决定运用什么样的防卫

8、措施,对于反社会性和危险 性大的犯罪人,应采取把他们从社会中淘汰与社会隔离的方法,对其进行威慑打 击;对于反社会性和危险性小的犯罪人,应当采取矫正和教育措施对其进行改变 教化,以探讨更具有科学性和人道性的社会防卫手段取代刑罚7。由于社会防卫的理念是建立在人权与人道的价值观及法治国的基础之上,由 此进一步催生出现代意义的刑事政策及刑事政策学。如果没有这样的导向与根 基,就不会有现代意义的刑事政策,当然也就没有刑事政策学这一学科。或许学 科的诞生没有一个确切固定的时间,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开花结果并日臻成熟起 来。刑事政策学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逐渐从犯罪学中剥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 科。二、三者各自的研

9、究对象(一)刑法学的研究对象19 世纪以前的刑法学,是最广义的刑法学。它研究有关犯罪与刑事责任的 一切问题的学科,包括犯罪学、监狱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比较刑法 学、刑法史学等等,其研究对象包括实体的刑法规范、犯罪原因与对策、刑罚的 执行、刑事诉讼程序、刑事侦查、各国刑法规范等内容。广义的刑法学,是指解 释现行刑法、阐述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研究刑法历史、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 狭义的刑法学,仅指刑法解释学,即对现行刑法做出学理上的解释。学科的发展使得它的研究对象越来越精细,上述刑法学的流变过程反映了人 们的思维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当今学界通常认为,刑法学的研究对 象主要是犯罪刑

10、事责任刑罚。犯罪与刑罚一直是刑法学的核心问题,它是规 范意义上的犯罪与刑罚,犯罪与刑罚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国刑法学的体系是以我国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为研 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刑法学的体系不可能脱离开刑法的体系,但它又不能简单 照搬刑法体系。刑法学作为一门法律科学,它既要参照刑法体系,又要照顾到自 己内在的理论联系和逻辑结构以及叙述的方便,从而建立本身的科学理论体系。” 8刑法学包含刑法解释学与刑法哲学,具体研究对象包括:(1)刑法本身,如 刑法的概念、性质、地位、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等;(2)刑法规范与规定, 即刑法对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与具体规定;(3)刑法规范的

11、哲学基础; (4)对刑法规范的立法解释;(5)对刑法规范的司法解释,主要是指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具体适用刑法的司法解释;(6)刑法适用的规律、经 验与问题。9以上两种观点是以目前刑法学界有代表性的两本教科书为例,说明刑法学的 研究对象。尽管对此学界还有争议,但基本问题已都含在教科书中。(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犯罪学者一般认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对 策,犯罪对策中主要是犯罪预防。“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对犯罪现象和犯罪 行为进行综合研究的事实性学科,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的 理性认识,提出旨在预防、减少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体系。”10“新犯罪学

12、的理论 体系是以犯罪现象的存在为核心,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本质、存在形态、发展 变化规律和对策。”11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事实,犯罪现象的存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犯罪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普遍的,不会因为人们的憎恨和治 理而彻底消失,而只能是一定数量的减少和一定危害的减轻的一种社会现象。参见高铬暄等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 页。 参见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参见高铬暄等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 页。参见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7

13、月版,第 2 页参见张远煌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 3 页。参见王牧主编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第9 页。 同上,第 174 页。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 态系统。致罪因素是犯罪原因的构成要素;犯罪原因中的致罪因素(犯罪因素) 尤其是指决定犯罪形成与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犯罪原因包括宏观现微观两个视 角、动态与静态的分析,并且具有时空的特征。 参见康树华、张小虎主编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 月版,第107页。犯罪对策主要是指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研究的归宿。预防有广义和 狭义之别。狭义的犯罪预防

14、,是一种事前预防,是指以消除或限制犯罪行为发生 的可能性为唯一的或主要的目的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而广义的犯罪预防是 一种传统的预防概念,它包括所有对对预防资金积累磁生影响的事前干预措施和 事后的处罚或矫正措施。14(三)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4参见张远煌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614参见张远煌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6月版,第321 页。 参见拙著刑事政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目录。1、刑事政策的基本观念它们属于认识论范畴,这些基本观念直接决定刑事政策学的独立学科属性, 如刑事政策概念、刑事政策的功能、刑事政策的目标、刑事政策的主体等等,

15、这 些基础性的观念都是刑事政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刑事政策的概念、刑事 政策的功能、刑事政策的目标、刑事政策的主体、刑事政策的人道性、科学性、 法律性2、相关犯罪范畴人们对犯罪的认识也是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因为刑事政策的起点源于犯 罪,人们对犯罪概念、犯罪观、犯罪原因等等的不同认识,会导致制定与适用不 同的刑事政策。包括:犯罪概念、犯罪观、犯罪原因、犯罪人受害化的现状描述、 犯罪是一种评价,等等。3、刑事政策的根基现代刑事政策内化了自近代以来的自由、平等、博爱、公平、公正、效率、 人道的价值理念,根植于肥沃的市民社会土壤中,以法治语境下的分权监督与制 约为制度保障,以法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

16、为指针。正如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 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都是近代以来的产物。近代以前,几乎世界各国都有非常完 善的刑法,但那不是罪刑法定。因为,封建社会以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 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无法孕育生成这样的刑法原则。同样,刑事政策发展至今, 也有其特有的生长根基。4、实然刑事政策所谓的实然刑事政策,是指实际存在的刑事政策,它普遍存在于各国法律之 中,是各国实际存在和正在适用的刑事政策。实然刑事政策包括宏观的刑事政策和微观的刑事政策,或者称为战略的刑事 政策和战术的刑事政策。它们在刑事政策学体系中举足轻重,如果类比的话,它 相当于注释刑法学中对法条规范含义的阐明。我们可否称为注释刑事

17、政策学,即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正在适用的刑事政策的阐明。如自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刑事 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少杀、慎杀”“严打”“宽严相济”等,微观刑事 政策如刑罚(各种刑罚方式如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非刑 罚制裁措施(我国刑法第 37 条的规定),非刑事的手段,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措施, 社区矫正等等。5、应然刑事政策。应然刑事政策,即应当如此的刑事政策,它是根据对犯罪现象的客观规律的 认识和准确把握而提出的合目的和合理的刑事政策,具有科学性。实然刑事政策 是现实的正在被运用的刑事政策。但由于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性和法的相对滞后 性,实然刑事政策总会与应然刑事政策之间存在差距

18、。刑事政策学的任务之一就 是不断的将应然刑事政策转化为实然刑事政策,尽可能地使实然刑事政策更加科 学与丰满,进而真正对犯罪人予以合理的,合目的的人道处遇。在一定的时空条 件下,刑事政策思想、理论有可能上升为实然的刑事政策。例如,就宏观刑事政 策而言“减少、限制以至废除死刑的政策”应取代“少杀、慎杀政策”;就微观 刑事政策而言应以人道的具体的刑事责任方式取代不人道的刑罚方法,如刑事和 解制度、司法转处制度、缓予起诉制度等等,以实现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三、三者的关系三门学科的共同点在于研究并试图解决犯罪问题,虽然发现问题的角度与解 决问题的方式存有差异。(一)刑事法学一体化是刑事法学内在的逻辑演绎

19、过程。从学科的发展脉络 来看,近代以来的刑法学、犯罪学及刑事政策学其源头都要追溯到刑事古典学派、 刑事人类学派、刑事社会学派以及后来的刑事人道学派,这样同根的一脉相承只 是参天大树上的不同枝叉,虽然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一体化是其内在的品格。古典主义哲学蕴涵的公平正义理念催生了刑事古典学派,刑法学恰恰是其载 体,在制度层面以罪刑法定、罪刑相当等形式实践着其种种观念;实证主义哲学 孕育的客观精神催生了刑事人类学派及刑事社会学派,形成了犯罪学这一独立学 科,描述犯罪现象、寻找犯罪原因、制定犯罪对策,当然在刑法制度上出现了刑 罚与保安处分并存的双驾马车,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多地是预防并控制犯罪及 犯

20、罪人;人道主义哲学的兴起催生了刑事政策学的诞生,以人为本已成为全世界 全人类的共识,个人的权利最大化,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方式凸显个人存在 的价值,全新的处理犯罪问题的实体方式方法刑事和解及与其相对应的司法程序 恢复性司法,以史上从未有的速度与空间在世界各地弥漫开来,本质上全无文化 背景的差异与民族特色的装点,东西方百转千回,在同一或近似的理念指导下共 同完成制度上的飞跃。(二)关于犯罪概念三门学科均研究犯罪概念,但内涵与外延不同,存有交叉。刑法学意义上的 犯罪概念应归纳为:犯罪是符合刑法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这一犯罪 的形式概念虽然没有规定社会危害程度,但并不会导致扩大刑法的打击范

21、围。因 为,形式概念严格遵循罪刑法定,法典中规定的诸犯罪行为必是社会危害性达到 了犯罪程度的行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那法律也就不会再规定此种行 为构成犯罪了。另外,我国刑法条文采取了“定量模式”,即在具体犯罪构成中 包括了一定的数量要件。有些是直接规定了数量限制。例如盗窃罪、诈骗罪、抢 夺罪、偷税罪等。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超出了上述范畴。犯罪学是事实学,这就决定了犯 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不同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它从功能性犯罪定义出 发,将犯罪界定为一切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内容涵盖了法定犯罪、待犯罪化的犯 罪、准犯罪、待非犯罪化的犯罪。它不受制于规范,而具有开放性的体系。只要 有社

22、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其核心是对社会危害性的界定。一般而言,大多 数人认为,偏离主流社会所认可的、侵犯了公共的或是个体的利益、对社会有害 的行为就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现代意义上的刑事政策是建立在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基础上 的、旨在解决犯罪问题的各种方式方法,而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应该就是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刑罚是刑事政 策的主要的基本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刑事政策不仅仅要考虑如何对付规 范意义上的犯罪,还要考虑非规范意义上的犯罪,以及用刑罚以外的手段来解决 犯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刑事政策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就是犯罪学意义上的犯 罪

23、概念。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由学科性质决定,犯罪学的 主旨在于犯罪预防,这种预防既包括对已然犯罪,也包括对未然犯罪,而其核心 主要在未然犯罪,即将还未出现的犯罪控制在萌芽状态或是预防其发展及蔓延。 而刑事政策学中的犯罪是指已然犯罪,是已然的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刑事 政策是一种事后处理措施,只有当各种犯罪行为发生以后,刑事政策才去解决问 题。但它又不仅仅是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而是对其有所扩大,刑法没有规 定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如不满 14 周岁的人及精神病人已经实施了严重危害 社会的行为)也含在其中。(三)研究内容的冲突与矛盾 刑法强调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刑事政

24、策强调刑事和解。毫无疑问,两 者是矛盾的,如果一个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双方刑事和解,谈何罪刑法定及罪刑 相当?但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法律制度框架,在不同情况下, 可以解决不同甚至相同的犯罪问题。如果是在单纯的国家传统司法模式的范畴内 解决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一定要罪刑法定及罪刑相当;如果是在恢复性司法模式 下刑事和解,则不涉及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刑事和解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和解的 需要,主要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的配合,因人而异,与罪刑无多大关系;罪刑法定 的核心是罪与刑都由法律规定,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无关。而罪刑相当关注的是 刑与罪是否匹配,从而实现正义。现代社会更加强调每个人的作用。因为市

25、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利益呈多元状态 分布,公民个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定会将个人的意识与意志发挥到极致, 趋利避害,其结果是导致市民社会的发达,每一个体是社会主体的一分子,而不 仅仅是被规范的对象,即一部分人是另一部分人的统治对象,而最终结果是将国 家权力分化,国家无奈地让渡出一部分权力给社会及公民个人,在最大限度内实 现每个人的“意思自治”。社会中人人平等,但依然会在法治的旗帜下,不过法 律更为公正、公平,在立法者与普通百姓之间,机会也均等,人们拥有更多的选 择的权利,即使犯罪以后,也可选择以哪种方式承担刑事责任,行为人从被动到 主动,对犯罪后的各种结果可以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罪刑法定具有终

26、极价值。只要国家存在,其根本的意义在于限 制国家权力的恣意与保障公民个人权利不受侵犯。它带来的益处绝不仅仅是针对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它所铸成的抗衡强大的国家司法机器的法律屏障,保护了 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众所周知的是:每一公民不可能都成为罪犯;但有可能性 发生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会在不期之时落到不特定的公民身上。罪 刑法定保护的是你、我、他,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罪刑法定对国家权力是一种 恒久的制约。(四)对同一犯罪的不同处理以一案件为例:陆某(男,21 岁)于2005 年 8 月 27 日 12时许,在某大学 学生宿舍 B 栋 406 房间内,趁无人之机,将郑某(男,十八岁)旅行箱

27、内的中 国银行卡盗走,于次日先后三次从ATM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整,后被查获归 案,赃款已起获发还被害人。案发时陆某为某大学中西医结合班 04 级学生。诉讼过程及处理结果是:陆某因涉嫌盗窃罪于2005年9月2日被公安机关 刑事拘留,同年9月8日被取保候审,于2005年10月10日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起诉。承办人通过认真仔细阅卷,并做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鉴于陆某主要是由 于家庭十分贫困,其学习成绩优秀且交不起学费;其犯罪情节较为轻微,认罪态 度很好,有悔罪表现,赃款已退赔;被害人原谅陆某并请求不追究刑事责任。本 着教育挽救的原则,提请相对不起诉,最终检查委员会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陆 某重回校园。本案如果依照罪刑法定处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定罪量刑。因为行为人盗取 人民币5000 元整,依照司法解释,5002000 元为盗窃罪的“数额较大”,其 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按照我国刑法第 264 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