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2011-10课件_第1页
超敏反应-2011-10课件_第2页
超敏反应-2011-10课件_第3页
超敏反应-2011-10课件_第4页
超敏反应-2011-10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linical ImmunologySHI YanchunResearch Center of Molecular Biology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Section 1: HypersensitivityClinical ImmunologySection 2: HIV and AIDSSection 3: Immunoprophylaxis & ImmunotherapyHypersensitivitySection I Type I HypersensitivitySection IV Type IV HypersensitivitySectio

2、n II Type II HypersensitivitySection III Type III HypersensitivitySection V SummaryIntroduction概 念超敏反应 ( 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 allergy )。分 型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理和临床特点分为四型: I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

3、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Type I Hypersensitivity主要特征 由IgE介导,可发生于局部和全身 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 通常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变应原(allergens) 能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如花粉、鱼虾、青霉素及羽毛等。特应性素质个体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型抗体应答的超敏患者嗜碱嗜碱主要效应细胞肥大嗜碱肥大肥大肥大肥大嗜碱嗜碱嗜碱IgE正反馈效应示意图(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及其表面高亲和性IgE FcR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 F

4、c受体(FcRI),胞质内含相似的嗜碱性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 FcRI桥联,诱导细胞活化,释放大致相同的生物活性介质。(四)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等粘膜组织。不表达高亲和性FcRI,有较高脱颗粒阈值。嗜酸IL-3,5等表达FcRI脱颗粒活性介质新合成贮存的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二、 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5、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异种血清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花粉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消化道和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湿疹及血管性水肿等鱼虾、牛奶等药物、肠道寄生虫等四、 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二)免疫新疗法IL-12变应原转变反应类型(Th2变为Th1)变应原重组DNA疫苗诱导Th1型免疫应答抗IgE Fc段人源化单抗只能与游离的IgE结合重组sIL-4R阻断IL-4活性,下调IgE的产生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概 念 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为

6、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或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二、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应多发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新生儿溶血症主要由母子间Rh血型不符所致服用甲基多巴类药物或感染EB病毒等引起红细胞膜表面成分改变,刺激机体产生红细胞抗体,引发溶血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磺胺、非那西汀等药物抗原表

7、位与血细胞膜蛋白结合,刺激产生抗体,进而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细胞减少性紫癜等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概 念 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immune complex type)或血管炎型( vasculitic type)超敏反应。一种实验性局部III型超敏反应。Arthus发现用马血清皮下反复家兔数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时可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如反复注

8、射胰岛素可出现红肿、出血、坏死等常见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量异种血清A族溶血性链球菌抗病毒IgG变性第四节 IV型超敏反应概 念 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通常需经2472h方可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 delayed type )超敏反应。 与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常见疾病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胞内菌、病毒、真菌油漆、染料、化妆品正常皮肤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内皮层微血管角质层上皮层皮下硬结炎性疹块细胞浸润细胞浸润接 触 性 和 结 核 菌 素 型 超 敏 反 应 混合型超敏反应 1. 系统性红斑狼疮:III型为主的肾脏损伤及II型引起的 血细胞减少症。 2. 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III型为主II型 3. 青霉素引起的I、III和II、IV混合型超敏反应 三种主要皮试反应的表现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Arthus反应)IV型超敏反应Four Typ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