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双基培训)课件_第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双基培训)课件_第2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双基培训)课件_第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双基培训)课件_第4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双基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儿童心理学一、儿童心理学总论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从个体研究的角度看: 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总体而言,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大约为17、18岁。在发展心理学家眼里,

2、从出生到成熟被视为广义的儿童期,对这一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就构成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框架。 发展心理学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或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1、 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

3、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2、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例:小虎,不满9周岁,但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1岁半起就非常喜欢识汉字、认图形,从1数到100时才23个月。3岁时,自己就会读小人书了。幼儿园小班没呆多久就去了大班。在大班同样没过多长时间就随同班的孩子一起进了小学,当时只有5周岁。教过他的老师都说孩子特聪明,学习成绩也好,已经跳过两次级了。最近,班主任老师还建议让他提前去读中学。小虎智力测验的结果表明:知识面很宽,显示出对外在世界的广泛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对数字及语词都甚为敏感,接受能力强,计算反应快而准,语言理解深刻且表达丰富;在需要动手操作的智力测验项目上反应平平,有些方面不如一般儿

4、童。综合言语与操作两方面的评价,的智商水平是中上。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 3、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 4、 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

5、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5、 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可以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 通过与普通心理学的比较可以发现,普通心理学是从一个“横切面”上研究正常成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而儿童发展心理学则是从“纵剖面”上来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序列特征,并追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影响因

6、素,因此这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上来分析,不难看出它处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交叉面上,其研究的结果既能深化我们对心理发展相关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儿童是具主体性的人,是在与各种丰富的活动之中不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的。 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6、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

7、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专栏:现代儿童观7、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其自身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 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发展。 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专栏:现代儿童观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

8、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

9、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

10、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个别差异 形态学家发现,只有在植物衍生的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特定的形态变化,这个时期就称为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者说,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例如,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机体各系统与器官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若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就极易造成先天缺陷。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

11、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发展的关键期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发展的关键期 内容取向:以数字计算、识字为主,还是以形体感知、空间转换、现象力和创造力为主37岁儿童的早期比较:中国:概念、分

12、类、时间、序列上优日本:运动、组合、空间转换上优 关键期与早期学习结果过程取向:以弹琴与欣赏音乐为例结果取向:为考级、加分而练,重演奏技能而轻音乐素养,会弹琴而不会欣赏音乐过程取向:灵活了手指(开发大脑)、懂得了音乐语言、陶冶了性情 关键期与早期学习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 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

13、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一反抗期 年龄:24岁 特点:随着动作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空间得以拓展,导致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增强,对于大人的要求与命令,“我不要”、“偏不”成了常用语。 发展的年龄特征原因:孩子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如何把握某件事的进程。好玩的动作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操作与控制。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大人的过度反应强化孩子的行为。要是父母的反应方式在他看来新奇有趣,他还会重复去做。 发展的年龄特征自我中心主义 年龄:6岁以前 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尚不能变换角度或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视角,因而认识或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

14、中心特点。此外,由于儿童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和物理的现象,思维还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倾向于将活动着的任何物体都视为有生命的。 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期的多动行为 年龄:610岁 特点: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 原因: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发展不平衡; 环境(节奏、玩具) 发展的年龄特征青少年的“心理断乳” 年龄:1018岁,成熟期前倾 特点: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附而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自主。 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二、儿童心理学理论流派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学派代表理论主要观点研究方法问题问题问题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

15、发展阶段论个案分析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被动主动阶段性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斯金纳班图拉实验法强调后天环境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决定发展被动连续性学派代表理论主要观点研究方法问题问题问题认知学派皮亚杰信息加工理论临床法实验法计算机模拟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双重作用主动主动被动兼有阶段性连续性社会生物学派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自然观察法实验法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主被动兼有不明确学派代表理论主要观点研究方法问题问题问题社会生态学派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自然观察法跨文化研究法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主动不明确连续性动力系统理论自然观察法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双重作用主动兼有三、影

16、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性因素1、遗传因素(1)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的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力的遗传制约性要大,其中发色、眼色的遗传最为明显;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言语、空间、数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忆、推理方面的遗传(2)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五羟色胺研究发现,它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例如焦虑症、情绪障碍、强迫症等。(3)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方面也存在着遗传效应,如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个性中的好奇心与第1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联系,而在第17对染色体上则存在与焦虑有关的基因。 2、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感觉运动器官、脑的结构功能等特点。先天

17、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1)母亲的年龄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年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能得并发症,如贫血。 唐氏综合症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是最先得到证明的由常染色体的异常引起人类智力低下的例子,它主要源于第21号常染色体没有分离,使子代的第21对染色体上出现三条染色体,故又称为21三体症。 (2)母亲服药 药物对成长中的胚胎或胎儿会有潜在的影响,其作用的大小往往视使用的剂量、时间、次数及药物本身

18、的性质而定。 (3)母亲的情绪 母亲所受到的短暂的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遭受了直接的、重大的精神刺激,如丈夫亡故或是遭丈夫遗弃等,或者是长时间的紧张不安、焦虑或夫妻关系不和等,这些情绪状态导致体内的血管收缩,对胎儿的供血量也相应减少,长此以往,可造成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并造成新生儿身体瘦小、体质差等问题,心理上则表现为易神经过敏与偏执;孕妇过于激烈波动的情绪,有可能导致流产。(4)母亲的心理准备(二)社会性因素1、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给以适当的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

19、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基本特征: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2、早期生活经验(1)早期经验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出生开始遭到忽视还是关注,直接影响学前儿童大脑神经传递和被激活动的程度。(2)早期经验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斯基尔斯和大卫在20世纪30年代对孤儿院的儿童进行了智力追踪调查:到18岁时,那些受到智力低下妇女照顾的儿童没有一个由于智力低下而被留在孤儿院,而另一部分仍留在孤儿院的儿童,因为没有他人的悉心照顾,智力明显迟缓,严重的甚至一直没有离开孤儿院。说明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1)家庭少数民族地位职业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父亲缺失压力大的生活事件养育观念母亲焦虑母亲心理健康状况

20、母亲与孩子的互动(2)托幼机构对他人的社会的理解同伴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教师的行为模式教师的情感表达方式(三)身体的生长发育1、胎儿的产生4个月到六岁的幼儿的骨骼发展2、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外形上日趋成熟骨骼和肌肉发展神经的肌肉系统逐渐成熟,骨骼成长,软骨以更快的速度转变为骨头,而骨头变得更坚硬,肌肉变得更强壮,但骨化过程还远未完成,容易变形。3、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1)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走路、跑步能力的发展3岁,能沿直线走路或跑动4岁,能跳跃,单脚跳动5岁,相当灵活跳跃能力的发展3岁,比较笨拙4岁,可原地跳起借助器械进行运动能力的发展3岁前会骑三轮脚踏车5、6岁喜欢用运动器具5岁开始

21、玩跳绳精细动作的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1、穿衣能力的发展2、饮食能力的发展手动能力的发展全脑教育的实施动作技能的发展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1、年龄差异幼儿比婴儿有较快的反应2、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稍微强壮些,在丢球、跳跃、上下楼梯方面比女孩表现得好;女孩在有关四肢协调的其他作业上则胜过男孩2、大脑发育特点1、脑发育的敏感期临界点理论:布卢姆的理论:脑潜力的开发重在关键期在发展的敏感期内给予婴儿科学而合理的刺激时,要选择合理的刺激时间,考虑刺激量的适度、刺激速度的合宜以及各种刺激之间的平衡,以防过早、过量、过速或失衡的刺激带来不良的后果。2、大脑的可塑性受过损伤的大脑补偿作用3、大脑的偏侧优势指两半

22、球的单侧化现象。左半球对语言的能力和积极情感负责,而右半球对空间能力和消极情感负责。研究发现,偏侧优势在婴儿五六个月就能显示出来,到2岁时才稳定下来。左利手幼儿大脑的发展1、脑组织的发展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80%,当幼儿达到5岁时,脑重达到1280克,相当于成人的90%。脑部各区域变得更为特异化5-6岁间出现了第一次脑电发展加速期2、脑机能的发展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增长,表现在幼儿已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物的分辨更加精确。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条件反射的形成两大信号系统的发展四、儿童认知发展皮

23、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认知发 展 的 阶 段认知总是表现出同时存在又互补的两个方面,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使内在心理结构适应于外在刺激之结构的过程。每一心智水平根植于前一个发展水平,又受其限制。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发 展 的 阶 段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

24、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5月)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

25、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

26、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尝试错误期”。第六分阶段(1.52岁) 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如语言前运算阶段(2-7

27、岁)返回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主要智慧特点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不可逆性直觉性泛灵论(Animism)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自我中心言语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

28、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现象学因果关系 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自我中心言语返回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

29、: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具体运算阶段(6-12岁)获得了守恒群集结构的形成序列化和传递推理运算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守恒性可逆性系统性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返回形式运算阶段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命题命题间(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1、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胎儿的

30、感觉发展最早形成的是(1)触觉的发展:约3个月的胎儿(2)味觉的发展:6个月的胎儿能分出苦味、甜味或者酸味(3)嗅觉的发展:已有经验(4)听觉的发展:4-5个月时对声响有一定的反应(5)视觉的发展:25周时对光有了最初的反应(6)痛觉的发展:28周时有疼痛感2、新生儿的感觉发展(1)视觉探索:注视点的变化过程空白视野规律(海斯,1980):新生儿在完全清醒时,只要光线不是过于明亮,就会睁开眼睛;在黑暗的地方,会有控制地探索周围环境在明亮的地方对边缘的探索(2)颜色视觉周内能分出红色和灰色(3)听觉发展对母亲声音的感知对母语的感知(4)味觉的发展对味道有明显的偏爱(5)嗅觉的发展能察觉各种味道(

31、6)触觉的发展对抚摸、温度和疼痛非常敏感颜色知觉的发展2个月的婴儿已有颜色知觉,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三色知觉,4个月的婴儿已接近成人水平。婴儿的形状知觉的发展更偏爱新奇、复杂的东西;不同发展阶段的婴儿对形状的偏好是不同的。深度知觉 早期的婴儿是否具有三维知觉能力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 Walk)发明了一种叫“视崖”(visual cliff)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这种知觉的发展。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

32、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方位知觉上下(3岁),前后(4岁),左右(5岁)从具体方位知觉上升到方位概念需经历较长的时间跨通道知觉 将来自不同通道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将景象、声音和触摸感觉彼此独立地体验跨通道知觉不少研究者(包括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生时各主要感觉通道是完全不协调的,只有通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经验,才逐渐学会把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联系起来。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觉通道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通过经验获得这种能力的先天倾向。现有证据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些证据主要涉及三方面:即视觉听觉、视觉触觉和视觉身体运动模仿的跨通道整合。 跨通道知觉例:5

33、8月婴儿面对以下情境:母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母亲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陌生人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陌生人用母亲的声音说话结果:当声音与面孔不协调时,婴儿有不安、烦恼的表现应用:统觉失调初入小学,会二位数加法,但不会跳绳原因:爬得少、抱得多 早期教育强调计数、识字感统训练应用:学习失能问题一是视觉空间知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检查正常,但辨别形状却有困难。例如,难以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识别图形和汉字,分不清字的反转或倒转,典型表现为上与下、6与9、d与b等分辨不清;有时单独一个字能认识,放在句子中就难以辨认。儿童的空间定位能力也较差,不易分清左与右。由于这种视觉空间知觉障碍, 明显影响了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能力。 应

34、用:学习失能问题二是听觉功能障碍。儿童的听力属正常,但辨别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如分不清d、t、n、m 等类似音素,对较长的词句难以重复,不能按照大人的指示做事情等。这些也都影响儿童的理解与阅读。 应用:学习失能问题 三是精细动作障碍。大动作技能:包括走、跑、跳、单腿平衡等;精细动作技能:包括眼睛和手的复杂动作,以及视知觉视动作的协调,例如穿针、刺秀等动作就属此类。阅读、绘画、写字等学习活动更多地依赖于精细动作的参与和协调,尤其依赖于眼与手的协调。孩子在书写时,字或字母过大与过小、间隔不当、字不成行,笔握得太紧,不能一行行地涂色与剪贴纸张;在看书时,不能产生平滑而协调的水平方向的眼睛活动等等,都

35、是精细动作存在障碍的表现。 应用:学习失能问题 四是失败综合征。由于上述学习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儿童认为自己笨,不能很好地接受批评,对集体活动比较淡漠,行为幼稚且畏缩,爱想入非非,依赖性强。(二)儿童记忆的发展1.婴儿的记忆婴儿记忆的研究采用传统的习惯化和新颖性偏好或去习惯化范式新生儿就开始有记忆;婴儿对大部分事情的记忆好象具有相对较短的持续时间婴儿健忘症婴儿记忆的发展第一阶段:当新颖刺激被呈现,并随着婴儿的适应而停止,婴儿 的记忆好象是神经细胞被激活的过程第二阶段:约3个月的时候开始,与婴儿不断增长的成功完成有目的的行为能力紧密相关第三阶段:约8个月左右开始,婴儿的记忆更加抽象、具有符号性2

36、.记忆策略的发展记忆策略发典型发展过程无策略阶段策略产生缺失阶段熟练使用策略阶段执行策略的基本能力从缺乏到贫乏从中等到良好从良好到很好自发的策略使用缺乏缺乏出现试图引发策略的使用无效有效不必要策略使用对复述的影响积极的积极的3.元记忆的发展(1)元认知知识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记忆主体方面的认识:年长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和局限有比较真实而准确的认识;学前儿童往往高估他们的记忆能力儿童对记忆任务难易的认识:关于策略的认识,学前儿童只有初步认识,年龄较大的儿童开始认识到组织策略的效用(2)元认知监控和调节学前儿童在元认知体验方面表现出一些最低限度的能力小学儿童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已经充分熟记的项目,可确

37、保回忆;回忆不起的项目需要进一步学习(3)元记忆和记忆的关系元记忆与记忆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相关(三)幼儿的思维发展1、象征机能的形成概念:象征机能是指用象征来替代真实性的机能。表征是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既代表客体。又是对客体信息的加工;信息表征有形象、语词或概念等多种形式,是客体的心理符号。象征性游戏的萌芽(1)装扮与相关的现实生活环境目益分离(2)以“儿童自己”身份加入游戏(3)游戏复杂性不断提高空间符号思维的出现与绘画紧密相关的是空间符号,幼儿开始以符号来表达他们内心独特的思维3岁开始,幼儿把生活中的现实和拟人化的象征意义结合在一起,是幼儿绘画的一大创举和特点5-6岁幼

38、儿绘画中的象征符号被表现得更形象、更细致。2、知识的建构(1)脚本知识的获得脚本知识是指幼儿对以一定形式、根据时间顺序而展开的系列性行动或事情的认识,是幼儿想象性显著发展的标志之一。例:逛超市脚本知识的构成和获得(2)知识能动的建构幼儿的思维需要动作来帮助,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在探索性活动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在亲身经历中形成的具有主观性的知识经验,往往更深刻、更确切,也更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3、思维特征幼儿思维中有许多想象性的成分,具有以下几点:(1)万物有灵思维阶段年龄思维特征14-6岁把所有的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26-

39、8岁把能动的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38-11岁把运行的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411岁以后把动植物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2)自我中心化思维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3)视觉外观性思维幼儿往往借助于视觉,对外在形体进行观察,形成自己想象。如果外在形体改变以,那么就会认为里面的内容也改变了,如“守恒”实验守恒就是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的性质。4.概念的发展(1)实物概念的发展4岁:

40、不能进行一级概念分类5岁:可以进行独立分类, 以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6岁:可以进行独立分类,不能很好的区分本质与现象(2)数概念的发展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物取数掌握数概念五、幼儿语言发展前言语的发展(一)前言语阶段的言语知觉1、言语发展的五阶段妊娠中后期(5-8个月胎龄):新生儿期(0-1个月)发音游戏阶段(2-3、4个月)语音修正期(5-8、9个月)学话萌芽期(9-12个月)2、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能辨别语音差别(2)辨调水平(4-10个月)对父母的说话时表现情感态度的语调十分注意,能从不同语调中判断出交

41、往对象的态度(3)辨义水平(10-18个月)(二)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发音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三)前言语阶段的交际1、产生交际的倾向(0-4个月)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儿童的言语发展言语基本能力的获得3岁左右的儿童已掌握了本民族中最基本的语音,到学前末期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口头语言。3-6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学龄儿童开始学习书面语言(一)语音的发展在儿童的发音中,韵母的正确率较高,对声母的发音正确率较低(二)语义的发展1、词义的发展(1)词汇数量增加10-13个月,产生

42、最初的单词3-6岁有逐年大幅度增长10岁能理解40000个单词(2)词类范围扩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实词虚词(3)词义的理解准确:扩张与缩小2、句义的发展儿童对句义的理解早于对句子结构的掌握4岁儿童基本理解并列复句,6岁儿童基本理解递进复句和条件复句(三)语法的发展1、单词句阶段(1-1.5岁)句子一样的单词;两个单词的句子;2、多词句阶段(1.5-3岁)(1)简单句阶段(1.5-2)(2)复合句开始发展(2-3)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发出声音的例子前言语阶段(1岁之前)哭叫、发出咕咕声、呀呀学语Waaah dadadada句子一样的单词(12个月)身体与不用语言表达的线索结合在一

43、起妈妈,糖两个单词的句子(18个月)修饰成分被加入到主题单词中非常好的糖糖爸爸哪里多个单词的句子(2岁到2.5岁)主语与谓语都包括在句子类型中她是一个好孩子爸爸在哪里更加复杂的语法变化(2.5-4岁)在句子中加入与插入很多成分,我想要一些牛奶类似于成人使用的结构(4岁以后)能够进行复杂的结构性区别请问现在是什么时间(四)语用的发展1、说的语用技能前言语阶段用其他交流工具轮流依次参与谈话社会参照交流2、听的语用技能的发展六、幼儿情感发展(一) 情绪表达的发展情绪的总的发展趋势: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从外显到内隐;从情绪表达的内容看,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1、最初的情绪表现布里奇斯:情绪分化理论,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3个月:原始激动分化为痛苦和快乐两种6个月:痛苦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惧怕12个月:快乐分化出高兴与喜爱18个月:分化瓦解爱成人与爱儿童的区别,痛苦分化出妒忌24个月后进一步分化2、儿童基本情绪发展(1)哭泣生理性啼哭:用以表示饥饿、冷、机体不适或疼痛等不快感觉。早期是自发性的、反射性的。6个月以后已不太啼哭心理性啼哭:在受到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