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A帝王的喜好B才能和学识C财富的多寡D门第的高低2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
2、度()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4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5隋文帝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
3、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D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7唐初,经常在政事堂举行宰相议事会,但也常常出现“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云不决”或中书、门下两省官员“阿旨顺情,唯唯苟过”的现象。
4、这说明()A政令执行通道不畅B宰相才干严重不足C集中议事不得人心D机构之间协调欠佳8下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君相矛盾基本解决C专制皇权得到强化D选官制度趋于完善9唐高祖武德年间,政事堂设于门下省,供宰相集体议事;高宗永淳年间,政事堂迁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年间,政事堂被纳入中书门下进行管理,并先后将吏部、兵部、户部、刑部和礼部等机构引人中书门下,此后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政事堂的变迁()A服务于君主专制B强化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统治基础D使相权合三为一10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人,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
5、八倍。且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A外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B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C封建统治基础得到扩大D皇帝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11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已有以他官参与其事。如“柳述为兵部尚书,参掌机事;又杨素为右仆射与高疑专掌朝政。”炀帝时裴矩、裴蕴也都“知政事”。这一做法()A削弱了中枢机构办事效率B适应了选官制度的变革C意在不断分散宰相的权力D显示国家用人的随意性12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
6、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13据如表可知,南朝时()尚书省曹魏时始设,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南朝时转化为一般办事机构。中书省曹魏时为分尚书省之权而设,南朝时权日重,掌出纳帝命。门下省西晋时为分中书省之权始设,南朝时在皇帝身边拾遗补缺,检举非法,权位极重。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集书省南朝设,掌省阅奏书,有驳回权,与中书侍郎对掌禁令,纠察违失,权亦极重。寒门势力兴起B九品中正制瓦解C君主专制加强D三省六部制确立14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白居易参与江南农活时所作,白居易凭借此诗一举中第
7、,然而获得功名的白居易和当时许多出身较为低微的进士一样,不得不主动结交长安名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其推荐得以授官。这表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B重文轻武风气愈发浓厚C官员主导文学创作D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障碍15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16虽然唐代文人可以通过科举、门荫、军功等多种方式为官,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
8、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实质上反映出唐代()A地方割据势力走向没落B士族势力难以影响国家政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D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
9、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封弥(糊名)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殿试誊录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北分卷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
10、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
11、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2)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的意义。参考答案:1B2D3D4B5A6B7D8C9A10D11C12B13C14D15B16C17(1)异: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才能才能为标准;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九品中正制的方式是举荐,科举制的方式是考试。同: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都不在举荐或考试之列。(2)基本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内容和形式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