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_第1页
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_第2页
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_第3页
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_第4页
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一、引言 有关幽默的研究传统上大致有三种主要理论框架:优越论( superiority theory),释放论( relief theory )和矛盾消解论( incongruity resolution theory )(蔡辉、尹星,2005)。 在这三大传统理论基础上, 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从语言学领域研 究言语幽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语言学领域,很多学者从 不同的角度对幽默言语展开研究:语言学角度( Raskin ,1985; Attardo&Raskin ,1991;南佐民, 2000;王金玲、闫铁煜, 2004 等);社会语用角度(刘乃实、熊学亮, 20

2、03;刘平、刘会英, 2007等);认知角度( Giora ,2003;Attardo ,2006;王文斌, 2004a、2004b 等);语用角度( Attardo , 1990、1993; Yus, 2003;蒋冰清, 2008、2009 等);认知语用角度(王文斌、林 波, 2003;张迎春, 2008等);实证角度( Crawford ,2003; Bell ,2007;吴霞、刘世生, 2009 等)。可以看出,国内外学 者主要从以上不同的角度对言语幽默进行了解读:学界或以 Raskin ( 1985)的语义脚本理论( semantic script theory),或以 Attard

3、o&Raskin ( 1991)的言语幽默的一般理论(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或以 Grice ( 1975)的合作原则, 或以 Sperber&Wilson ( 2001)的关联理论,或以 Fauconnier&Turner ( 2002)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或以关联理 论与概念合成理论互补性为理论框架,就幽默言语的特征技巧、 幽默效果、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多维考察和研究。然而,国内外至今鲜有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对言语幽默 进行解读。 本文拟从“顺应论”中语境关系的顺应 (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

4、y)、语言结构对象的顺应(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动态的顺应(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顺应过程中的突显程度( salience of adaptability processes)四个方面,试图对言语幽默进行解读和阐释。二、Verschueren 的顺应论二十多年来,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 很多语用学的专著陆续出 版。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 Verschueren 在 1999 年出版 的新著语用学新解(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中, 提 出了“综观论”( a perspective

5、on language)和“顺应论”( theory of adaptation ),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Verschueren ( 1999: 59 63)认为,使用语言就是一个不 断地选择语言的过程,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做出 各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 variability )、商 讨性( negotiability )和顺应性( adaptability )。语言的变 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语言的商讨性指所有 的选择不是机械地或是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作出的, 而是在 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 顺应性指语言能够让其 使用

6、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 要。其中变异性为顺应性提供了可能, 但也表明了语言选择的不 确定性,而商讨性则为顺应的手段。因此,变异性和商讨性则为 顺应性的前提和基础, 顺应性则为语言选择的驱动力, 进而满足 交际的需要。同时, Verschueren ( 1999:7)还认为,语用学是 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行为的综观。根据上述“综观论”和“顺应论”, 要求从以下四个角度来 描写和解释语言使用: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对象的顺应、 动态的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突显程度。 所谓语境关系顺应是指在 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是动态的, 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 所谓 语言结

7、构顺应是指从不同方面对语言做出选择和协调, 主要包括 语言结构构成成分的选择和结构构成原则的选择; 所谓语言动态 顺应指语境和语言结构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相互顺应 过程,从而动态地生成话语意义; 所谓顺应的突显程度是指在使 用语言、选择语言、作出顺应时,对意义生成过程因不同的心理 认知因素往往产生不同的意识突显程度(ibid : 6569)。Verschueren (1999: 6768)认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境和 结构决定着语言内容的选择, 是语言使用的交际中心, 它描写了 话语事件的交际空间中语言与非语言结合的坐标。 顺应过程的意 识程度主要讨论顺应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是动态顺应

8、过程的媒 介。而语用研究的核心应是以动态的观点去研究实际语言应用中 的语境和结构的相互顺应。 由此可见, 动态顺应贯穿于话语交际 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语言使用和选择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Verschueren 提出的顺应论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认识论,即选 择适应,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Giles 等社会学家的言语适应理 论以及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functioning )为理论基础的(刘正 光、吴志高,2000)。自从 1999 年语用学新解(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出版以来,许多学者认为 Verschueren 的“综观 论”和“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

9、诠释语用学, 给学界关 于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顺应论的主要贡献在 于:1. “语用综观”下的顺应论, 较为全面地阐释了人类语言使 用的各类现象, 深入探究了人类言语交际的心理机制及其过程以 及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揭示出语言运用的本质, 具有重大的理 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Verschueren ,1999;Ilie ,2001;何自然、 于国栋, 2000;钱冠连, 2000;刘正光、 吴志高, 2000;谢少万, 2003b)。 2. 顺应论作为语用研究的理论框架,具有覆盖面广、 高度的概括性、 科学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不仅丰富了语用学理论, 而且对于言语交际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具有

10、很高的方法论价值和 启发意义(何自然、于国栋, 2000;刘正光、吴志高, 2000;谢 少万, 2003b)。 3. 顺应论的“综观”思想为语言使用的研究提 供了多元化的方法论, 正如 Verschueren 所言, “对语言的特别 综观其结果必然会顾及各类证据的方法论上的多元化” ( Verschueren ,1999:271;钱冠连, 2000;谢少万, 2003b)4. 顺应论将“语言对人类的生活是怎样作出贡献的?”“作出 了什么贡献?”这两个问题作为语用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具有本 体论的意义(刘正光、吴志高, 2000;谢少万, 2003b)。尽管 Vershueren 试图建立顺应

11、论的目的是使其成为一个统 一连贯的理论框架来管辖语用学的研究, 来全面描写和解释语言 的使用,然而这一理论能否实现或其可行度如何还有待于时间检 验(刘正光、吴志高,2000;谢少万,2003a)。但是,钱冠连( 2000: 232)认为,我们欣赏的不是这个统一框架多么具有可 行性,而是提出框架的同时所得到的理论发现。 比如, Vershueren 在构建“综观论”的同时, 将语言研究和认知科学结合起来, 从 认知角度来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心理机制及其过程。如果说 Sperber 和 Wilson 的认知语用观是一种宏观的解释,那么顺应 论则是认知科学从微观的角度对语言使用的阐释。 它具体体现在

12、从语境关系的顺应、 语言结构对象的顺应、 动态的顺应和顺应过 程中的突显程度这四个角度来描写和解释语言使用。笔者认为, 顺应论的以上四个角度相对比较系统化, 相辅相 成,环环相扣。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动态顺应关系,即语境是 动态性的, 随着话语交际的继续而不断变化。 在不同的语境关系 中,根据其当时语境的顺应, 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不同的 意图,其实质就是在顺应语境的同时进行语言结构的选择顺应。 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决定着其语言选择过程的内容, 语 言选择过程就是动态的顺应过程。在使用语言、选择语言、做出 顺应的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往往结合前后语境, 充分发挥其心理 因素,付出尽可能

13、多的认知努力,进而获得额外的语境效果,从 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其中, 动态的顺应贯穿于语言选择和使 用的整个过程, 幽默言语则成为人们交际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语言 现象。据此,顺应论对幽默言语的分析理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三、言语幽默的顺应性分析 受众是如何解读言语幽默的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发 现言语幽默触发机制。根据上述学者(如Raskin , 1985;Attardo&Raskin , 1991;王文斌,2004a、2004b;张迎春,2008; 蒋冰清, 2008、 2009 等)对言语幽默产生机制的研究,尽管有 或大或小的差异, 但其共同之处在于: 交际者前后话语出现的相 互矛盾,使

14、得受众转换视角, 对交际者的前后话语进行重新解读、 从而找到前后话语的关联以达到交际目的。 自然幽默效果也就随 之产生。这正和矛盾消解理论( incongruity resolution theory )观点相似:人们的预期值和现实值出现矛盾时,人们往 往会努力找出其原因, 从矛盾中找出合理的解释, 重新达到认知 上的和谐,幽默也就随之而生(刘平、刘会英,2007)。可见,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是矛盾冲突, 即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受 众按照常规推理获得交际者应当作出的应答 (预期值) 与受众得 到交际者所作出的真实回答(实际值)产生了不和谐(矛盾)。 此时,人们常常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通过语言

15、使用过程中语境关 系的顺应、语言结构对象的顺应、动态的顺应、顺应过程中的突显程度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来努力消解此矛盾,以达到交际目 的。下面结合言语幽默语料, 从“顺应论”上述的四个相互顺应 角度对其幽默效果进行解读。试看以下两例:(1)李夫人去拜访一位朋友,她拿着一个顶部扎满了小眼 儿的盒子。“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朋友问道。“一只小猫。 ”李夫人回答说, “你知道我晚上睡觉总梦见 老鼠,我非常害怕。这只猫可以抓住那些老鼠。”“可老鼠都是假想的呀!”朋友说。 “小猫也是假想的。”李夫人小声说道。例( 1)中,在话语交际的开始,当朋友好奇地向李夫人打 听盒子里面的东西时, 受众根据李夫人的回答,

16、按照常规推理会 认为盒子里面应该装着一只猫。然而,随着话语的继续进行,受 众又获得了新的输入信息。 依据新的信息受众又可知, 梦里的老 鼠和盒子里的猫都是假想的。 由此可见, 受众按照常规推理所获 得李夫人应该作出的预期值“盒子里装着猫”与受众所得到李 夫人作出的实际值“盒子里没有猫”就产生了矛盾。 此时,受众 转换视角,对将从后来话语中获得的实际值结合先前的输入信息 进行重新解读。 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 心理认知作为语境关系顺 应的媒介,不断作出动态的顺应,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进而获 得更大的语境效果, 随之在顺应过程中心理意识突显: 李夫人由 于梦到老鼠感到害怕, 为缓解这种恐惧, 所以随

17、身带个装只猫的 盒子。但朋友认为梦里的老鼠是假的, 盒子里装只猫也是无用的。 然而,李夫人却应答说盒子里的猫是假想的, 从而对于李夫人那 种愚昧无知的讽刺也就应运而生。(2)疲惫不堪的丈夫对妻子说:“不管谁打电话来,都说 我不在。”一会儿,电话铃声响了, 妻子拿起话筒小声地说: “喂! 我先生现在在家啦! ”“我不是交代过你, 要说我不在吗?”丈 夫怒气冲冲地吼道。“电话是打给我的。”妻子回答。在例( 2)中,随着话语的展开,受众可知,丈夫由于疲劳 需要好好休息,因此告诉妻子,找他的电话一概不接。受众根据 输入的信息,按照常规推理本认为妻子会按照丈夫的要求去做, 即打来任何电话, 妻子都会告诉

18、对方自己的丈夫不在家, 以免打 扰丈夫休息。随着话语的进行,受众从后面的话语中知道,妻子 并没有按照丈夫的要求去做, 反而在接电话时, 轻声地告诉对方 自己的丈夫现在正在家休息。 由此, 受众按照常规推理获得这位 妻子应当作出的预期值“妻子按照丈夫的要求”与受众得到这 位妻子所作出的实际值“妻子违背了丈夫的要求”产生矛盾。 此 时,受众随机转换视角, 将从后面话语中获取的实际值结合先前 的信息进行重新解读。 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 心理认知作为动态 顺应的媒介, 结合前后语境不断地顺应和调整, 并付出更大的认 知努力, 进而获得额外的语境效果。 在顺应的过程中心理意识突 显:丈夫告诉妻子找他的任

19、何电话一概不接, 而妻子收到了找自己的电话,并轻声地告诉对方自己的丈夫在家休息。丈夫误认为是找他的电话,因而对妻子很生气,对于丈夫自作多情的讽刺也 就随之产生。同时,从妻子接电话的解释来看,丈夫怀疑妻子可 能有外遇,然而丈夫却没有充分的证据, 只能通过打扰自己休息 为由来表示对妻子的不满。四、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及其应用根据上述言语幽默的顺应性分析, 不难发现,顺应论对言语 幽默的解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顺应论对言语幽默的整个解读过 程可以构建一个工作模型一一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在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中, 从开始的话语中,受众获得了输 入I。在输入I中,受众根据其信息按照常规推理

20、获得交际者应 当作出的预期值I。随着话语的继续进行,受众又获得新的输入 信息H。从输入H中,受众又获得交际者作出的实际值H。 此时, 受众发现从新的输入中获得的实际值H与先前从输入I中按 照常规推理获得交际者所作出的预期值I产生了不和谐即矛盾。 受众在发现矛盾后,随即转换视角,将在输入口中获得的实际值 H结合先前获得的输入I重新进行解读。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 心理认知作为动态顺应过程中的媒介,通过语境关系的动态顺 应,使受众获得的前后输入信息内在的衔接连贯突显出来,即矛盾消解,自然幽默效果也就应运而生。其中,动态顺应在整个幽 默解读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贯穿于言语幽默解读的整 个过程。

21、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在该模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语言结构主要指言语幽 默的整个话语。 随着话语的不断进行, 受众常常会获得不同的输 入信息。2.受众通过常规推理获得的预设值I是由于对输入信息 I的常规误解而获得的。同时,预设值I的误解又通过从后面的 输入信息口中获取的实际值中得到了证明。由此可知,言语幽默的触发机制即矛盾,主要是源于受众对于输入信息I的常规误 解。 3. 在发现矛盾后,受众随即转换视角,对于整个幽默话语进 行重新解读。 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 将心理认知作为动态顺应的 媒介,主要通过心理记忆来不断识别和回忆整个幽默话语。 4. 语境关系主要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

22、境。 其中, 交际语境是由物 理世界、 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构成, 这三个世界是在受众的认知 过程中被激活的。 而语言语境主要是指上下文语境, 它是动态的, 随着话语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 在整个话语的解读过程中, 受众 的交际语境被其心理认知激活后, 随即结合上下文语境, 不断地 进行动态的顺应和调整,直到输入信息I和H的内在衔接连贯突 显出来。 5. 动态顺应贯穿于言语幽默解读的整个过程, 对于言语 幽默的解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述言语幽默解读的顺应性工作模型是在言语幽默顺应性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然而, 该工作模型对言语幽默的解读是否 具有解释力?这还需结合具体的言语幽默语料进行验证。

23、下面结 合一则语料, 应用此工作模型对言语幽默进行解读, 以验证该模 型对言语幽默的解读所具有的解释力。( 3)Little Robert asked his mother for two cents. “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moneyI gave you yesterday ?”“ I gave it to a poor old woman ”, he answered. “Youre a good boy”said the mother proudly. “Here are two cents more.But why 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e old woman?”“ She is the one who sells the candy. ”在例(3 )中,从开始的话语,受众就可以获得输入信息I。 根据输入信息I,受众可知,当母亲问到罗伯特昨天花钱的情况 时,小罗伯特解释为:他将钱给了一位贫穷的老奶奶。而母亲听 了后很高兴地夸赞自己的儿子是个懂事的孩子, 能够主动去帮助 老人实在难能可贵。受众在输入信息I时,按照常规推理会认为 罗伯特从母亲那里得到更多的钱后同样会送给那位老奶奶。 随着 母子俩的继续交流,受众又获得新的输入信息H。 根据输入信息 H,受众可知,罗伯特并不像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