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19 -浣溪沙李璟教案 浣溪沙李璟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经常需要预备,利用教案预备能够更好地按照详细状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须要的调节。写教案需要注重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为大家收拾的浣溪沙李璟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协助到大家。 浣溪沙李璟教案1一、学习任务1、在吟诵背诵中感触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2、体味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述的深刻感触。二、学法指导同学先在查阅和借助书下解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利用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领同学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三、预习内容1、按照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学问,
2、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离属于和。2、你对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处境和情绪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3、学有潜力的学生还能够思量下一部分中浮现的问题。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清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睦,意境清爽。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
3、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在暮春季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2、同学自由散读,结合书下解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认识的亭台楼阁。(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似曾经熟悉。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浮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6)
4、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往返走。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经受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现,怀旧自不行免,文中的感触是怎样的?认真体味思量“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挡的,只能寄希翼它东升再起,而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待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2)问题二:怎样体味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5、识燕归来。”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想要表述的是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一般的花和燕就不一般了,而变为某种美妙、认识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浣溪沙李璟教案2教学任务: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2、体味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3、感触诗人伤春之情。课前预备:了解晏殊的生平。教学流程:一、复习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二、初读展示浣溪纱,自由读。注重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齐读。研究: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普通为每句七言,共六句
6、。三、自学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味到什么?师在旁点拨提高: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妙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季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光才干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行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失,时间消失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独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妙时间。指导朗读。带一丝淡淡的忧伤。指多名同学朗读。四、补充资料。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其中“无
7、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奇。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歇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爱好,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开心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漫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飞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
8、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赶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似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王琪的下句对得的确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益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巧平仄相对,念起来十分和睦好听。晏殊对这两句十分喜爱,还在另一首诗中也用上了这两句。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
9、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多种形式读这两句。五、反复诵读。分组读、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背诵。浣溪沙李璟教案3学习任务为:1理解词意,会赏析名句。2能感情朗读并背诵。3体味本词的伤春怀旧情进而领会应惜时,珍惜现在我们拥有些。重点:理解,背诵。难点:赏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两座不朽的丰碑,也是文学百花园中最绚丽的奇葩。今日咱们就撷取一朵来细细欣赏。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放声读,看这首词写了哪些景?2诗言志,词言情,晏殊想利用这样的景来抒发怎样的情呢?(利用解读往返答)三合作沟通,
10、解读探索1教师示范解读上阙。2同学解读下阕。3小结上下阕内容情感。4解读后赏析名句。5师范情朗读。6背诵。四总结反思,拓展延长我们读诗词既要走进去,又要能走出来。本词利用写景来抒发伤春怀旧情,若我们不想去感叹,去追忆,我们又该如何做呢?拓宽主题:应惜时,珍惜身边拥有些。五作业:拓展阅读,丰盛堆积1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2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浣溪沙李璟教案4教学任务:1、利用想象画面感触词的意境。2、体味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3、背诵全词。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苏轼图片、古曲。教学步骤:一、导入,并出示“学习任务”(展示PPT):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
11、利用想象画面感触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述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日要体味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二、苏轼及背景介绍(展示PPT):“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PPT展示:三词客、八大家分离是三、老师范读全词,展示PPT提醒:注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同学自由朗读,(展示PPT):正确的读音和节奏。1、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老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2、老师问:“这样的情形假如放在普通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引领同学答:“愤懑、抑郁、凄凉。”4、老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
12、去面向这种艰巨境况的呢?”同学深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浮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三、全体同学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四、整体感知全文:1、同学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中的意思,能够互相研究协助。然后请同学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美。老师提示重点(展示PPT):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间流逝。2、再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1、老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情绪是怎样的?”对同学各种不彻低的回答,老师随机引领。2、老师引领:“假如我们能体味出这幅画面的意
13、境,大概我们就能体味出词人的情绪。下面请大家陪同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触,一会儿告知大家你看到了什么。”3、向同学介绍画面赏析的办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点、调动感官、联想想象。六、同学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同学口头沟通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出示同学所写的画面。同学教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情绪:1、老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绪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同学研究后答:“平息、安静。”2、老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向挫折可以保持一颗往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同学答:“旷达积极。”3、老师再设置疑点:“那
14、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抱负了呢?”同学可在教师的提醒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否定的答案。老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八、朗读下片,理解含义。1、同学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引发。2、老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美妙将来的憧憬。它指引我们乐观积极,奋勉向上,对人生弥漫信念。尤其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当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赶紧时光努力学习。学生们,你们说对吗?”3、补充资料(展示PPT节选+印发的补充阅读材料)余秋雨:黄州突围苏东坡突围九、全词小结: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
15、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浣溪沙李璟教案5【教学任务】1、了解词的风格、作品及词人生平经受;学习词的基本学问;掌控吟诵观赏词的技巧与办法。2、反复诵读,掌控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充分发挥想象在阅读诗词的作用;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3、体味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熟悉古人面向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在感悟中多一份情感的经受。【教学过程】一、同学预备,老师引领1、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
16、诗奚落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嘉奖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大,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峻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题为“徐
17、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3、作品导读: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写在乡间的所遇所感,上片写初夏的田园体面,下片写仆人公的感触和行踪。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仆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作品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登记了路途的经受和感触,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拓了新天地。二、同学吟诵,老师引领。浣溪沙苏东坡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三、同学体悟,指导赏析【赏析一】本
18、篇写的是“谢雨”途中的感触。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普通状况下利用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利用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尾随的意识活动来体悟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的倦意。骤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周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认识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骤然一阵叫
19、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本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夫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时节特征,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穷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下片写的感触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由于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因为口渴而急于到农夫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夫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
20、词,会使人感到真切、亲切,能够嗅到当初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路途中的片断感触,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穷面貌。因为灾后得雨,旱象解除,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深厚得多了。这首词注意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活而贴切。【赏析二】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峻旱灾,作为
21、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怀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实。“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听得多么仔细,多么精心,多么振奋。“牛衣古柳”,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情绪。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颜色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
22、活气息,生动地呈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非常考究,既写出了满怀希翼想讨杯茶解渴的情绪,又不安农忙时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情绪。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一般农夫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辟了新的天地。“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夫是怎样款待他的呢?
23、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考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低沉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赏析三】此词为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触。作品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爽朴素,明了如话,生动真实,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24、。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时节,生动地勾画出初夏季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夫正叫卖黄瓜。抓住富有时节性特点的一些事物,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深厚的农村生活气息。下片记事,转写村外旅行中的感触和活动。接下来一句写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触。结尾一句,写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素的情怀,二则示意了乡间民风的淳厚。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登记了路途的经受和感触,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拓了新天地。四、同学品尝,指导改写1、我独自闲逛在枣
25、花铺满了乡间的道路,一阵清风徐来,吹起地上的花瓣,也吹落满树的枣花,枣花扑簌簌地落在我的衣服和头巾上,我听到了轻微的落花声。囫囵村庄飘散着甜腻的气息,农夫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我陶醉了!不知走了多少路,觉得自己真的喝醉了,有的昏昏欲睡的感觉,加上太阳照射在我的身上,火辣辣的,现在的我,只希翼有碗水喝解解渴。我进入了一个山村,我在满村“吱吱扭扭”的抽丝缫车声响中,我闻声有人叫卖卖黄瓜的声音。我来到一户农家前,试着敲门去讨碗水。在敲门时,我隐约看见,远处飘逸的柳树下,正有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农夫在卖黄瓜。2、长途跋涉,日高人困,不免有的倦意。骤然,衣服上感到什么落在身上,认真一瞧本来是一朵朵枣花落在了衣
26、巾上,好像为这一件衣服增强鲜艳的颜色。在这村庄的路上走啊,听,两旁的屋子中传来了“沙沙”的缫车缫丝声音。不,不仅是两旁,沿着路上向来走过,处处响遍了缫车的响声。看,远方的那一棵古老的柳树,真想去感触一下历史的苍桑。咦,这儿已经有一个人了,那装在篮子里清新的黄瓜正决定卖给路人,一起共享丰收的喜悦。刚刚喝完了好多酒,感到晕晕乎乎的,两个眼皮上下吸引,真想闭上眼睛大睡一觉。我抬头望着高高的太阳,似乎惊奇地变成了好多太阳,一起将我喝水的欲望又升高一级。噢,天哪,我居然离村庄越来越远,干渴的嘴巴到那里去寻觅水。瞧,小路的两边,有好多百姓们在弯着腰辛勤劳作。汗水像下雨一样不停往下流,而脸上露出的是喜雨的微笑。看那有一户人家。该吃饭了,可烟囱里并没有溢出饭菜的香味,难道都下地干活了么?我真是太渴了,去看看有没有人在家。我走了过去,轻轻地敲响了门3、你看,枣花宛然迫不及待的簌簌落下,像花瓣似的,不一会,衣巾上沾满了枣花,美极了。村南村北,想起了什么声音。如此动听悦耳,哦!本来是缫车飞速的转动的声音,飞速转动的缫车如一个失了控的转盘。我走在路上,那一片片绿意在大地上笼罩着,像一件华丽的翠衣,一派凉意。农夫在田地中往返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医务人员聘用合同范本
- 合同的变更定义3篇
- 劳务分包合同扩大的经验分享3篇
- 实习提前离校的保证信范文3篇
- 工程索赔的索赔文件
- 广告牌建设合同示范文本2篇
- 卖方授权委托书模板3篇
- 建筑项目授权委托书范本3篇
- 农产品交易协议格式模板3篇
- 代收款委托书模板如何选用3篇
- 连云港2025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事业单位招聘3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食堂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 生物学(含解析)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考语文《教材字音、字形》梳理
- 2024年上半年教资科目一试题
- 施工员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 毽球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