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范文集锦七篇_第1页
《挑山工》教案范文集锦七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挑山工教案范文集锦七篇挑山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搁、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巡游名山,经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状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沟通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洁沟通各自的理解。 3.沟通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

3、留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留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索: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探讨。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态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途是折尺形的。板书“姿态”“路途”“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态的话读一读。 老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

4、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途,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途?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约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途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接着读课文。 五、学习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索: (1)作者对什么感到惊奇?(2)“腾云驾雾”指什么? 2.沟通。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闻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

5、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搁、哲理。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6、内容? 二、理解课文 1.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2.细致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3挑山工教学设计 3.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比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出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实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4.与同桌探讨: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究竟、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5.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

7、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明自己钦佩的情怀等。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育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你对挑山工有哪些深化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探讨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看法,不要忽视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看法。 2

8、.组织小组沟通。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探讨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辩、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精确。 (1) “我”为什么会开心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须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肯定能达到目的。 3

9、.质疑。 三、积累拓展 1.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激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明自己钦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明情怀)。 板书设计: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 时间却不多 脚踏实地 奋力登攀 挑山工教案 篇3 挑山工的学习,老师激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搁、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洁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打算: 激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视察、联想,在引发爱好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一般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钦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仔细读书,擅长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刚好予以表扬。 三、预习沟通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状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

11、人)读课文,评价读的状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沟通。 5.全班沟通。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沟通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沟通。 3.组内沟通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挑山工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打算: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此课为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体入手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挑山工一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作者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时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而产生了疑问,后来,通过一个挑山工几次超过他的事实,以及与挑山工的对话,解开了不解之谜,并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

13、化。) 二、讲读课文 (一)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的段落,.写作者的亲身经验的段落,.写作者受到启发后的段落,并注上符号。然后探讨。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句,探讨:作者用这一句开头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起到了开宗明义的作用?(一开头就触及题目,不绕弯子。) 2、指读其次句,探讨: 其次句写了什么?(挑山工挑重物的样子) 扁担是光溜溜的,绳子是垂下的,这说明白什么?(说明扁担担的时间久,磨光滑了。因担的物品重,沉甸甸的,故绳子垂下。)你从挑山工的扁担是光溜溜的联想到了什么?(有阅历) 原委挑山工登山有什么阅历(特点),课文是从哪些地方来写的?请默看第一自然段的后面

14、部分,用笔注上符号。(先写登山的姿态,再写登山的路途)。他们登山的这种姿态起到什么作用?(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途是折尺形的-破折号是表示什么?(表示注释)。折尺是什么?(实物演示)他们折尺形路途是怎样的?(齐读)指名在黑板上画出来。从游人登山直上直下,挑山工登山的折尺形路途,你看出什么?(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既然走折尺形路途,会使路程加长,为什么挑山工还要走这种路途呢?(使东西不碰台阶,省些力气,对膝头有好处。) (三)讲读其次自然段。 1、是什么现象使作者感到很惊奇?为什么感到惊奇?(默读其次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 2、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原指传

15、闻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惊讶,不行理解。) (四)讲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文章的重点部分) 过渡语: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么得到解决的?下面,我们就着重学习探讨这个问题。指名读第三至六自然段,大家思索两个题: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是按什么依次来写的?请说明理由。(证明速度果真不比游人慢。按事情发展经过写。因为写了作者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极顶四个地方与挑山工相遇的状况,证明挑山工登山的速度果真不比游人慢。人物、地点、事情都交代得很清晰,说明的道理使人心服。)探讨第一节课

16、同学们在质疑问难时提出的有关这部分课文的问题,学生已懂得的问题就不再探讨,重点探讨学生提出的两个难度大点的问题: 1、挑山工挑的东西多,走的路程又长,为什么比游人还先登上极顶呢?他们是不是有近道?(读课文中写游人和挑山工登山时对比的语句。无近道。)边讲边出示字幕幻灯片:游人挑山工东看西看踩不实不行玩玩闹闹停停走走更不行总停下来一个劲儿往前走 2、作者为什么感到挑山工的说的话好像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告知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一,要弄明白意味深长和哲理的意思;其次,再弄懂挑山工说的这段话的意思;第三,弄清这段话的含义。这样,就可理解作者认为挑山工说的话是哲理的缘由了。)意味深长?(指含着

17、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这段话的含义: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往往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即挑山工说的这段话的含义)提出小黑板,读一读。 (五)讲读最终一自然段。 齐读(以读代讲) 计论:1、作者须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三、挑山工负重坚持不懈地登山的形象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请回家后写出心得体会。(课堂有时间可先说一说。) 挑山工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

18、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输,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 黝:在“乌黑”一词中读y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i yu y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

19、要留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留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热闹、饱览、流连、姿态奇妙、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索: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依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其次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20、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挑山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搁、朴实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

21、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著名的山岳,有很多人前来巡游。在巡游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22、四、练习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状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依据什么分段? 2、探讨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遇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白疑问点;作者最终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依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

23、1)学生划段,探讨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望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惊奇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其次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详细经验,证明他的速度果真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恒久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依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依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状况,

24、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索。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途-折尺形。 好处:不损

25、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其次段。 1、默读思索: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仔细思索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终,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老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26、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验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索: 这幅画始终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须要它。我须要的原委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须要的是用挑山工恒久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肯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27、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课后小结: 挑山工教案 篇7 一、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折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二、 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

28、不比游人慢”的缘由。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惊奇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29、”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细致读读课文2-6自

30、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沟通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静静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矮个子 脸黑生生 眉毛很浓 雪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 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缘由吗?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