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课件_第1页
《货币政策》课件_第2页
《货币政策》课件_第3页
《货币政策》课件_第4页
《货币政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政策PPT课件货币政策PPT课件2022/9/222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2022/9/214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2022/9/223什么是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采用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022/9/215什么是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2022/9/224货币政策举例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继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2960亿元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依然不减。本周二,人民银行在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发行了600亿元1年期央票,

2、比上周减少150亿元,但仍维持在近一个月以来的高位水平,发行利率也与上周继续持平。同时,央行还进行 了两期正回购操作,分别为28天期限和91天期限正回购操作,合计交易量350亿元,这样1天时间内央行就回笼了950亿元的流动性。 2022/9/216货币政策举例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22/9/225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次日沪指表现 408年05月12日16%16.5%0.5%下跌1.84%308年04月16日15.5%16%0.5%下跌2.09%208年03月18日15% 15.5%0.5% 上涨2.53%1 08年01月16日 14.5%

3、 15% 0.5% 下跌2.63% 2022/9/217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次数 公布2022/9/226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促进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 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方针,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商业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完善各项金融服务。一是加强商业银行 存贷期限错配预警监测分析,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扩大流动资金贷款。二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机制、体制和工具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提高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水平。三是积极

4、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就业、助学、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等的支持力度。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1季度2022/9/218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促进商业2022/9/227货币政策目标是随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上世纪30年代以前,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不完全的金本位制要求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和汇率。30年代大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充分就业成为主要目标。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兴起,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同时也要实现币值稳定。在战后布雷顿体系下,国际收支均衡也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2022/9/219货币政策目标是随宏观经济理

5、论的发展而逐步2022/9/228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2022/9/2110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2022/9/229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相对固定,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因此也可以成为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 2022/9/2111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2022/9/2210四个最终目标最终目标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的宏观经济发展主要关注:物价

6、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稳定)2022/9/2112四个最终目标2022/9/2211稳定物价(币值稳定)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物价波动特别是通货膨胀会造成不确定性,引发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使个体理性行为与社会整体理性的资源配置不一致,资源配置扭曲,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低通货膨胀或零通货膨胀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目标。2022/9/2113稳定物价(币值稳定)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2022/9/2212充分就业目标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失业使家庭断去收入来源,触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货币政策通过影响社会总支出或总产出水平来作用于失

7、业率。劳动市场均衡即为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动态变化的。2022/9/2114充分就业目标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2022/9/2213充分就业作为政策目标,首先是对充分就业的测定。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使用失业率指标测定充分就业所谓失业率是指愿意接受现有工作条件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和全部劳动力人数之间的比率。劳动力的计算牵涉到劳动力的年龄规定、判断丧失劳动能力的标准以及学生和家庭主妇如何划分等问题。而对失业人数的计算则牵涉到没有工作的时间长短的规定。其次,如何计算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也就是失业率多少可以认为已经实现充分就业。2022/9/2115充分就业作为政策目

8、标,首先是对充分就业2022/9/2214经济增长目标所谓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很明显一个国家要增加国民的福利必须首先寄托在经济增长上,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才能增加劳动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因此,经济增长目标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但是,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在追求经济增长时,还必须考虑经济增长是如何获得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应该追求经济的长期稳定适度增长,避免大起大落。2022/9/2116经济增长目标所谓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2022/9/2215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使用国民生

9、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体系,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是无法区别直接和不直接参加社会交换的劳动。例如家庭主妇烤面包的劳动和面包房烤面包的劳动,前者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同样的劳动,后者却计入国民生产总值。无法计算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环境污染问题。不增加社会福利的劳动和成本也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如步行上班改为乘车上班后,并没有增进乘车者的福利,乘车的负效用却作为购买乘车的服务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2022/9/2117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使用国民生产总2022/9/2216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

10、来而引起的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基本平衡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2022/9/2118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2022/9/2217逆差经常项目逆差,表明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超过出口,很可能造成国内有效需求和国内资源利用不足,包括劳动力资源资本项目逆差,可能是资金外逃,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结果会造成国内货币的贬值和国内经济发展停滞。2022/9/2119逆差2022/9/2218顺差经常项目顺差 一般来说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是,也往往容易招致贸易摩擦。资本项目顺差 还要看产生顺差的

11、原因是长期资本,还是短期资本,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如果是短期、间接资本,则很可能是投机资金,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需要迅速采取对策2022/9/2120顺差2022/9/2219随经济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国际收支的规模越来越大,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收支平衡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一般以一年为期。但是,有些时候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暂时的突发性事件引起的,例如发生自然灾害或依靠进(出)口的能源价格突然暴涨(跌)。但是这种突发事件不会长期持续。或者是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某一年进口的资本品较多,一旦形成生产规模以后,就会促进出口改善收支。2022/9/2121随经

12、济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国际收支的规2022/9/2220因此,国际收支目标也可以根据经济运行和增长的需要以及国际收支的结构,以若干年为平衡周期。前者称为静态平衡,后者称为动态平衡目前在国际收支管理中动态平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而言,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2022/9/2122因此,国际收支目标也可以根据经济运行和2022/9/2221四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 uPC2022/9/2123四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13、稳定物价与充分就2022/9/222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统一与矛盾统一性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品增加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矛盾性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在非充分就业均衡中运行,存在货币幻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伴随适度的通货膨胀。为了稳定币值,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反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2022/9/212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统一与矛盾20

14、22/9/2223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对美国经济的分析,发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失业率提高1%,经济的潜在产出与现实产出的缺口增大3.2%,被称为“奥肯定律”。一般来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必然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措施,由此带动经济增长。因此,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2022/9/2125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美国经济学家2022/9/2224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国内经济的增长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及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的需求,此时如果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需求,必然会导致贸易收支的失衡2022/

15、9/2126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2022/9/2225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对于开放经济而言,中央银行稳定国内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例如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有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利率或降低货币供应量。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的提高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出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势头减缓和总需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可能出现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2022/9/2127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2022/9/2226选择的历程-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1913年联邦储备法中,国会对美联储的职能

16、提出一个单一的目标:提供一种弹性货币1946年,就业法要求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充分就业、充分产出和充分购买力为宗旨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提出美联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维持价格稳定、保持长期利率的适度上升1978年,哈姆弗里霍金斯法进一步进行了修订,确立了多重目标体系2022/9/2128选择的历程-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192022/9/2227现在的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长期政策目标2022/9/2129现在的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长期政策目2022/9/2228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的,从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目前人们对这一个

17、过程还缺少足够精确的了解。货币政策要对最终目标发生作用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一系列中间变量的设定、调节和影响来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2022/9/2130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最终目2022/9/2229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 一是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如M0、M1、M2,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等。同时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应能为中央银行及时获取,以便于观察、分析和预测中间目标的指标,只有在政策“偏离轨道”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发出较为准确的信号才是有用的2022/9/2131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 2022/9/2230可控性 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

18、工具,能够准确、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效的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 否则即使发现偏离政策目标也没有办法对其修正,失去建立中间指标的意义。2022/9/2132可控性 2022/9/2231相关性 指中央银行选定的中介目标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的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显著的影响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如作为中间目标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必须与作为最终目标的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和充分就业等指标之间具有可预测的影响力,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调节实现对最终目标的调控。 2022/9/2133相关性 2022/9/2232常用

19、的中介目标银行信贷规模: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种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度。包括存、贷款总额两大部分 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统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有关项目及其构成就能及时得到银行信用总量和构成数据 可控性:对信贷规模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控制,另一种是间接控制(准备金率、贴现率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 )相关性:从实际情况看,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缩与扩张,会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扩张,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规模 2022/9/2134常用的中介目标银行信贷规模:是指银行2022/9/2233货币供应量 : 可测性: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差别,M0、M1、M2,M3等指标均有

20、很明确的定义,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或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实际上就是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及货币乘数的可控性 相关性: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代表了当期的社会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终目标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2022/9/2135货币供应量 :2022/9/2234长期利率 (中长期债券利率): 可测性:该指标可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得到,具有可测性内 可控性:中国银行借助于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影响银行的准备金供求从而改变短期利率,进而引起长期利率的变化相关性:该指标通过影响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最终

21、目标密切相关 2022/9/2136长期利率 (中长期债券利率):2022/9/2235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又被称为近期目标。从货币政策作用的全过程来看,操作目标距离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最近,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调控对象,可控性极强。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影响到中介目标并最终实现最终目标 2022/9/2137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又被称为近期目标。从货2022/9/2236常用的操作目标短期货币市场利率 :经常被选为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基础,其利率是整个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改变货币供应

22、量,以影响长期利率2022/9/2138常用的操作目标短期货币市场利率 :经2022/9/2237例如假如中央银行打算提高同业拆借利率,以缩减货币供应量,它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来减少银行准备金,增加准备金压力。此时银行为弥补准备金的不足就会增加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融资,从而导致同业拆借利率的上升,而且又会进一步引起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并最终影响货币供应量及经济活动。2022/9/2139例如假如中央银行打算提高同业拆借利率,2022/9/2238银行准备金 :从需求来看,银行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从供给来看: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无论是总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23、自由准备金等都可以很方便的从有关记录和报表中获得。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任意改变准备金数额。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组成,所以满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2022/9/2140银行准备金 :从需求来看,银行准备金2022/9/2239基础货币 :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总和 可测性:基础货币表现为央行的负债,其数额随时反映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很容易为央行掌握 可控性: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可以由央行直接控制。对银行准备金的控制很容易办到(公开市场业或贴现窗口) 相关性:而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和,所以具有相关性 2022/9/2141基础货币 :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20

24、22/9/2240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传 导 过 程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监 测 和 预 警2022/9/2142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传 2022/9/224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中间目标*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最终目标*物价稳定*高就业水平*经济增长*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操作目标*准备金*货币市场利率*基础货币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2022/9/214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最终目标操2022/9/2242Central Bank Strategy2022/9/2144Central Bank Strate2

25、022/9/2243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窗口和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2022/9/2145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2022/9/2244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但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形成一种制度,则始于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30年代大危机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化为中央银行限制银行体系信用创作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目前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是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 2022/9/2146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2022/9/2245目的和作用: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结构调整。2022/9/2

26、147目的和作用:2022/9/2246法定准备金率主要内容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该规定一般根据不同存款种类、金额、银行规模和经营环境而有所区别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一般限定在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有些国家,一些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如库存现金和政府债券等也可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缴存基期的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等 2022/9/2148法定准备金率主要内容 2022/9/2247法定准备金率的局限性法定准备金威力太大,不适于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日常业务统计和报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繁调整势必扰

27、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同时也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2022/9/2149法定准备金率的局限性2022/9/2248贴现贷款和贴现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再贴现率政策的内容:1)规定贴现贷款的条件。 2)规定贴现率。2022/9/2150贴现贷款和贴现率2022/9/2249政策效果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意

28、向。当贴现率提高时,商业银行或者减少从中央银行的贴现贷款,或者提高其贷款利率。从而起到紧缩货币的作用 2022/9/2151政策效果2022/9/2250局限性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 2022/9/2152局限性2022/9/225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的一种政策工具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新的资格公开市场业务是20年代美联储为

29、解决自身收入问题买卖收益债券时意外发现的,目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改变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而起作用的2022/9/2153公开市场业务2022/9/225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中央银行可以借此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主动性较强,确保政策的超前性可以进行微调,避免强烈震动可以连续性、经常性和试探性的进行2022/9/2154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2022/9/2253局限性:技术性强,告示效应不确定;以发达发证券市场为前提。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1996年4月9日始,主要是国债回购。中国人民银行操作室公布信息:回购国债的种类、品种、期限档次

30、、数量总额和回购底价利率。2022/9/2155局限性:技术性强,告示效应不确定;以发2022/9/2254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公告 2007第31号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2007年5月1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07年第四十四期、第四十五期中央银行票据。第四十四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按年付息,最高发行量250亿元,缴款日为2007年5月11日,起息日为2007年5月11日,付息日为每年5月11日,到期日为2010年5月11日,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本期中央银行票据向全部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利率招标。2022/9/2156 中央20

31、22/9/2255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规定付款的最长期限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规定分期付款购买的消费品种类,和信贷条件2022/9/2157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2022/9/2256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对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例的规定 是中央银行对以信用方式购买股票和债券所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法定保证金比率是指证券购买人首次支付占证券交易价款的最低比率通过调高或调低保证金比率,可以间接控制证券市场的信贷资金流入量,从而控制最高放款额度2022/9/2158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2022/9/2257

32、不动产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金融机构的不动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规定首付最低金额及分摊还款的最低金额2022/9/2159不动产信用控制 2022/9/2258直接信用控制直接干预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利率最高限:规定商业银行的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 信用配额: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加以合理分配和限制等措施。 流动性比率:规定商业银行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 直接干预:中央银行以“银行的银行”的身份,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施以干预。 2022/9/2160直接信用控制直接干预商业银行信用创造2022/9/2259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

33、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威望,劝告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影响其放款和投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2022/9/2161间接信用指导2022/9/2260道义劝告,出自圣经新约,原意是指传教士对广大信徒进行道德说教,规劝他们笃信上帝,依归基督教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18世纪的商业银行管理中就开始使用“道义劝告”一词。2022/9/2162道义劝告,出自圣经新约,原意是指传2022/9/2261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凯恩斯以及后来的货币学派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总结,明确将道义劝告同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准备金率并列为货币政策的四大

34、工具 20世纪80年的金融市场电子化之前,美联储最常使用的道义劝告形式是茶会。有关联储官员用电话约请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到联储银行的办公室地点共进茶点和咖啡,借以交接情况,同时宣讲有关政策,督促商业银行认真的执行联储制定的货币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市场掀起了电子化浪潮,信息技术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得到广泛普及,为美联储使用道义劝告手段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22/9/2163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2022/9/2262窗口指导: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行长联席会或业务部门之间的碰头会制度窗口指导的概念来自于日本,日本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

35、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执行。2022/9/2164窗口指导: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行长2022/9/2263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在经济活动高峰期的第四季度则往往每旬举行一次。如果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分贷款,中央银行可削减向该行的贷款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措施进行制裁2022/9/2165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在经济活动高峰中国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中,没有明确的窗口指导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由于中国的还不成熟,法定准备率和中央银行贷款利率的作用又有限,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是信贷的计划管理。而信贷计划管理是与窗口指导密切相关的,窗口指导的做

36、法贯穿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的整个信贷计划和资金管理过程中2022/9/2264中国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中,没有明确的窗口指导这一说法1987年以来,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席会与碰头会制度。行长联席会或业务部门碰头会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在经济活动高峰期的第四季度则往往每旬举行一次。在上述会议上,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即期的信贷业务进展情况,中央银行则向专业银行说明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通报货币政策的意向,提出改进专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和调整信贷投向的建议。2022/9/22651987年以来,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席会与碰2022/9/2266货币政

37、策的传导机制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2022/9/216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2022/9/2267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思路: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收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 货币供给Ms利率r投资需求I总需求AD国民收入y 2022/9/2169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2022/9/2268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货币供给量能否引起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变动幅度大小一定

38、的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程度货币乘数的大小2022/9/2170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2022/9/2269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理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是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M E Y 2022/9/2171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理论M E2022/9/2270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余额超过想要的余额人们用多余的货币交换其它资产资产价格上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收入、支出增加物价上涨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2022/9/2172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人们手中的2022/9/2271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应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使

39、货币政策经过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2022/9/2173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应是货币政策2022/9/2272货币政策时滞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时滞 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2022/9/2174货币政策时滞2022/9/2273内部时滞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其采取行动的时间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称为认识时滞 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称为行动时滞 2022/9/2175内部时滞2022/9/2274外部时滞影响时滞,指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

40、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 2022/9/2176外部时滞2022/9/2275时滞的存在使得政策成为波动之根源t制定刺激性政策刺激性政策生效2022/9/2177时滞的存在使得政策成为波动之根源t制定2022/9/2276影响时滞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算这个变动时出现小的差错,都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022/9/2178影响时滞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2022/9/2277微观主体的预期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采取的对消其作用的对策,政策可能归于无效 2022/9/2179微观主体的预期2022/9/2278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经济方面政治方面

41、2022/9/2180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2022/9/2279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迁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的职能受到严重削弱。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事实上的唯一银行,既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又承担商业银行的功能。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放弃货币政策,也就无所谓货币政策目标。中国金融业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任务就是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原则下,为计划经济服务,保证经济计划的实施和实现。2022/9/2181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迁长期2022/9/2280改革开放以后,金融的作用受到重视。我国进行了金融体制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其商业银行功能,专门履行中央银行

42、职能。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利用货币政策对金融实行调控。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也要配合改革的这一目的。因此,货币政策目标也体现了这个特点2022/9/2182改革开放以后,金融的作用受到重视。我国2022/9/22811995年以前,货币政策目标一直在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之间摇摆。为了配合改革,必须维持经济的增长。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经济是短缺经济,没有经济增长、不改变短缺状况,是难以实现币值稳定目标的。经济体制的转变牵涉各方利益的调整,需要支付改革成本,没有经济增长就难以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大量潜

43、在的农村失业人口转向非农产业,也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 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同时伴随物价上升,特别是几次比较严重的物价上涨都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此,当出现这种现象时,中国人民银行都放弃经济增长目标转向币值稳定目标。2022/9/21831995年以前,货币政策目标一直在经济2022/9/2282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说明货币政策目标首先是币值稳定,在维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这个改变可以说是因为通过十几年的改革,短缺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价格已经成为配置资源的重要信号、政府调控经济的方法已

44、经从使用行政手段向运用市场机制转变2022/9/2184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2022/9/2283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充分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也要将宏观经济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充分就业成为宏观经济目标的背景是与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增加人民的收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依靠就业获得,因此,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当然扩大就业目标并不

45、是要否定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目标,扩大就业是长期目标,是在保持币值稳定前提下,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2022/9/2185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代表从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几实施来看,虽然名义目标经历了从“发展经济、稳定币值”的双重目标到“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的转变,但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的约束,在实践中也始终在追求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增加就业、经济结构均衡、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2022/9/2284从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几实施来看,虽然名义目标经历了从“发展经2022/9/2285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特点

46、我国长期将信贷规模作为中间指标,曾经很有效,但是随经济市场化,其有效性正在下降。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又几乎等同于银行信用,银行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高度相关。不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利率被管制情况下,没有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同时通过信贷计划还可以调节信贷的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不在信贷计划管理体制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信贷统计不能囊括全部以及非银行机构违规经营贷款业务等,可测性下降。2022/9/2187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特点我国2022/9/2286非国有经济的崛起,对银行资金依赖程度低,使相关性下降。经济市场化使得可控性下降。微观方面,企业自主权的发展,筹资渠道多

47、样化。居民储蓄存款非常容易变为企业存款。虽然贷款数额不变,但是,银行负债内容发生变化,潜在购买力变成现实购买力,需求增加。宏观方面,信贷资金分配体制弱化,银行依靠吸收存款增加贷款,多存多贷,以及资产形式多样化。2022/9/2188非国有经济的崛起,对银行资金依赖程度低2022/9/2287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90年代以前曾经将流通中现金作为中间指标:流通中现金的供给是非银行部门通过存款的兑现获得的。理论上,银行必须随时满足客户提现要求。因此,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取决于银行部门以外的力量,难以作为中间目标。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指标几乎全部是计划规定的,准备金制度也没有实行,可以说唯有现金还

48、受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现金意愿的影响,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宏观经济变化存在相关关系的极少数金融指标之一。2022/9/2189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90年代以前曾经将2022/9/228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几乎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一家,业务也非常简单,就是存贷款,所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关系表现为:存款+流通中现金=贷款。贷款由国家信贷计划控制,存款中的单位存款也受国家控制,居民存款和流通中现金虽不受国家控制,但实际上也在国家的计划之内。不过,现金变化往往是对物价上涨的反应,或是物价上涨引起贷款超计划发行的结果。2022/9/2190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几乎就是中国2022/9/2289计划

49、经济下的现金投放和回笼无非是与工资和农副产品有关的部分,均是可以控制的。现金出入银行发行库的统计保证流通中现金的数据准确满足了可测性的要求。对现金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信贷计划管理;现金管理制度;工资基金管理制度。但现金作为中间指标是特殊时期的不得已之举,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现金在货币供应中的比重不到20%,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通放松以后,现金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就下降了。而在经济管理方式改变、对现金管理放松以后,可控性也消失了2022/9/2191计划经济下的现金投放和回笼无非是与工资2022/9/22901993年面对新的金融环境,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将货币

50、供应量(M1)作为中间指标,M0和M2作为观测指标。1998年放弃信贷规模指标,进一步巩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指标的地位。2022/9/21921993年面对新的金融环境,开始公布货2022/9/22911996年至今,货币供应量(M1、M2)的目标值和实际值相去甚远,其可控性受到质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产生争论。居民活期存款虽然不能用作支付和清算,但银行借记卡的发展,已部分具备支付清算功能,是否应该将其计入M1;证券交易保证金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流动性是否应该计入M1(2001年6月开始计入M2其他存款内);外币存款是否也应该计入货币?其次,近年虽然M1和M2增速很快,2000年M2/GDP

51、达到1.52,为全球最高。但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加快,物价反而出现下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指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也受到质疑。2022/9/21931996年至今,货币供应量(M1、M22022/9/2292中国货币政策实践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阶段划分 1984-1997:反通货膨胀阶段1998-2003:反通货紧缩阶段2003-2006:?2022/9/2194中国货币政策实践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阶段2022/9/2293我国货币政策实践198419911984年:通货膨胀1985年:紧缩货币供应1986年:中央银行被迫采取宽松政策1987年:紧缩货币政策1988年:上半年紧缩,下半年扩张结果:市场疲软2022/9/2195我国货币政策实践2022/9/2294199219971992:宏观经济政策放松1993年:整顿金融秩序1994年:通货膨胀的治理(软着陆)2022/9/2196199219972022/9/2295从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财政赤字、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严格控制支出增长。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