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群诗阅读课件_第1页
古诗词诵《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群诗阅读课件_第2页
古诗词诵《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群诗阅读课件_第3页
古诗词诵《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群诗阅读课件_第4页
古诗词诵《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群诗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登高望远致思深 临水远眺常抒怀登岳阳楼、金陵怀古过洞庭登快阁群诗阅读 古来有学识、有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便引起了满怀愁绪,那愁又不是区区个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迁流,世途之坎壈ln,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一起涌上心头,奔赴笔下,遂而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半山的这一阕qu桂枝香,实为个中翘qio楚。周汝昌千秋一寸心注:坎壈ln:困顿,不顺利。 翘qio楚: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事物。导入新课 登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登临诗,本义为登山临水,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是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台、阁、海、江、湖等)而生发某种或某些情思的诗词

2、。一种题目直称“登某处”或“上某处”,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登岳阳楼、王安石登飞来峰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另一种题目中不含“登”“上”等词,但题中或内容点明所登临之亭台楼阁等名称,如曹操观沧海、等;此类题目更多的直接跟“怀古”相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等;还有的题为“题某阁(楼)”,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等。登临诗题目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表述:1.何时登临何处?2.目见何景何物?3.生发何感何怀?4.为何生发这样的情感?登临诗一般创作思路是:有我之境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金 陵:南京古称,又称

3、建康、江宁、应天、天京、石头城、秣陵等。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是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曾先后在南京建都。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语言含蓄蕴藉,常用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表现手法。文题解读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二十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诗人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人。南宋前期爱国词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4、作文一挥而就,廷试状元。张孝详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孝祥属于主战派,他及第不久,就在朝堂上为岳飞鸣冤,还拒绝了秦桧党羽曹泳的提亲。这些举动当然得罪了秦桧等人。秦桧挟嫌报复,诬陷张孝祥的父亲张祁谋反,逮捕入狱。幸秦桧不久死去,张祁才得以出狱,张孝祥也得到朝廷任用。 乾道二年八月,他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经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

5、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一、作者简介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诗论标榜杜甫,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自主探究比较诗歌登临之地景象情感手法登岳阳楼

6、金陵怀古过洞庭登快阁小组讨论要求1.组长组织讨论,秩序井然;2.声音适中,以组内成员听清为宜3.人人发言,彰显个性,贡献智慧4.善于倾听,做好记录,选出最好表格准备展示5.确定好本组发言人员6.时间15分钟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chng江似练,翠峰如簇c。归帆去棹zh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彩舟云淡,星河鹭l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ji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诵读悟情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

7、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qing)田三万顷(qng),着(zhu)我扁(pi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ng)澈。悠然心会,妙

8、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n)袖冷,稳泛沧(lng)浪空阔。尽挹(y)西江,细斟(zh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初读悟情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

9、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初读感知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初读感知登快阁译文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

10、解忧了。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chng江似练,翠峰如簇c。归帆去棹zh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彩舟云淡,星河鹭l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ji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诵读悟情2.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思考诗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上阕描写词人登临金陵故都所见的肃爽壮丽之景,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

11、势恢宏,表达了对金陵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词人虚实结合,联想金陵曾经的繁华与眼前的衰草寒烟之景结合,在历史联想与眼前实景的虚实比照中,悲叹六朝统治集团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以怀古讽今,传达出作者对北宋当局的警告。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了对北宋王朝统治者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并今昔对比,委婉劝告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抵御外患。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之情。1.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词作上阕,赏析词人写景的技巧。再读品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12、难足。比喻、拟人。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江蜿蜒澄澈,山峰峭拔堆聚有致的特点。用典(化用)。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之句,写出了江水澄澈平静的特点。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远近交错。“澄江”“翠峰”“归帆”是远景,“酒旗”“彩舟”是近景,“白鹭”是远景,时空交错,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注意绘色。“练”“翠峰”“残阳”描画景物点染色彩,使画面色彩明丽,景象开阔高远。

13、“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壮丽的金陵风景图。景物描写手法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观察角度感观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如:视听结合)色彩角度:色彩鲜明,色彩黯淡,明暗对比动静角度: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其他:白描、工笔、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衬托、渲染、意象叠加(列锦)等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借古讽今,悲叹六朝统治者因奢侈荒淫导致国家覆亡的历史,警醒人们勿忘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

14、十三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宋代杨湜古今词话课堂小结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澄江”“翠峰”“归帆”“残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等典型意象勾勒出涵盖水、陆、空的立体画面,气势雄浑,境界苍凉。“叹门外楼头”,由登临金陵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全词情景水乳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奇伟壮丽景色和深沉历史感慨和谐地融

15、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咏史怀古的名篇。C【解析】诗人登临所见是“实”,由眼前所见生出的想象、联想是“虚”。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qing)田三万顷(qng),着(zhu)我扁(pi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ng)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n)袖冷,稳泛沧(lng)浪空阔。尽挹(y)西江,细斟(zh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初读悟情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识词初面目再读:读出大意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2.请同学们齐读诗

16、歌,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上阕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规范答题: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这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写月夜洞庭的景色,也是词人心迹的写照。作者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整体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

17、”的品质,其高洁人格、高尚气节、高远胸襟完全融入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皎洁清朗、通体透明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个高风亮节、超尘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再读品味品读上阙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就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湖水明净光洁,比喻、夸张、对比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

18、境与心境悠然相会,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和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语言的。初读感知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有意登阁,得意赏景,难免感慨万千。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人为何会有如此心境?有意

19、登阁,得意赏景,难免感慨万千。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人为何会有如此心境?从颔联登赏秋,感秋意浓,到颈联所述心境,作者的情绪陡转,写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之事。前句由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颈联用典,写诗人独自登临之感: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三、鉴赏探究1.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用典,表达诗人

20、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倚”虚实结合,不仅写出了作者倚在栏杆上的放松的状态,更写出了作者忙完公事悠闲自得,得以放松的愉悦心态。 杜 甫:注目寒江倚山阁 李商隐: 万古贞魂倚暮霞2.前人曾评价颔联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说说理由。运用了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秋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空旷辽远、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抒发了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但又是锻炼熔造新的境界:杜诗有一种秋天的萧瑟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而黄诗则着重

21、表现秋天的高旷,使人身心俱醉。谢诗表现晚霞夕照的江景,而黄诗则着重表现月影澄江的夜色,营造了宁静、澄清、温馨的境界。 3.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22、的流露。艺术特色气象空阔,精致新奇。“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曲折尽情,顿挫抑扬。纵观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转忧(“朱弦”句),继而又转喜(“青眼”句),喜而复忧(“万里”两句)。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纵笔,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诗中多处用典。“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落木”“鸥盟”等化用无痕,如从己出。善于炼字。 “倚晚晴”的“倚”,写其逍遥自得的神情,“美酒横”的“横”写出诗人坚持自我及兀然傲世的姿态。质疑再探结合四首古诗,请初步探究登临诗的特点。登临诗特点常见景物常见

23、手法常见情感天地、高山、太阳(夕阳)、江海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比兴登临所思 所处情境顺境:乐观豪迈 逆境:消沉悲苦 大小之辩 天地的开阔个人的渺小 宇宙的永恒生命的短暂 家乡的遥远孤苦的迫近 君王的遥远政治的困顿 自然宇宙、个人家国、历史沧桑绘壮景、写豪情、感沧桑登临诗情感总结1.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借此抒发作者的登临的愉悦之情。景是登高诗的重要内容。只有登高,才能让更广阔的美景进入自己的视野,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给心灵自由的空间,尽情翱翔,寻觅登高之趣,驱遣世俗之累和心中劳烦。2.寄寓登高幽情。感悟人生哲理(生死的思考)或抒发自己的追求。高四望,放眼天地,顿觉宇宙之浩大,个人之渺小,人生之短促,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唐代诗人,也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