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案(学生版)_第1页
《说“木叶”》学案(学生版)_第2页
《说“木叶”》学案(学生版)_第3页
《说“木叶”》学案(学生版)_第4页
《说“木叶”》学案(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4说“木叶”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结合诗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恽灼灼寒砧窸窣筌冉冉翩翩征戍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袅枭琅朗盅蛊燥噪躁迢诏苕褐竭羯3、积累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秋月照层岭,海水扬其波皎皎云间月,洞庭波兮木叶下【课堂探究】1、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请在

2、此基础上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2、请找出有关“树”、“叶”、“树叶”和“落叶”、“木叶”和“落木”的诗句,并根据诗句分析这些意象出现的季节、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涵义。场合特征意味树叶木叶落木3、】“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提取关键信息,进一步归纳“木”“树”的不同特征。第一特征(外形):(1)木(2)树第二特征(色泽):(1)木(2)树【课时测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袅袅nio漂泊b不落于言筌qunB皎皎jio橘颂j心有余悸jC窸窣s桅杆wi蛊惑人心D寒砧din迢远tio接踵而至hn2下列词语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绵密灼热歧路箫瑟B聒噪纱锭漂零沼泽C传诵涔涔饱满关键D钟爱潜藏捣衣干躁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随着北半球地区暑热_、秋凉渐近,甲型H1N1流感正进入了新的蔓延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度警惕甲型流感的“第二波”蔓延。2他根据新疆区域特点,推行乔、灌、草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_了沙漠化的推进,稳定和扩大了绿洲,使局部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3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在_的工作环境中,为油气田的开发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A消逝遏止艰苦B消失遏止坚苦C消失遏制艰苦D消逝遏制坚苦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

4、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阿巴斯与穆巴拉克讨论了重启巴内部和解对话的相关议题。阿巴斯说,埃及方面保证将继续周旋,力争促使巴内部和解对话尽快展开。B中行近日与泛美开发银行IDB签约了贸易融资便利项目协议,此协议旨在解决国内企业开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市场的过程中的融资和担保问题。C由于朝鲜当局无法保证必要的粮食供给,朝鲜居民很难度过这个冬天。另外,朝鲜年后将迎来金正日67岁的生日,在准备节日所必需的特别食品方面朝鲜捉襟见肘。D该项目产品实现产业化后,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将真正掌握技术主动权和制高点,LED芯片生产投资成本将大大降低,国内甚至国外的LED封装产品价格下降将马到成功。【延伸阅读】说木叶引用诗

5、文详解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3。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始:开始微:渐渐、有一

6、些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5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南朝梁柳恽捣衣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

7、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6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

8、是颂橘。”7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8、桂树丛中生兮山之幽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9、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春天来了,庭院中一棵奇异珍贵美丽的花树,在雨水阳光的滋润下生长得花繁叶茂,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补充全诗: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

9、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题解】: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子的诗。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所不同的是折芳寄远的主角,一为游子,一为思妇。【译文】:庭院中那株奇美的花树啊,绿叶下开满着繁茂的花朵。我举手折下一支开得最好看的花枝啊,要把它送给我日夜思念的亲人!花儿的芳香充盈浸染着我的衣袖啊!可是天遥地远,我又怎能将它送达!唉!这花又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啊!只不过离别太久想借花表达我的怀念之情罢了10、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翻译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11、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后面是“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意思是云间之月皎

10、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但不久之后又当如何呢12、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在这里的字面的意思是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晨作者看到了一轮明月悬挂在空,照着荒秃的层层高岭上,深秋微寒之风将层层高岭之树上的叶子吹落13、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

11、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14、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15、“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日暮黄昏,孤寂一人,大概是有亲人,心上人,不得聚,不得见,或许根本就是不能聚,不能见了,眼前又有这衰飒秋风,更觉凄凉,不要说找个知心连亲的人,就连乘凉时节的树叶也都飘然而去,我就姑且把树枝当作依靠吧!这里隐隐透出诗人的一种不屈精神,宁缺毋滥,决不会因为孤寂随便找个人引为知己,宁可和大自然的植物树木为伴,树没了叶,那就和树枝在一起。说木叶(第二课时)【学

12、习目标】1、理解意象及其特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2、初步培养感悟诗歌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的能力,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3、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重点难点】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2、感悟诗歌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课前预习】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

13、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课堂探究】1、在我国诗歌中,“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请任选其一体会意象的丰富含义。(1)梅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GB3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柳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客舍青青柳色新常用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3)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14、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2*GB3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2、你还能想起古典诗歌中的其他意象吗?3、讨论:怎样读懂意象的含义?【课时测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这种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延伸阅读】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

15、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22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

16、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22年全国

17、卷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22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

18、,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5、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7、“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