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同步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2-2023学年)_第1页
《包身工》 同步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2-2023学年)_第2页
《包身工》 同步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2-2023学年)_第3页
《包身工》 同步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2-2023学年)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第7课 包身工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作者简介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把鲁迅的小说祝福、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 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写作背景1936年,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力量。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

2、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这样的社会背景,催生了一个比普通工人更悲惨的群体包身工。夏衍将目光投射到这一群体,完成了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从而引发了世人对包身工的普遍关注。解题包身工是什么人? 他们是一群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农村姑娘,绝大多数来自苏北和绍兴。在上世纪30年代,这些女孩因生活贫穷困苦,父母无力养育他们,受包工头的诱骗,签订了包身契。包身工们会被送到日本人在上海开设的纱厂做苦工,沦为替包工头赚钱的机器,不仅要在充满噪音,尘埃和湿气的环境中承担着强度最重的劳动,还面临无端的打骂,身心的虐待和摧残。这些地位

3、低,待遇差,痛不欲生的女孩子们如同奴隶一般,命运极其悲惨。 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新闻性。指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文学:文学性。指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氛围等,增强可读性。 了解新闻事实 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夏衍谈,新闻通讯1995年第3期 1.请把“不带虚构,如实”的材料在文中标注出来。起床的场景、吃饭的场景、工作的场景了解新闻事实2.依据这些材料,制作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或

4、包身工一日菜谱,或者画一画包身工起居空间图、工厂车间图,体会包身工生活的悲惨状况。了解新闻事实 包身工的一天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 (四点半后)早餐 2332 (五点)上工3547 (十七点)放工主线:纵线叙事 了解新闻事实3.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了解新闻事实 包身工的一天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 (四点半后)早餐 2332 (五点)上工恶劣的劳动条件3547 (十七点)放工恶劣的住宿条件恶劣的饮食条件纵线叙事 了解新闻事实“住”蜂房般的格子,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七八个“猪猡”,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

5、锁着的工房区域,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狭小拥挤、肮脏潮湿了解新闻事实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食”一洋铅桶糨糊一般的薄粥、两粥一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莴苣的菜叶就是难得的佳肴。粗制滥造、猪狗不如了解新闻事实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穿”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着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

6、蹒跚的样子。衣衫褴褛、落魄肮脏了解新闻事实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行”(上工)包身工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和工厂之间,两点一线,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人人得而欺之”。没有自由、饱受剥削了解新闻事实 包身工的一天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 (四点半后)早餐 2332 (五点)上工恶劣的劳动条件3547 (十七点)放工恶劣的住宿条件恶劣的饮食条件50 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 双关纵线叙事 了解新闻背景1.文中穿插了不少背景材料,请在课文中标注出来。概括这些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了解新闻事实 包身工的一天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 (四

7、点半后)早餐 2332 (五点)上工3547 (十七点)放工 711 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的产生1522 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4850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性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3334 在中国的日本纱厂的发展包身工制度的膨胀了解新闻背景2.为什么要插叙这些背景材料?了解新闻事实 包身工的一天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 (四点半后)早餐 2332 (五点)上工3547 (十七点)放工 711 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的产生1522 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4850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性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3334 在中国的日本纱厂的发展包身工制度

8、的膨胀了解新闻背景2.为什么要插叙这些背景材料?结构上:这些背景材料与主线相互交织,构成一个现实场面与背景材料相交织的叙事网络,将头绪纷繁的材料组织成一个统一严密的整体。主线:新闻事实,以时间线索纵向记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副线:背景材料,截取各个时间点上的横断面介绍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新闻事实 包身工的一天16 (四点一刻)起身 1214 (四点半后)早餐 2332 (五点)上工3547 (十七点)放工 711 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包身工的产生1522 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4850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性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3334 在中国的日本纱厂的发展包身工制度

9、的膨胀了解新闻背景2.为什么要插叙这些背景材料?(16)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在这种法律的触手达不到的地方,他们差不多有自由生杀的权力。(21)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变化的风险。(34)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内容上:这些材料客观真实地补充叙写了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加深了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与主线内容相映,唤起人们更加深刻的同情。了解新闻背景2.为什么要插叙这些背景材料?速读背景材料,找到所有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压迫者。(7-11)代

10、工老板巧言诱骗(15-22)日本工厂廉价雇佣;带工手下暴力毒打;(33-34)工头毒骂殴打(结合26);反动政府冷眼旁观甚至助纣为虐了解新闻背景2.为什么要插叙这些背景材料?对这些压迫者,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加以体会。(33)(外头工人)拿出血汗换的钱来孝敬工头但是在包身工,那是连这种送礼的权利也没有的!外头工人在抱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34)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49)在这千万被饲养这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

1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50)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了解新闻背景2.为什么要插叙这些背景材料?对这些压迫者,作者持怎样的情感态度?思想主旨上:背景材料挖掘了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与主线内容同频共振,共同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等诸多压迫者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愤怒地批判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中国工人的罪行,呼唤光明的到来。小结 作者立足于现实生活、真实材料,纵线叙事,真实再现包身工的一天;横线插叙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历史,纵横交错之间将小人物的

12、命运与大时代的背景结合起来,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广阔的历史面貌,全面深刻而富有历史纵深感。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 包身工充分运用和借鉴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有些评论家甚至把包身工作为小说来研究。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得益于夏衍创作上的多元化。人民日报评论1.找出文中有“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艺术样式”特点的片段,鉴赏其文学手法。当成小说读人物塑造: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 (28)有一次,一个叫做小福子的包身工,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就遭了拿莫温的殴打,恰恰运气坏,一个“东洋婆”走过来,拿莫温为着要在主子面前显出他的威风,和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

13、着力。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走近身来,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将她扯到太平龙头前面,叫她向着墙壁立着;拿莫温跟着过来,很懂得东洋婆的意思,拿起一个丢在地上的皮带盘心子,不怀好意的叫她顶在头上。第一次出现:(6)“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芦柴棒”为例第二次出现:(16-19)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

14、了。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可是在那一天,芦柴棒可真的挣扎不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任你开的,一个打杂的很快地走过来了。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头的亲戚,或者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法律的触手达不到的地方,他们差不多有自由生杀的权利。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 “假病,老子给你医!”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芦柴棒”为例 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15、。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后来,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的跳起身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 “瞧!还不是假病!好好地会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芦柴棒”为例第三次出现:(35)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太

16、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作者把一个个生活片段连缀起来,突出人物的肢体特点,以及最能表现其性格的动作,成功地刻画了芦柴棒这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芦柴棒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的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芦柴棒的苦难和不幸是全体包身工的苦难和不幸,芦柴棒所受到的惩罚是所有包身工都有可能遇到的,无疑极具典型意义。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芦柴棒”为例当成小说读人物塑造:个体与群像相结合 个体的刻画,指的是最能显示人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而群像的描写,指的是对人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3)七尺阔、十二尺深的

17、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16-18)芦柴棒遭毒打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 人物塑造:个体与群像相结合 作者在表现包身工们的生活劳动时,展现了包身工们起床起床后的活动、吃早饭的场面、被押进工厂的场景。全景式地描写包身工这一群像,有力地表现了包身工的集体生活。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 (28) 一个“东洋婆”走过来了,拿莫温为着要在主子面前显出他的威风,和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从那些剥削

18、者高高在上的轻蔑态度,和对包身工的踢打等动作,准确的表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剥削者的阶级本质和特性。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人物塑造:个体与群像相结合 选取典型个体进行细致刻画,使叙述更有深度。 典型个体:芦柴棒、小福子、不知名的人物 相同点:都是包身工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他们身上发生的不同悲惨事件,将包身工没有人权和自主权的生存环境,一一揭示出来。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人物的塑造:个体与群像相结合 群像的塑造搭建起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典型个体的详细刻画,这是基本框架下的具体材料。 这种结合使得包身工的群体形象突出,个体形象鲜明,让读者对包身工们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有了全景式的了解,也让他们悲惨境

19、遇的普遍性得到强化。 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当成散文读表达特色:反语修辞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2)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8)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当成散文读表达特色:抒情性强 (49)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50)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文学性理解文学手法在对惨无人道的人间魔鬼进行批判的同时,夏衍也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与反动的黑暗势力,表达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迫切愿望。作者在文中的价值判断,也是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的原因之一。报告文学的导向性导向性事实基础之上的鲜明情感 夏衍的态度是激烈的,立场是鲜明的,这种立场是建立在真实调查基础上的正确表达,也就是报告文学的导向性。 “这时候我才知道,在20世纪的帝国主义经营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