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鲁迅的文艺观 鲁迅的文艺观鲁迅的文艺观4.1.1 一、早期对文艺本质的认识4.1.1 一、早期对文艺本质的认识4.1.1 一、早期对文艺本质的认识4.1.1 一、早期对文艺本质的认识4.1.2 二、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形成4.1.2 二、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形成4.1.2 二、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形成4.1.2 二、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形成3作家的阶级性决定了文艺作品必然带有阶级性4.1.2 二、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形成4.1.2 二、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形成4.1.3 三、对文艺审美特性的强调4.1.3 三、对文艺审美特性的强调4.1.3 三、对文艺审美特性的强调4.1.3 三、对文艺审美特
2、性的强调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崇高也称作雄伟壮美伟美“阳刚之美”艺术的崇高是指艺术作品中带有一 种特殊的威力,能引起人们的敬畏、赞叹和紧张的情绪,使人们产生一种高居于平庸和 渺小之上的感情催人奋发促使人们同卑鄙的事物进行斗争美和艺术深深扎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土壤里对于二三十年代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来说最需要的是能够“呼唤血与火”的文艺LA是能够鼓舞人心的“力之美”的艺术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
3、态所作的阐释优美既 “阴柔之美”。艺术上的优美,指的是作品内在的平衡、和谐以及所具有的自然、 柔和、冲淡、纤巧、协调、悦目的特色,能使观赏者怡然自得。关于优美鲁迅不免过于偏激抑优美扬崇高是从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出发的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4.1.4 四、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鲁迅的文艺观一、文艺创作的独特性4.2.1 一、文艺创作的独特性4.2.1 一、文艺创作的独特性4.2.1 一、文艺创作
4、的独特性4.2.1 一、文艺创作的独特性4.2.1 一、文艺创作的独特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 1、作家艺术家在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的感受,这种感受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审美情 感的态度将这种感受情感表达出来才有所谓的艺术这是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 作用的层面 2作家艺术家为了将这种感受影印到文艺中去寻找情感的载体即由线条色彩节奏言辞所构筑的生活的具体形象包括作品的人物情节细节等等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 1感情的真实就是在创作中作家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认为“无真情亦 无真相”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所遇所感所见产生2
5、有没有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堪称艺术品的最起码的标准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性的表现3艺术作家有了从亲身体验中得来的真情实感还要敢于善于将这种情感大胆地 真切地表现出来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 4作家艺术家要再现出作为这种情感载体的生活具象即在某些论著中被称之为 “ 描写对象”者在写实作品中要求描写的事物取现实本来的形式要求人物、情 节细节的真实也可以幻想虚构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
6、性4.2.2 二、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4.2.3 三、文艺的创作方法4.2.3 三、文艺的创作方法4.2.3 三、文艺的创作方法4.2.3 三、文艺的创作方法四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4.2.4 四、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鲁迅的文艺观一、文体选择中体现出的文体意识4.3.1 一、文体选择中体现出的文体意识二对新诗文体的思考4.3.2 二、对新诗文体的思考4.3.3 三、对小说文体的理解4.3.3 三、对小说文体的理解4.3.3 三、对小说文体的理解4.3.3 三、对小说文体的理解4.3.4 四、对杂文文体的把握4.3.4 四、对杂文文体的把握鲁迅的文艺观4.4.1 一、对文学欣赏主体的重视和尊重4.4.1
7、 一、对文学欣赏主体的重视和尊重赏主体的重视和尊重4.4.1 一、对文学欣赏主体的重视和尊重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鲁迅对读者的划分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4.4.2 二、强调“趣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鲁迅对文学欣赏活动中“趣味”的强调1、谈欣赏,必须理
8、直气壮地讲“趣味”。 欣赏活动是一种心灵活动,要引导读者进入这种自愿的 心灵活动中去,首先就必须使他们感到趣味。2、作者尊重读者,首先是尊重读者的趣味, 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的办法让读者去接受其作品。 3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 的影响”。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1读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常常是带着某种参与意识的在欣赏过程中欣 赏者不仅积极地进入作品提供的场景去身临其境地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呼吸同悲欢去体验作者曾经体验过的情感和思想而且常常以自己的生活经
9、验去充实补足作者没有写 明的部分甚至对作者的某种意图进行某种发挥性想象即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2鲁迅希望文学作品能贴近读者引发读者的参与意识但却很反对读者对作品的过于 “钻入”。所谓“钻入”是一种缺乏“鉴赏态度”的病态的阅读倾向。读者应意识到“小 说乃是写的人生并非真的人生故看小说第一不应该自己跑入小说里面”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3鲁迅认为文学欣赏要尽可能发挥文学作品的社会功用就必须努力抑止欣 赏中负效应的产生这也再次
10、昭示了其文学欣赏观与他的整体的社会功利性 文学观的同一性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4.4.3 三、正视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艺术“再创造”个表现1自充作品中的脚色2按图索骥视文学作品为实录3视文学作品为泼秽水的器具4.4.4 四、把握文学欣赏的复杂性和差异性4.4.4 四、把握文学欣赏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果差异的原因1不同时代的读者各根据在自己的时代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去欣赏文学作品自然会产生欣赏效果的差异 2同一时代的读者因环境的差异思想感觉彼此不同也会产生欣赏效果的
11、差异 因为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是“非身历其境不易推想”的 3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年龄层次上即使是同一作品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WWW.SUNLANDS.COM4.4.4 四、把握文学欣赏的复杂性和差异性4.4.4 四、把握文学欣赏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鲁迅的文艺观4.5.1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1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4.5.1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1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4.5.1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1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4.5.3 三、批评家应有的科学态度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3
12、 三、批评家应有的科学态度四文学批评的标准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4 四、文学批评的标准4.5.5 五、文学批评的方法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5 五、文学批评的方法4.5.5 五、文学批评的方法第五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论4.5.5 五、文学批评的方法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1.0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序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
13、0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序5.1.1 一、肩负起以文学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使命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1 一、肩负起以文学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使命5.1.2 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潮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2 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潮5.1.2 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潮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2 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潮5.1.2 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潮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2 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潮5.1.3 三、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
14、小说艺术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3 三、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5.1.3 三、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5.1.3 三、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5.2第二节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二节 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鲁迅的小说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
15、、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1 一、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出改造国民性的紧迫性
16、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出改造国民性的紧迫性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出改造国民性的紧迫性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2 二、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地指出改造国民性的紧迫性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鲁迅
17、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两大系列简答 (1旧式系列是封建型的知识分子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建卫道者文化流氓之 类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干亭等另一类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崇拜者和殉葬品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 陈士成等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两大系列简答 (2)属于新式系列的是一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鲁迅描写的主要对 象。特点是既首先觉悟而又动摇不定。这一系列的知识分子面貌不一,反映了那个时 代的许多动向与信息如孤独者中的魏连殳sh伤逝中自由恋爱的的涓生( 走出穷途和子君 (走
18、向穷途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以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为例分析鲁迅是如何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 第二鲁迅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寻路”的特点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 则从正面提出了知识分子在充满丑恶和矛盾的现实社会中应持何种人生态度走怎样 的人生道路的问题这一主题,在鲁迅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这一组
19、小说 就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面对人生长途上的“难关”时所作的种种选择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悲喜剧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5.2.3 三、努力探索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5.3第三节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二节 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鲁迅的小说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3.0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5.3.0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5.3.2二在人物刻划上“杂取种种人”“烂熟于心”塑造了出色的艺术典型5.3.2二5.3.2二在人物刻划上“杂取种种人”“烂熟于心”塑造了出色的艺术典型第三节
20、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三情节结构单纯质朴而又灵活多变 5.3.4四艺术手法以传神的白描为主富有民族特色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5.3.4四艺术手法以传神的白描为主富有民族特色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5.3.4四、艺术手法以传神的白描为主,富有民族特色5.3.4、四、艺术手法以传神的白描为主,富有民族特色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白描本来是一种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特点是简练朴素明快除了线条本身的墨色以外不加任何其他颜色运用到文学创作上鲁迅将之概括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5.3.5五、作品语言简朴,含蓄而又幽默5.3.5五作品语言简朴含蓄而又幽默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5.3.6六5、.悲3、
21、6喜、剧因六素的、奇妙悲融合、喜剧因素的奇妙融合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一在总体构思上选材严开掘深,作品简洁而凝重二在人物刻划上,“杂取种种人”,“烂熟于心”,塑造了出色的 三情节结构单纯质朴而又灵活多变四艺术手法以传神的白描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五作品语言简朴含蓄而又幽默六悲喜剧因素的奇妙融合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呐喊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4.1 一、关于
22、故事新编的“性质”之争5.4.1 一、关于故事新编的“性质”之争1.故事新编共收小说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到1935年历时13年 2.补天奔月铸剑 (“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写于1922年至1926年属于鲁迅的前期作品 3.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五篇写于1934年至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5.4.2 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2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2 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2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出关写的是孔老相争,老子失败后西出函谷关的故事。小说的主题是批判老子的“消极无为” 思想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大变动时期孔老见解不同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柔进 取”;老子则
23、“无为而无不为”,“以柔退走”, 一事不做,徒作大言。小说安排了他们的论争, 结果孔胜老败,老子只好“以柔退走” 小说对于孔、老都是批判的,但作品更突出了对老子“无为 ”哲学的批判。小说中的孔子是一个狡猾的逢蒙式的 人物,从自己的老师老子那里悟到了“人世” 的决窍,然后又逼得老师只好西出函谷关; 而老子却像“一段呆木 头”,作者让他出函谷,走流沙,到处碰壁,突出地描写了老子在出关过程中的狼狈相。这篇小说是针对 30 年 代社会上出现的崇尚空淡的危险倾向而写的。5.4.2 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2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2 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2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5.4.
24、3 三、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5.4.3 三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5.4.3 三、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5.4.3 三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第五章鲁迅的小说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1一狂人日记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1 一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对吃人主题的描写(1)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内心的感受和活动揭露封建社会家庭礼教吃人的本质 (2)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狂人的心理活动 ; (3)通过狂人的感受写出对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文明”之本质的判断 (4)从现实到历史从他人到自我到全民族从被吃到吃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对封建制度和
25、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了鞭辟入里的揭露5.5.1一狂人日记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1 一狂人日记狂人日记的象征手法对表现吃人主题的作用(1)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2)狂人日记主题思想的深刻开掘,得力于两者的结合,奥妙在于狂人形象的塑造。 (3)作品将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社会与礼教吃人,将狂人的妄想症引申为对历史和现实的 清醒认识,靠的是象征主义。 (4)作者在狂人的疯话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反封建的深意;作品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注了催人联想事物和情景,突出其象征意义。5.5.1一狂人日记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
26、分析5.5.1 一狂人日记5.5.1一狂人日记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1 一狂人日记格特征 (2)狂人具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他习惯于怀疑传统独立思考的结果 (3)狂人具有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5.5.2 二阿Q正传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 5.5.2 二、阿Q正传5.5.2 二阿Q正传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 5.5.2 二、阿Q正传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1外冷内热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 的深切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 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5.5.2 二阿Q正传第五节 鲁迅小说
27、名篇分析 5.5.2 二、阿Q正传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2以讽抒情鲁迅善用讽刺手法在阿Q正传中他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 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 办”的反动实质5.5.2 二阿Q正传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 5.5.2 二、阿Q正传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3形喜实悲作品展示出了一出出喜剧:阿Q的种种可笑行为,未庄人的种种可笑与可鄙,阿Q的衙门受审等,但 这些喜剧性场面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刻的悲剧意识。5.5.2 二阿Q正传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 5.5.2 二、阿Q正传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1)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革命的描写,总结辛
28、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历史教训 (2)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3)深远的历史意义,阿Q精神作为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病状,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作为一面” 镜子,使人们窥测到这种精神的病容时时警戒。5.5.2 二阿Q正传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 5.5.2 二、阿Q正传 (2)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 的农民他不敢正视现实,常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同时又妄自尊大;他身上有看客 式的无聊和冷酷;他身上有着畏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阿 Q 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5.5.3三祝
29、福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3 三、祝福5.5.3三祝福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3 三、祝福祝福中祥林嫂性格的反抗性与奴隶性祝福的主人公样林嫂性格鲜明独特内涵丰富而深刻作者精心刻画了祥林嫂倔强 反抗的性格她有追求,有主见,肯努力,不服从别人对她命运的安排。希望凭自己勤 劳的双手创造独立自主的生活为此她一次又一次地向命运抗争但潜伏在祥林嫂顽 强、抗争性格背后的是奴隶性。她固然有理想,有追求,但这种理想与追求又是十分渺 小和可怜的她是“从一而终”封建道德的忠实实践者5.5.4 四伤逝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4四伤逝5.5.4 四伤逝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4四伤逝5.
30、5.4 四伤逝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5.5.4四伤逝以酿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分析伤逝的思想意义(1造成悲剧原因之一是家庭之外有一个可怕的社会通过他们的爱情悲剧表达了 对旧社会的愤怒(2他们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还在于他们基本上是爱情的盲者(3伤逝悲剧的成因还在于男女主人公过高地估计了个人的力量个性解放的思 想虽有反封建的威力但毕竟不是锐不可挡的思想武器在社会尚未解放之前个性不可能获得彻底的解放。WWW.SUNLANDS.COM5.5.4 四伤逝第五节 鲁迅小说名篇分析 5.5.4四伤逝伤逝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手法1作者采用“手记体”,给作品带来了浓郁的抒情色彩;“手记”,是对前一阶段生活 的回
31、顾和总结便于真切地抒写自己亲身的感受而这里又是悲剧的主人公之一悼念自己 心爱之人悔恨自己对心爱之人的过失因此采用“手记体”便最为合适 2作品一系列真实的细节描写极为生动而感人作品侧重表现他们思想感情的变化以 及随之而来的家庭氛围的变化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心灵思想情感及其心灵距离的变化。WWW.SUNLANDS.COM第六章鲁迅的杂文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 第二节 鲁迅前期杂文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内容 第四节第六章鲁迅的杂文第六章鲁迅的杂文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第二节 鲁迅前期杂文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内容第四节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6.1.1 一、举起
32、“匕首”与“投枪”,“和读者一同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6.1.1 一、举起“匕首”与“投枪”,“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6.1.1 一、举起“匕首”与“投枪”,“和读者一同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6.1.1 一、举起“匕首”与“投枪”,“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6.1.2 二、展示“时代的眉目”的“诗史”1.1.1一鲁迅的文化史意义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6.1.2 二、展示“时代的眉目”的“诗史”(一鲁迅的杂文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动向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二鲁迅的杂文中活现着一批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三鲁迅的杂文形象地描绘了许多社会世象和心态(四鲁迅的杂文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鲁迅的杂文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值得后人认真研读的一代“诗史”6.1.2 二、展示“时代的眉目”的“诗史”1.1.1一鲁迅的文化史意义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6.1.2 二、展示“时代的眉目”的“诗史”6.1.2 二、展示“时代的眉目”的“诗史”1.1.1一鲁迅的文化史意义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文学史地位6.1.2 二、展示“时代的眉目”的“诗史”6.1.3三、“侵入高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药包装材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蒸蛋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啤线刀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第七组-苏家坪隧道开挖
- 口语之路从此不普通-学生口语提升全攻略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某型布雷装备系统效能评估
- 学期阶段性教学总结计划
- 学校艺术课程的跨专业融合计划
- 大学艺术,一年制油画教学计划书
- 村委会升国旗仪式活动计划书
- 天翼云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认证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水上运动皮划艇行业营销动态与竞争趋势预测报告
- 2023年贵州大方富民村镇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上下楼装修纠纷协议书范本
-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0 《往事依依》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施工成本控制员岗位职责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DB11∕1450-2017 管道燃气用户安全巡检技术规程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练习试题(解析版)
- 室上性心动过速-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