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十月第1页目录:1智能配电网建设现实状况2当前存在问题与原因3发展方向与处理办法2第2页配电网架及设备改造与完善配电自动化全方面建设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与消纳基于IEC 61968多系统信息交互配用电信息融合与综合应用配电一/二次设备集成与融合配电网节能与能效管理1.1 智能配电网建设关注点和主要任务3第3页4 截止到三季度末, 国网企业在地市级城市开展项目近90个,县/区项目110余个,南方电网同时在广州、深圳等20多个城市开展了配电自动化建设,在运行监视、故障处理、信息交互、多方式通信以及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和实际应用,对于配电网生产指

2、挥和运行调度发挥了主要作用。【配电自动化领域】【 配电自动化建设特点 】 全标准规范体系指导高效灵活信息交换各种通信伎俩综合利用系统应用愈加重视实用同时开展运维体制建设1.2 国内智能配电网建设现实状况第4页5【 配网抢修指挥领域 】 截止到三季度,国网企业在26个省(直辖市)40多个地域开展了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建设,南方电网同时在广州、东莞、汕头等地开展了用电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在业务上实现了运检、调度以及营销部门间抢修业务流贯通,处理了工单合并、故障研判以及现场抢修指挥互动等问题。【 配网抢修指挥建设特点 】 信息流贯通业务流协同主动化/标准化抢修各种抢修伎俩综合利用1.3 国内智能配

3、电网建设现实状况第5页63个经过工程或实用化验收配电自动化项目覆盖面积28013平方公里,包括10千伏线路19124条(占城网18.14%)、开关站2595座、环网柜21674座、配电室7319座、柱上开关51172台。城网线路配电自动化覆盖情况6其中: 国网企业配电自动化进展情况第6页1.4 建设成效倒闸操作时间非故障区恢复供电故障处理时间前后平均倒闸操作时间前后非故障区恢复供电时间前后平均抢修抵达时间7第7页1.4 建设成效供电可靠性配调业务效率配网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互通水平项目建设前建设后供电可靠性99.96%99.99%电压合格率99.90%99.95%信息化完整率90.0%99.5%

4、网架联络率97.89%100.00%8第8页目录:1智能配电网建设现实状况2当前存在问题与原因3发展方向与处理办法9第9页2.1 相关标准落实执行力度不够近年来,电力行业和国网公司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规范和典设等技术文件,如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和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等系列标准、定义和规定了配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原则、功能、指标、主要设施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发挥了主动作用,其次由于宣贯不够,在具体执行中还是出现一些偏差。建设单位存在对相关标准公布和修订情况不了解,学习和了解不深入,各地配电网及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出现标准掌握不统一、要求不一致,造成实施方案和效益

5、实现水平参差不齐情况,增加了后期运行和维护难度及成本。第10页2.2 一次网架微弱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我国配网网架结构依然微弱,而且城网和农网差距显著,城市电网发展不平衡,农网问题突出。10kV线路仍有近二分之一未实现互联,农网互联百分比仅为城网1/3。配电设备水平参差不齐,且设备利用率低,因而制约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第11页2.3 配电网电源点布点不足 多年来,全国几乎全部大中城市夏季负荷高峰年年增加,不少配电网主设备严重过载;同时,伴随农村城镇化建设全方面推进,用电负荷快速增加,农网一些线路“低电压”问题时有出现,在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等时段尤为显著。造成这些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变电站数量较少

6、或布局不合理、变电站容载比偏低、导线截面小等原因。第12页2.4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低 因为我国配电网规模大、范围广,已建成配电自动化覆盖区域相对于整个配电网网络来说百分比很低。配电自动化建设仅仅在城市关键区或相关示范区发挥了很好作用,但其规模效应等不到表达,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电自动化在提升供电可靠性和实现配电网科学管理贡献度。第13页2.5 配变台区建设伎俩落后设备种类多,运维困难:传统配电台区安装有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电能表、负荷控制终端、集中抄表器、负荷测录仪、谐波监测仪、无功赔偿控制器等一个或各种终端设备,因而有些台区各种设备安装凌乱、品种繁多,给安装、调试和日后运维都带来困难。(1

7、)配电台区设备种类多、产品厂家繁杂、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建设及运维难度较大;(2)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网配电台区重过载和轻载问题交叉并存;(3)农网配电台区早期建设标准较低,设备老化问题严重;(4)农网配电台区无功赔偿覆盖率尚不完全,无功赔偿设备利用率较低。第14页2.6 低电压问题滚动出现“低电压”在部分地域呈长期化滚动出现,仍存在847万“低电压”用户。 当前,低电压问题在不一样地域有不一样表达,东部地域低电压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百分比低,主要是用电高峰期间断性低电压;中部地域低电压问题主要是电网建设进度落后于用电发展进度,造成低电压现象时有发生;西部地域多年致力于处理无电地域供电问题,低

8、电压问题也相对严重。第15页162.7 配电自动化亟待处理问题第16页信息交换总线在全国范围内已在60多家家电力企业布署:2.8 信息交互与应用问题第17页 在上述57家单位中, 应用情况很好包含:杭州、宁波、成都、宁夏、南京、扬州、青岛、西安、长兴、广东中调、广西备调等11家; 应用情况普通有31家; 应用效果较差有15家之多。应用效果不佳原因:信息交换总线作为系统间交互中间件,管理职责定位不清,有些地方归口调度部门、有些地方归口信通部门,造成总线无人维护、运行情况无人关注,易造成接口数据出问题后不能及时发觉、实用化困难;信息交换总线当前所跑业务应用太少,当前较成熟应用只有GIS、配网图模异

9、动, 造成信息交换总线使用率不高,应用成效不显著。2.9 信息交互与应用问题第18页19目录:1智能配电网建设现实状况2当前存在问题与原因3发展方向与处理办法第19页203.1 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分类 当代配电网几个主要特征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互动。所以,从这些特征出发,将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划分为以下五大类:技术发展方向分类信息采集技术基础监控技术自愈控制技术优化运行技术主动配电网技术数据基础技术平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互动协调第20页3.2 一次网架改造和完善改造标准:12345第21页22三双(巴黎、杭州)梅花型(新加坡、广州、武汉)双环(包含三角形,国内重点城市关键区)

10、单环(国内市区)多分段适度联络(东京、国内较多)单辐射(农村地域)中压电网主要结构类型比较推行经典供电模式,实施配电网建设标准化、模块化。中压配电网结构线路型式供电可靠性水平投资(标幺值)特 点适用区域可靠率(%)停电时间(分钟)梅花电缆99.9999%0.6 10.3全断路器、闭环运行不推荐三双电缆99.9997%1.5 9.0双电源、双回路、双切换A+双环电缆99.9991%4.6 8.4负荷开关,开环运行A+、A单环电缆99.9976%12.43.8线路少,开环运行A、B多分段适度联络架空99.9941%31.01.2环网结构,开环运行B、C单辐射架空99.9767%122.51.0-

11、- -D、E第22页23技术伎俩和管理办法 同时并举自动化和信息化 相互支撑电网运行和设备管理 兼顾考虑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 高度融合3.3 把握配电自动化四个主要特征第23页采取有效办法尽快扩大配电终端覆盖面基于IEC 61968多系统信息交互与应用集成营配信息融合及大数据处理分析支撑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与消纳为配电网节能与能效管理打好基础配电一次设备智能化以及与二次设备融合配电自动化须适应新电改实施发展需要3.4 配电自动化深化应用主要任务24第24页3.5 配电终端标准化通信规约标准化电源模块标准化通信模块标准化终端运维标准化依据终端典设做到终端设计和现场施工标准化;标准化终端维护软件:

12、包含规范统一ID号、操作界面等;标准化终端安装调试施工流程;标准化终端运行检修、维护、报错及缺点处理流程。IEC 61850在配电终端及系统中应用;104通信规约改进,使之符合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产品独立规格标准独立电源箱;标准输入输出接口;统一规格尺寸及安装方式;统一规格后备电源容量。产品独立规格标准按照不一样通信方式及产品形式进行划分:独立通信箱;标准输入输出接口;统一规格尺寸及安装方式;统一操作界面运维界面。第25页符合信息安全各种通信方式兼容互备技术配电终端可支持各种通信方式,在符合信息安全条件下,实现光纤、无线(公网/专网)、中压配电载波等通信方式兼容并互为备用。3.6 各种通信方式互补26具备遥控功效区域宜优先采取专网通信方式依赖通信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区域宜采取光纤专网通信方式不具备电力光纤通信条件配电终端可采取无线通信方式光纤专网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第26页配电终端集中运维管理3.7 配电自动化专业化维护27第27页28微电网与配电网互动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