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盐_第1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盐_第2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盐_第3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盐_第4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钠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步骤Na2CO3NaHCO3初步结论白色粉末,加水结块;放热细小白色晶体,加水部分溶解;放热不明显振荡时间长 可溶解固体量减少溶液变红 溶液变微红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晶体,碱性比NaHCO3强加水部分溶解,碱性比Na2CO3弱Na2CO3NaHCO3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管口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受热不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 Na2CO3和NaHCO3 的热稳定性 三、碳酸钠1.物理性质: 俗名、溶解性2.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 Na2CO3+HCl(少量)=NaCl+NaHCO3 CO3

2、2-+H+=HCO3- Na2CO3+2HCl(足量)=2NaCl+H2O+CO2 CO32-+2H+=H2O+CO2实验设计:1.数滴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才有气体生成。 CO32-+H+=HCO3- HCO3- +H+=H2O+CO22.一滴碳酸钠滴入盐酸中,立即有气体生成。 CO32-+2H+=H2O+CO2思维拓展:不用任何试剂怎样鉴别物质? ( 互滴法) 滴加顺序不同 产生现象有别 结合原理进行 相互滴加便知提别提醒:与使用量有关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互滴法完成。(2)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CO32-+Ca2+=CaCO3条件:反应物二者均可溶

3、生成物中有难溶(3)与盐的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 CO32-+Ba2+=BaCO3条件:反应物二者均可溶 生成物中有难溶(4)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Na2CO3(不饱和)+CO2+H2O=2NaHCO3 CO3 2-+CO2+H2O=2HCO3- Na2CO3 (饱和) +CO2+H2O=2NaHCO3 2Na+CO3 2-+CO2+H2O=2NaHCO3特别提醒:与状态有关的化学反应四、碳酸氢钠1.物理性质: 俗名、溶解度2.化学性质:(1)加热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2)与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HCO

4、3-+H+=H2O+CO2(3)与碱的反应a.与NaOH溶液反应 NaHCO3+ NaOH =Na2CO3+H2O HCO3-+ OH-=CO32-+H2Ob.与Ca(OH)2反应 NaHCO3+ Ca(OH)2(足量)=CaCO3+H2O+ NaOH HCO3-+ Ca2+OH-(足量)=CaCO3+H2O 2NaHCO3+ Ca(OH)2(少量)=CaCO3+2H2O+ Na2CO3 2HCO3-+ Ca2+ 2OH-(少量)=CaCO3+2H2O+CO32-1、用哪些方法鉴别Na2CO3、NaHCO3 ?思考与交流2、如何除去NaHCO3中少量Na2CO3 ?3、如何除去Na2CO3中少

5、量NaHCO3?比较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物 质 Na2CO3 NaHCO3俗 名色 态热 稳定 性与 酸反 应小苏打纯碱、苏打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易溶溶液变红,显碱性稳定,加热不分解易溶Na2CO3NaHCO3溶液变红,显碱性不稳定,加热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CO32-+2H+=H2O+CO2HCO3-+H+=H2O+CO2碳酸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放热现象。水溶性与酚酞作 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要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胃药-NaHCO3片 我 明 白 了!1.去污粉中主要含碳酸钠,它为什么能去污?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和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可溶

6、性物质。2.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加工饼干、蛋糕等食品时也常用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起什么作用?苏打饼干碳酸氢钠在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能灭火;加工饼干、蛋糕等食品时也常用到碳酸氢钠,也与碳酸氢钠受热生成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使面团起泡,而使饼干、蛋糕蓬松。3.患有胃病的人常因胃酸分泌过多而不适,碳酸氢钠片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为什么?碳酸氢钠片能与胃酸(含有盐酸)反应,从而降低了酸的浓度,使病人症状改善。3、焰色反应 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注意:要用铂丝或洁净的无锈铁丝蘸取待测液或待测固体灼烧之前要用稀盐酸洗涤。焰色反应中出现

7、的颜色,针对的是元素,不是单质,也不是指化合物。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几种金属的焰色: Li Na K Cu Rb Ca Sr Ba紫红色 黄色 紫色 绿色 紫色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别忘了透过蓝色钴玻璃 金属钠钾铜钡钙颜色黄色紫色绿色黄绿色砖红色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的焰色注意:1)无论是金属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其焰色都相同;2)金属的化合物无论是溶液中还是固体,其焰色相同。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名称和化学式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碱性热稳定性与H+反应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水中溶解度不大, 小于碳酸钠稳定,但结晶碳酸

8、钠(Na2CO310H2O)易风化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CO32- + H+ = HCO3- HCO3- + H+ =CO2 +H2OHCO3- + H+ =CO2+H2O 比CO32-剧烈Na2CO3NaHCO3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与碱的反应与盐(如CaCl2、BaCl2等)的反应与CO2的反应相互转化主要用途与NaOH不反应,但能与Ca(OH)2、Ba(OH)2发生反应。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与NaOH反应:HCO3- + OH- = CO32- + H2O与少量Ca(OH)2溶液反应:

9、Ca2+ + 2OH- +2HCO3- = CaCO3 + 2H2O + CO32-Ca2+ + CO32- =CaCO3 不反应Na2CO3+CO2+H2O = 不反应2NaHCO3 Na2CO3 NaHCO3CO2 + H2O固(加热) 液(NaOH)制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 食品发酵、胃药、灭火剂思考1有两瓶无色透明溶液HCl和Na2CO3,不使用任何试剂,如何利用化学性质区分出二者?解析:采用“互滴法”鉴别。HCl溶液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CO32- + H+ = HCO3- HCO3- + H+ = CO2 + H2O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滴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Na2CO3溶

10、液滴入盐酸中:CO32- + 2H+ = CO2 + H2O现象:一开始就有气泡出现。方法:用一支试管取少量某一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另一种溶液,若一开始就出现气泡,则试管中的是HCl;若开始无明显现象,滴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则试管中的是Na2CO3溶液。思考2不加热,怎样用NaOH溶液和CO2来配制Na2CO3溶液?解析:NaOH + CO2 = NaHCO3 NaOH + NaHCO3 = Na2CO3 + H2O方法:(1)取等体积的两份NaOH溶液;(2)向其中一份通入足量的CO2,使其全部转化为NaHCO3;(3)将生成的NaHCO3溶液和另一份NaOH溶液混合即可。练习1要除去CO2

11、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最好选用( )A.饱和石灰水 B.Na2CO3 溶液C.饱和NaHCO3 溶液 D.Na2O2 C练习2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最终一定有沉淀析出的是( )A.饱和石灰水 B.饱和纯碱水C.饱和小苏打水 D.CaCl2 溶液B例题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气体体积大B.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Na2C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可用加热法除去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出现浑浊A B练习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被检物质;每次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火焰;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仅有不正确 B.仅有不正确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