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第二章秦汉文学课件_第1页
大语第二章秦汉文学课件_第2页
大语第二章秦汉文学课件_第3页
大语第二章秦汉文学课件_第4页
大语第二章秦汉文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秦汉文学学习要点教学内容:秦代文学概述、汉代文学概述、汉代文学形式、有所思、李将军列传教学重点:李将军列传教学难点:李广悲剧命运之原因第一节 文学史概述一、秦代文学(前221前206)1.政治一统2.文学凋零:吕不韦、李斯;奏疏、刻石文3.原因: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备受冷落,立国时间短暂琅琊石刻会稽石刻会稽山石刻文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2、。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结合史实请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汉疆域图秦汉隋唐民国新中国“第一帝国”“汉朝的组织者承袭了秦朝所遗下宽阔而又均匀的基层,而且以灵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过于

3、极端构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成为中国整个帝制时期的楷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5.主要文学形态:赋乐府民歌散文:史记、汉书文人诗:古诗十九首6.特点:多元化、充满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文体大备,从而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作品学习汉乐府诗歌:有所思史记选篇:李将军列传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有所思篇目一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这五句写对远方情郎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之情

4、。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末六句写情绪渐趋冷静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一)题材:爱情诗。(二)主旨:以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受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心理变化。 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以及毁后三个阶段,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不忍的感情波折,构成了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艺术分析学习要求1.学习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2.领会司马迁高超的写人技法;3.分析李广悲剧命运的原因。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一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他的蹄音敲响大戈壁的寂寂听,匈奴,水草的浅处脸色比惊惶的黄沙

5、更黄他的传说流传在长安谁不相信?灞桥的灞陵他的长臂比长城更长胡骑奔突突不过他臂弯柳阴下,汉家的童子在戏捉单于太史公幼时指过他的背影飞将军 余光中 弦声叫,矫矫的长臂抱咬,一匹怪石痛成了虎啸箭羽轻轻在摇飞将军,人到箭先到举起,你无情的长臂杀,匈奴的射雕手杀,匈奴的追兵杀,无礼的亭尉你无礼杀,投降的羌人杀,白发的将军,大小七十余战悲哀的长臂,垂下去飞将军余光中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李将军传崔道融 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 勇于当敌,仁爱士

6、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太史公自序第一段总叙(李广生平)1.子不遇时暗线2.天下无双明线(二)军事才能1.上郡遭遇战:机智果断2.雁门之战役:遇险奇脱3.右北平之战:指挥若定4.随卫青出征:愤郁自杀“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在征伐匈奴时他(汉武帝)亲自作全盘谋划,他决定用兵战斗的序列,分配每一路军的人员马匹。每一战役结束,武帝亲定赏罚。 每一次典型的战役有10万骑兵参加。支援的步兵及后勤部队又多出数倍,所以每次用兵,以牵涉到50万人为常态。汉军通常分三路及五路展开,以搜索方式接近敌方,并预先订好集结会师的时日与地点。他们通常在本军外围500英里的范围内活动。始终不遇

7、敌军的情况常有之,通常情形是两军迎战,争斗激烈。公元前99年的战役,中国方面死伤率达6070,很少生还。公元前119年的战役,汉军虽获胜,但是14万马匹出塞 ,不到3万南归。武帝御宇期间,前后执行这样的战役8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匈奴问题)程不识李广部伍行阵比较法正无击不击治军簿至明,不得休息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苦佚乐;咸乐为之死畏匈奴士兵幕府刁斗为人数直谏,为人廉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分析两位将军治军各有何特点?两将军都是名将;治军各有特点;人品人格没有高下之分;从士兵的态度来看,李广更得人心;从匈奴的态度来看,李广更有威慑力;士兵之乐与匈奴之畏相对比:有高下之分才气无双生不逢时悲剧命运二、解析李广

8、不得封侯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1.历史机遇 文景世防御策略,武帝时进攻策略。 一生虽多战,要么战果不大,要么战败,要么遇到几倍于己的兵力。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而屡屡受挫。2.军功不足 汉代实行军功爵赏制。靠军功(主要依据斩杀敌人数减去自身损伤数)封得爵位与田宅。李广军功始终不够,不能封侯。3.汉武帝重用外戚 卫青、霍去病(一)外因汉武帝的用人唯亲:例一:“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

9、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第五十一)例二: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後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 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取旗,显功名昌邑下。追击射雕者与匈奴千骑的遭遇战:全身而退马邑之战:无功雁门之役:虏而逃脱随卫青出定襄:无功出右北平:军几没,为庶人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单于遁走,横刀自刎败处多于胜处太史公不以成败论英雄分析李广未得封侯的原因:有功中率 2.李蔡李广比较法俱事孝文帝(秩八百石)景帝:二千石武帝:代相轻车将军乐安侯丞相

10、为人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骑郎将:一千石上谷等郡太守:二千石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不得封邑,不过九卿引刀自刭 李蔡李广比较作用是:说明李广难封的原因。 1.揭示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武帝用人唯亲。2.以叙代议。借文字批评汉武帝,这是太史公巧妙的讽刺技巧的体现。3. 人才埋没这一现象,是从古至今普遍的规律,杀降并不是封侯的决定因素。(二)内因私受梁王将军印:缺乏政治头脑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多不中不发:自负其能私斩霸陵蔚:公报私仇,气量小(胸怀扩大应为将帅必备之品质) 讷口:不善言辞,不善交际“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刚直不阿1.多维透视法:在

11、刻画人物时,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描写,选取典型事件,重点描写;笔墨浓淡得当。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与精神风貌,有血有肉,丰满生动。2.比较法:三、太史公笔法两处比较的作用:.人物形象塑造:突出人物鲜明个性,饱满生动丰富,有立体感。.章法、结构:使文章张弛有度,松缓适度,富有节奏感。思考:“斩霸陵尉”这一细节描写,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3.细节刻画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

12、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汉书李广传汉武帝对李广私斩霸陵尉的态度:对比 其後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

13、,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1.斩霸陵尉,说明李广公报私仇,敢于负气,暴露出他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2. 体现了司马迁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四、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饱含赞美之情。1.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2. 用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五、思考李广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哪些启示?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K825.81季镇淮 :司马迁,北京出版社K825.81六、推荐阅读推荐阅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国军,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