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教学总体策略课件_第1页
二轮复习教学总体策略课件_第2页
二轮复习教学总体策略课件_第3页
二轮复习教学总体策略课件_第4页
二轮复习教学总体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江苏历史高考二轮冲刺二轮复习教学总体策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教会方法;重视过程;关注细节;渗透情感。更新观念;整合教材;一、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掌握主干知识,夯实知识基础。 二、要加强史料研读,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三、要加强多维度考察分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要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五、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提高解题技巧 六、要关注热点问题,将热点问题与教材主干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一、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掌握主干知识,夯实知识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切忌就教材讲教材,可以围绕主题,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尽可能增加历史细节,反映历史的全貌,从而为学生

2、的认识、思考提供丰富、全面、真实的素材。同时,要加强知识的梳理,注重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尤其是要加强不同专题、不同模块间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关注中国历史以及中外历史中各历史时段的基本内容,挖掘与主干知识相关的延伸性、隐性型知识,考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和网络,并从中认识一般规律,以此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第一种整合法:以通史形式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隋唐时期: 必修一:政治 必修二:经济 必修三:文化阶段性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全面梳理重点突出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外销商业:商业城市(4);市

3、和草市;市舶司;飞钱和柜房思想:科技:印刷术、火药文学:唐诗艺术:书法(行书、楷书);绘画年代轴式样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外国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刀耕火种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原始瓷出现,甲骨文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实行井田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它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公元前6世纪初公元前6世纪末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大事年表式样 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元末明初三国

4、演义水浒传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拉菲尔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380年废除宰相。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1487年迪亚士到好望角。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后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1519世纪黑奴贸易离经叛道的李贽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明末清初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16世纪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理学的批判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清(鸦片战争前)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现代史(1)过渡时期(1949年

5、1956年)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经济建设: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4952年)。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5357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制定,一化三改造。外交方面:建国外交政策及成果。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成熟及其成果。阶段特征式样通史阶段史实归纳简表(一)时期中国史外国史政治经济文化选修政治经济文化选修先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特点农业: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农业特点;官营手工业,夏商周青铜铸造成就、铁器的出现与推广,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商代至战国丝织业成就;商业的兴起。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

6、成;司南;诗经、楚辞,汉字的起源、演变,绘画的起源。商鞅变法;孔子;秦始皇。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成文法的形成,罗马公民法。欧洲人文思想的萌芽,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梭伦改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通史简表式样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核心知识点整理)类别考点考点提示政治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经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社

7、会生活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及其原因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科技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通史简表式样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时期阶段思想经济政治工人运动科技文艺14-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人文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经典力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8-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蒸汽机的发明浪漫主义文学、美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法德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巴黎公社进化论、电气技术的应用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印象画

8、派主体知识一 中国古代史上的制度建设及其成因 (必修一第一单元、必修二第一单元、必修三第一单元、选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主体知识二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必修三第一单元、选修一第二、三、四单元、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主体知识三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及政治、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一第三单元、必修二第二、四单元) (2010江苏高考)21.“宋代茶叶题”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学会阅读教材阅读课本前言,明确学史目的;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阅读专题导语,把握背景线索;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

9、识;阅读课前提示,明确知识要点;阅读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史学争鸣,拓展历史思维;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思维观察力、想象力;鉴赏型史料解读 遵循以下步骤: 整理表面信息 (弄清现象和观点) 辨别分析现象(结合所学,了解现象的过程、性质和影响) 分析材料观点(结合所学,判断观点正误,指出不足与局限,并给出依据,发表个人见解) 例:史料导读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盲糊口都不能保证。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

10、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

11、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一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l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步骤一 整理表面信息材料反映的现象:工业革命材料体现的观点:史料一认为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史料二认为给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步骤二 辨别分析现象联系所学知识,了解现象的过程:1765

12、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联系所学知识,了解现象的性质影响:工业革命的性质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但也造成了工业社会时代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步骤三 分析材料观点你的

13、看法:史料一和史料二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依据: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例:史料导读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 城中“ 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 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

14、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0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的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15、,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产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问序目标限制性条件途径(1)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明清之际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2)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和及其特征19世纪中期以前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3)阐述认识(观点)围绕“历史前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问序划分材料层次概括关键词(1) 官营手工业衰落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2) 阶段:原工业化 特征:商人参与 特征:手工

16、工场快速发展;使用雇佣劳动 阶段:工业革命 特征:大机器生产步骤二:概括材料,结合所学,得出要点关键词问序回忆教材知识,由材料未涉及处概括关键词概括关键词(1)明清时期纺织业官营纺织业后来被民营手工业超过(材料已涉及)家庭手工业产品供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小部分出卖(材料未涉及)民营手工业产品供应市场(材料已涉及)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劳动力、市场(材料已涉及),资金(材料未涉及)过程: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材料已涉及)影响:社会日益分类成两大对立阶级(材料未涉及)需要大量资金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步骤三:判断观点,寻找依据,做出论述观点描述:资本主义萌芽

17、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相应的历史前提条件。寻找证据从材料看:材料一描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明清之际得到发展,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描述了中世纪后英国手工业得到发展,不仅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材料一二的对比,材料三借恩格斯的言论做出结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相应的历史前提条件。从所学看:教材提到明清之际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联系以后的历史看,却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原因是专制主义制度的束缚。教材也提到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刺激下,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基本一致。判断正误:正确 做出论述:恩格斯

18、关于“历史前提”的观点是正确的。明清之际,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专制主义制度的束缚、资金短缺、市场狭窄,最终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英国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猛烈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仅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还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三、要加强多维度考察分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史学界较为流行的多种史学范式,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训练他们利用这些史学范式诠释教材内容,学会利用这些范式观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用不同的史

19、学范式分析同一重大历史史实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能灵活运用,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 1、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2、文明史范式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横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全球史范式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转变史学观念以适应新高考4、现

20、(近)代化范式 类似于文明史范式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5、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如:辛亥革命革命史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史观:影响社会习俗变迁整体史观:西方思想、革命的影响;亚洲的觉醒近代化史观: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的近代化进程文

21、明史观: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如: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从近代化史观1、1840-1860:中国近代化的孕育2、18601894:中国近代化的启动3、18951927: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4、19271949: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文明史观纵向横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文明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化,从人治到法制化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文明史体系(范式)生产力范式现代化范式

22、整体史范式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世界由分散到整体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要特别关注社会巨变和时代变迁背景下民众生活的变化状况。如,19世纪中叶、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人们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这些变化的成因。一定要把该“变化”放置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去思考,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就是社会巨变或时代变迁的折射和反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

23、进行分析,以理解其“变化”的必然性。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学习资源,多关注、利用那些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史料,如日记、书信、族谱、民谣、传说、历史小说、戏曲、文物、遗迹以及各种口述史料等。社会史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人文意识、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科学态度。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开放的世界意识。四、要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教材内容;可以设计适时适量的开放式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亲身实践转化为自己

24、的技能;可以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习题讲评,有意识地体会、积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提高解题技巧 高三复习教学的时间紧,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夯实基础,提高学科能力,增强高考的适应性,我们更应在教学中落实精讲、精练、科学讲评的基本原则。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作业、考试,要做到选题“精”、讲解“透”、训练“实”。试题可以从现成的资料上去选取,但有必要进行二次加工,使试题渗透着教师自身对教学的思考。在讲评试题时,不仅要讲答题思路,同时也要讲命题意图,特别对涉及试题严谨性、科学性、导向性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讲清弄明,不留疑点;要关注细节,在思维的模式化和答题的规范性上做好文章;要加强反

25、馈,及时发现教学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学习策略。 二轮复习中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可以以专题形式强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专题的形式培养其中的一项能力,历史的专项能力训练可以包括以下:(1)审设问的能力。(2)提取信息的能力。(3)整合知识的能力。(4)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5)规范表达的能力。(一)高三历史作业设计的方法(1)广泛收集近两年各省市调研试题,进行有效的改编;教师先做题后命题;(2)新材料和新情景的设计在注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3)根据考点要求进行设问,主观题设问力戒陈旧,分层次有序列的设计;(4)材料形式

26、的多样化;(5)注意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特别关注08年以来江苏高考未涉及的考点以及考查三次以上的高频点;(6)及时编制纠错练习。(7)研究新课程高考中的主观题,揣磨命题人员的命题风格和命题方式,以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非选择题的题型设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说明、体现、指出)什么?(问题、现象、事件、变化、趋势概括归纳材料中的内容(措施、事件、影响)材料中的观点(两个人的观点?)是如何认识(评价、理解)比较两者(观点、事件)的异同点 (题干中限定了比较项)(2)结合所学知识(3)情态价值观(启示、认识、怎么办、经验教训) (4)创新题型的训练举例12345678开放试题探

27、究试题史料应用报道提纲小论文题主题班会板报历史卡片 总之,“历史”探究的就是“来历”,就是“古今之变”,多纬度、多层面考查考生的知识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我们要以大跨度专题模块为命题视角,以小切口分析为设问形式,借助“金线串珠”式的试题设计,使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点在新的主题下实现了知识的重组,形成新型的考题。经过精心设计下的一个主题下的几个子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同一主题下找到了契合点,利用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基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来作出正确的阐释。 总之:把握五个字读(读通、读懂)、审(限定语、中心词、问答项)、扣(紧扣材料)、联(联系教材、联系

28、已有知识)、答(准确、规范); 在历史作业的讲评中,还要注意“三讲”与 “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热点问题意识: 周年纪念 长效热点 时政热点 考查方式: 显性考查 隐性考查备考建议:梳理所学,形成基本认识挖掘材料,得出新结论了解动态,参与前沿研究六、要关注热点问题,将热点问题与教材主干知识进行有机的结

29、合 周年热点之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一、梳理所学,形成基本认识:(一)纪年方法:民国纪年是把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一词往下推。(二)民国简史:民国初年成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统一,直至1949年覆亡。注意,国民党的民国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性质不同。(三)多种史观解读辛亥革命和孙中山1.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近代化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近代化。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3.整体史观

30、: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方言看世界的智者。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变,在政治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孙中山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5.社会史观:辛亥革命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完为之焕然一新。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二、挖掘材料,得出新结论: 辛亥革

31、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思考: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该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答案: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类推: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了解动态,参与前沿研究: 显然,这一推翻满族统治的运动所体现的远不仅仅是孙中山所提供的革命领导

32、。因此,即使孙中山是名义上的领导人,但却未能控制全国。实际权力在一位能干的、野心勃勃的帝国官员袁世凯(18591916年)手中,他统率着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孙中山不愿意冒必将招致外国干涉的内战的危险,于1912年2月将总统的位子让给了袁世凯;后者则同意与国会和责任内阁一道工作。然而,这一安排并没有真正解决根本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政体取代被推翻的满族政权的问题。袁世凯十分赞赏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管理方法,但不赞成西方的政治制度,包括由人民代表监督行政部门这种制度;他认为,这与中国的传统相反,无疑也与他的个人野心相悖。”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全球通史点评:材料中强调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是由于孙中山害怕外国的干涉而使国家陷入内战状态。这一观点强调外来压力的作用。对此你怎么看?(一)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体制的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成就,重点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思想解放:知识链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关于“两个凡是”、“姓社与姓资”、“姓公与姓私”的争论2、经济发展:知识链接: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的缓解 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