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2023学年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2023学年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2023学年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2023学年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校联考2023学年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ABCD2毛泽东提出在外交上“要搞一条横线

2、,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意在要团结这些国家对抗苏联。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A20世纪40年代末期B20世纪50年代末期C20世纪70年代初期D20世纪80年代初期32012年7月7日,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前,幸存川军老兵及川军后人在纪念某事件75周年,这一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皖南事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4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5读下表:1840一1894年

3、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据此可以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6如图中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制订两河流域最早的成文法典B在阿拉伯地区创建伊斯兰教C作为穆罕默德继承者扩张阿拉伯帝国D率军亲征攻灭拜占庭帝国7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句子,其中的“祭”解释为“祭祀”,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8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正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

4、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相互推动B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C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D世界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9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10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

5、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A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C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D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政治11观察下图,其主张的提出者是A胡适B陈独秀C梁启超D鲁迅1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

6、实施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作答:历史上,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六国统一中原,但二世而亡。始皇以先王之宫廷小,作天下谓之阿房宫,阿房宫遗址隔渭河与咸阳相望。秦朝人民并没有因为统一而生活幸福,反而农民日子更痛苦,反秦之声四起。(1)从封建农业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2)除了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外,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其他经济措施。(3)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源是封建农业经济的破坏,指出其具体原因。14(20分) “顺风”与“逆天”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舍此别无

7、他途也。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非我也。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问题:(1)材料中“彼二国逆天而行”中的“二国”具体指哪两个国家?作者为何称其为“逆天而行”?(2)概括材料中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3)你如何看待福泽谕吉的观点?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8、,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后期,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如青铜耒,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答案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与日俱增,毛泽东认为,要在国际上对抗苏联,需要团结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际上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于是就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构想,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以在此时期有了对抗苏联的设想。3、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

9、据题目的“2012年7月7日.纪念某事件75周年”即可判断出是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A正确。考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卢沟桥事变的爆发【题目详解】4、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数学书籍、公式、法则和珠算等,在明代的民间传用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实用科技的广泛应用,A选项符合题意。民间使用公式、珠算不能体现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B选项错误。民间普遍使用珠算不能说明“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只是黄宗羲等少数进步人士的观点,D选项错误。5、C【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的“土布消用洋纱量”的数据变化可知,中国土布

10、对洋纱的消用量大增,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项;无法直接从材料信息得出民族工业发展与农产品商品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材料描述的土布发展概况,它不是近代工业的产物,排除A;土布的产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故无法得出“强劲冲击”的结论,排除B;材料描述的土布发展概况,而非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6、D【答案解析】穆罕默德二世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率军亲征攻灭拜占庭帝国,故D正确;汉谟拉比制定两河流域最早成文法典,排除A;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排除B;默罕默德的继承者扩张了阿拉伯帝国,不是穆罕默德二世,排除C。故选D。7、B【答案解析】结合所

11、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持统治秩序的政治制度;题干“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祭”明显与血缘有关。故答案为B项。A项,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排除;C项,礼乐制涉及的是等级制度,不合题意,排除;D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答案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8、B【答案解析】由材料信息“正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12、”可知,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相互推动,故A错误;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故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世界还没有打破相互孤立的状态,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历史。9、A【答案解析】材料“小东西哭哭啼啼欢欢喜喜笑嘻嘻”这些对人丰富情感的描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A选项正确。现实主义的笔调往往冷静客观,与该段文字所展现的风格不符,B选项错误。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C选项排除。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D选项排除。10、C【答案解析】材料表明,

13、孙中山以美、法两国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故选C;1911年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主张地方自治,并不能说明要实行联邦共和制,排除B;材料未提到结合中国实际,排除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1、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而胡适又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所以其主 张的提出者是胡适。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14、胡适12、D【答案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列入了国家发展计划其目的是奠定新中国矿业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D正确;“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是要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确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而不是“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B错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是农轻重等比例关系,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与材料无关。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郑国渠和都江堰保障了粮食供

15、应。(2)措施: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修驰道。(3)灭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答案解析】(1)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发展;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筑保障了秦国的粮食供应。(2)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在经济领域还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修驰道,加强了中央集权。(3)灭亡:结合所学,可从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等角度分析总结。14、(1)国家:中国、朝鲜。这两个国家推行专制统治;不愿顺应时代潮流,学习西方,而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最后成为西方殖民侵略的对象(2)世界大势:西学东渐是大势所趋(西洋文明有征服世界的势头;东方国家应主动效仿,顺应潮流)(3)中国、朝鲜:抱残守缺不愿变革是不智之举。日本的选择:中国、朝鲜对日本无益,日本应脱亚入欧,学习西方进行改革。(若只写日本可与欧洲列强一道,将中、朝作为殖民征服的对象。【答案解析】(1)材料“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