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1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2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时期概况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

2、便是“察官人善恶”。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3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4虽然唐代文人可以通过科举、门荫、军功等多种方式为官,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实质上反映出唐代()A地方割据势力走向没落B士族势力难

3、以影响国家政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D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5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规定无论主户、客户,均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由此可知,两税法()A抑制了土地兼并B延续了租庸调制C扩大了收税对象D加强了人身控制6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宋真宗曾对知贡举杨砺说:“贡举重任,当务选擢寒俊,精求实艺,以副朕心。”由此使一些勤奋读书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上述现象()A表明选拔人才标准较公正B将会增加北宋的财政负担C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D要求及时改革考试的内容7下表是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1213年)

4、“四选”官员(吏部铨选的四类官员)人数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史实是,南宋A冗官现象最终得以解决B平民入仕受到一定阻碍C科举制发展到成熟阶段D士大夫阶层的日益固化8据如表可知,南朝时()尚书省曹魏时始设,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南朝时转化为一般办事机构。中书省曹魏时为分尚书省之权而设,南朝时权日重,掌出纳帝命。门下省西晋时为分中书省之权始设,南朝时在皇帝身边拾遗补缺,检举非法,权位极重。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集书省南朝设,掌省阅奏书,有驳回权,与中书侍郎对掌禁令,纠察违失,权亦极重。寒门势力兴起B九品中正制瓦解C君主专制加强D三省六部制确立9西晋时期,司徒府的左长史掌管着中正品评,获得中正品

5、第的地方士人就被记入司徒府的名册,成为“司徒吏”,等候吏部任用,成为一个候选群体。他们定期到中央服役,不受地方官管理。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具有选官中央化的意义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C助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缺乏严密的选官程序10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

6、皇室内廷事的家务官;唐代设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是皇帝的侍从。此为中国政治史上一大进步。材料中的“进步”是指()A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政治制度体系非常完备C“家国一体”色彩逐步弱化D决策机构设置日趋合理12唐代门下省处中书,尚书两省之间,是诏令文书下达上呈的中转站,置政事堂于此,正是为了便于三省首长集中办事门下政事堂正是平衡三省的保证。但在裴炎为中书令时,却把政事堂从门下迁徙到中书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三省长官权力遭到削弱C三省体制遭到破坏D中枢权力结构出现异变13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人,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八倍。且

7、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A外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B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C封建统治基础得到扩大D皇帝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14唐朝时期,成丁的年龄由隋朝时的18岁提到21岁,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如遇水旱虫霜成灾,损失40%以上者免租,损失60%以上者免调,损失70%以上者课役皆免。这说明唐朝()A创立了租庸调制度B调整了统治政策C均田制有实施前提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15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已有以他官参与其事。如“柳述为兵部尚书,参掌机事;又杨素为右仆射与高疑专掌朝政。”炀帝时裴矩、裴蕴也都“知政事”。这一做法()A削弱了中枢机构办事效率B适应了选官制度的

8、变革C意在不断分散宰相的权力D显示国家用人的随意性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

9、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材料三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县别党派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

10、的69.6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嘉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

11、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图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唐肃宗时,礼部侍郎杨绾甚至要求停罢进士、明经诸科,理由是经科举所选之士,“幼能进学,皆颂当代之诗,长能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遂相党与,用致虚声”。唐时对科举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考生自幼专心读

12、书应举,而所学之内容却无益于事,“所习菲所用,所用非所习”。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材料三唐代科举中,举子在考试前的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的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载,“唐之举人以所业投献主司。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主司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代著名人物如韩愈、杜牧、皮日休等人都有“行卷”的经历,有些还成为科场和文坛佳话。如南部新书卷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唐代的项斯一开始并不出名,于是就将自己的作品投献给了江西的杨敬之。杨敬之十分欣赏项斯的才华,还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

13、斯。”没过多久,项斯开始在长安声名远扬,第二年登进士第。摘编自胡可先“座主”与“门生”唐代科举与官场裙带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D2A3B4C5C6C7B8C9A10A11C12D13D14B15C16(1)特点:轮流执政;公平公正;任期短。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2)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

14、、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措施:实行普选;实施参议会制度;推行“三三制”。(答出2点)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答出2点)17(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答对任意两点即可)(2)特点:制度不够完善;考试和录取过程存在营私舞弊的空间;考试内容偏好诗赋;考试形式有进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