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历史高考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讲解练)教学讲练_第1页
浙江版历史高考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讲解练)教学讲练_第2页
浙江版历史高考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讲解练)教学讲练_第3页
浙江版历史高考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讲解练)教学讲练_第4页
浙江版历史高考总复习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讲解练)教学讲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九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历史 浙江专用一、时空定位专题概览二、阶段特征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更新更好的机会,也为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当时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方面的冲突日益加剧。这种冲突的加剧不仅对世界和平投下了阴影,也带来了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其中,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

2、算。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面临着选择,一方面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冲突日益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结束了,世界出现了暂时的和平。对于战后世界能不能维护持久和平的问题,许多人都在思考。但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地位的不同,各国政府和人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尽相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9191939年)一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世界进行了重新划分,国际关系重新洗牌,但该体系并没有消除诸多矛盾。从1919到1939年,以1929

3、年经济大危机为界,19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复苏,政局相对稳固,从战争走向稳定;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矛盾日益尖锐,世界在危机动荡中走向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在19391945 年的大约6年时间里,代表正义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代表邪恶的法西斯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经过反复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力量取得胜利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面镜子,它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和最丑恶的一面理智与疯狂、善良与冷酷、睿智与愚蠢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基础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1.背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

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并加紧扩军备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加剧了这种矛盾,世界大战一触即发。2.主要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俄奥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879年,在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缔结军事协定。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德奥缔结具有明显反俄性质的“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5、,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892年,法国和俄国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先后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1.原因(1)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2)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3)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德

6、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2.条件(1)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二、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一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东线和西线是主要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二)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7、(b)战役概况影响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马恩河地区展开大战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军与法军对战,德军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索姆河战役为配合凡尔登战役,1916年6月,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在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迫使德军暂时放松了对凡尔登的攻势;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c)1.交战双方实力均衡。(主要原因)2.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防御一方的实

8、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难度增大。3.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使大战容易转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b)1.美国参战: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大批民工赴欧洲战场服役。3.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定的签订,标志着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c)1.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在激烈战争的背后,是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

9、明显,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长达数年的战争,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b)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在法国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这一协额财产损失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阴影。2.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3.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d)1.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第一

10、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c)1.一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造成的灾难也是空前的,巨大人员伤亡和巨(3)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4)促进了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5)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战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战后的两大社会思潮。(2)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2.影响(1)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巴黎和会(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b)

11、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开幕。与会国27个,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2.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美国想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英国想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法国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二)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c)1.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

12、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2.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c)主要内容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等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交给日本限制德国军备: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3、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等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客观作用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暂时得到了解决,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局限性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德国具有众多人口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决不可能长期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和约束,这成为后来纳粹主义兴起的社会原因之一续表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一)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c)1.确立:1919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

14、成了凡尔赛体系。它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2.实质:由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掠夺战败国和争夺战利品,各种矛盾依然存在且继续发展,这就决定了这一和平体系的不稳定性,它实质上是一个在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3.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是在战胜国之间交易和妥协实现了平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只能维持国际秩序的暂时稳定。一旦被压制的国家要求突破压制,或战胜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秩序就会失去稳定,所以,凡尔赛体系不可能维持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二)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b)1.建立:1919年4月

15、,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2.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3.盟约内容:“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4.实质:是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三、华盛顿会议(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b)1.背景(1)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发生重大变化,美、英、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称霸世界的目的没有实现,把注意力转移到亚太地

16、区,限制日本的扩张。日:利用一战时机,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主要原因)(3)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进行限制。(4)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2.目的: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3.时间、会议地点、与会国: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华盛顿;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4.议题:亚太地区权益问题;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中国(山东)问题。5.内容条约签署国内容评价四国条约英、美、日、法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

17、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1)对美国而言: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大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2)对日本而言:其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但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却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3)对英国而言: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但随着英日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英国在亚太地区实力的相对下降,英国只能选择对日本的妥协政策条约签署国内容评价五国条约英、美、日、法、意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1)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2)美国外交的胜利

18、: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也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3)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的水域拥有有效的作战基地的可能性,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3)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但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九国公约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虚),要求中国对帝国主义“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实)(1)对日本: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2)对美国: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是美国外交的重大胜利(3)对中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19、同支配的局面续表(二)中国山东问题(b)1.问题的由来(1)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2)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由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2.问题解决:1922年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3.能够解决的原因(1)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原因)(2)美英和日本之间存在矛盾,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4.评价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其

20、他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c)1.实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不稳定性(1)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对和约滋生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成为后来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原因。(2)引起中、东欧新兴国家间的矛盾。(3)帝国主义被削弱,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产生新的矛盾。四、维护和平的尝试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b)1.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

21、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二战的爆发。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1.社会根源(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购买力弱。(3)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主要影响(1)经济: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经济萧条;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2)政治

22、: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3)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加深了二者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二)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a.历史原因:具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化了德意志的民族复仇情绪。b.现实原因:一战后德国严重依赖以美国为主的外国资本,因此受经济危机冲击严重,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垄断

23、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2)经过: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日本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2)经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4、。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德国日本相同点(1)历史传统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都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限制(3)直接原因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不同点上台方式通过议会选举的合法途径军部法西斯化发展过程先上台再扩张先扩张再上台(三)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二、走向世界大战(一)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1.主要表现(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后,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确认日本侵略行径但不予任何制

25、裁。(2)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听任意大利使用苏伊士运河运送部队和物资。(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势力扩张。(4)慕尼黑阴谋: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擅自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2.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国家的实力;导致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暴露了英法的虚伪,作茧自缚,导致集体安全的计划落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3.历史教训: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各国应该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世界大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

26、要内容及后果(c)1.时间:1939年8月。2.主要内容(1)双方互不使用武力。(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3)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3.后果:为苏联赢得备战时间;英法等国的“祸水东引”计划破产;英、法、苏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落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加速二战的爆发。(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d)1.原因(1)经济危机的影响。(2)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败。(4)大国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2.过程时间事件1931年日本发动

27、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割占苏台德等地区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二)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1.波兰溃败的原因(1)波兰:装备落后,部署

28、不当;孤军奋战,寡不敌众。(2)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3)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在西线“宣而不战”。(4)苏联:趁火打劫,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建立“东方战线”。2.法国溃败的原因(1)内部原因:军方故步自封,军事理论落后,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消极防守;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士气低落。(2)外部原因:德国准备充分,战术先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避免双线作战;意大利趁火打劫。(三)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法国,把英法联军主力包围在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法联军由法国向英国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2.不列颠之战(

29、1)时间:1940年79月。(2)经过:德国法西斯发动空袭进攻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坚决反击。(3)结果:德国的“海狮计划”不得不推迟。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4)影响: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使自法国败降后对欧洲战争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地站在英国一边,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

30、珠港,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1.形成的原因(1)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原因);法西斯国家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和自由。(2)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2.形成: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3.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大大加强

31、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反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配合,并赢得最后胜利。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c)1.莫斯科战役(1)1941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但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使德军最终止步于莫斯科城外20千米处。12月初,苏军发动反攻,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2)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苏联人民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英美也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斯大林格勒战役(1)背景:莫斯科战役

32、后,希特勒决定占领高加索,为此必须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切断苏联中央与南方的联系,并为南进德军提供强大的后方保护,还可北上迂回莫斯科。第一阶段:1942年7月至11月为苏军防御阶段。在渡过顿河后,德国第六集团军于9月突入市区,与苏军展开激烈巷战。第二阶段: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为苏军反攻阶段。1942年11月,苏军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德军约30万人。1943年2月,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3)意义: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3.中途岛海战(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

33、屿。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2)过程:1942年6月4日至5日,日美双方舰队在中途岛海域展开海空大战。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2)经过4.阿拉曼战役1942年7月,北非德意军队进抵距亚历山大港仅100千米的阿拉曼,开罗告急。但由于德意军队给养不足,攻势停顿。英军则迅速得到补充,于10月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折损过半,被迫全线西撤。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1.瓜岛战役: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

34、岛。经过半年的争夺,日本海空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被迫从瓜岛撤军。这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局势转折的完成。2.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为盟军从南路反攻欧洲大陆准备了基地和跳板。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最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3.库尔斯克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为夺回战场主动权, 集中强大兵力和大量先进武器,于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苏军事先洞悉德军企图,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在普罗霍罗夫

35、卡地区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苏军乘胜追击,基本收复全部国土。库尔斯克战役标志着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4.诺曼底战役(1)过程: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在经过激烈的滩头作战后,盟军开始向法国内地挺进。8月,巴黎光复。诺曼底战役胜利结束。(2)影响:这次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从此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中,预示着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二)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

36、容(c)1.开罗会议:为加快战争步伐,并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各大盟国频繁召开国际会议。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开罗宣言。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2.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美英军队将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3.雅尔塔会议(1)背景:在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安排战后事务和处理德国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为彻底战胜仍在负隅顽抗的日本法西斯,美英希望

37、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2)召开: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3)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4.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三)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投降(b)1.德国法西斯投降:1945年春,西线英美盟军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德军主力,西线德军防御瓦解。同时,东线苏军兵临柏林城下。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

38、会师。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希特勒于当日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2.日本法西斯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中国抗日军民也发起战略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一)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b)1.德国法西斯的暴行(1)从1933年开始,希特勒在德国及其占领区建立很多集中营,用于关押犹太人、政治犯等。(2)1941年底,

39、德国法西斯开始对欧洲占领区1100万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大屠杀。大批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或死于毒气室后被焚尸灭迹,或死于行刑队的枪口下,或在劳动营中被苦役和非人的生活条件折磨而死。2.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日军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1937年12月在中国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还在战争中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中国东北成立了“731”细菌部队。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了滔天罪行。(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b)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就战争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人类文明。(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0、c)1.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最终结束,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新的国际格局逐渐形成。2.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在战争中,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2)战后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和统治,建立了人民民(2)日本法西斯还在东南亚占领区如马来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犯下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3)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崩溃。(4)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41、,力量得以增强,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3.战争推动科技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各交战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人类从此进入核时代。现代火箭技术登上科技舞台。(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c)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引起的,这充分体现了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它昭示人类: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落后就要挨打。战争爆发后,一些国家如法国、波兰等在军事思想、战略战术等方面或因循守旧,或盲目乐观,或骄傲自大,结果遭受了惨痛的失败。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爱好和平的力量必须团结协作,及时制裁侵略,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定。(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因战后的政治经济危机而发生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美日崛起的挑战。(但此时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