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五种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绪论、学生心理和教师心
2、理、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1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1) 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2)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育实践意义 (1)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案例1:一位教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 例2: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 (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案例:语文课文讲解的授课方式的改变2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诞生于20世纪初期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第一
3、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总结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杜威 “从做中学” 4.廖世承, 1924年, 教育心理学 5.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3第二章 学生心理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低级高级 认知发展简单复杂 情感发展量变质变 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二、学生心理发展: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三、心理发展的一般
4、规律: 连续性与阶段性、顺序性与定向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生理成熟4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所有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 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其认知结构受到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 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新刺激原有图式=同化 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新刺激新的图式=顺应(
5、质的变化)5(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阶段)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 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式形象思维阶段)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只能向前推,不能后推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推演。思维灵活。思考:小学生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6
6、(三)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观(三)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启示: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71.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2.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由形象
7、过渡到抽象的关键期。3.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5.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由形象过渡到抽象的关键期。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7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8 第三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 儿童早期(1.5-3岁)自主对羞耻、怀疑 学前期(3-6、7岁)主动感与内疚感 学龄期(6、7-12岁)勤
8、奋感对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中期(25岁-50岁)繁殖期对停滞感 成年晚期(50岁-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冲突 二、艾里克森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很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上尽量自己做决定,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肯定。 2.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成功的注意和表扬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中学教师应通过举出那些正常寻找同一性的例子来鼓励学生,消 除自己和学生的疑虑。9第四节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二、个别差异的表现
9、:1.学习方式的差异 2.智力差异 3.男女生的差异三、什么是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就是描述学生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问题空间线索(威特金)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3.辐合型和发散型(二)智力差异:是最一般的综合能力。 1.智力水平差异:大多数在70-130 2.智力类型差异 3.表现早晚差异 4.性别差异:总体相同、结构有差异 10思考题:1如何根据学生认知差异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
10、教学手段。2.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11四、特殊儿童 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想一想: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困难学生。智力超常(130)智力低常(70)学习障碍特殊儿童思考:1.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2.场独立性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解决问题水平高。12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都有哪些?对教学的启示?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3.认知方式差异表现有几种?对教学的意义13第三章教师心理一、教师的角色 :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源、 促
11、进者 、 组织者和管理者、 伙伴 、 帮助者、 反思者与研究者二、教师的四种信念322-323 1.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2.情感投入(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间的友好信赖关系。三、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监控能力(关键)。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14 案例:开学的第一天,刘老师点了一下名。忽然,他看到了一个与他原先教过的学生那个长得很像的学生。 “你是不是王成的弟弟?” “是的”。 “我记得你哥哥,他学习成绩很糟糕,还总捣乱!”刘老师还没
12、有点完名的时候,教室后排有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王硕!我点名的时候,教室要保持安静。你不知道吗?你以后要注意点啦。”这个学生会有什么感觉?15 差距拉开以后 在初一两个班进行期中考试后,一班与二班的英语成绩拉开了距离,平均分一班比二班高出8分。刘老师纳闷:“为什么入学考试是同样的成绩,同样的教学,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刘老师进行了认真思考与分析,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一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对一班更亲切些,感情更深些,交往距离也近些,当然对学生的期待更高些。刘老师考虑了几天后,在她的教后日记上写着:不再在二班讲一班怎么比二班好;在二班巡堂时,要走到教室后排才返回;以后在二班说话时,要经
13、常说:“我很高兴你们班”;上课时,把二班想像成是在一班上课。 期末考试结束后,刘老师发现两班的平均分接近了。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学生对教师的影响16五、教师的成长: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 1.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
14、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 (3)课后评价的差异。17 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一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进行专门训练。关键程序有:每天进行回顾;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
15、流讨论;行动研究。 案例:小王是一个有三年教龄的新教师。他工作积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自己也很努力。但教学成绩不理想。于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教师工作。18 第四章 学习心理导论一、学习的定义: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三、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四、学习的分类(一)加涅 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8类;按
16、学习结果5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 运动技能的学习19(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大领域。 认知:1)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2) 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3)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4)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5) 综合:把思想重新整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6)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三)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1.有意义的学习: 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导,科学研究;
17、听讲演或看材料 ,实验室实验 2.机械学习: 记乘法表 ,运用公式解题, 尝试与错误迷宫问题 3.接受学习 4.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四)国内学者对学习的分类 1. 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20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巴普洛夫(1)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2)辨别: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3)消退: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有准备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
18、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联系才能增强。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标号,在类似的情境中这种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则重复的可能性减少。 练习律指导人们对学生进行大量重复的联系和操练;效果律指则导人们使用些具体的奖励。21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强化: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这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 。 四、
1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过程。 2.自我效能感: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 3.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2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
20、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其学习兴趣。 发现学习: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探究获得问题答案和形成观念特征的学习过程。23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21、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头意义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1.有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分析: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22、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知识;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能够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才能获得心理意义。 24三、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 1.动机阶段 2.了解阶段:注意、选择性的知觉 3.获得阶段: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信息检索 6.概括阶段对所学东西的检索并不总是在同一学习情境下发生或在所学内容的范围内出现,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死概括阶段所实现的学习的概括化的问题或学
23、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组织起来,使他们在作业中表现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已经通过学习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二)认知结构同化论: 1.认知结构: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机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2.同化理论的核心: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25 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论一、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同时
24、包含两方面的构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二、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搜集资源、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在学习时,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3.教学对话所谓的教学对话就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26 张老师教五年级数学还当着班主任。开学已经俩个月了,眼看就要期中测试,但班级中却出现了令他感到不安的现象。 学生应该紧张而有序的复习迎考,可他们并没有紧迫感,时间观念也不强,课堂上老师对基本
25、的概念、原理进行检查,能够真正回答上来的同学少之又少,而且遗忘率极高,讲过几遍的题目能够做对的同学依然是那么几个人,重点、难点的问题强调了好多遍仍然是照错不误。课后布置的作业如果老师不追的紧一点,有的同学就不做了,有的同学干脆拿其他同学的作业来抄。为什么本应该紧张学习的状态却变得如此糟糕?为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张老师找了几个同学让他们谈了谈自己的学习状况。然后又根据自己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最后找到了根本原因:即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27 第八章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
26、1.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紧张情绪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窄,限制正常智力活动,降低思维效率。 2.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着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3.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容易则高,难则低。 三、学习动机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他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
27、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28四、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是爱和自尊。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外部动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化为内部动机,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28、 (三)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会感到骄傲、自信,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较少。 2.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29案例1:“价值不在问题,而在勇气” 我上语文课时,经常让学生质疑,并要求他们尽量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得很好。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按惯例我和学生进行总结,
29、开诚布公地谈这节课的得与失。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尖锐地说:“我认为韩昊同学的问题没有一点价值。” 下面杂音顿起。我想起来,这个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内向男孩,确实在这节公开课上举手提了个问题。我看了看韩昊,他已经把头低得不能再低了。“我认为有价值。价值不在问题上,而在勇气上。”我斩钉截铁地说。教室里掌声骤起。我又注意到,韩昊的脸被热血涨得通红。30案例2:迷人的比喻 一天,女教师布置了题为我和祖国的作文。有个淘气捣蛋的男孩只写了一句:祖国是母鸡,我愿是一粒米。看着这篇短文,女教师被感动了!仿佛一下悟出了一条真理:即使是最淘气的孩子,心里也有阳光!于是,第二天,在作文讲评时她提到了这篇短文。她说:“从
30、地图上看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但有个聪明的孩子认为,祖国的形状更像一只母鸡,正是这个深情的母字格外突出了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在这次交来的作文中,这个母鸡与米的比喻最精彩!也最迷人!” 更迷人的是:从这天起,这个淘气的孩子彻底变了!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1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哪些角度进行考虑) 1.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教学吸引:A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B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C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2.兴趣的激发:A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B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C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
31、兴趣 3.反馈和评定: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具体、经常给予。 4.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5.合作和竞争:合作性目标结构、竞争性目标结构、个体化目标结构。 6.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需要教师慎重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32第九章学习与迁移一、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二、迁移的分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
32、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是正迁移。消极的影响是负迁移。 特殊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非特殊迁移:是迁移产生的原因不明确。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三、影响迁移的因素:个人因素和客观因素 个人因素:智力、年龄、认知结构、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学习准备状态。 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迁移的媒体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33、.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4.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有意识的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1.爱劳动是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在家养成了,而后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行为规范的迁移。2.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如温故知新。3.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思考:定势既可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又可以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景。第十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二、试误说与顿悟说:试误
34、(桑代克):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苛勒):对问题情景的突然领悟。三、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寻求解答阶段(算法式、启发式) 3.执行计划阶段 4.评估结果阶段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 问题因素包括: 问题的刺激特点、 功能固着、 反应定势、 酝酿效应。一、问题解决(一)定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二)问题包含四种成分: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方法37 1.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
35、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么过河的? 2.从前有个财主,临终时想把自己的17头驴分给三个儿子,分给大儿子二分之一,二儿子三分之一,三儿子九分之一,切都是活的,请问怎么分?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反应定势也叫思维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认知特性、动机的强度和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下面哪些人善于发现问题?A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的 B个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 C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的 D个体视野越开阔的
36、 38五、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鼓励质疑 2.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 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5.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六、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用词、联想、表达、观念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独创性(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创造性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 2.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的研究也发现右半球与创造性有关 3.思维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 4.创造性也受到动机和个性等因素的影响
37、。(好奇心、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心理承受力、不怕错误和失败、勇于进取) 5.创造性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庭的教养方式、学校过于强调纪律和规范、强调唯一标准答案)40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脑激励法(头脑风暴)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对所提出的想法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然后,学生和教师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评价,修改、合并某些想法,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原则:不许评价、异想天开、越多越好、见解无专利 2.分合法利用类比和隐喻的技术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形成不同观点 类比的方法
38、:狂想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符号类比 3联想技术包括定向联想和自由联想思考:1.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影响孩子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2.学校教育重视纪律和规范会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41(三)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条建议 1.接受并鼓励发散思维 经常问“谁能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 2.容纳异议 要求学生尊重、容忍不同的见解。 3.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布置一些不做对错评价的作业 4.强调每个人都能以某种形式进行创造 有时可以对作业的新奇性、创新性做等级评价 5.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刺激 采用脑激励法进行讨论。演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6.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自由开放的气氛 适当放
39、宽创造活动中的纪律约束。为学生提供沉思的机会和场合。42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3.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4.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5.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6.下列活动中,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 A.阅读B.驾驶 C.运算D.写作 E.书写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40、的方法称为()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第十一章 知识与技能43 没有同情心光明日报曾经载文讲了这样的事:北京的一些幼教专家到北京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怕弄丢了。”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听到孩子们让人心寒的回答,一位幼儿园老师实在不甘心这样的结果,
41、叫来自己4岁的儿子问道:“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的在哭,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见儿子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儿子回答得十分干脆。妈妈又劝:“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儿子竟答:“他活该!”第十二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安徽省公务员面试试题: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件事引起争论: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了救治伤员,闯了红灯。有人说“这位司机为了救人情有可原。”有人说:“这位司机闯了红灯,应该受到惩罚。”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品德心理概述(一)什么是品德?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二)品
42、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三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二、道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5岁,自我为中心(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道德两难故事法三、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道德认知的领会、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产生 1.道德知识的领会:概念、原则、观点 什么是意义障碍: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了对 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接受。46 2.我国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特点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对效果的评价到对行为动机的评价 (3)从对别人的评价到对自己的评价 (4)从片面到全面 (5)从依据道德情境进行评价到依据道德原则进行评价。3.道德
43、信念的确立: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二)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培养 1.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2.道德情感有以下三种形式:直觉的情绪体验:是由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三)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 1.道德行为:是由一定的道德情境因素引起与个体的道德意识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意志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 2.道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情境下自然而然出现
44、的道德行为方式。 思考:1.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具有反复性。 2.小学生年龄越小,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之间的一致性越高,反之,年龄越大,其各成分之间的一致性越低。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什么是学生品德不良? 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1.微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1)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结构不良(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家庭关系结构的破坏;家庭意识不良;(家长不良性格); 家庭教育功能不良(家庭教育条件与水平较差;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重智轻德,忽视子女的身心健
45、康;家教态度和要求不一致,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家长对子女宽严失度,方法不当) (2)学校教育的某些缺陷的不良影响:教师 (3)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1.中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1)正处在迅速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 (2)自我意识能力差 (3)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成群结队 (4)重感情,易激动2.不良行为者的心理特点(1)错误的道德观念(2)异常的情绪表现 (3)明显的意志薄弱(4)不良的行为习惯 “毕业班现象”令人困惑 每年暑假,学校送走了毕业生,照例要对毕业班的教室环境、教学设施进行大规模检修,付出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据检查情况来看,
46、属于自然破损的少,人为破坏的居多。例如:门被踹坏,窗帘被撕裂,课桌椅、墙壁被乱涂乱画、地上丢满了“垃圾”,俯首一拾,就可捡起一本书,或一支笔,有时还能捡到一本完好的字典那简直是一个个遗弃的“战场”!毕业生这种作践自己、糟蹋学校的“恶习”,仿佛有遗传性一般,年年如此。采取各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只能一边感叹,一边将“战场”修葺一新,迎来另一批毕业生。 我们曾作过一项调查,调查中当我们问及学生“在考试中你的朋友请你帮忙时,你该怎么办?”回答这一问题时,有29.9%的学生选择“设法帮助自己的朋友”,有29.5%的学生表示不知该如何办?事实上,部分学生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在问及
47、学生作弊现象时,32.4%的学生认为很普遍,4. 2%的学生认为“作弊”是取得好成绩的捷径。在调查中有46.1%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学校当中学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52(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53 浙江海盐县的校长和教师们,只要发现校园和楼道里有小纸团或废弃物,就会马上弯腰把它们捡起来。起先,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
48、不知道为什么教师都这么做,但慢慢地,同学们明白了校长和教师们的良苦用心。现在,楼道里、操场上主动弯腰捡纸的,从校长到全校师生,随手扔纸的同学也越来越少到彻底没有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校园里就会因为没有纸团而再不用有人弯腰捡纸了。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重点章)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特征: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二、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一)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49、,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1.排除干扰 2.抑制和促进 3首因和近因效应 4.及时复习 5.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6.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 7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8过度学习思考: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55(三)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1.列提纲 2.作关系图(1)系统结构图(2)概念关系图步骤:选择核心概念;选择相关概念;添加概念之间的连线,并标明文字说明;反思 3.运用理论模型(二)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
50、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位置记忆法 2.首字连词法 3.限定词法 (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视觉想象 6.有意识记 7.主动应用 8.利用背景知识三、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及其结构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 2.结构: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二)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四、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1、划线 2、做笔记 3、写提要 4、PQ4R方法(Preview, Question, Read, Reflect, Recite, Review) 5、提问策略 (1)提问类型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提问的序列组织、激发、反应 (3)提问中注意的问题 a. 事先计划好问题 b. 提问的风格应该简洁、明确、主题性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地理最后一卷2
- 专利申请居间合同模板
- 道 法交友的智慧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PLC控制系统简介
- 个人与个人劳务合同2024年
- 2024年版门窗工程承包合同(1280字)
- 2024年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正规房屋买卖合同
- 2024年进出口代理的合同范本
- 增补 金额 合同模板
- 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个体工商户雇工劳动合同
- 广州银行宣传片短片拍摄制作公司协议合同
- 体育课运动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 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和报废等管理制度
- (妇幼健康项目)危重新生儿救治项目理论及技能操作题库(供参考)
- 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技术》说课稿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完整版
- TBIA 28-2024 骨科疾病诊疗数据集 -骨科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 2024年中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