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课 程标 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目 标分 解 1.明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2总结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背景:1956年初,_基本完成,大规模_已开始。 2提出目的:调动知识分子的作用,促进社会主

2、义文艺和科学工作的发展。 3正式提出:1956年初,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4基本内涵:艺术问题上“_”,学术问题上“_”。三大改造经济建设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5主要作用:推动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温馨指引:“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1“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什么不同?应 用思 考 提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

3、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二、“双百”方针的挫折与发展 1“双百”方针的挫折: (1)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_”的到来。 (2)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_批判;文艺凋零;科研受到影响 2“双百”方针的恢复与发展: (1)背景: “文革”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 邓小平提出文艺要_、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化大革命政治问题为人民服务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2)影响:文艺的春天。 出现了“_”“伤痕文学”等文艺流派的发展。 反映社会生活

4、的戏剧、电影发展迅速。 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温馨指引:“样板戏”是“文革”的产物,但是“样板戏”本身多半是较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思文学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艺学术为什么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应 用思 考 提示:党总结建国以来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贯彻“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一、如何全面认识“双百”方针? 方法点拨:“双百”方针的认识要从提出背景、基本内涵、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

5、现实价值等角度思考。 精讲阐释:(1)从提出的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从内涵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3)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导致无法实现“百家争鸣”。“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社会主义文化就能繁荣发展。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从现实意义上看,“双百”方针符合文化发

6、展的规律。“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特别提示:“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是政治底线。“双百”方针在贯彻中的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1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大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 用示 例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

7、链接应 用示 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兰亭序的真伪是学术问题,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态度说明允许学术争鸣,故选A项。 答案:A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二、现代中国的文艺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主要原因是什么?方法点拨: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国家的文艺政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特别提示:“二为”方针是“双百”方针的发展。高峰主要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行,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

8、中央恢复“双百”方针、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精讲阐释: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2“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应 用示 例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应 用示 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文艺发展主要受文化政策和文化环境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故B项正确。A、C项是“双百”方针提出和实施的基础;D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与文艺繁荣关系不大。 答案:B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关键信息一个主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个领域文学艺术;科学学术三个阶段全面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