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WW.CHINA-TFT.COM2001年TFT-LCD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2001年TFT-LCD市场状况分析 观察TFT-LCD产业生态的演进过程可发现,韩国厂商的加入打破了原本由日本厂商所独占主导的市场,而随着市场占有率龙头厂商的易主,更加速整体产业的变迁与竞争模式的改变。然自1999年起,台湾厂商的大规模加入竞逐TFT-LCD生产行列,其所引发的效应与后续产业结构的改变,是否会依循韩国厂商的模式而有类似的发展轨迹以及对未来市场供需的影响等,都是相关业者十分关心的议题。 台湾厂商加入竞逐,产业重整戏码重演? 回溯过去两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化,1998年底在亚洲金融风暴停歇、日币大幅升值
2、、Y2K所引发的PC市场需求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由于日系厂商仍占有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从上游材料、设备提供与面板供应均因反应制造成本因素,而有降低面板产能与提高售价的做法,因此整个面板市场的供需状态与价格呈现反转的趋势,造成面板供不应求与价格上涨的现象。而当时的韩系厂商正值大举扩张生产规模与设备投资,并未随着日系厂商同步降低产能,因此在全能量产开出与面板价格上扬的双重有利因素助益下,Samsung与LG在获利能力与面板市场占有率逐渐享有扩产效益。 而从1999年4Q起,TFT-LCD市场需求渐起的同时,日韩厂商为巩固各自的市场地位,因而逐渐又再度提高产出,而新加入的台湾厂商也在此时的
3、量产开出,加速整体面板供给能力,因而又再一次造成供需均衡的反转与后续的面板价格急转直下。虽然2000年存在着零组件短缺的问题,着实限制部分厂商产能的快速扩充,尤其以台湾厂商所受冲击较大,归结其原因主要在于台湾厂商初期加入面板量产行列但其所占的比例甚小,且台湾无法提供上游零组件所致。但2001年将随台湾面板制造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及上游零组件厂商的投入生产,将使整体面板供给能力下降的可能性减少。相对上,包括日韩台已建置完成、进行运转的第四代生产线的投入,将进一步提高产能。日韩台TFT-LCD生产线建置年代与世代分布状况Source: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2001/1 因此从过去的产业景气循环过程与投
4、入厂商的策略运用时间点发现,韩国厂商在前次景气上扬过程中顺势而为的积极策略,使其在产业结构重整过程中获致有利的市场地位与领导优势;反观台湾厂商却是在产业景气下走的时段中加入竞局,而是否能在下一波景气翻扬的时候,擅用自身实力与掌握契机促成另一次产业结构重整,并借此抢占更具有利产业发展的策略位置将是今明两年的观察重点。因此以下将就的前已分析过的日、韩、台的TFT-LCD产业现状为基础,进一步针对2001年的整体大尺寸面板的供需问题进行模式推估,以发掘供需结构及价格间的相互关系与未来一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相关厂商的可能策略动向。 2001年大尺寸面板供需分析 对于供需分析模型的建立,首先通过供给面与需
5、求面的基本假设,其次进行量的推估计算,最后比较两者间的差异以进一步判断供需均衡的动态趋势。在供给面的假设条件方面,理论上应以厂商实际进行的生产条件为计算基础才能得出最贴近于真实情况的产出规模,但实际上在考虑信息可获性的限制因素下,我们仅能利用部分厂商实际生产参数(包括投片数、产能利用率、良率及产品比率等)与经济切割尺寸原理的相互搭配,进行整体面板供给量的求算过程。各世代生产线的经济切割尺寸原理及其计算结果14.1246669152444661744462044421.3224 面板尺寸 00,4Q价格12.1250435130513051957.5*13.3290493986147914792
6、218.52218.514.1350560112016801680168025201542559511901190119017851785154105741148114811481722172217610*1586158615862379注:经济切割尺寸的计算方式为:(最大面取数00,4Q价格良率),以650830生产线为例,12.1英寸面板的切割利润为92500.871957.5,再从各尺寸的计算结果中选取最大利润数即为该生产线的最经济切割尺寸。Source: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2001/1 在需求面的假设条件方面,本模式选择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与液晶电视为主的其它应用产品(亦含括生产线
7、监控系统、医疗系统、航空系统等)为构成大尺寸面板需求的来源。因此假设其2001年度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2926万台、1158万台与122万台,其中笔记本电脑与液晶显示器分别较2000年成长19.94%、70.81%。 因此综合上述的供需两方面的假设条件下,进行2001年度的全球大尺寸面板供需分析,由本模式推导出的计算结果显示,2001年的大尺寸面板总产出约为4979万片,而其中日本、韩国、台湾的产出比例将分别可达41.2%、35.6%、23.2%。而在个别厂商的产出比率方面,Samsung、LG.Philips-LCD及SHARP将持续维持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台湾厂商则是以达基与奇美居于产出领先
8、地位。各季产出结果与供需缺口比率如下图所示。2001年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供需分析Q1,01Q2,01Q3,01Q4,012001比例日本49241824995030524363153429382050578141.18%韩国38137744271737473432449013341772116935.59%台湾22387672438736339942034931011157002423.23%各季总产出片数109767231170550313377375137373732001年年度总产出片数=49796974 Source: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2001/1 2001年供需状况情境
9、分析 由于整体产业变动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不同供需假设的前题下将出现各种不同的均衡结果,而影响厂商本身经营方向的调整与厂商间策略运用的细部考虑,因此我们借由情境分析的方式来进一步探讨TFT-LCD产业发展动向与归纳出日韩台三地厂商可能的因对策略。 首先在情境一的状况下,整体供给与需求皆符合最初推估模式的假设,因此供过于求的状态将持续整个年度,而第三季将出现18.02%的供需缺口高峰。面板价格也将因过多的产出量而持续下跌,根据IDC的预测2001年4Q的面板价格,从13.3英寸、14.1英寸、15英寸、17英寸到18英寸其价格分别可落至240、290、330、460、650美元。由于韩国厂商具备
10、量产规模及价格主导性优势,因此在情境一状况中,韩国厂商将扮演主导产业走向的角色;台湾厂商则是在不得不持续扩产的因素推动下扮演积极跟进者角色;而部分日本厂商则可能退出价格竞争最为激烈的主流面板市场区隔。 而在情境二的状况推演下,前提假设为厂商产出的面板供给数量维持不变,且整体景气下走因素趋缓与面板价格下滑效应能有效刺激潜在需求的出现。以供需模型中三大需求来源产品类别中,以液晶显示器的替代性需求成长幅度较为可期,因此假设其增长率达107.8%,市场规模为1409万台,而笔记本电脑与其它应用产品市场规模则维持不变。因此情境二将因液晶显示器产品需求提升而降低部分供需缺口,使得缺口幅度下降至12.38%
11、,而2001年4Q将进一步缩小供需缺口幅度至5.96%。 最后在情境三的状况下,主要假设前提为日本厂商转往生产中小尺寸或超大尺寸类的其它应用产品的比例增加,且产生零组件短缺的现象发生。如此将使得大尺寸面板原本的供需缺口因实质供给量的降低而进一步缩小,不过对于全力主攻笔记本电脑与液晶显示器产品市场的韩台厂商而言,可望借此提高主流面板市场的占有率,尤其是在日台厂商间原本存在的技术移转关系下,由台湾厂商填补此一日本厂商所空出的面板产能可能性较高。大尺寸TFT-LCD面板供需情境分析情境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情境假设条件景气下走产品需求主要来自 NB、LCD Monitor 及其它应用产品厂商全产能供给景
12、气回稳液晶显示器替代需求爆发供给面状况同情境一日本厂商转攻中小尺寸及更大尺寸的其它应用产品部分零组件短缺现象发生总供给片数4979万片4979万片4979万片总需求片数4208万片4459万片4459万片最大供需缺口比率18.02%(第三季)12.38%(第三季)-产业发展方向与厂商动态韩国厂商主导台湾厂商跟进部分日本厂商退出竞争面板价格下滑,但渐趋缓和整体面板供需缺口缩小韩、台厂商占有率提升日本厂商所空出的产能,由台湾厂 商填补的可能性 较高 Source: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2001/1 2001年供过于求趋势确立 综合上述的供需模式计算与情境推导,2001年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
13、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若进一步分析各季供需状况,则第三季将出现供需缺口的高峰。探究其主要原因为大尺寸面板的市场需求成长速度未能赶上厂商生产的供给速度。 由于延续2000年下半年的全球景气下走与PC市场成长力道疲弱,使得现阶段仍旧与PC呈现高度相关的TFT-LCD大尺寸面板产品需求连带受到影响,虽说面板价格的下降有助于刺激需求,但由于2000年初以来的面板价格跌势至今仍未见止跌趋缓信号,一方面造成PC大厂为减少累积存货的损失与预期面板价格不断下探而延后下单;另一方面,面板大幅价跌的效应并未完全反应在最终产品价格上,亦造成一般消费市场的持续观望气氛。因此在景气不利与希望来自于价格效果所引发的进
14、一步的潜在需求市场未起的双重因素影响下,面板制造厂商新产能的陆续开出,将使得2001年度大尺寸面板的供需状态延续2000年供过于求的结果并持续扩大供需缺口。 然而在韩台厂商积极的价格策略与跟进动作下,2000年几近崩盘的面板价格,是否会在2001年继续重演?若以现阶段韩国厂商所具备的市场规模、价格主导性与考虑台湾厂商竞争优势地位的取得而言,将可能引导价格持续下滑。不过,若考虑厂商实际获利需求与制造成本的因素,面板价格将因过度下滑而突破生产变动成本并逐渐接近生产固定成本的际,其价跌幅度与速度有可能产生趋缓现象。也因此,个别厂商承受亏损能力与财务结构问题势必成为2001年度TFT-LCD产业观察重
15、点指针的一。 最后笔者认为相对于日韩厂商在量产规模、技术制程与材料供应等各方面较具优势的情况下,台湾厂商本身仍需致力于量产技术的培养与精进,一方面扩增产能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对于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加速诸多成本与设备投资的折旧摊提,以逐渐摆脱成本压力,在产品价格上具备竞争优势。而上游材料供应结构的早日形成,将有助于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结构的建立,如此可望将TFT-LCD产业建构成继半导体产业后,另一个深具指针性的台湾产业。 二、2001年TFT LCD进入价格战,业界淘汰赛开锣 台湾业界在1999年开始大力迈入TFT-LCD的制造,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恰如90年代中期的DRAM一般
16、,在历经约两年的努力,台湾产能效益逐渐发挥,在全球的占有率亦愈来愈突显。19992000年发生难得的短缺现象,更有助于台湾业界减低进入市场的压力;然这种缓冲期逐渐过去,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价格下滑的压力并未因面板短缺而有所缓和,更何况在迈入2001年供给过剩的情境的下,已可预见供货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竞争压力有增无减。 20002001年每年价格滑落两成 在价格方面,以未来两年第一季为准,三星电子已预测和前一年同一季的价格相较,笔记本电脑用面板价格每年滑落2531%。日本Wit Capital 证券公司资深分析师吉田庆幸亦有类似的见解,认为2000年TFT-LCD平均价格滑落30%,2001至
17、少20%;并预测2001年底14英寸300美元,15英寸350美元,和三星、DisplaySearch 的预测一致。价格下跌的压力来自于产能过剩甚为明显。Stanford Resources指出2000年下半年就已有产能过剩现象,价格变动并以每周一变来取代以往每月一变的方式。笔记本电脑用 TFT-LCD面板价格预测单位:美元产品类别1/20001/20011/200214.1英寸542370276涨跌比例-31%-25%15英寸-395288涨跌比例-27% Source:三星电子 2001年月产能较2000年增长近六成 依照NEC的估计,在2000年第1季时,14和15英寸相当的TFT-LC
18、D月产能为278.5万片,台湾、日本、韩国的占有率分别为18%、51%和31%;2001年第1季时,月产能将提高57%,达436.7万片,台日韩的占有率则变动为25%、42%和33%。台湾势力的崛起,以及韩国强烈的企图心,将在2002年时,和日本三分天下,不再呈现日本独占鳌头的局面,相对地也使产能的扩张达到空前未有的水准。全球TFT-LCD三大产地占有率国(地区)别/年19981999200020012002台湾0%6.4%21.6%32.8%35.3%日本77.9%68.8%47.2%39.1%38.7%韩国22.1%24.8%31.1%28.1%26.0% Source:Semicondu
19、ctor FPD World NEC估计再过去两年的TFT-LCD的产能增加为1998年时的两倍以上。1999年的第1季月产能为193.4万片,于是2000年同一季的产能增加率为44%,而2001年同一季达到57%的另一最高点。台湾TFT-LCD设备投资额Source:Semiconductor FPD World 20012002年产能将过剩 三星电子原本预测2000年第12季就该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台湾业者无法充分取得驱动IC,满足产能需求的情形下,将延迟至2001年第3季才爆发,2001年可能进入产能过剩的最巅峰时期,且将一直持续到2002年第4季时方可恢复供需平衡的状况。2001
20、2年价格的预期呈颓势,相对地将刺激显示器市场的大幅扩展。19978年TFT-LCD相对于CRT的成本高达3.5倍,市场接受度不高,仅止于特殊的应用场合。 当时是LCD显示器的启蒙期,业界均认为其市场潜力虽大,仍必须靠降价取得市场,当比率降至2倍时,便可看到相当的市场接受度。当然随区域的特殊性,LCD显示器的渗透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唯日本,基于节省空间的考虑,逐渐接受LCD显示器,惟日本潜在市场规模仍难以和北美市场相比,而北美市场的特性就是和传统CRT显示器一样,对价格十分敏感。TFT-LCD 在显示器应用的四个时期特征时期199719982000200120032003TFT/CRT成本比3.5
21、2.62.01.5特性限定于特殊目的市场萌芽期渗透至高阶市场崭新的市场扩大价格阻力大减市场急剧扩大价格阻力消失市场爆炸性扩大TFT-LCD的渗透率12%58%15%50% Source:三星电子,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过去CRT从14英寸、15英寸迈入17英寸,每个世代交替的决定点不完全在于屏幕尺寸大小的合理性,而是降价的速度。LCD显示器自也难逃此法则。日本在2000年时,LCD在显示器的渗透率已超过40%,销售金额比CRT显示器大。 显示器市场将大幅成长 至于笔记本电脑用的TFT面板续朝向标准化目标前进,强化高精细化和轻薄化,面板尺寸续以14.1英寸为主流,15英寸应用以高档产品为主,12
22、.1英寸则维持一定的比例。13.3英寸比例则在14英寸的接受度日增的情况下逐渐衰退。目前笔记本电脑用面板仍是最主要的应用,但随着显示器市场的大幅成长,估计在2003年两者规模将趋于相当。尤其拥有下游显示器坚强产业结构的台韩业者,将在此市场上大力投入。 目前LCD显示器市场以15英寸为主流,17英寸和18英寸则有不错的成长。LCD在亮度、视角、响应速度、对比和颜色再现性等,均有显著的改善,性能已渐有凌驾CRT的势。CRT显示器虽在2000年已突破1亿台,并仍享有17的增长率,但因产品已十分成熟,降价空间有限,有利于LCD显示器市场发展。TFT-LCD重要销售市场比率的预测分类/年1999年200
23、0年2003年2005年笔记本电脑77%79%38%30%显示器23%21%39%40%中小尺寸-17%19%TV-6%6% Source:三星电子19992000 LCD/CRT 显示器出货量区分年19992000LCD显示器全球销售量(百万名)3.76.8增长率-84%日本市场比例50%37%欧美市场比例41%54%CRT显示器全球销售量(百万名)90105增长率-17% Source:Stanford Resources Inc. 另一个不利于CRT显示器的因素,是各制造商急欲增加平面CRT的出货比例,以别于传统的有弧面的CRT,提高产品魅力。不料平面CRT所需的玻璃素材要比有弧面的CR
24、T来得多;而在不预期CRT有极大的市场成长的心理下,玻璃素材供货商增产的态度相当保留,供应将出现吃紧现象。故2001年起,有利于LCD显示器市场的发展条件逐渐加温。三星强调该公司今后的目标,是努力在2005年将TFT LCD价格降至 1英寸10美元的水准,届时全球的LCD显示器市场将可达1亿台。不过Stanford Resource看法则不如三星那样乐观,预测2006年全球显示器市场为2亿台,LCD只占25%,为5000万台。 实力弱的业者需靠合作取得幸存的机会 然而在价格大幅下滑,显示器市场又隐约蕴含着庞大成长空间的际,却反而是业界淘汰赛的开始。部份生产状况不具相当规模,技术能力又力有未逮,
25、且缺乏足够资金的业者,将可能在未来两年内被淘汰出局。在1999年受惠于短缺严重而终止亏损的日本业界,持续在2000年获利,但每个公司的情况并不相同。在1999年获利不到10%的业者,极可能在2000年底,2001年初即面临亏损的厄运;获利1020%的业者或许可以撑到2001年中旬,才会出现赤字。 这些可能遇到大麻烦的业者必须亟思新的谋略,方能安然渡过。可行的办法的一是尝试分散产品线,拓展中小尺寸和TV的市场。但是此市场的规模不够大,且需要多样化设计和建立新的行销通路,并不讨好。第二种方法是和其它业者扩大结盟合作的基础。业界相信,在这种艰险的环境下,第2和第3种状态的业者将加强与台湾业者间的合作
26、和互动,企图以互补长短,增强避险的能力。2000年以后TFT-LCD业者可能的处境状态1999年纯利率代表性业者2000年以后状况的观察点120%以上三星、LG/Philips2000年的纯利率可达30%,在台湾业界大举进入,可持续维持(?)21020%Sharp、DTI、日立2001年后纯利率滑落至可支撑 边缘(?)310%以下NEC、鸟取三洋、ADI、松下、富士通2000年底的后转为亏损,改变产品方向或退出市场(?) 掌握产能为取得业界主导权必要条件 LCD和DRAM的特性或许相当接近,当中的最大不同是DRAM可因供需状况而出现价格的上下波动;未来LCD却可能面临只能跌而难涨的现象,属性偏
27、向CRT。根据CRT的经验,业者间的产能相差过大的时候,即是小规模业者迅速被淘汰的开始。拥有大产能的业者,较有能力可以操纵行情。例如华映在90年代中期拥有全球最大的14英寸产能,在苦于15英寸技术开发不顺以及对手无法大量供给15英寸的情形下,仍以庞大的14英寸出货量,抑制延迟15英寸CRT进入市场。在此的前,曾出现14英寸短缺的现象,华映挟带产能的优势而得以带动涨价。 LCD在显示器的市场当然不及CRT成熟,在此战国时期,无人有绝对的价格和尺寸世代交替的操控权,唯一旦业界经过厮杀重整的后,幸存的少数几家,就可如同当年的华映等CRT厂商,取得市场主导权。 三、大尺寸TFT-LCD产业概况 全球T
28、FT-LCD市场从90年代初期由日本厂商独占的市场状况,到90年代中期韩国厂商加入后,在其本身成熟的半导体产业与生产环境,辅以庞大国家资源集中奥援下,使得韩国厂商得以逐渐提高其在TFT-LCD产业的地位,而不再是由日本厂商所主宰。然而90年代末期,日韩两国在历经亚洲金融风暴的后,大幅缩减针对TFT-LCD产业的投资活动,而此时台湾厂商在挟着PC市场及相关外围设备的全球高占有率与弹性生产优势下,以雄厚的资金积极投入此一潜藏庞大市场规模的产业,并且在极短时间内达到量产阶段,因而使得全球TFT-LCD市场正逐渐酝酿新一波结构性变化。 产业景气循环与供需均衡 近来最受重视的TFT-LCD产业的结构性变
29、化与未来走向的议题,无非是台湾厂商加入量产行列后,对整体TFT-LCD供需结构的冲击与价格起伏的影响。也因此厂商或研究单位常会引用类似半导体景气循环模式与过去液晶产业供需状况,来推演所谓液晶循环现象(Crystal Cycle),用以解释与预测TFT-LCD供需状况与价格变化走向。 以1995及1998年为例,当时出现厂商大幅投资与扩产造成液晶面板供给过剩,导致面板价格崩跌现象,厂商为避免进一步扩大损失因而缩减投资与产出。随后又因面板价格下滑而刺激需求增加,导致面板供不应求、价格上扬现象发生,厂商为避免客群流失与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再一次增加投资与扩产,如此一连串供给与需求及价格变动的循环现象称
30、的为Crystal Cycle。 然影响此一产业结构性问题因素其实是一多重构面相互影响的状况,包括现阶段日韩台三地的厂商生产状况、市场规模大小、产品需求与发展、制程技术动向、资本投资等,均促使需求与供给的变化趋于多构面性影响而难以精确预测。以影响需求面因素而言,产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性产品的发展及多样化产品种类开发均会直接影响市场需求强度,明显的例子便是LCD Monitor与CRT Monitor间的价格差距直接影响LCD Monitor的市场接受度。 相对地,就影响实质供给面的因素而言,厂商在技术与制程发展、资本投入多寡、产业环境内竞争强度及上游材料供应状况等因素皆会影响其实质有效的产出。影
31、响TFT-LCD供给与需求构面因素影响因素产品需求因素技术与制程发展厂商投资活动产业内竞争强度零组件供应状况供给/需求构面因素产品价格因素替代性产品发展应用产品类别多寡产品获利性新世代制程规格设备及材料开发进度替代性技术发展进度新生产线建构生产设备更新速度研发投入比例量产时程、良率及产能利用率市场占有率策略联盟或购并等厂商行为代工订单流向垂直整合程度零组件供应状况Source: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2000/1119992000年TFT-LCD面板需求与供给分析图Source:DisplaySearch,全球产业研究中心整理,2000/11 TFT-LCD面板的供给、需求及价格问题,一直是20
32、01年以来厂商所最为关注的议题的一。根据DisplaySearch针对1999年第一季至2000年第四季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货量、笔记本电脑(Notebook PC, NB)、LCD Monitor出货量的统计预估值,可约略看出整体大尺寸面板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原本自1999年以来的供不应求状况,在2001年第一、二季间产生反转现象而成为供给过剩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各厂持续扩增产量与台湾新进厂商的投产。而随着第三、四季传统旺季与产品价格下滑所引发的需求增加效应,将使供需缺口逐渐缩小。 20002001年为投资高峰 历经1998年的产业低潮,TFT-LCD产业在1999年出现面板供不应求与价格
33、飙涨的现象。因此2000年迄今,在日韩厂商重新恢复投资与台湾厂商积极跨入TFT-LCD市场下,整体产业不仅在资金、人力、新生产线的建构等方面的投入,均是98年以来的高峰。而预计此一波以台湾厂商为首的投资热潮将持续扩张至2001年。的后则由于厂商将一方面观察后续市场需求动向,另一方面则利用时间消化过度集中投入生产的产能,投资活动将趋于缓和。以下将就近期各国主要厂商动向逐一分析。 韩国导入新制程,巩固市场地位 在韩国厂商动态方面,Samsung与LG.Philips分别于年中先后导入第四代量产制程,并旋即规划与确立第五代制程规格,预定在2002年上半年正式导入量产阶段。由于目前韩国主要两大厂分别于
34、大尺寸TFT-LCD主流产品市场中,包括:13、14.1、15、17至18英寸NB与LCD Monitor用面板,拥有全球市场占有率的首。因此,韩国厂商在享有经济规模优势与产品价格主导权的下,为牵制同样具备生产成本优势但起步较晚的台湾厂商竞争,持续现有生产线扩产与次世代制程的快速引进为其策略做法;期借由生产规模在“量”的领先优势下,进一步引导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使台湾厂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而在对抗日系厂商的策略思考上,则是持续强化其自有技术的研发、产业垂直整合及应用产品的发展,意图在质的领域上亦取得主导性地位。 日本发展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并进 日本厂商方面,以Sharp为首的TFT-LCD大厂
35、陆续扩增原生产线产量,并计划于2001年第四季导入第四代制程。由于较具生产成本优势的韩国、台湾厂商陆续进入市场竞争,迫使居于生产成本劣势的日本厂商,转而朝向新技术发展与新产品开发,以摆脱价格竞争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例如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小尺寸型彩色反射式TFT-LCD。 创造高附加价值与多样化应用产品市场区隔发展,例如LCD-TV、Webpad、eBook、GPS。观察日本厂商近期的动向可发现,日本厂商除了极欲巩固其技术领导先驱的地位外,未来将朝向寻求改善生产成本劣势努力,包括寻觅生产成本低廉的海外生产基地,例如赴大陆设厂、释出代工订单模式,包括面板或驱动IC。 台湾积极扩大产能 在台
36、湾厂商动态方面,自1999年华映与达基开始进行大尺寸面板量产后,其它TFT-LCD厂商亦陆续于2001年正式加入量产,由于良率与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使得整体产能呈现爆炸性成长,预计2001年台湾大尺寸面板总产量可超过四百万片。厂商除持续扩增原有生产线产能外,达基、华映、奇美亦计划于2001年上半年将第四代生产线导入量产且同时倍增产能,而对于第五代生产线的布局亦积极进行中。 相较于日韩两国厂商进入市场多时,且已建构较为完整的产业上中下游结构,台湾厂商进入市场较晚且尚未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下,选择中游面板制造作为进入TFT-LCD产业的切入点,因此常出现上游零组件的供应短缺及下游应用产品市场的支持不
37、足的窘境。不过随着相关上游投入厂商以技术移转或合作方式、原材料供应大厂直接来台设厂以及下游系统厂商直接采购的有利发展下,将有助于台湾逐渐建构完整产业体系架构,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综观2001年的厂商发展动态,可发现整体产业结构呈现韩国厂商在产品价格走向与新世代制程规划上居于领先地位;日本厂商则试图以次世代液晶显示技术开发与多样化应用产品发展,来摆脱韩、台两国厂商在生产成本于价格战的威胁;台湾厂商则是于资本投资、扩产速度上最为积极,希望以快速的冲量表现,切入市场占据有利生存发展的市场空间。 然而在市场在预期性心理与普遍持续观望下,TFT-LCD价格在韩国两大厂主导下自2001年年初以来持续滑落,
38、但市场需求反应却未如预期般快速显现,导致厂商获利空间急剧压缩而面临经营困境,从各国TFT-LCD厂商股票市值大幅缩水现象可见一斑。因此未来日、韩、台三国厂商有可能进一步走向彼此间合作或策略联盟模式,例如在新生产线扩建计划、设备、材料与面板规格制定等方向,以因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 大尺寸TFT-LCD面板应用市场扩大 根据SRI的统计预估报告指出,在现有液晶平面显示产品中,以TFT-LCD产品应用所涵盖的尺寸范围最广,而目前在大尺寸TFT-LCD产品应用方面主要以NB用面板、台式计算机用液晶显示器屏幕(LCD Monitor)及液晶电视(LCD-TV)为主。其中又以NB用面板与LCD Mo
39、nitor所占比例最大,两者的市场囊括比例超过95%。大尺寸TFT-LCD面板整体应用数量趋势图Source:SRI,2000 从统计趋势中可发现未来LCD Monitor将逐渐侵蚀CRT Monitor市场,进一步拉近与NB用面板使用比例,而成为大尺寸TFT-LCD市场中主流的一。此外,LCD取代CRT趋势亦逐渐扩散至一般家庭消费用电视,亦即LCD-TV市场的需求兴起。以下将分别针对面板价格、整体数量、面板尺寸与分辨率需求趋势做进一步探讨。大尺寸TFT-LCD面板价格变化表19月 NB用TFT LCD面板价格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12.1英寸XGA High
40、 425 425 425 425 425 425 350 330 320 Low 425 425 425 405 390 365 325 315 305 13.3英寸XGA High 525 515 515 505 475 425 415 405 395 Low 505 475 455 435 415 375 365 355 340 14.1英寸XGA High 550 545 545 540 515 495 485 470 455 Low 515 510 510 505 465 455 440 425 410 14.1英寸SXGA High - - - 640 555 555 540 525
41、 500 Low - - - 640 555 540 520 505 485 15英寸XGA High 622 620 610 600 595 575 550 540 525 Low 620 620 610 595 585 560 520 510 495 15英寸SXGA High 745 715 680 745 650 645 625 605 580 Low 675 675 675 675 630 625 600 585 565 19月 LCD Monitor用TFT LCD面板价格 15英寸XGA High 665 665 625 655 640 615 605 585 565 Low 5
42、75 565 545 545 525 515 500 475 455 17英寸SXGA High 1370 1270 1120 1220 1120 850 810 780 760 Low 1370 1270 1120 1000 970 830 790 760 740 18英寸SXGA High 1920 1920 1920 1920 1520 1520 1420 1370 1300 Low 1620 1670 1570 1420 1270 1170 1120 1120 1050 Source:DisplaySearch,2000/10 (1)面板价格趋势 根据DisplaySearch针对NB
43、(12英寸、13英寸、14.1英寸、15英寸)及LCD Monitor(15英寸、17英寸、18英寸)用面板自2001年1月至9月所作的价格分析中发现,NB用面板平均价格下滑22%,其中又13.3与14.1英寸XGA面板跌幅最大,原因可能在于大多数厂商所供应的面板集中于此,造成明显的价格下跌效应。其次,LCD Monitor用面板平均价格下滑32%,其中以17英寸SXGA面板跌幅最大。最后就价差关系可看出,13.3与12.1英寸间及17与15英寸间的面板价差有缩小现象。 (2)整体数量趋势 现阶段将先以这NB与LCD Monitor这两项产品,做为推估大尺寸TFT-LCD近期市场规模及其需求面变化趋势的依据。由于笔记本电脑所搭配的屏幕主要为STN-LCD或TFT-LCD,因此可直接由NB的市场需求规模来推估所需液晶面板数量。而由于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代理合同模板(样式一)
- 教育实习单位与实习生合同样本
- 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拆除与废弃物处理合同
-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合同
- 2024秋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 插入图片秀美景》教学设计
- 外商投资企业员工股权激励合同
- 销售合同万能模板
- 新版车辆抵押合同范本
- 11 对人有礼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胃癌影像诊断(共42张)
- 汽车维修合同管理制度
- 剑桥KET词汇表(中英对照)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完整)低压配电柜技术规范
- 《通信原理》樊昌信曹丽娜编著第六版课件
- 《书籍装帧设计》 课件 项目2 书籍装帧设计要素
- 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妇产科护理课件)4EX
-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
- Unit1 My day 单元作业设计(素材)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