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工作_第1页
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工作_第2页
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工作_第3页
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工作_第4页
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工作 新消防法赋予了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的职能。面对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掀起了为期三年的打造消防铁军热潮,不断深化实战场景下的专业训练,大力提升部队攻坚克难能力。 新消防法规定了消防部队承担灭火与应急救援的职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致灾因素大量增加,传统与非传统、自然与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残酷性,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时刻面临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官兵伤亡。 当前部队作战行动中安全工作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 一是建筑倒塌成为灭火战斗官兵伤亡的首要原因。200

2、3年在扑救湖南衡阳衡州大厦火灾中因建筑突然发生整体坍塌,造成正在灭火的20名消防官兵英勇牺牲,15名官兵受伤。这也是我国消防史上一次战斗牺牲官兵人数最多的,令人警醒; 二是抢险救援战斗中因中毒造成的伤亡频发。2006年湖北枝江大队在处置一起硫酸二甲酯槽罐车泄漏事故中,13名官兵中毒受伤,引发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三是因坠落致伤占训练受伤总数的近三分之二。仅“十一五”期间在业务训练中就有400名官兵摔伤,占训练致伤总数的76%。可以说,每一起伤亡事故都时刻警示我们,灭火救援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工作,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 “十一五”、“十五”、“九五”期间相比官兵伤亡总数以30%的速度递增,训练和作战

3、伤亡事故呈现出逐年攀升、高发的严峻态势。纵观这些伤亡案例,我们从中也可以分析得出一些事故的规律和特点: 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灾害事故日趋多样,内在、外在的成因错综复杂,破坏性、危害性变化异常,多伴随着次生、衍生灾害,救援现场险象环生,瞬息万变,严重威胁救援人员的安全,这是客观上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只讲客观,而忽略主观,必须从自身上查找原因,深挖根源。我认为,如果提前抓住了事故的苗头,及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和减轻的。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10.17”远南竹材有限公司火灾,火灾不大,三名消防官兵不慎掉入水温约70-80的回水井中,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陕西

4、省西安市“2.15”中国银行陕西分行家属院锅炉房火灾柴油非标泡沫层被破坏 死 伤 现在基层部队在作战安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安全责任不落实。有的基层单位经常性安全教育坚持不够,对突发情况缺少预防和应对措施。 (二)安全措施不到位。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单位在贯彻落实上仍存在偏差。 (三)防护装备配置不够齐全。数量不够、备份不足的问题,使官兵“先天性”地失去了安全屏障。 (四)应急避险技能不强。缺乏高温、缺氧、浓烟、高空、垮塌等仿真实战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处置技术、战术训练。 2005年安徽马鞍山支队一中队3名战士在参与扑救一钢结构冷库火灾中,被垮塌的库顶埋压而牺牲。 2007

5、年辽宁大连庄河中队一名班长在参与扑救一起居民住宅火灾中,利用绳索从楼顶下滑至起火窗口破拆实施内攻灭火时,因轰燃导致安全绳被烧断,坠地牺牲。 1999年吉林通化支队梅源口中队在扑救棉纺总公司火灾中,中队指挥员没有认真侦察就带领战士冒险在毗邻雨篷上设置水枪阵地,因突发垮塌导致5名官兵被砸压而牺牲。 2002年浙江富阳大队在扑救一起化工厂火灾中,指战员误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卸料口阀门打开,致使物料大量外泄发生爆燃,造成7名官兵被严重烧伤。 (五)作战组织指挥不当。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安全和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公

6、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特制定安全行动要则。 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首长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安全监督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中,要充分发挥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的作用,为科学、安全的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车,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

7、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滑杆底部应设置缓冲垫,滑杆上口部位应设置围栏,并设置电动或手动安全装置。 车辆行驶 出警途中,驾驶员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赶赴现场,可以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消防队门口设置红绿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

8、须减速慢行,同时开启相应的指示灯。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纵失误;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 (七)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交通禁用通道或正在施工的路段时,要详细了解情况,确保安全后通行。 (八)倒车时必须有人员在侧后方进行疏导警戒。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高压线下和危险建(构)筑物旁停靠,避免停靠在管道井口上方。 (二)必须

9、与起火建(构)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照明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升降作业时要与架空高压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四)增援时,未向火场指挥员请示,未明确火场任务,不可盲目驶进火场。 (五)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六)当车辆必须停在坡路上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车头朝撤离方向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消防防护靴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

10、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当发生带电导线击伤作战人员时,应迅速利用绝缘物体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采取急救措施。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滑和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且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观察哨,防止玻璃坠落伤人。 (七)对抢险救援、照明等自带发电设备的执勤车辆应按照要求采取接地保护措施,避免发生漏电伤人事故。 (八)进入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区域时,必须着防化服

11、,撤出后应进行必要的洗消,未经洗消不得重复使用。 053283889090 火情侦察 火情侦察应贯穿于火灾扑救的全过程,深入内部侦察时,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要仔细地进行现场侦察和检测,全面、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正确判断可能发生及潜在的险情。带备用气瓶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侦察人员要正确选择侦察路线,安全员要在进出口处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及使用时间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或救生照明线,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

12、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视情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工程、竖井涵洞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五)进入有发生爆炸危险区域侦察时,必须使用防爆器材,做好安全防护。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炮)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应避开阳台、窗口正面,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墙头、遮阳棚

13、、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卧式储罐的两端设置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确认无爆炸危险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结构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在外部设置阵地时,应采取措施,严防建筑外墙倒塌伤人。对钢结构房顶已坍塌,外部墙体尚未坍塌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后再实施进攻。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

14、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灭火药剂、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严禁接触裸露电线、电气开关或在电线下方站立,使用破拆工具时要避免接触带电物体,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

15、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南京7.28) (七)扑救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火灾时,应优先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水炮等远射程、大流量喷射器实施冷却、阻击、灭火。 (八)严禁用水或泡沫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九)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十)在进入室内等场所灭火进攻时,为防止门、窗开启瞬间发生轰燃、回燃、爆燃伤人,进攻人员应在门、窗一侧低姿

16、缓慢开启门窗,也可边射水边开启门窗。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要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救援人员可携带软体担架、一次性的防毒面具或其他呼吸器具。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使用墙角保护器或其他形式的护垫、护具,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平台上人员必须在举高臂上进行固定防护;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等无自身固定的延伸装置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17、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是否安全稳定,搬运方法是否得当。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应分类放置,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选择破拆部位,使用快捷、高效的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

18、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必须实施破拆时,应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并派专人进行监控。 (五)对能引起建筑倒塌的承重构件和部位进行破拆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破拆时,要划出警戒区域,设置安全员。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三)排烟时,操作人员应充分做好个人防护,视情设置水枪进行掩护。 (四)高温烟气流经方向,应视情布置开花或喷雾水枪,防止

19、火势蔓延扩大。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减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水带接口加固件等进行固定,水带固定点应选在两条水带接口下端。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

20、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或噪音较大的现场,必须使用泄漏式电缆、无线图传及中继台等有效的通信器材。 (四)当所有通信设施失效时,应充分利用声、光和手势等方式建立起畅通的通信渠道。 10-23楼为写字楼25-50楼为酒店式公寓 1-8楼为裙楼作商业用房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组织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撤离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

21、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公安、居委会、物业管理)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观察砖墙、楼板和钢筋已经裸露的水泥柱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垮塌伤害事故。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人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

22、、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侦察检测 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侦察检测作业,为科学、安全完成应急救援作战行动提供依据。 (一)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应在第一时间询问灾害事故单位负责人、知情人和技术人员,掌握灾害事故类别、危险物品名称、性质、危害特征、工艺流程及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 (二)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通过侦察、仪器检测,掌握灾害事故的特性、规模、危险程度,查明遇难、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施救疏散路线,了解灾害事故(事件)现场及其周边

23、的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气象等情况。 (三)根据侦察检测的结果,在正确研判现场险情的基础上,确定事故处置、安全防护等措施。Sk-6300可燃气检测仪有毒气体侦检仪 特种防护 作业人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抢险救援靴、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一级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二级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

24、气呼吸器,着相应的防护服装。(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装。(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装。(六)进行水域救援时,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严禁着消防防护服下水救援。(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并采取相应的登高保护措施。山东省威海市“3.4”风暴潮抢险救援 山东省威海市“3.4”风暴潮抢险救援,造成消防官兵2人牺牲,6人受伤,代价惨重。专家点评:1、要加强信息反馈;2、必须加强海上救援装备的配备;3、研判灾情,科学施救。 现场警戒 救援人员应依据

25、灾害事故(事件)类型,及时启动辅助决策及专家系统,科学、合理地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一)应根据应急救援作战行动的需要,设立观察哨,负责对现场进行全面观察,明确撤离信号,确保在险情发生时,能随时发出警报。 (二)进入易燃、易爆警戒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通信、侦检、破拆、堵漏等器材。 (三)建筑倒塌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禁止群众进入现场翻找和搬运物品,防止发生坍塌伤人事故。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在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置公

26、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适当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大雾天气或夜晚,警戒距离应至少扩大一倍,严防过往车辆冲撞造成伤亡事故。 (三)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一般情况下,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 (一)救援人员应在通过询问了解和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侦察检测手段确定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后,方可展开救人作战行动。 (二)进入爆炸、毒害、腐蚀、缺氧、浓烟、高温等区域救人时,救援小组必须严格按级别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出入口处严格登记人员数量、空(氧)气呼吸器压力、进出时间等,并在出入口预备相应的

27、救援机动力量,随时做好接应增援准备。 (三)高空救助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使用墙角保护器材或其他形式的护垫、护具,且安全绳必须设置不少于2 处固定点。(保护支点) (四)深井救人时,必须利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测,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井壁实施加固。利用大型机械挖掘开方时,应采取由外侧向井口的斜面挖掘方式,禁止使用与井壁平行的垂直挖掘方式进行救援,防止井壁坍塌。 (五)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必要时,要设

28、安全员观察哨,防止二次坍塌伤人。 (六)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未取得潜水员相应资质的人员,严禁佩戴潜水装具下水救援。 (七)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八)在地质灾害现场救援时,要设置观察哨,并事先制定紧急撤离措施,明确撤退路线,统一撤离信号,严防二次灾害发生后造成人员伤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严禁重叠使用不带重叠连接装置的起重气垫;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时必须占气垫面积75%以上;起重车辆时,要做好车辆固定防滑措施。 (二)使

29、用牵引设备时,视情对吊索具采取防爆安全措施,吊索具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防护等级要求落实防护措施,必要时应使用水枪掩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三)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四)进入压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